苏教版 第三单元 课题:质数和合数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发现质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记住20以内的质数。
3.进一步体会探究数的特征的方法,培养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三: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自然数如果以“是不是2的倍数”为标准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哪两类?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那1-20的奇数有哪些?偶数有哪些?
20以内的奇数有:1,3,5,7,9,11,13,15,17,19.
20以内的偶数有:2,4,6,8,10,12,14,16,18,20.
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
谈话: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对非零自然数进行研究,也要将它们分类,不过这次的分类标准是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
二、交流共享
1、四人一小组分工写出1-10个数的全部因数。
第1组同桌写出1-5各数的全部因数;
第2组同桌写出6-10各数的全部因数;
每个学生把1-10各数的全部因数写在任务一的横线上。
2、小组讨论交流:根据找出的1-10的全 部因数的个数,你们有什么发现?
3、如果把这10个数按因数的个数分类,你打算怎么分类?可以分成几类?
指名说出分类方法,让不同意见的学生发表意见并让学生讨论:哪一种分类法更能突出每一类数在因数个数方面的共同特点?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每种分类方法进行点评,只要合理都应给予鼓励。
谈话:为了突出每一类数在因数的个数方面的特点,我们就把这10个数分为3类,一类是只有两个因数的,另一类是不止两个因数的。还有一类是只有一个因数的。现在我们来用这些数填表。
学生在小组里对这几个数进行分类,集体汇报。
思考: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
只有一个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1 2,3,5,7 4,6,8,9,10
(2)指出: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像这样的数叫质数(或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像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3)谈话:非零自然数中,最小的是1。1的因数有几个?它是质数吗?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1的因数只有1个。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
谈话:我们了解了质数和合数的意义,那么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呢?(找出一个数所有的因数,再根据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作出判断)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共同评议。
教师小结:10以内的质数有2、3、5、7,大家要熟记。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区分11~20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的?
强调: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这些常用的质数要记住。20以内的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20.
在非0的自然数中: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最小的奇数是几?最小的偶数是几?
学生思考后回答:在非0 的自然数中,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2.
2.完成教材第39页“练习六”第2题。
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谈话: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判断这些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找因数的个数)
指名口答。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质数、合数和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知道了自然数还可以分成质数、合数和1。
五: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像这样的数叫质数(或素数)。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像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10的因数:1的因数:1 6的因数:1,2,3,6
2的因数:1,2 7的因数:1,7
3的因数:1;3 8的因数:1,2,4,8
4的因数:1,2,4 9的因数:1,3,9
5的因数:1,5 10的因数:1,2,5,10
1-20的自然数中:
奇数有:1,3,5,7,9,11,13,15,17,19.
偶数有:2,4,6,8,10,12,14,16,18,20.
质数有2、3、5、7、11、13、17、19
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20.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