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解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同步测评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难点解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同步测评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26 09:1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同步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关于误差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避免和消除
C.选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 D.误差其实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2、2021年8月1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中国飞人苏炳添以9秒83创造了亚洲记录(如图所示)。关于运动的快慢,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比赛进行中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B.比赛结束时裁判用“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C.物理学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与裁判的方法相同
D.物理学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与观众的方法相同
3、如图是沿直线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0s内甲做减速直线运动 B.t=30s时,甲乙速度相等
C.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为300m D.甲乙同时、同地出发
4、如图所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设计精巧,拥有“五指廊”结构,寓意“风凰展翅”。普通成年人以正常步行速度从中央大厅中心O走到A登机口,需要的时间大约为8min请你根据图片信息估测AB两登机口之间的距离最接近(  )
A.1000m B.500m C.200m D.100m
5、测量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B.读取图中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C.测得图中细铜丝的总宽度为18.90cm
D.实验中采用了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6、城市地铁的开通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当地铁启动时,站台的广告牌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是向后运动的( )
A.地铁的轨道 B.地铁车厢内的座椅
C.地铁站台处的地面 D.地铁入口处站立的安检人员
7、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甲和丁 B.甲和丙 C.甲和乙 D.乙和丁
8、如图所示,2021年10月16日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了径向交会对接后一起前进时,若认为“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舱内行走的宇航员 B.月球
C.地球 D.载人飞船
9、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东运动,而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树木向西运动,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以下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车可能向西行驶 B.乙车必定向西行驶
C.丙车可能向西行驶 D.三辆车行驶的方向可能是相同的
10、 “频闪摄影”是硏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相同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如图是甲、乙两个网球沿水平面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a到b,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短
B.从a到b,甲球的平均速度比乙球大
C.甲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小东参加学校田径队进行短跑训练,王老师为了帮他进一步提高成绩,对他的百米成绩进行了分析测试在每隔20m处安排了一个计时员,各计时员在发令员鸣枪时起动秒表,跑经指定位置时按停秒表,他们的读数分别是2.9s、5.5s、7.9s、10.7s、12.8s。通过这些数据可知道:
(1)小东跑100m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2)小东在第_______个20m速度最快。
2、图为高空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数人构成的画面,在图示的情景中,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______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______的,(填“静止”或“运动”)
3、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40m,2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______km/h。
4、为了科学地测量物理量,就需要有一个标准作为依据,这个标准叫做______,测量长度时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由这把尺的______决定,用毫米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能够准确到______;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跟______的要求有关。
5、在下面的数字后填入适当的单位。
某人身高175 ______;
课桌高7.5 ______;
某人跑步的速度15 ______。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国庆期间,小明一家前去某景区旅行,该景区设计了新颖的玻璃桥。按照设计,玻璃桥总长20m,宽2m,桥面全部采用透明玻璃铺设,是一种玻璃结构的桥梁。途中看到如图所示的限速牌,小明一家用了10min的时间通过了这段10km长的限速路段,则
(1)一名游客通过玻璃桥用时50s,求:此游客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小明一家通过了这段10km长的限速路段超速了吗?请你通过计算说明他超速了吗?
(3)近期,我国又加大了对超速和酒后驾车的查处力度。请你写一句相关的警示语,以提醒司机朋友一定要按交通法规驾车。
2、如图所示是小林乘坐的出租车的发票,求:
(1)小林乘坐的过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如果仍按照平均速度行驶,小林从家到岳麓山花了0.5h,求小明家到岳麓山的路程。
3、初2023级的小琼从重庆主城坐校车去双福育才中学,在高速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后小琼抬头发现如图所示的路牌。求:
(1)若校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小琼从路牌处行驶到双福北还需多少s?
(2)若到达双福北收费站之后汽车以l0m/s的平均速度行驶5min到达学校门口,则汽车从路牌处到学校一共行驶了多少km?
4、我国已经进入高铁时代,下表为某次高铁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运行时刻表。
站名 上海 苏州 无锡 常州 镇江 南京
到站时刻 6∶52 7∶09 7∶32 8∶04 8∶34
发车时刻 6∶19 6∶54 7∶11 7∶34 8∶06
路程/km 0 84 126 165 244 306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列车从苏州到无锡和从常州到镇江,哪一路段运行得较快?
