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主页)
2021 —2022学年度 第 二 学期
课程名称: 高一历史 授课章节:第 八 章第 1节
授课班级: 授课人: 授课日期:
教学模块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 ,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
学习者 分析 高一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他们还不善于主动构建学科的知识体系;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也还很有限,只知道杜鲁门主义、古巴导弹危机、多极化趋势等零星几个历史概念,却不能准确解释它们的内涵,更勿论阐明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所以,教师需要创设适宜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使所学知识能够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冷战的过程,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教学方法 及教具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史料实证、归纳整理,分析冷战的原因,认识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掌握冷战期间的典型事件,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教研组长签字: 教导处审批:
时间: 年 月 日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漫画:《古巴导弹危机》,请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这幅漫画的故事。 思考 美苏不敢悍然发动大规模战争?他们在害怕什么?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概念 所谓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背景 (1)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 (2) 美国全球扩张战略和苏联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之间发生激烈碰撞,成为冷战的根本原因。 3.表现 (1)政治上,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 1947年9月,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2)经济上,1948年,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巩固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苏联与东欧各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比较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不同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提出针对“希土危机”针对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表现 形式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以此来达到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的目的影响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冷战全面开始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同时也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关系杜鲁门主义为马歇尔计划提供了理论指导,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应用
(3)地缘上,第一次柏林危机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德国分裂。 (4)军事上,1949年4月,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1955年,苏联和民主德国等东欧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4.特点 ①大国之间的国家利益之争; ②明显的地缘政治特点; ③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④军备竞赛的同时又具有避免兵戎相见的自我控制机制。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化力量的成长 1.冷战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也有激烈对抗。 美、苏开展对话的同时,出现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两次危机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的。 2.多极化力量的成长 (1)西方集团出现分化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起飞要求成为政治大国。 西欧和日本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逐渐分化。 (2)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导致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破裂。 (3)新中国的崛起 “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尼克松访华等重大事件为标志。 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4)第三世界崛起 1955年,亚非国家召开万隆会议,诞生“万隆精神”。 1961年9月,第一届不结盟会议召开,不结盟运动兴起,标志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国际关系的这些变化,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 总结 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各自处于超级大国(美苏)的控制之下。 (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形式多样: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交织在一起。“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但也伴随着局部热战,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4)矛盾重重: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5)力量对比: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3.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⑴积极 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有利于缓和世界的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 客观上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⑵消极 ①带有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的利益,导致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横行。 ②美、苏为谋求霸权,展开了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④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1.背景 (1)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同时大搞军备竞赛,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 (2)1985年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表现在: 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 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 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裁军取得重要进展; 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德国统一;苏联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3)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国内改革也过于激进和西化,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2.瓦解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探究 .20世纪国际格局三次变动的原因 ⑴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原因是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⑵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原因是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了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壮大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在实力均等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⑶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级格局的瓦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是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两极格局随之结束;而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必然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是控制世界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两极格局之下,两极之外的任何其他大国更换门庭均不影响格局的正常运转;在多极格局下,任何两极的结盟势必打破原有力量均势;而在单极格局下,任何可能的国家联盟都无法同唯一的一极相匹敌,各大国往往既无实力也无意愿同唯一的一极进行对抗。无论在哪种格局下,只要世界能够维持大体的和平与稳定(不包括小规模冲突或局部战争),那么,该格局就是一个正在有效运转的格局。 ——摘编自周绍雪《美国的实力与单极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挑起冷战的缘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采取冷战“攻势”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欧洲“衰落”和“成功”的历史依据。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不同类型世界格局的共同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格局变动的根源。 【答案】(1)缘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需要;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仇视。 表现: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衰落:西欧世界中心地位的丧失(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 成功:科技革命广泛开展;民主政治制度被广泛实践应用;西方思想文化广泛传播。 (3)特征:国际力量对比相对稳定。 根源: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冷战是在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采取的除正式交战之外的其他一些手段的对抗。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对抗,除此之外,还会爆发一些激烈的冷战对抗,如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在冷战对峙的过程中,会表现出它会独有的特征,随着多级力量的新发展,欧共体、中国、日本和第三世界的自身发展在冲击着两极格局,美苏冷战对峙的过程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戈尔巴乔夫的多元化改革终结了苏联的发展,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极格局随之崩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进行情境创设,突出了重难点,着重讲述了冷战的特征和冷战美苏采取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多极化趋势对两极格局产生的影响。 但本节课对于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分析,仍停留在美苏冷战的背景、过程、结果等层面。在探讨冷战的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时,也没有站在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这个高度进行诠释。对于历史知识没有进行深度挖掘,思想上欠缺深度,通过师生问答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学方法不够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