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同步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小明同学坐在游乐园的翻滚过山车上。当过山车高速旋转时,小明看到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建筑物 C.小明自己 D.过山车的轨道
2、如图所示,展示的是我空军进行空中加油科目训练情况,图中加油机正在给受油机加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B.选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
C.选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选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3、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如图中的四种工具不是用来测量长度的是( )
A.刻度尺 B.螺旋测微器
C. 游标卡尺 D.日晷
4、日常生活中,下列估测接近实际的是( )
A.一页纸的厚度大约90mm
B.初中学生步行1km的路程经历的时间大约50s
C.一支钢笔的长度大约14dm
D.正常人的脉搏跳动70次所需时间大约1min
5、潜水运动员在200m的水下,听到岸上教练发出的声音,需要的时间是(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m/s)( )
A.0.14s B.0.59s C.0.12s D.0.18s
6、小川乘坐公交车去学校,看到窗外的电线杆向后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路旁的房屋 C.公交车 D.远处的高山
7、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
A.等于4.8米/秒 B.小于5米/秒而大于3米/秒
C.等于5米/秒 D.大于5米/秒
8、某同学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为14.20dm,则该读数的准确值和估计值各是( )
A.14dm和0.20dm
B.14.2dm和0.00dm
C.14dm和0.00dm
D.14.2和0.00
9、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相对出”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船 B.青山 C.两岸 D.太阳
10、2021年11月7日,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当她站立在机械臂上做科学检测时,它相对于以下哪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
A.地球 B.天和核心舱 C.月亮 D.太阳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小明同学测量橡皮的宽度记录了五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51 cm、2.52 cm、2.51 cm、2.72 cm和2.53 cm,该同学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cm,其中明显错误的一次测量结果是_______。根据以上记录,被测橡皮的宽度是___________ cm。
2、在学校运动会中,小明参加50m短跑的竞赛成绩是8.0s,他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 m/s;在接力比赛中,为使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尽可能做到___________。
3、如图,用两把尺子测同一长方体的边长。甲尺测量的结果为______cm,若甲尺具有弹性,拉伸测量同一个长方体时,测得数据与真实值相比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4、2021 年11月11日,神舟十三号成功完成了出舱任务,在此过程中,宇航员跟随飞船一起绕地球飞行,当飞船以7800m/s的速度在距地球约343公里的太空高速运动,在宇航员出舱的20min时间内,宇航员绕地球大约运动了______km。
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如图是小明同学乘出租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1)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多大?(1公里=1千米)
(2)以该速度匀速行驶30min,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TAXI 车票发票 车号 A﹣88888 日期 21﹣05﹣02 上车 8∶00 下车 8∶08 单价 2.40元 里程 6.0公里
2、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很大的方便。国庆期间,王爷爷一家准备从成都到北京西去玩。王爷爷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到G350列车时刻表,如表所示,求: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km
成都 始发站 7∶00 0
西安北 10∶12 10∶20 658
郑州东 12∶08 12∶13 1181
石家庄 13∶34 13∶37 1593
北京西 14∶00 终点站 1872
(1)该趟高铁从成都到北京西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保留一位小数)
(2)若列车行驶途中以60m/s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8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0s,列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3、如表为某次高铁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运行时刻表。
上海 苏州 无锡 常州 南京
到达时间 7∶25 7∶42 7∶57 8∶38
发车时间 7∶00 7∶27 7∶44 7∶59
里程/km 0 84 126 165 301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由上海开往南京所需的时间为多少min?
(2)计算列车由苏州开往常州路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假如列车以20m/s的速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已知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772m,列车共长228m,列车全部通过大桥的时间是多少秒?
4、鹏鹏经常乘坐爸爸驾驶的私家车从大连市内到开发区探望奶奶,途经振连路,振连路限速标志如图所示。进入振连路时,汽车仪表盘显示速度是70km/h,10min后离开振连路时,仪表盘显示速度是60km/h。资料显示振连路长约15km。求:
(1)汽车在振连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大,是否超速?
(2)若一直以这个速度行驶,全程共用30min,鹏鹏家到奶奶家路程有多远?
5、一辆汽车以10m/s向山崖行驶,司机在汽车喇叭鸣响后2s听到回声。
(1)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路程是多少?
