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强化练(十三) 修辞手法、表达连贯(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项强化练(十三) 修辞手法、表达连贯(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6 11:01:36

文档简介

专项强化练(十三) 修辞手法、表达连贯
(一)修辞手法
1.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紫禁城,就是一个巨大的乐器。这乐器,与季节、气象相合,风声雨声,落在建筑上,都成了音乐,而且,从不凝固。因此,营建紫禁城的人,是建筑师,也是音乐家。一座好的建筑,不仅要容纳四时的风景,还要容纳四时的声音。紫禁城的节气是有声音的,熟悉宫殿的人,可以从声音里辨认季节,犹如一个农夫,可以从田野自然的变化里,准确地数出他心里的日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体:熟悉宫殿的人从声音里就能辨认季节。喻体:农夫可以从田野自然的变化里,准确地数出心里的日历。二者的相似点为:熟悉程度。对熟悉程度进行具体分析:一是熟悉宫殿的人对紫禁城的声音的熟悉程度和农夫对田野自然的变化的熟悉程度相似;二是紫禁城的节气和田野自然的变化相似;三是从声音里辨认季节和数出他(农夫)心里的日历相似。所以二者之间有很多相似点,通过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答案:①句中把熟悉宫殿的人以声音辨别紫禁城的季节比作农夫通过田野自然的变化区分时间,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熟悉宫殿的人对紫禁城的声音的熟悉程度和农夫对田野自然的变化的熟悉程度相似,紫禁城的节气和田野自然的变化相似,从声音里辨认季节和数出他(农夫)心里的日历相似。
2.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修辞格,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拟人的修辞进行分析。
古镇这棵名叫“龙爪”的大榕树,已有八百多年的寿数,其高、其宽、其粗、其壮、其繁茂、其绵绵瓜瓞之状……简直不再是一棵树,而已经是一座城堡。此时此刻,大群大群的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妇女、老人、孩子,闲坐着聊天、打牌、择菜、嬉戏……龙爪榕对他们而言,也已不是一棵树,而是乡村,是家园,是父母双亲,是丈夫妻子,是儿子闺女,是厨房的灶火,是锅里的食物,是阳光雨露,是水和空气,还是远祖的气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树本来并不会和人搂抱,使用拟人手法既赋予树以动感,又使人感到亲切;②“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形象地写出了树荫范围之大和树的浓密以及人们对树与树荫的喜爱。
3.夸张具有夸大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夸张进行简要分析。
镇上住了一位卖酱菜的老人,他每天下午都会推着酱菜摊子在村落间穿梭。他沿路都摇着一串清脆的铃铛,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见他的铃声。每次他走到我们家的时候,都在夕阳落下之际,我一听见他的铃声就跑出来,看见他浑身都沐浴在黄昏柔美的霞光中,那个画面、那串铃声,使我感到一种难言的幸福,好像把人心灵深处的美感全唤醒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句中强调画面、铃声把心灵深处的美好感觉全唤醒了,体现了夸张的夸大性;②画面与铃声从视觉、听觉角度营造出了柔美的感觉,能够激发作者对于美的感知,“全唤醒了”的“全”字,是对这种感知的夸大突出。
4.对下面文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当心底不自觉地吟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我正站在澳门艺术博物馆中一幅题为《绝响》的美术作品前。这是一幅用麻布、麻绳、宣纸、墨等混合材料创作而成的作品。数条沾着大片墨汁的白色不规则残破麻布,被捆缚在宣纸包裹着的圆形板上。粗旧的麻绳,制止着被缚麻布的反抗张力。绷紧的麻布有着无比的愤怒,但它已无法挣扎,哪怕再稍稍用一点力气,便会撕毁自身,让圆形木板失去支撑而碎裂。仿佛,它们就是在隐喻澳门伤痕累累却仍在奋争的昨天。四百年的挣扎,四百年的孤独,四百年的思念!
