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6 18:2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预习阶段:学生自主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
一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战争的酝酿
背景
1、______导致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对比的重大变化。
2、列强矛盾:____是帝国主义间最主要的矛盾;____是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____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
3、军事集团形成:目的是_____
概况:____组成同盟国,___组成协约国。
影响:____________
活动一、学生自主梳理本课的知识结构
一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战争的酝酿
爆发
1、导火线:______
2、性质:____
一战
三条战线:
西线:___与____(战役:__ )
东线:___与____
南线:___与____
进程
第一阶段(1914):_______
第二阶段(1915-1916):_______
第三阶段(1917-1918):_______
活动一、学生自主梳理本课的知识结构
一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战后的国际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体系():
国际联盟
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条约》
四国条约
五国条约
九国条约
性质:
宗旨:
评价:
一战的影响
对殖民体系:
对国际格局:
对思想观念:
……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自主梳理本课的知识结构。
2、阅读材料,理解“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一战”的性质。
3、阅读材料,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国际秩序的变化。


国际秩序
谁来制定(主体)
为何制定(目标)
规则
谁来制定(主要力量)
为何制定(目标)
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社会主要力量围绕某种目标和依据一定规则相互作用运行的机制。
一、国际秩序:平衡到失衡
材料 19世纪初,打败拿破仑帝国的战胜国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和法国召开维也纳会议。重新划分欧洲的政治版图,建立了维也纳体系。该体系依靠战胜国实力均衡共同维持欧洲的稳定与和平。
19世纪后半期,欧洲列强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以及欧洲之外的美国的崛起和要求对美洲事务的独控以及东亚日本的崛起。 ——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在世界的占比
英 美 德 法
1870年 31.8% 23% 13.2% 10%
1913年 14% 38% 16% 6%
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殖民地统计表
国家 占有的殖民地数/个 殖民地人口/人
英国 55 3.9亿
法国 29 6235万
德国 10 1307万
材料 1897年,英国杂志《 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时说: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阅读教材第82页,了解一战爆发前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传统强国英国与后起之秀德国之间矛盾最激烈
导火索: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偶然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之秀的国家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必然
性质: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
地区性战争
欧洲战争
世界大战
1914年6月28日,奥匈皇储费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对塞尔维亚来说6月28日是国耻日)
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他们抱着短期侥幸心理,却陷入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一战持续4年零三个月,战争双方动员了7351万人走上前线,大约有900万人战死,2000多万人受伤,350万人终身残疾。德、俄、法、奥的伤亡人数占全部伤亡的66.6%。
战争的主要特点是屠杀、惨烈。
认识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
材料 一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 ——宋则行等《世界经济史》
欧洲衰落与美国崛起,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苏俄(联)逐步成为20世纪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
认识:大国地位的变动影响着国际秩序的变化
二、国际秩序:失衡到平衡
新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改变。
材料2 巴黎和会会议主席法国总理克里蒙梭所说:“只有五大强国(注:美、英、法、意、日)先行决定了一切重大问题,然后举行会议”。在长达五个多月的会期中,全体会议只开过七次。苏俄和战败国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和保加利亚被排斥于和会之外。
材料1 1919年1月8日巴黎和会召开,这天是普鲁士王国宣告成立纪念日,也是普法战争后德意志帝国成立的纪念日,签订《凡尔赛条约》的凡尔赛宫镜厅又是威廉一世即位的场所。
侮 辱
战胜国大国操纵
材料3 重划德国疆界。德国在欧洲丧失了13.5%的领土和10%的人口。西部:莫列斯纳、欧本和马尔梅迪划归比利时。阿尔萨斯-洛林重归法国;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其行政权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期满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50公里内德国不得设防。南部: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奥永远不得合并。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在协约国规定的疆界内完全独立。东部:德国承认波兰独立。波兰从德国得到西普鲁士和波兹南的绝大部分。北部:德国与丹麦之间的石勒苏益格地区实行公民投票以决定其归属。
对战败国德国的苛 刻
材料4 瓜分德国所有的海外殖民地,由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予以瓜分。
材料5 在华盛顿会议中,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但日本在山东仍保留不少权益。《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然而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仍然有效。
仍然是殖民统治
1919年, 德国幕尼黑3万多人抗议在巴黎和会上作出的决定。
1919年5月4日, 中国北京学生示威游行。
材料6 国际联盟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成立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全体一致”原则:国联的主要机构是代表大会和行政院,它们有权处理属于联盟行动范围内,或关系世界和平之任何事件,它们的所有决议必须经全体一致表决通过。
材料7 1932年《国联调查团报告书》承认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但未将制裁日本写入报告书,却将中国东北地区非军事化与实施“国际共管”作为九一八事变的善后处理。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宣布意大利是侵略者,对意大利实施财政和经济制裁,但并未对其进行石油禁运,使得意大利可以继续发动战争。希特勒破坏凡尔赛条约,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大规模扩军备战,国联对德国采取口头而非强制性手段制止。
国联决策机制的缺陷
认识:新的国际秩序,在凡尔赛一华盛领体系下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
三、国际秩序:真正稳定吗?
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1936年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以对外扩大侵略为基本国策。
1933年德国纳粹党攫取国家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德意结成轴心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