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1张PPT。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邓颖超1959年1月,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广州合影。 1961年4月6日,在北京西郊机场1959年1月,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广州合影。 海棠花是周恩来喜爱的花,二十六年来,他在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居住,日理万机之余,常在花下散步休息,留下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作者通过对海棠花的喜爱,借物思人,追忆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的伟大爱情、友情。 说说你所了解的邓颖超、周恩来。我知道邓颖超 作者简介: 邓颖超 (1904-199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妇女运动的领导人。周恩来的妻子。河南光山人。1904年2月4日生。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部长,同年与周恩来结婚,1924年带病参加长征。1939年,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兼妇委书记。1949年起,先后全国妇联、全国人大等担任要职。
1992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开朗雄辩的邓颖超她具有聪明、活跃、雄辩、开朗、坦诚和开诚布公的性格。
评价:一位西方记者说邓具有“敏锐的政治头脑和表达她思想的客观方法,并兼有良好的风度以及非凡的机智和亲切和蔼的态度”。大地的儿子——周恩来 周恩来(1898年-197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评价:①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为党和国家做的贡献举世公认。②周恩来是举世公认的杰出外交家。③他以倾国之权而坚守平民之德。④大无大有周恩来:死不留灰 、生而无后 、官而不显、党而不私 、劳而无怨 、去不留言。检查预习:给下列字注音。
海棠(táng) 甬(yǒng)道
短暂(zàn) 抛头颅(lú)
澎湃(pài) 束缚(fù)
鸿(hóng)雁(yàn)
不屈不挠(náo)
浮想联翩(piān) 理解词语意思
甬道:本文指庭院里居中的路。鸿雁:本文指书信。
中坚:在集体中最有力的并起较大作用的
成分。
救亡图存:拯救国家或民族的危亡,谋求生存。
不屈不挠:不屈服,不软弱。挠,弯曲,比喻屈
服。
浮想联翩:头脑里涌现出许多感想。
伴侣:同在一起生活、工作或旅行的人,多指夫
妻或夫妻中的一方。 是如何相识相知相爱的?阅读全文邓颖超周恩来和相识于1919年“五四运动”
相知于“觉悟社”
相爱于三年分别通信其间
结婚于1925年8月8日忠贞不渝的爱情
他们结婚时当着朋友们的面“重述了进步同志们所说的‘八个互相’,即互爱、互敬、互助、互勉、互商、互相照顾、互相信任和互相谅解。”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在中国公众生活中最成功、最忠诚和最持久的婚姻,这是具有信念的婚姻,是两个具有相似出生与相似思想的共产主义革命者之间的结合。”
——摘自《周恩来传·革命婚姻》 周恩来与邓颖超之间的传世爱情一直被世人传颂,从文中找出其婚姻朴素、温馨、坚实的原因。“我们的感情不只是个人的相爱,而是上升到为革命、为理想共同奋斗,这是我们能够相爱的最可靠的基础”
他们在相偕相伴中还时常以红叶、海棠花和书信相互慰藉。 “爱情是男女青年共同培育的一朵鲜花,倘若把它囿于个人私生活的狭小天地就要枯萎凋零,只有使它植根于为人类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无限沃壤中才会盛开不衰。”
——黑格尔(哲学家)我能行理清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 看花思人深情追忆第二部分(2-6) 回忆共度美好时光第三部分(7-9) 爱情道路患难与共第四部分(10-11)遥想过去深情一片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共同革命理想
坚定革命信念
忠贞不渝爱情考考你 作者深情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为什么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文章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触物生情,触发对过去有关人物事件的回忆,展现已逝去的情景,饱含对看花人的深情追忆。作者回忆了与海棠花相关的哪些片断?每个片断最感人的地方在哪里? 第一个片断是:因为爱海棠花,就选定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而且一住就是二十六年,三十八年。 这些词用得很精彩“偶尔”“就”“整整”,表明对海棠花的喜爱非常执着,也说明了两人的爱情非常运坚贞。 第二个片断是:海棠花与邓颖超共同经历了三十八个年头,仍然生机勃勃,花团锦簇,果实累累。人们不但可以赏花,还可以品尝果实。 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啊。海棠花似乎是个有情物,它用它美艳的花,酸甜的果来报答喜爱它的邓颖超与周恩来同志。 第三个片断是:细致描绘了周恩来生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常抽几分钟有时独自驻足观赏,抬头看了又看,以此业得以稍稍休息,有时与邓颖超并肩赏花。 最精彩的句子是“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眼前。”“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长漫长的。” 因为深爱对方,所以过去的回忆仿佛就在眼前那么清晰,所以说“短暂”但爱人离去,思念之情与日俱增,所以十二年又是漫长的 第四个片断是:邓颖超为远在日内瓦的周恩来剪了一枝海棠花,压在书本里,通过鸿雁传情,表达她的思念,体贴之心。 这段写得颇为真挚动人,这对革命的伴侣,他们爱得那么真,那么纯,令人动容。 第五个片断是:“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暧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周恩来的无限敬意,写出了周恩来并没有离开我们,他正为我们的国家,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继续工作着,祖国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周恩来同志永远活在邓颖超的心里,也永远活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心里。) 文章的结尾一句,作者为什么称周恩来为“同志,战友,伴侣”?他们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所以是“同志”;他们的一生都在为共同的革命理想而艰苦奋斗着,所以是“战友”;他们的婚姻“是两个具有相似出身与相似思想的共产主义革命者的终身结合”,“是具有信念的婚姻”,所以是“伴侣”。
考考你 文中称谓由“他”转换到“你” ,有什么表达效果? 为了便于直抒胸臆,
第二段一开始,作者就将第三人称“他”转换成第二人称“你”。以下的文字可以说是邓颖超与相依相伴数十年的周总理在天之灵的心灵对话,表达“你”对“我”的深情,“我”对“你”的怀念,亲切而感人,获得采用其他人称所无法获得的表达效果。
考考你精句赏析
(1)春天到了,西方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提示:句中的“又”字,有何表达效果?能否去掉?)