左下角,简笔水墨勾勒出一只孤独无依的小舟和一个在巨大的木板中同样显得弱小无助的渔人,他们就像海中的浪花和沙滩上的细沙,在深渊的最低处随波逐流。但即使是一粒沙,他们也有自己的母亲!只是在滔滔的洪浪之中,在强大的外力面前,他们能做的,唯有对母亲绵绵不绝地思念。
A.排比、拟人、比喻 B.排比、比喻、夸张
C.对偶、拟人、排比 D.比喻、借代、排比
解析:“四百年的挣扎,四百年的孤独,四百年的思念”运用了反复,也是排比;“绷紧的麻布有着无比的愤怒,但它已无法挣扎”运用了拟人;“他们就像海中的浪花和沙滩上的细沙,在深渊的最低处随波逐流”运用了比喻。A项正确;B项,没有夸张;C项,没有对偶;D项,没有借代。
答案:A
5.对下面文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唐干开花,正值人间四月天,与它一齐盛开的是桐子花、映山红、牛奶子……它们总是欢天喜地,你追我赶,红的红,白的白,黄的黄,紫的紫,各显姿色,竞相风雅。而唐干开花尤为独特,它开花出神,如同仙狐,白得惊人,白得射眼,白得透亮。比天上的天鹅还白,比地上的雪花还白,比江南的丝绸还白。它白的亮度,如黑夜里的一盏灯,能照你前行,甚至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映照得通体透明,成为这山野里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
A.比喻、拟人、反复 B.比喻、拟人、排比
C.反复、借代、排比 D.夸张、借代、反复
解析:“如同仙狐”“如黑夜里的一盏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它们总是欢天喜地,你追我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红的红,白的白,黄的黄,紫的紫”“白得惊人,白得射眼,白得透亮”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甚至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映照得通体透明”等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分析来看,文段没有运用“反复”“借代”的修辞手法。
答案:B
6.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越是浮躁的时代,越需要沉潜味道,变化气质。在生存压力下不改志趣,于碌碌风尘中毋忘诗心。
②在公演完自我介绍环节,某演员突然表示要为粉丝再清唱一遍。结果这一清唱,唱出了一个大型车祸现场!
③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④山谷轻轻推开燠热的晚云与水汽,适时让蝉声鸟声浮上来,次第溶化在迷幻的暮色中。山里的黄昏,竟不是想象中那样宁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本题所给句子中,①“在生存压力下不改志趣,于碌碌风尘中毋忘诗心”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②“车祸现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③“门前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④“山谷轻轻推开燠热的晚云与水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故选B项。
答案:B
7.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中国是报纸文艺副刊的大国,副刊一开始就起着文艺摇篮的作用,发掘新人和新作一直是副刊的优良传统。
B.硅谷正处于互联网第一轮经济泡沫期,常有公司上市后人们一夜暴富的传说。
C.拉辛汗在最后留给阿米尔的信中说:“你父亲是一个被拉扯成两半的男人,亲爱的阿米尔,被你和哈桑。”
D.“五四”女性在时代浪潮中,勇敢地走出闺门,冲决藩篱,带着青春的激情踏上寻求自我解放、追求女性独立的漫漫旅程。
解析:A项,“副刊一开始就起着文艺摇篮的作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副刊”比作“文艺摇篮”。B项,“硅谷正处于互联网第一轮经济泡沫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经济失衡的情况比作“泡沫”。C项,“你父亲是一个被拉扯成两半的男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D项,“冲决藩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封建制度比作“藩篱”。
答案:C