5、表为福州到福鼎站和谐号次列车时刻表,
车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路程
1 福州 始发站 06:20
2 霞浦 07:23 07:24
3 太姥山 07:39 07:40
4 福鼎 07:50 终点站
(1)请根据时刻表的内容计算该列车从福州开往福鼎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若该列车长为200米,那它以到福鼎的平均速度通过一座长为的隧道需要花多长时间?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电子表做实验:“测量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实验原理: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请设计实验表格,并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记录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________)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
(2)实验中为了便于操作,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选填“大”或“小”),以减小测量______的误差;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段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4)请你设计实验表格并填写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小车全程、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受测量方法和所用仪器的限制产生的;误差不能消除,只能尽量减小;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C
【详解】
A.比赛时,观众看到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得快,说明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员的路程越大,运动员跑得越快,即观众是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终点裁判是根据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来判断运动员运动快慢的,时间越短,运动越快,即终点裁判用“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快慢,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在物理学中,是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相当于相同的时间比路程,与观众的方法相同,与裁判的方法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
A.用线段ab代表甲、乙的运动路程,由图中可知,甲的运动距离在0s时最大,在40s时为零,随时间均匀减小,故可知甲的运动距离s甲代表甲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即甲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均匀地减小,设甲是从a到b运动,可知甲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均匀的增大,即0~40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中可知,t=30s时,甲的速度为
乙的速度为
可知此时甲、乙的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
C.由图中可知,t=10s时,乙的运动距离随时间均匀增加,可知乙的运动距离s乙代表乙与出发地之间的距离,结合A中分析可知,乙是从b到a运动,t=0s时,s甲=400m,即ab=400m,t=30s时,甲距离b100m,即甲运动了300m,此时乙也距离b100米,即乙运动了100m,此时甲、乙运动的距离之和刚好等于ab的距离,可知此时甲、乙相遇,此时甲通过的路程为300m,故C正确;
D.由图中可知,t=0s甲就开始出发,而t=10s时乙才开始出发,故甲、乙不是同时出发,且由C中分析可知,甲、乙也不是从同地出发,故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
成人步行的速度为1m/s,故AB两登机口之间的距离最接近
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5、D
【详解】
A.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中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为1mm,分度值是1mm,故A错误;
B.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刻度线垂直,故B错误;
C.由图示刻度尺可知,线圈总长度是
18.90cm-15.00cm=3.90cm
故C错误;
D.铜丝的直径太小,不便于直接测量,为了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图中实验运用累积法,故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
B.当地铁启动时,乘客看到站台的广告牌是向后运动的,广告牌和地铁(地铁车厢内的座椅)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广告牌向后退是以地铁(地铁车厢内的座椅)为参照物的,故B符合题意;
ACD.站台的广告牌与地铁轨道、地铁入口处站立的安全人员以及地铁站台处的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地铁的轨道、地铁入口处站立的安全人员以及地铁站台处的地面为参照物,站台的广告牌是静止的,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详解】
图甲是v-t图像,表示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即为匀速直线运动,图乙是s-t图像,表示路程不随时间变化,即为静止,图丙是v-t图像,表示速度随时间而增大,即加速运动,图丁是s-t图像,表示速度随时间成正比变化,即为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图甲和图丁 为匀速直线运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D
【详解】
A.以舱内行走的宇航员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与宇航员之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以月球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与月球之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以地球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与地球之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以载人飞船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与载人飞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9、D
【详解】
