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主页)
2021 —2022学年度 第 二 学期
课程名称: 高一历史 授课章节:第 四 章第 1节
授课班级: 授课人: 授课日期:
教学模块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兴起的原因及影响;掌握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理解启蒙运动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者 分析 高一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待发展,对史料的辨别、分析能力需要加强,本课采用通俗易懂并符合学生认知的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问题设置层次分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本课设置的问题主要围绕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内容、影响等展开,以巩固基础知识为目标;同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环节让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时代背景、内容 难点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兴起、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教学方法 及教具 材料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等
教研组长签字: 教导处审批:
时间: 年 月 日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大家思考一下,这两幅图片反映的内容有何联系?对!佛罗伦萨工商业的发展为新文化、新思想的滋生提供了沃土。那么,当时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如何兴起的?又有何影响?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1)根本原因: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奠定基础: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3)主要原因: 意大利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丰厚,从东方汲取大量文化养料,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2.时间: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 3.特点:表面上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实际上宣传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文化。 4.内核: 人文主义,含义: (1)主张以人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背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幸福。 (3)重视发挥人的才智与创造力,崇尚理性。 5.成就 (1)文学三杰:但丁、傅伽丘、彼特拉克 (2)美术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其罗 (3)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后期的杰出代表,代表作有《哈姆雷特、《李尔王》等 6.影响 (1)推动了文学、艺术、教有、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发展。 (2)为古典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二、宗教改革 1.背景 (1)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 (2)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2.开始:马丁 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 3.主张: 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即因信称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 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4.结果 (1)德国确立“教随国定”的原则,形成路德派新教,在德国取得合法地位。 (2) 西欧其他国家先后进行宗教改革,建立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 5.影响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促进了西欧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4)为以后的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16-17世纪,科学革命) 1.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2.表现 (1)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教会“地心说”,建立新的宇宙观。 (2) 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3)在光学、热学、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3.影响: ①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 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②科学革命削弱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削弱了基督教世界观所笼罩的意识形态和神学体系),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③科学革命有助于进步史观的形成和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的发展, 推动了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④近代科学的兴起,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让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四、启蒙运动 1.背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到进一步解放。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和教会束缚。 2.历程:17世纪在英国兴起;18世纪,法国成为中心;18世纪后期,扩到欧洲大陆和北美地区。 3.内核: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 4.入物主张 (1)法国: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2) 英国的亚当 斯密,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3) 德国哲学家康德是启蒙运动的集大成者,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5.历史影响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與论宣传。 (2)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这些国家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 (3)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课堂小结: 作业 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方兴未艾;与此同时,中国的民主思想却稍纵即逝,未能汇成推动社会变革的洪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投身政治洪流,抨击专制政治,倡导民主思想。……在政治上,处理君臣关系与君民关系时,以天下为主,以人民为主;在学术上,提倡学术自由,“是非决于学校”,提倡百家争鸣,“殊途百虑”,反对依样画葫芦。——樊树志《国史精讲》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大胆的否定,提出了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对剥夺人权的暴君政体进行激烈的抨击。孟德斯鸠建议实行立法、行政及司法三权分立制,同时还强调了三种权力互相牵制的重要性。……卢梭的思想更为激进,他在呼吁实行民主制的同时,提倡起义或革命的权利。——冯国超主编《世界通史》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黄宗羲和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的相似之处。 (2)材料一、二思想兴起的时代背景有何相同之处? (3)较之于材料一,法国启蒙思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结合材料二予以简要说明。 答案:(1)否定专制,倡导民主。 (2)都兴起于封建时代末期,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性日益显现;商品经济都有显著发展,都有资本主义经济因素。 (3)①为民主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②对民主社会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政治构想。③指出了走向民主社会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四部分内容,都能够独立自成体系,准确把握四目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教师在本课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本课教学在思维上,注重引导学生依据历史发展的逻辑,培养论从史出的能力。本课以教师讲解为主,穿插学生活动,在一问一答中建立知识联系,在活动中感受历史的魅力。根据学生特有的学情和认知水平,设计自主学习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