8.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做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需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
B.屋顶花园有孩子们在溜冰,咕滋咕滋锉过来又锉过去,听得我们一粒粒牙齿在牙龈里发酸,仿佛剔一剔便会掉下来。
C.我们又叫又笑,互相捶打,又在田埂上坐了很久。满天清明,飞舞的蚊蚋在我们头上罩了一层银亮的雾。
D.我知道父亲要等天黑才回来,等田野消停下来,细细密密的虫声水一样从地里渗出来,越漫越厚,越漫越深。
解析:A项,将“头发”比喻为“蓬草”,将“胡子”比喻为“苔藓”。B项,“剔一剔便会掉下来”是夸张。C项,将“飞舞的蚊蚋”比喻为“银亮的雾”。D项,将“虫声”比喻为“渗出的水”。
答案:B
9.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高远望,泰山的松树像是在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在和清风游戏。(比喻)
B.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借代)
C.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拟人)
D.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夸张)
解析:“松树像是在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在和清风游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案:A
(二)表达连贯
1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黑洞是一种体积极小、质量极大的天体,跟中子星一样,它也是由大质量恒星演化而来的。根据质量不同,黑洞一般分为恒星级黑洞、中等质量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其中,(  )。理论预言银河系中有上亿颗恒星级黑洞,但天文学家迄今仅在银河系发现约20颗恒星级黑洞,且质量均小于20倍的太阳质量。
A.大质量恒星死亡后形成恒星级黑洞,并且使之在宇宙中广泛存在
B.在宇宙中广泛存在的恒星级黑洞是由大质量恒星死亡而形成的
C.在宇宙中广泛存在的大质量恒星在其死亡后形成恒星级黑洞
D.恒星级黑洞由大质量恒星死亡而形成,并且在宇宙中是广泛存在的
解析:根据话题一致性的原则、“其中”的“其”的暗示,以及上文“根据质量不同,黑洞一般分为恒星级黑洞、中等质量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的提示,可知话题应是“恒星级黑洞、中等质量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中的一个;再根据下文“理论预言银河系中有上亿颗恒星级黑洞”分析,可知此处的主语应是“恒星级黑洞”。选D。
答案:D
1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小说课的兴起,应归功于大学教育理念和制度的探索创新。在以往的文学教育中,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者虽不至于划疆而治,但很难做到亲密无间。小说课却几乎自然而然地实现了三者的交叉融合。讲授者的初衷虽不是讲授小说史,但在选讲经典篇目时,已在无形中完成了类似对于文学史的筛选工作。课堂上对具体作品的解读,时刻要求讲授者兼具文学批评的眼光和文学理论的修养。也就是说,讲授者实际上身兼小说家、批评家和教育者等多重身份(  )。
A.当小说课的接受对象扩展至读者大众时,它的表现形式也就从口头讲授到整理出版
B.当小说课的表现形式从整理出版到口头讲授时,它的接受对象也就从学生听众扩展至读者大众
C.当小说课从口头讲授到整理出版时,它的接受对象也就从学生听众扩展至读者大众
D.当小说课的接受对象从读者大众扩展到学生听众时,它的表现形式也就从口头讲授到整理出版
解析:“小说课”与“从口头讲授到整理出版”对应,“接受对象”与“从学生听众扩展至读者大众”对应。
答案:C
1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曾经,图书馆是最受大学生喜爱的地方,对精神食粮强烈而迫切的需求让他们在图书馆中如饥似渴地阅读。(  ),空闲时间被屏幕占据,本应成为社交工具的网络和手机反客为主,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甚至使他们产生诸如注意力缺失、社交退缩等问题。增加读书时间,消除网络、手机依赖症的关键,在于增强抵御诱惑、约束欲望的自律和自制能力,保持对社交工具的距离感与分寸感。
A.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手机依赖症被不少大学生患上