(2)汽车喇叭鸣响时,汽车离山崖多少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进行测量;
②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______;
③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小,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④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m/s;
⑤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小星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2)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______dm;vAB=______m/s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填“大”或“小”)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在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若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否则,物体是静止的。
A.以地面为参照物,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相对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应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以建筑物为参照物,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相对建筑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小明看到的建筑物也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同学坐在游乐园的翻滚过山车上,当过山车高速旋转时,若小明选自己为参照物,因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相对小明自己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小明看到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故C符合题意;
D.以过山车轨道为参照物,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相对过山车轨道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详解】
A.加油机相对于受油机位置保持不变,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故A正确;
B.受油机相对于加油机位置保持不变,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故B错误;
C.受油机相对于地面位置不断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加油机相对于地面位置不断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
3、D
【详解】
ABC.刻度尺、螺旋测微仪和游标卡尺均是常见的测量长度的仪器,故ABC不符合题意;
D.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来测定时间的仪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
A.一页纸的厚度在90μ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初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1m/s,步行1km路程所用时间在1000s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一支钢笔的长度约14cm,故C不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详解】
已知s=200m,v=1450m/s,根据可得
故选A。
6、C
【详解】
小川乘坐公交车去学校时,小川相对于窗外的电线杆,位置不断变化,以公交车为参照物,窗外的电线杆向后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
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前2s内走的路程为
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后3s的路程为
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
对于测量值“14.20dm”,倒数第二位的“2”对应的单位是0.1d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dm;准确值是14.2dm,最后一位估读值是0.00dm。
故选B。
9、A
【详解】
“两岸青山相对出”,研究的对象是“青山”,运动状态是“出”,青山是运动的,相对于船来说的,以船为参照物,没有以青山、两岸和太阳为参照物,故A符合题意,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B
【详解】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即为运动,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即为静止。
王亚平相对于地球、月亮、太阳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以地球、月亮、太阳为参照物时王亚平是运动的;王亚平相对于天和核心舱的位置不变,则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时王亚平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0.1 2.72cm 2.52
【详解】
[1]使用刻度尺时,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由题中数据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即1mm。
[2]由题中数据可知,2.72cm与其它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故可知该数据为错误数据。
[3]去除2.72cm之后,对剩下的数据求平均值,可得到被测橡皮的宽度为
2、6.25 相对静止
【详解】
[1]由可得,小明的平均速度为
[2]接力比赛中,两个运动员向前运动的速度相同或相近,保持相对静止,才能顺利交接棒。
3、2.8cm 偏小
【详解】
[1]甲尺的分度值为1cm,测量结果为2.8cm。
[2]用被拉长了的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被拉长的刻度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
4、9360/9.36×103
【详解】
宇航员出舱后,以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与飞船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宇航员绕地球运动的速度为
v=7800m/s=7.8km/s
运行的时间为
t=20min=1200s
宇航员运动的路程
s=vt=7.8km/s×1200s=9360km
5、1mm 3.80cm
【详解】
[1]由图中可知,1cm之间有10格,每一小格的长度为0.1cm,即1mm,故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由图中可知,物体的左端与6.00cm对齐,物体的右端与9.80cm对齐,故可知物体的长度为
l=9.80cm-6.00cm=3.80cm
三、计算题
1、(1)45km/h;(2)22.5km
【详解】
(1)由车费发票可知行驶的路程s=6km,行驶时间为,则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2)行驶时间t′=30min=0.5h,由可知行驶的路程
s′=vt′=45km/h×0.5h=22.5km
答:(1)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45km/h;
(2)以该速度匀速行驶30min,行驶的距离是22.5km。
2、(1)240km/h;(2)400米
【详解】
解:(1)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该趟高铁从成都到北京所用的时间
t=14∶48﹣7∶00=7h48min=7.8h
总路程
s=1872km
则该趟高铁从成都到北京运动的平均速度
(2)由速度公式得列车全部通过桥梁行驶的路程
s′=v′t′=60m/s×20s=1200m
则列车的长度
l列车=s′﹣l桥=1200m﹣800m=400m
答:(1)该趟高铁从成都到北京西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40km/h;
(2)列车的长度是400米。
3、(1)98min;(2)162km/h;(3)350s
【详解】
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列车由上海开往南京所需的时间
t=8∶38﹣7∶00=1h38min=98min
(2)由表格数据可知从苏州到常州的路程为
s1=165km﹣84km=81km
列车由苏州到常州所用的时间为
t1=7∶57﹣7∶27=30min=0.5h
则列车由苏州开往常州路段的平均速度为
(3)列车完全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为
s=l车+l桥=228m+6772m=7000m
列车完全通过大桥的时间为
答∶(1)列车由上海开往南京所需的时间为98min;
(2)列车由苏州开往常州路段的平均速度是162km/h;
(3)列车全部通过大桥的时间是350s。
4、(1)汽车平均速度是90km/h,不超速;(2)45km
【详解】
解:(1)振连路限速标志如图所示,可知限速为90km/h。通过振连路的时间为
振连路长约15km,汽车在振连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故不超速。
(2)若一直以这个速度行驶,全程共用的时间为
鹏鹏家到奶奶家路程为
答:(1)汽车平均速度是90km/h,不超速;
(2)小明家到奶奶家路程为45km。
5、(1)20m;(2)
【详解】
解:(1)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路程是
(2)声波的路程为
汽车喇叭鸣响时,汽车离山崖
答:(1)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路程是20m;
(2)汽车喇叭鸣响时,汽车离山崖为。
四、实验探究
1、 刻度尺 便于测量时间 0.3 变速
【详解】
①[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实验中通过测量时间和路程来示平均速度。
②[2]根据公式可知,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
③[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目的是延长运动时间,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④[4]由图可知下半段路程
下半段的时间为
t下=2s
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⑤[5]由图可知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时间小于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时间,所以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2、 4.00 0.2 大
【详解】
(1)[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该实验的原理是,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
(2)[2]由图知AB段的路程
sAB=10.00dm-6.00dm=4.00dm
AB段的时间
tAB=15∶35∶22-15∶35∶20=2s
[3]AB段的速度
(3)[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由算出的速度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