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2离骚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2离骚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6 11:4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离骚(节选)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课文。
【教学方法】
讲述、分析、诵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因此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粽子到水中致祭屈原,因有端午吃粽子的习俗。
(二)作家作品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他出身于楚国贵族,学识渊博,善外交辞令。后来遭到小人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yǐng)都,屈原悲愤难忍,遂自沉汨罗江。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抒情诗。诗歌主要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三)听录音,注意断句和语调的变化。
(四)学生齐读第一段。
(五)讲析第一段
1.第一段重点字词
謇朝谇而夕替
怨灵修之浩荡兮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竞周容以为度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固前圣之所厚
2.提问:诗歌开篇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
明确:哀:百姓、人生
3.提问:屈原一生“好修姱以 羁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
明确:小人诬陷,君王“不察”,周围风气败坏
4.对于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屈原是什么态度?(用诗句回答)
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即宁死也不愿同流合污。
5.小结:本段中作者主要叙述了自己遭贬的原因及自己面对这种不公正待遇时自己的态度——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从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位品行高洁的诗人。
(六)讲析第二段
1.学生齐读。
2.分析作者的抒情思路。
明确:悔——吾将反——修初服
3.怎样“修吾初服”呢?
明确:“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佩缤纷其繁饰兮”。
比兴手法中的比喻,用荷花、衣着配饰比喻美好的德行。
4.还有直抒胸臆的句子,请找出。
明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5.小结:本段中作者将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思想加以升华,即不仅不同流合污,而且还要更加追求洁身自好。
(七)课堂总结
本诗中作者先叙述自己遭贬的原因,接着表明自己在遭受不公正待遇后的态度——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然后再进一步将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思想加以升华,不仅不同流合污,反而要更加努力培养自己的美好德行,坚持自己高尚的节操。从而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志行高洁、坚信自己、至死不变的伟大诗人。司马迁对屈原有过这样的评价:“其志洁……其行廉(方正)……推其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以说毫不夸张。
【作业布置】
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遭贬——不愿同流合污
悔——反——修初服
PAGE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