B.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不少大学生患上了网络、手机依赖症
C.不少大学生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患上了网络、手机依赖症
D.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了,这让不少大学生患上了手机、网络依赖症
解析:后文“空闲时间被屏幕占据”的主语是“不少大学生”,故排除 A、D两项。前文有“曾经”一词,B选项中的“随着”和“曾经”在时间上相互呼应,前后文衔接更紧密,应该放在句首,故排除C项。
答案:B
PAGE专项强化练(十三) 修辞手法、表达连贯
(一)修辞手法
1.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紫禁城,就是一个巨大的乐器。这乐器,与季节、气象相合,风声雨声,落在建筑上,都成了音乐,而且,从不凝固。因此,营建紫禁城的人,是建筑师,也是音乐家。一座好的建筑,不仅要容纳四时的风景,还要容纳四时的声音。紫禁城的节气是有声音的,熟悉宫殿的人,可以从声音里辨认季节,犹如一个农夫,可以从田野自然的变化里,准确地数出他心里的日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修辞格,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拟人的修辞进行分析。
古镇这棵名叫“龙爪”的大榕树,已有八百多年的寿数,其高、其宽、其粗、其壮、其繁茂、其绵绵瓜瓞之状……简直不再是一棵树,而已经是一座城堡。此时此刻,大群大群的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妇女、老人、孩子,闲坐着聊天、打牌、择菜、嬉戏……龙爪榕对他们而言,也已不是一棵树,而是乡村,是家园,是父母双亲,是丈夫妻子,是儿子闺女,是厨房的灶火,是锅里的食物,是阳光雨露,是水和空气,还是远祖的气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夸张具有夸大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夸张进行简要分析。
镇上住了一位卖酱菜的老人,他每天下午都会推着酱菜摊子在村落间穿梭。他沿路都摇着一串清脆的铃铛,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见他的铃声。每次他走到我们家的时候,都在夕阳落下之际,我一听见他的铃声就跑出来,看见他浑身都沐浴在黄昏柔美的霞光中,那个画面、那串铃声,使我感到一种难言的幸福,好像把人心灵深处的美感全唤醒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下面文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当心底不自觉地吟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我正站在澳门艺术博物馆中一幅题为《绝响》的美术作品前。这是一幅用麻布、麻绳、宣纸、墨等混合材料创作而成的作品。数条沾着大片墨汁的白色不规则残破麻布,被捆缚在宣纸包裹着的圆形板上。粗旧的麻绳,制止着被缚麻布的反抗张力。绷紧的麻布有着无比的愤怒,但它已无法挣扎,哪怕再稍稍用一点力气,便会撕毁自身,让圆形木板失去支撑而碎裂。仿佛,它们就是在隐喻澳门伤痕累累却仍在奋争的昨天。四百年的挣扎,四百年的孤独,四百年的思念!
左下角,简笔水墨勾勒出一只孤独无依的小舟和一个在巨大的木板中同样显得弱小无助的渔人,他们就像海中的浪花和沙滩上的细沙,在深渊的最低处随波逐流。但即使是一粒沙,他们也有自己的母亲!只是在滔滔的洪浪之中,在强大的外力面前,他们能做的,唯有对母亲绵绵不绝地思念。
A.排比、拟人、比喻 B.排比、比喻、夸张
C.对偶、拟人、排比 D.比喻、借代、排比
5.对下面文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唐干开花,正值人间四月天,与它一齐盛开的是桐子花、映山红、牛奶子……它们总是欢天喜地,你追我赶,红的红,白的白,黄的黄,紫的紫,各显姿色,竞相风雅。而唐干开花尤为独特,它开花出神,如同仙狐,白得惊人,白得射眼,白得透亮。比天上的天鹅还白,比地上的雪花还白,比江南的丝绸还白。它白的亮度,如黑夜里的一盏灯,能照你前行,甚至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映照得通体透明,成为这山野里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
A.比喻、拟人、反复 B.比喻、拟人、排比
C.反复、借代、排比 D.夸张、借代、反复
6.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越是浮躁的时代,越需要沉潜味道,变化气质。在生存压力下不改志趣,于碌碌风尘中毋忘诗心。
②在公演完自我介绍环节,某演员突然表示要为粉丝再清唱一遍。结果这一清唱,唱出了一个大型车祸现场!
