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21.古代诗歌五首
yōu
chuàng
dài
liǎo
zì
là
tún
zhǔ
kòu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指泰山
聚集
张大
眼眶
登上
因为
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诗人的马鞭
落花
3.经典诗文默写。(14分)
(1)《登幽州台歌》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2)杜甫的《望岳》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和不畏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游山西村》中表现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己亥杂诗》(其五)中与“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意境相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比喻言心志,体现作者精神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4.作家作品。(16分)
(1)《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 (朝代)文学家_______,字伯玉。
(2)《望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字____。他的诗被称为“______”。
后世因其官职称之为杜拾遗、______。
(3)《登飞来峰》的作者是______,字_____,号____, (朝代)著名的政治家、
文学家、思想家。
(4)《游山西村》的作者是 (朝代)爱国诗人______,字______,号____。
其诗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顿挫,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5)《己亥杂诗》的作者_________是 (朝代)著名的思想家、
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
唐代
陈子昂
杜甫
子美
诗史
杜工部
王安石
介甫
半山
北宋
南宋
陆游
务观
放翁
龚自珍
清代
一、课内阅读
(一)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的辽阔,表现了诗人孤独悲苦的情绪。
D.全诗句式长短不一,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B
2.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请赏析诗中的“独”字。(3分)
“独”,诗中有“孤独”之意。诗人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体现了诗人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
(二)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对这首唐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中无“望”字,却句句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朝至暮,从泰山整体到泰山周围。
B.开篇一问一答,写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表现出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C.诗中三、四句写大自然把种种神奇秀丽的景致都集聚于泰山,泰山的白天晚上明暗不同。
D.诗中五、六句由动景到静景,写诗人仰见层云涌动、飞鸟还林,内心激荡不已。
B
4.本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常常被后人称道,句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会当”的意思是“终当,终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三)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奸佞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想要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D
6.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3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任何时候都不要惧怕困难、挫折)
(四)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中的“莫笑”表现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了农家待客的盛情。
B.颈联将击鼓吹箫祭神的热闹与农民的“衣冠简朴”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春社的不满。
C.因山水迷人,风俗古朴,农民淳厚,所以诗人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D.本诗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然而处处切“游”字,游性十足,游意不尽。
B
8.《唐诗鉴赏辞典》评价本诗颔联“写景中寓含哲理”,请描绘该联的画面并说说你从该联中获得的启示。(3分)
画面:诗人在青翠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启示:只要我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五)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之景,
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2分)
白日西斜,广阔天涯
离别的无限感慨与豪放洒脱
10.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龚诗中“落花”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非没有感情,而是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孟诗中“落花”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二、比较阅读
【甲】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山行
[唐]项斯
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②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释】①枥:同“栎”,一种乔木。②茗:茶的雅称。
11.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首联中“足鸡豚”与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B.【甲】诗尾联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
C.【乙】诗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描写了村民焙茶和煮茧抽丝的劳动场景。
D.【乙】诗尾联写诗人相约当地采药人,与之一道进入深山密林采药。
C
12.【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3分)
①都写了山村风光的美丽;
②都写了农事丰收的盛景;
③都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三、课外阅读
过山农家(湖南长沙中考)
顾况①
板桥②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③焙茶④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顾况,唐代诗人,他提倡质朴淳厚的诗风,其诗清新自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②板桥: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③嗔:责怪,埋怨。④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
13.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按走访顺序,依次选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等镜头。
B.“莫嗔”二字,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表现了山农的爽直性格。
C.“却喜”二字,道出了山农对雨后天晴,能翻晒谷子的喜悦。
D.作者写出了亲自参加山乡养鸡、焙茶、晒谷等劳动的感受,表达了对劳动的喜爱。
D
14.微视频是当今很火爆的一种表现形式,小文同学想将这首诗歌前两句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帮她完成下面的脚本。(4分)
微视频脚本(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