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所示图标表示
A.禁止吸烟 B.禁止燃放鞭炮
C.禁止带火种 D.禁止堆放易燃物
2、 “生命只有一次”。青少年必须珍惜生命,好好学习。从上层着火的高楼中逃离,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以站立姿势跑出 B.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从楼梯跑向室外
C.打开窗户跳出 D.用湿毛巾捂住鼻子迅速乘电梯下楼
3、下列有关的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要氧气参与 B.通过降低着火点就可以阻止燃烧
C.油锅着火可以浇水扑灭 D.煤矿矿井、棉织厂、加油站等场所都要严禁烟火
4、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厨房煤气泄漏,立即开启排气扇通风换气
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盖上锅盖
D.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逃离着火区域
5、用下图装置验证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甲中白磷 乙中白磷
滴入H2O2溶液前 ①不燃烧 ②不燃烧
滴入H2O2溶液后 ③不燃烧 ④燃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中分液漏斗下端不需要插入液面
B.对比②④,可验证白磷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对比①④,可验证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D.若将乙中的水全部倒出,白磷立即燃烧
6、在加油站最需要张贴的的标志是
A.禁止吸烟 B.禁止带火种
C.可回收塑料 D.节约用水
7、化石燃料煤是污染最大的燃料,直接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和烟尘。产生的有毒气体中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NO2、SO2 B.CO、NO2、SO2 C.CO、NO2 D.CO、SO2
8、以下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 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固体
B. 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C. 木炭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D. 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9、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A.二氧化碳通过高温的碳层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C.生石灰与水反应 D.镁条和稀盐酸反应
10、能达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除去碳酸钙中的少量氧化钙 证明燃烧需要氧气 检验二氧化碳已集满
实验方案
A.A B.B C.C D.D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学习化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与生活。试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某班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野炊时,将树枝架空燃烧,“架空”的目的是______;野炊结束后,为了防止发生森林火灾,同学们用沙土将火星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2)小熙家的生活用水来源于井水,长期使用该井水后的水壶出现了大量的水垢,小熙认为该水属于______(填硬水或软水)。若要证明小熙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使用______进行检验。
(3)下图是自来水生产流程的简化图:
①流程中起到絮凝作用的试剂A常用______(填物质名称)。
②流程中的“过滤”在实验室中常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③试剂C可以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一氧化二氯,可用稀盐酸与亚氯酸钠NaClO2)反应制得,反应还会生成氯化钠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所谓“低碳”的“碳”,主要指的是___________的较低量排放。
(2)请写出一条生活中符合“低碳”理念的具体方法。___________
3、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4、未来能源推动天然气与新能源融合,实现“零碳排放”,有以下四个研究方向。
①利用农业或食物垃圾、粪肥等发酵,制得生物甲烷替代天然气。
②寻找天然氢气或生产氢气,在管道中运输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减少碳排放。
③制备氢载体(携带大量氢原子的分子),利用管道运输,抵达目的地直接利用或转化为氢气再利用。
④利用特殊设备将甲烷转化为氢气和碳,在管道末端利用氢气,收集固体碳。
(1)安全使用至关重要。实验室点燃甲烷前应先___________。家中若用生物甲烷(或天然气)做燃料,燃气报警器应安装于气源的___________(填“上”或“下”)部。
(2)若用管道输送氢气极易发生泄漏。原因是___________。
(3)从下表可知,以下三种物质均满足“熔沸点适宜、在常温下是液体或易变为液体,便于运输和贮存”的条件。哪种物质最适合做符合未来能源要求的“氢载体”,试说明理由。
氨气 甲酸 甲醇
熔点 -77.7℃ 8.4℃ -97.8℃
状态 易加工为液体 常温下为液体
化学式 NH3 HCOOH CH3OH
(4)甲烷隔绝空气加热至1000℃生成氢气和炭黑,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为了让我能顺利考上一中,妈妈给我买了补锌口服液、盖中盖、富硒茶等,助我有充沛的体力。这些保健品中含的锌、钙、硒等是指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单质”或“元素”);
(2)我们在厨房炒菜时,客人在客厅都能闻到菜香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炒菜时锅里的油一旦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
(4)家里安装的“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煮沸”净水工艺,活性炭在此起_________作用。
三、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
1、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因缺钙而导致骨质疏松、佝偻病等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片。某补钙药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Ⅰ所示。现将100 g稀盐酸分成五等份,逐次加入用40片该药剂制成的粉末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也不含钙元素),得到部分数据与关系图如图Ⅱ,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5 a 20
(1)a的数值为 。
(2)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钙的质量是多少?(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
(3)第五次反应后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是 。
2、向10g CaCO3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其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10gCaCO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2)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
3、有CO和CH4的混合气体4.8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将混合气体和氧气充分反应后,再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若每一步反应均完全,则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
1、烟花爆竹是节日庆典的传统消费品,其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险属性。为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少人员聚集,2021年1月27日,兰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调整燃放烟花爆竹区域和时间的公告。学习了该文件后,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烟花展开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了解烟花颜色的原理
(查阅资料)烟花是在火药(主要成分为硫磺、炭粉、硝酸钾等)中按一定配比加入镁、铝、锑等金属粉末和锶、钡、钠等金属化合物制成的。由于不同的金属和金属离子在燃烧时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所以烟花在空中爆炸时,便会放出五彩缤纷的火花。
所含金属元素 钠 钾 钙 铜 钡
呈现颜色 黄 浅紫 砖红 绿 黄绿
(交流讨论)若在烟花燃放时呈现了______色的火焰,则可能是加入了氯化钡。
探究二:探究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的污染
(提出问题)烟花爆竹燃烧后生成了哪些气体?