③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④山谷轻轻推开燠热的晚云与水汽,适时让蝉声鸟声浮上来,次第溶化在迷幻的暮色中。山里的黄昏,竟不是想象中那样宁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中国是报纸文艺副刊的大国,副刊一开始就起着文艺摇篮的作用,发掘新人和新作一直是副刊的优良传统。
B.硅谷正处于互联网第一轮经济泡沫期,常有公司上市后人们一夜暴富的传说。
C.拉辛汗在最后留给阿米尔的信中说:“你父亲是一个被拉扯成两半的男人,亲爱的阿米尔,被你和哈桑。”
D.“五四”女性在时代浪潮中,勇敢地走出闺门,冲决藩篱,带着青春的激情踏上寻求自我解放、追求女性独立的漫漫旅程。
8.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做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需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
B.屋顶花园有孩子们在溜冰,咕滋咕滋锉过来又锉过去,听得我们一粒粒牙齿在牙龈里发酸,仿佛剔一剔便会掉下来。
C.我们又叫又笑,互相捶打,又在田埂上坐了很久。满天清明,飞舞的蚊蚋在我们头上罩了一层银亮的雾。
D.我知道父亲要等天黑才回来,等田野消停下来,细细密密的虫声水一样从地里渗出来,越漫越厚,越漫越深。
9.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高远望,泰山的松树像是在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在和清风游戏。(比喻)
B.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借代)
C.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拟人)
D.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夸张)
(二)表达连贯
1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黑洞是一种体积极小、质量极大的天体,跟中子星一样,它也是由大质量恒星演化而来的。根据质量不同,黑洞一般分为恒星级黑洞、中等质量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其中,(  )。理论预言银河系中有上亿颗恒星级黑洞,但天文学家迄今仅在银河系发现约20颗恒星级黑洞,且质量均小于20倍的太阳质量。
A.大质量恒星死亡后形成恒星级黑洞,并且使之在宇宙中广泛存在
B.在宇宙中广泛存在的恒星级黑洞是由大质量恒星死亡而形成的
C.在宇宙中广泛存在的大质量恒星在其死亡后形成恒星级黑洞
D.恒星级黑洞由大质量恒星死亡而形成,并且在宇宙中是广泛存在的
1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小说课的兴起,应归功于大学教育理念和制度的探索创新。在以往的文学教育中,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者虽不至于划疆而治,但很难做到亲密无间。小说课却几乎自然而然地实现了三者的交叉融合。讲授者的初衷虽不是讲授小说史,但在选讲经典篇目时,已在无形中完成了类似对于文学史的筛选工作。课堂上对具体作品的解读,时刻要求讲授者兼具文学批评的眼光和文学理论的修养。也就是说,讲授者实际上身兼小说家、批评家和教育者等多重身份(  )。
A.当小说课的接受对象扩展至读者大众时,它的表现形式也就从口头讲授到整理出版
B.当小说课的表现形式从整理出版到口头讲授时,它的接受对象也就从学生听众扩展至读者大众
C.当小说课从口头讲授到整理出版时,它的接受对象也就从学生听众扩展至读者大众
D.当小说课的接受对象从读者大众扩展到学生听众时,它的表现形式也就从口头讲授到整理出版
1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曾经,图书馆是最受大学生喜爱的地方,对精神食粮强烈而迫切的需求让他们在图书馆中如饥似渴地阅读。(  ),空闲时间被屏幕占据,本应成为社交工具的网络和手机反客为主,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甚至使他们产生诸如注意力缺失、社交退缩等问题。增加读书时间,消除网络、手机依赖症的关键,在于增强抵御诱惑、约束欲望的自律和自制能力,保持对社交工具的距离感与分寸感。
A.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手机依赖症被不少大学生患上
B.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不少大学生患上了网络、手机依赖症
C.不少大学生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患上了网络、手机依赖症
D.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了,这让不少大学生患上了手机、网络依赖症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