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主页)
2021 —2022学年度 第 二 学期
课程名称: 高一历史 授课章节:第 七章第 3节
授课班级: 授课人: 授课日期:
教学模块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的表现,正确评价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习者 分析 高一年的学生接受新教材知识的能力较快,但对亚非拉地的民族民主运动比较陌生,另外,本课的学习内容地域跨度较大,学生没有相关的知识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背景知识的讲解,要以核心素养的要求为依据进行环节设计,充分保证在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达到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难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方法 及教具 以空间转移为主线,将史料分析贯穿始终,通过讲述法,讲解法,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等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其思考讨论。 学生借助表格归纳知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
教研组长签字: 教导处审批:
时间: 年 月 日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视频为1999年,黄健中执导的《我的1919》的影视片段,主要讲述了我国近代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据理力争,以及国内学生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 引导学生认识到巴黎和会的本质就是一场分赃会议,没有解决当时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问题,反而进一步压迫,因此激起了此后亚非拉民族民户运动的新高潮。 讲授新课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1.背景:一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深入开展。 2.概况 (1)东亚 国共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收回汉口、九江等英租界。 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共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东南亚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发动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越南掀起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 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 1927年,苏加诺等成立民族主义政党印尼民族党,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 (3)西亚 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 (4)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a.指导思想:甘地主义,即:以仁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国殖民当局进行斗争。 b.三个阶段: ①1920-1922年,阿姆利则惨案是导火线,甘地号召: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以及抗税等手段,与英印当局斗争。 ②1930-1934年,向英印当局提出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要求。在遭到拒绝后,提出“向食盐进军”的口号,迫使英国答应了部分要求。 ③1910-1912年,甘地发动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殖民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潮。 思路拓展 甘地主义 甘地的思想也称为“甘地主义”,主要内容包括: 哲学宗教观念: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为主要内容 2.政治思想:争取印度自治、独立为主 3.社会思想:以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团结、消灭贱民制度、实行男女平等、富人庇护穷人;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 4.经济思想:限制大工业发展、发展乡村工业 、提倡手工纺织。 甘地主义的核心,就是非暴力主义。他的“非暴力不合作”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那些争取和平改革的国际运动。例如美国黑人争取民权的运动、印度尼西亚苏加诺的以不合作来争取民族独立等。 【归纳】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特点: (1)从发展道路看,各国发展不平衡:多种类型和道路 ①多数国家资产阶级掌握运动领导权 ②有的国家资产阶级有向西方学习转为向苏俄学习 ③部分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开始探索民族解放道路 (2)从斗争方式来看,从孤立的、分散的、自发的斗争方式走向普遍的、集中的、自觉的斗争方式。 (3)从领导阶级看,资产阶级领导民族民主运动成为主流;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建立。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1.埃及华夫脱运动 (1)以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领导斗争,迫使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保留了特权。 (2)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次年颁布第一部宪法。 (3)扎格鲁尔领导华夫脱党进行了12年的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但未获完全成功。 2. 摩洛哥 在克里姆领导下,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 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 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 3.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埃塞俄比亚国王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国。 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坚持游击战争,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国家独立。 三、拉丁美洲的民主革命与改革 1.概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 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筑起街垒与警察战斗。 智利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 最具代表性的是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抗美斗争和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2.代表 (1)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抗美斗争 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 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 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标志”。 (2)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①背景 1917年墨西哥宪法颁布后,墨西哥进步势力为维护宪法作出了不懈努力 ②内容 对内推行土地改革,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 对外捍卫民族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 ③作用 为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确立奠定基础,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3.影响 四、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总结 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⑴从发展道路看,各国发展不平衡(多种类型和道路) ①多数国家资产阶级掌握运动领导权。 ②有的资产阶级由向西方学习转为向苏俄学习。 ③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部分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开始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 ⑵从斗争方式来看,从孤立的、分散的、自发的斗争方式走向普遍的、集中的、自觉的斗争方式。 ①广泛性(各国民族斗争遥相呼应,此起彼伏) ②持续发展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长达20年、埃及华夫脱党12年护宪运动等) ③斗争多样性(武装起义、非暴力不合作、民主改革等) ⑶从领导阶级看,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大大增强;资产阶级领导民族民主运动成为主流;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建立。(例如卡德纳斯与共产党合作等) ⑷两战之间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反法西斯性质的特点(例如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加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使民族问题从欧洲反对民族压迫的国内问题变为各被压迫民族、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从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的国际问题,即民族殖民地问题。《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史研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召了100多万人,运走了数百万吨粮食和军用物资,还强迫印度负担了几亿英镑的军费,印度人民深受其苦。1918—1919年,印度农业歉收、疾病流行,1000多万印度人丧生。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后激化。 ——世界近代史相关资料 材料二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中的主要事件: (1)根据材料一所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这一时期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有哪些新特点? 答案(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十月革命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意识;亚非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殖民地人民与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新特点:多种类型和道路。多数国家资产阶级掌握运动领导权(如:中国、印尼、印度);有的国家资产阶级由向西方学习转为向苏俄学习(如:中国);部分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开始探索民族解放道路(如:中国、印尼)。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的核心在于,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本人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时空观念。并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一方面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培养学生们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设置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安排小组探究,培养学生勇于表达的热情,提升学生们历史解释的能力。相应的,在讲述一些特定的历史人物,如桑地诺等人时,也有意识地去引导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 然而在具体的设计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史料过多、部分史料过难的情况。这里便需要授课教师在此过程中,掌握好授课节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