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初中信息技术第2册 第4课 美颜相机DIY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 初中信息技术第2册 第4课 美颜相机DIY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2-04-26 12:5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第四课 美颜相机DIY
课题 第一单元 第4课《美颜相机DIY》
课型 新 授  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初中第2册第一单元第4课《美颜相机DIY》。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色相/饱和度、亮度及对比度概念,学会色相/饱和度、亮度及对比度和选择工具的基本操作。本节课的内容较为基础,主要通过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对图片的操作,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 photoshop 图像处理的第四节课,前面三节课已经学习过图像的采集方法、图像的构图的基本认识、图片的基本格式等操作。已经对图像的操作有一定的认识,所以本节课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完成任务来完成学习图片变化及目标区域的基本操作。 
教学目标 1、知识(1)理解亮度、对比度、饱和度和色相的概念。(2)学会利用“色相/饱和度”命令修改图像的颜色。(3)了解“选择工具”的分类及其用法。2、技能:初步掌握利用这些工具对图像进行简单修饰和调整。3、情感(1)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完成创新活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2)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与独立操作能力。(3)注重信息素养和知识产权等的培养。
教学重点 (1)理解亮度、对比度、色相和饱和度的概念。(2)能够应用“图像调整”菜单中的“色相/饱和度”与“亮度/对比度”命令对图像进行简单的调整。(3)了解选择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1)色相、饱和度、明度、对比度、亮度的概念。(2)了解色相/饱和度工具中各种参数的意义与使用方法。(3)利用选择工具对图像进行调整。
教学方式 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自主探究、项目教学、操作演示法
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Photoshop cs6软件等。2、资源准备:相关的图像素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范例,引导学生欣赏利用图像调整技术处理过的老照片和原本存在不足的照片,了解图像调整技术的作用,并由些引入新课的教学。怎么让草更绿、天更蓝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学习吧!(教师展示一些变化图片作品,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感受到视觉冲击,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强烈欲望;再提问:同学们这样的图片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从而提出这节课的目标) 比较照片处理前后的差异,了解本活动的学习内容,体验图像处理的魅力。 通过范例,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计论交流,传授新知识 活动探究:什么是“色相”、“饱和度”和“明度” (1)任务驱动1。打开一幅自己喜欢的图像,利用“图像”—“调整”菜单中的“色相/饱和度”命令,分别调整图像的色相、饱和度和明度值,观察图像画面的变化情况。(2)任务探究1.在“色相/饱和度”对话框的“编辑”选项中,选中某一颜色通道,如“红色”、“黄色”、“绿色”……调整该颜色通道的色相、饱和度和明度值,观察图像画面的变化情况。(3)归纳总结色相:指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即颜色的名称,它是颜色的一种属性,调整色相也就是改变颜色。饱和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叫纯度,饱和度取决于该色中含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灰色)的比例。为了便于计算机处理,对于每一种颜色,都有一个人为规定的颜色标准。饱和度是用来描述颜色与标准颜色之间的相近程度。明度:指图像的明亮程度、清晰程度,是图像整体的变化。明度指最高为白色,最低为黑色。(4)讨论交流:如何应用“亮度、对比度”命令来体会对比度、亮度的不同赋值给图片带来的不同效果?小组讨论交流,发表自己见解,学生互相补充,教师则适时进行指导。 通过动手实践和自我探究,了解“色相”和“饱和度”的作用及用法。渗透:在此提醒同学们在引用网络上的素材进行设计创造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用途,不要侵犯别人的肖像权及知识产权。小组讨论,加深理解,综合运用。让学生了解对比度、亮度的含义。 通过实践,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图像处理作准备。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含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大。消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小。
创新实践,延伸知识 利用“色相/饱和度”命令,按要求完成教师提供的素材及P24中的探究实践一,将颜色替换成自己喜爱的颜色。操作时,可先利用选框工具或套索工具选取一个操作范围,再进行颜色替换,这样将替换颜色的区域限定在指定范围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完成“创新活动”。 通过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设情景,导入新内容 在前面的活动中,学生学习了利用“色相/饱和度”方法对图像进行调整,改善了图像的显示效果。但是,这种操作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对整幅图像进行调整。若要精确调整图像中的部分 区域,又该如何操作呢? 列举生活中应用到“色相”和“饱和度”的例子,了解学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根据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引课,激发学习兴趣。
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讨论交流,传授新知创新实践,知识延伸 活动探究:“选择工具”的类型及使用方法。(1)任务探究①了解选择工具的分类。②改变教师所提供的的素材中最右边的垃圾桶的颜色(磁性套索工具),观察图像画面的变化情况。(2)归纳总结。选择工具分别是矩形选框工具、椭圆选框工具、单行选框工具、单列选框工具、套索工具、多边形套索工具、磁性套索工具、快速选择工具、魔棒工具;前四个属于规则选择工具。(3)讨论交流:各种工具有什么用途?(4)预设答案(让学生大体了解)规则选择工具用于选择部分规则矩形等图像。套索工具、多边形套索工具、磁性套索工具、快速选择工具、魔棒工具用于选择部分不规则等图像。可以配合使用。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认识什么是“选择工具”。通过调节滑块,调节“色相/饱和度”的值,调整图像的亮度。教师适时指导,使学生加深“色阶”的概念。小组讨论,积极参与课堂交流,了解“各选择工具的用法。 通过实践,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讨论,加深理解。
评价总结、启发思维(课堂小结) 1.总结单元知识点,并对学习情况进行点评。2.布置课后创新实践活动,要求应用“色相”、“饱和度”以及“亮度”、“选择工具”等工具对图像进行综合调整,实现知识迁移。时间剩下 5 分钟左右,根据学生做的情况,提问 2—3个学生起来针对自己的作品总结一下得失,以及在设计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老师将这些同学的作品教师演示,把同学们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总体的总结评价,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的作品,找出每位的亮点进行鼓励,同时表彰班中最优秀的作品,树立榜样。 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完成“创新活动”。通过自评与他评的过程,来促进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知识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图层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进行知识梳理的能力。 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课后能继续学习,巩固已学知识。
四、作业布置 提出新问题,开拓学生思维。课本P28巩固提升。
板 书 设 计
第四课 美颜相机DIY一、图片颜色随心变 二、精准定位靠选区 巩固提升1、色相/饱和度 选区2、亮度、对比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