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内涵:
人
地
3.实现可持续发展需遵循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公平性原则
代内公平
代际公平
责任公平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同代人之间、人与生物群落之间、
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
(世代之间
有同样的权利)
(发达国家负有更大的责任)
资源的持续利用和
生态系统的持续性
是保持人类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首要
条件。
共同的责任和总目标
全球协调一致共同奋斗
用直线把下列行动、措施与其相符合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连接起来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截至2019年7月6日,我国有55处风景名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舟山渔场实行定期“休渔”制度
积极参加国际会议,研讨全球性环境问题
修建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留出活动通道
天津市政府提出把天津建成“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政府为主导
企业为主体
公众齐参与
发展特色产业:
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生产本地特色明显、经济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并借助互联网等推广,提升经济实力。
1.消除贫困:
社会持续,政府推动
转移就业:
通过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并与区外劳务需求对接,引导劳动力转移就业。
异地搬迁:
对居住在深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发等“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异地搬迁。
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提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文体、广电、电信公共服务,改善贫苦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和改善民生,让贫困人口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教育扶贫:
实施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全覆盖,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2.发展绿色经济:
思考:我们平时听说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是什么意思
低碳经济强调的是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循环经济是资源循环型经济,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绿色经济是环保健康的经济形式,包括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在内的高技术产业。
经济持续,企业推动
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
比较项目 清洁生产 末端治理
思考方式 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污染物产生后再处理
控制过程 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 污染物达标排放控制
控制效果 比较稳定 产污量影响处理效果
产污量 明显减少 间接可推动减少
排污量 减少 减少
资源利用率 增加 无显著变化
资源耗用 减少 增加
产品产量 增加 无显著变化
产品成本 降低 增加(治理污染费用)
经济效益 增加 减少(用于治理污染)
治理污染费用 减少 随排放标准严格,费用增加
污染转移 无 有可能
工业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
生态农业——用生态学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它既不同于那种系统目标单一、生产技术落后、投入产出低的自然经济型传统农业;也不同于那种通过大量投入化肥、农药和动力,不顾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而一味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的商品化现代常规农业。
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
3.可持续消费: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行动?
生态持续,公众参与
关键词:减量、重复利用、回收、再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行动: ①积极参加植树活动;②使用可再生材料制成的工作、生活用品;③节约能源;④节省使用自然资源;⑤改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饮食习惯;⑥尽量利用公共交通,短途旅行尽可能骑自行车或以步当车;⑦在居室、庭院中种植多叶植物;⑧爱护每一块绿地;⑨动员周围的人为环保尽心尽力;⑩亲近大自然,和我们的动植物朋友和谐相处;⑩关心并积极参与科技事业,使之成为改善状况的动力;⑩从事每项活动前,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预防措施。
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知识体系:
可持续发展内涵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消除贫困
可持续发展原则
发展绿色经济
可持续发展内涵
可持续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