{一个“又”字,勾起了作者对以前海棠花繁盛时期的往事的追忆。不能去掉。}
(2)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长的。(提示:这里的“短暂”和“漫长”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短暂与漫长形成鲜明对比,短暂的是转瞬即逝的时光,漫长的是亲人永隔、缀满思念的日子。海棠花曾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而没有周恩来的十二年对邓颖超来说是漫长而思念的十二年。}理解欣赏本文的语言清新、淡雅、朴实,节奏舒缓、平和但又能表达深厚情感。一、“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这句话表达了两位热血青年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二、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漂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 这句话抒情性极强,可以说是邓颖超与相依相伴数十载的周总理的在天之灵的心灵对话,饱含着对”看花主人“的思念。三、仔细阅读第八段,思考:
1、这段文字写了什么内容?
2、表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两人怎样的精神?
文章第八段主要写了周、邓二人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
表现了这对革命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追求新思潮、追求进步的共同理想。他们的爱情之花和革命之花并蒂开放,体现了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他们与祖国休戚与共,他们的爱情生活也始终与革命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忠贞不渝的爱情。本文朴素的语言,感受融情于事的手法。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一个“又”字,包含着无限深意,触发了作者对已经“走了十二年”的看花人的深情追忆。
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12年,他不再回来了。
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花下树前,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
欣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课文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对表现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境界起到了什么作用?
本文是一篇追忆性的文字,它由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触发了作者对过去有关人物和事件的深情回忆,把已经逝去的情景再现在我们面前,不禁使我们感受到邓颖超与周恩来两心相照的眷眷深情,也使我们看到他们远大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信念。2.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文章的结尾一句,作者为什么称周恩来为“同志,战友,伴侣”?
他们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所以是“同志”;他们的一生都在为共同的革命理想而艰苦奋斗着,所以是“战友”;他们的婚姻“是两个具有相似出身与相似思想的共产主义革命者的终身结合”,“是具有信念的婚姻”,所以是“伴侣”。
理解主题 本文是一篇追忆性的文章,作者通过追忆与丈夫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把已经逝去的情景再现在我们面前,表现了作者和周恩来共同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寄托了对周恩来的深情怀念。本文朴素的语言,感受融情于事的手法。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一个“又”字,包含着无限深意,触发了作者对已经“走了十二年”的看花人的深情追忆。
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12年,他不再回来了。
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花下树前,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
欣赏“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
{海棠花依旧,而看花人已走,不再回来,作者心中百感交集,情不自禁地问道:“你到哪里去了啊?”切切思念,化作一段抒情性极强的文字。思念与崇敬之情,如汩汩泉水奔涌而出。}本文运用了多种抒情方式,有时寄情于事,有时直接抒情。你能找出几例并说说它们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1)寄情于事:在文章的第5自然段中:“花下树前,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第4自然段中:“在你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这些句子通过叙事,表达了对周恩来的无限爱恋和思念之情。
(2)直接抒情:在第5自然段中:“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你到哪里去了啊?”这个地方运用直接抒情,表达了自己对周恩来的深切思念。
解析指导:寄情于事指在叙事过程中,融进自己的情感,使叙述的事件、人物都焕发着感彩;直接抒情指抒发自己的感情。
拓展延伸周恩来如何称呼邓颖超周恩来在熟悉的老同志面前,常称邓为”小超“;在比他年轻的熟人眼前,有时也遵从他们对邓颖超亲昵的称呼,称之为”邓大姐“。但他从不用”太太“或当年盛行的”爱人“,更不袭用旧社会读书人谦称”拙荆“、”贱内“、”糟糠“一类的称谓。那么,在外宾面前,周恩来又怎样称呼邓颖超呢?1956年9月间,南斯拉夫驻华大使求见周恩来,代表政府正式邀请周恩来总理和夫人访南。周恩来在这次接见中,称南斯拉夫驻华大使的妻子为”夫人“,而三次称邓颖超为”我的妻子“。因为洋人分不清”爱人“与”情人“的区别,只有”妻子“的含义最清楚,不会引起误解。伟人胸怀天下的情怀令人高山仰止
伟人忠贞不渝的爱情令人肃然起敬
融情于事的抒情方式让挚爱深情浸透字里行间
第二人称便于直抒胸臆学习本文,我学到了了解两位伟人的人生及爱情之后,你有什么感想?谈谈你对如何处理好现实与理想、学习与工作、事业与爱情之间关系的看法。探讨人生 根据语境仿写句子。
欣赏是一种领略,欣赏也是一种收获。欣赏日出,自然会在日出的喷薄中感受向上的力量;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浩瀚中领悟博大的胸怀;
欣赏 ,自然会在 。
欣赏 ,自然会在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