(查阅资料)①烟花爆竹的主要成分黑火药中含木炭粉、硝酸钾、硫磺、氯酸钾。
②SO2不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且能使紫红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品红溶液褪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常用于吸收SO2。
(做出猜想)小明猜想是:CO2小红猜想是:SO2 小李猜想是:CO2和SO2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假设实验中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并对实验现象和结论进行下列推测:
推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推测① 装置A、B溶液不褪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明猜想正确
推测② ______,C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小红猜想正确
推测③ 装置A溶液褪色、B溶液不褪色,C中澄清石灰水______ 小李猜想正确
(1)若小明的猜想正确,则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A、C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并说明理由______。
(3)燃放烟花爆竹后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写一种)。
(知识拓展)根据国家对易燃易爆物品使用和储存的安全要求,在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______(填字母,可多选)。
2、化学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那么,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此进行如下研究。
(提出问题)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1)(猜想与假设)假设1: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假设2:催化剂的质量;
假设3:温度;
假设4:______。
(2)(设计实验)小明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序号 H2O2溶液的浓度 H2O2溶液的质量 温度 MnO2的质量 收集O2的体积 时间
① 5% 12 g 20 ℃ 0.2 g 125 mL 20 s
② 30% 12 g 20 ℃ 0.2 g 125 mL 2 s
③ 30% 12 g 40 ℃ 无 125 mL 148 s
a.通过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知,过氧化氢分解的快慢与______有关。
b.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二氧化锰的______不变。
c.请你写出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讨论交流)小红同学认为在这个实验中,必须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理由是______。
(4)小辉同学提出小明的方案无法验证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影响,请你帮他说出理由:______。
(5)(拓展延伸)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FeCl3溶液对过氧化氢分解也有影响。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实验继续探究,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再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FeCl3溶液,分别用气压传感器测定两试管中气体压力的变化曲线,如图1。
请你从图2曲线中找出FeCl3溶液对H2O2分解影响的结论: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如图所示图标表示禁止燃放鞭炮,故选B。
【点睛】
2、B
【详解】
A. 因为可燃物燃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烟尘等聚集在房间上方,成站立姿势容易中毒或窒息,故选项错误;
B. 房间下方二氧化碳、烟尘和一氧化碳较少,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从楼梯跑向楼外是可行的,故选项正确;
C. 从高层房间跳下,容易摔伤,甚至死亡,故选项错误;
D. 发生火灾时往往发生停电,所以不能乘坐电梯,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D
【详解】
A、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例如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不符合题意;
B、一般情况下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不能改变,可以通过降低温度阻止燃烧,不符合题意;
C、油锅着火应该用锅盖盖灭不能用水浇灭,不符合题意;
D、煤矿矿井、棉织厂、加油站等场所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都要严禁烟火,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详解】
A、煤气泄漏,不能立即开启排气扇通风换气,因为煤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
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图书,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
C、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盖上锅盖,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
D、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有毒烟尘,迅速跑离着火区域,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
故选A。
5、C
【详解】
A、丙中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分液漏斗活塞关闭或有液体滴落时,气体无法逸出,所以不需要伸入液面以下,正确;
B、②④对照控制的变量是氧气,温度均达到白磷着火点,可验证白磷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正确;
C、①④对照控制的变量有氧气和温度两个,不可验证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错误;
D、乙中白磷为可燃物,温度高于白磷着火点,故若将乙中的水全部倒出,白磷与氧气接触,白磷立即燃烧,正确;
故选C。
6、A
【详解】
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性的汽油蒸气,遇明火点燃易发生爆炸,观察选项,在加油站最需要张贴的的标志是禁止吸烟;
答案:B。
7、A
【详解】
NO2、SO2、CO均具有毒性,但CO不会形成酸雨,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硝酸和硫酸,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的pH<5.6的降水,所以化石燃料煤直接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中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NO2、SO2。故选:A。
8、A
【详解】
A、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故反应后固体中的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由于反应后固体的总质量减少,故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选项A正确;
B、红磷燃烧放出热量,故开始压强变大,冷却后,由于消耗了氧气,故压强又会变小,选项B错误;
C、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开始反应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选项C错误;