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树木向西运动,说明丙车是向东运动的;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说明甲车也是向东运动,并且甲车的速度比丙车大;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东运动,此时有以下几种可能:一是乙车向东运动,但比甲车和丙车速度小;二是乙车向西运动。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AB.甲乙两球起点和终点位置相同,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相等,甲有6个点,是摄影5次的结果,乙有4个点,是摄影3次的结果,所以时间不同,且甲的运动时间比乙长;由可知,甲乙运动相同路程时,甲所用时间长,所以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小。故AB错误;
C.由甲图可知,甲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所以甲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由乙图可知,乙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短,所以乙球速度越来越小,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8 5#五
【详解】
[1]小东跑100m的平均速度是
[2]小东在第一个20m用的时间为2.9s,第二个20m所用的时间为
第三个20m所用的时间为
第四个20m所用的时间为
第5个20m所用的时间为
由于路程相同,都是20m,时间越短,小东运动得越快,故最快的是第五个20m。
2、静止 运动
【详解】
[1]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说明其他运动员是静止的。
[2]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跳伞运动员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3、20 72
【详解】
[1][2]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可得,2s内的平均速度为
4、国际单位制 分度值 毫米 测量
【详解】
[1]测量物理量时,国际上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国际单位制;
[2][3]长度测量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的,分度值越小,准确程度越高,用毫米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能够准确到毫米;
[4]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比如测量玻璃的长度一般要准确到1mm,而测量窗帘的长度,达到1cm即可。
5、cm dm km/h
【详解】
[1]人的身高大约
1.75m=175cm
[2]课桌高度大约
75cm=7.5dm
[3]人跑步的速度约15km/h,约4m/s。
三、计算题
1、(1)0.4m/s;(2)超速,见解析;(3)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
【详解】
解:(1)游客的平均速度
(2)限速路段的长度s′=10km,所用时间
则小明开车的速度为
由标识牌可知:限速为40km/h,则60km/h>40km/h,所以小明超速了。
(3)近期,我国加大了对超速和酒后驾车的查处力度,因此提醒广大司机朋友: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
答:(1)此游客的平均速度是0.4m/s;
(2)小明一家通过了这段10km长的限速路段超速;
(3)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
2、(1)42km/h;(2)21km
【详解】
解:(1)根据题意,出租车的运行的时间为
由速度的公式可得出租车的速度为
(2)根据题意,由速度的公式可得小明家到岳麓山的路程为
答:(1)小林乘坐的过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
(2)如果仍按照平均速度行驶,小林从家到岳麓山花了0.5h,小明家到岳麓山的路程为。
3、(1)900s;(2)24km
【详解】
解:(1)由图知,到达双福北的距离是18km,校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到达双福北的时间是
(2)到达双福北收费站之后汽车以l0m/s的平均速度行驶5min到达学校门口,行驶的路程是
s1=v1t1=10m/s×5min=10m/s×600s=6000m=6km
汽车从路牌处到学校一共行驶了
s总=s+s1=18km+6km=24km
答:(1)若校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小琼从路牌处行驶到双福北还需900s;
(2)若到达双福北收费站之后汽车以l0m/s的平均速度行驶5min到达学校门口,则汽车从路牌处到学校一共行驶了24km。
4、(1)136km/h;(2)苏州到无锡
【详解】
解:(1)根据“上海到南京的运行时刻表”,s=306km,t=2.25h,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2)s1=42km,t=15min=0.25h,所以从苏州到无锡的平均速度为
s2=79km,t=30min=0.5h,所以从常州到镇江的平均速度为
168km/h>158km/h,所以从苏州到无锡段运行得较快。
答:(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36km/h;
列车从苏州到无锡运行得较快。
5、(1)(2)
【详解】
解:(1)由表可知,列车从福州开往福鼎的运行时间
列车行驶的路程,列车的平均速度
(2)列车长
隧道长,则列车过隧道的路程
因为,所以列车过隧道的时间
答:(1)该列车从福州开往福鼎的平均速度为;
(2)若该列车长为200米,那它以到福鼎的平均速度通过一座长为的隧道需要的时间是。
四、实验探究
1、 小 见解析
【详解】
(1)[1]在该实验中,测出小车的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用的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因此该实验的原理是。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所用的时间。
(3)[3]根据题意,分别设计出甲到乙,甲到丙,乙到丙的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小车从甲运动到乙的路程
s1=90.0cm-63.0cm=27.0cm=0.270m
所用的时间为t1=2s,甲到乙的速度
小车从乙运动到丙的路程
s2=63.0cm=0.630m
所用的时间为t2=4s,乙到丙的速度
小车从甲运动到丙的路程
s3=90.0cm=0.900m
所用的时间为t3=6s,甲到丙的速度
如下表:
s/m t/s v/(m·s-1)
甲到乙 0.270 2 0.135
甲到丙 0.900 6 0.15
乙到丙 0.630 4 0.1575
2、 小 时间 偏大
路程s/c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v/(cm/s)
120 5 24
60 3 20
【解析】
【详解】
(1)[1]实验室通过测量路程和时间来间接测量速度,故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2][3]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小车运动的时间较长,方便计时,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测时间偏小,由可知,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
(4)[5]由题图可知,小车通过全程的路程,全程的时间,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小车通过上半段的路程是,上半段的时间,上半段的平均速度为
实验的表格为:
路程s/c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v/(cm/s)
120 5 24
60 3 2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