D、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个甲烷分子与2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容器内的分子总数不变,选项D错误。
故选:A。
9、A
【详解】
A、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吸收热量。
B、红磷燃烧是放热反应,放出热量。
C、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
D、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镁,放出热量。
故选A。
10、C
【详解】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会导致塑料瓶变瘪,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导致的,错误;
B、碳酸钙高温加热生成氧化钙,欲保留的物质反应了,错误;
C、水中白磷不燃烧、空气中白磷燃烧,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与氧气接触,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正确;
D、检验二氧化碳已集满的操作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
(1) 使树枝与空气充分接触 隔绝空气
(2) 硬水 肥皂水
(3) 明矾(十二水硫酸铝钾) 漏斗 引流
【解析】
(1)
将树枝架空燃烧,能够增加空气的流动性,使树枝与空气充分接触;沙土将火星盖灭时能够隔绝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其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
(2)
水壶中的水垢是水中较多的可溶性钙、镁离子在煮沸过程中转化为不溶性物质形成的,因此这样的水应该为硬水,可以使用肥皂水进行鉴别;
(3)
①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常用的絮凝剂为明矾;
②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包括烧杯、漏斗和玻璃棒,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③根据题意可知稀盐酸与亚氯酸钠反应生成一氧化二氯、氯化钠和水,故化学方程式为:。
2、
(1)二氧化碳2
(2)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分析】
(1)
所谓“低碳”的“碳”,主要指的是二氧化碳的较低量排放;
(2)
生活中符合“低碳”理念的有:骑自行车上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等。
3、使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充分
【详解】
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充分。通过改变对煤粉的加工,使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充分。故填:使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充分。
4、
(1) 检验纯度 上
(2)氢分子是质量和体积最小的分子,不易贮存
(3)单位质量的氨气中携带氢原子的个数最多(合理表述均可);产物中不含碳元素,符合“零碳排放”要求
(4)
【分析】
我国积极倡导开发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等。(1)甲烷密度小,热值高,现已广泛使用,甲烷作为一种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要验纯。(2)氢气在所有气体中密度最小,不易贮存。(3)氨气含氢量高,易液化,且不含碳,相比于甲酸和甲醇,氨气最适合做符合未来能源要求的“氢载体”。(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写出甲烷高温碳化的方程式。
(1)
根据分析,甲烷点燃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否则容易引起爆炸;因为甲烷密度小于空气,泄露后甲烷上升,故燃气报警器应安装于气源的上部。
(2)
管道输送氢气容易泄露的原因是氢分子是质量和体积最小的分子,不易贮存。
(3)
符合未来能源要求的“氢载体”要满足“熔沸点适宜、在常温下是液体或易变为液体,便于运输和贮存”的条件,氢气、甲酸、甲醇三种物质均满足条件,但是甲酸的含氢量低,且甲酸和甲醇均含碳,不符合零碳排放要求,故选择氨气。
(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甲烷在1000℃下生成氢气和炭黑的方程式为CH4C+2H2。
【点睛】
氢能源的优点是热值高、无污染、来源广,缺点是不易制取、运输难。
5、
(1)元素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隔绝氧气
(4)吸附
【解析】
(1)
这里的锌、钙、硒等是指物质的组成,应用元素来描述,故填元素。
(2)
客人在客厅都能闻到菜香味的主要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厨房中具有香味的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客厅内客人的鼻孔处,使客人闻到香味,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
(3)
炒菜时锅里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能够隔绝油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切断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从而实现了灭火,故填隔绝氧气。
(4)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用来净化水,故填吸附。
三、计算题
1、(1)25 (2)22.2g (3)8g
【分析】
由表格中第一次的数据可知加入20g稀盐酸可消耗5g碳酸钙;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氯化钙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式的计算分析作答。
【详解】
(1)由第一次的据可知20g稀盐酸可消耗5g碳酸钙,则第四次加入20g稀盐酸后,剩余固体为20g,第二次加入20g稀盐酸后,剩余固体为30g,第三次加入20g稀盐酸后,剩余固体为25g;
(2)由图可知第四次加入盐酸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8.8g
设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x。
解得x=22.2 g
(3)第4次时,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则第五次反应后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是就是生成的氯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
答: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钙的质量是22.2 g。
2、(1)40g(2)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
【详解】
(1)如图象所示:当10gCaCO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40g;
(2)解:设40g稀盐酸含有HCl的质量为x,
x=7.3g
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
3、20g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质量不变,反应前碳元素质量4.8g50%=2.4g,设碳酸钙质量为x,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不变,故x=2.4g,x=20g,故填:20g。
四、实验探究
1、黄绿 装置A溶液褪色、B溶液不褪色 变浑浊 否,因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酸雨 BC
【详解】
探究一:交流讨论:钡燃烧呈现黄绿色火焰,若在烟花燃放时呈现了黄绿色的火焰,则可能是加入了氯化钡,故填:黄绿;
探究二:实验探究:推测②:小红猜想正确,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使紫红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品红溶液褪色,故装置A溶液褪色,说明气体中含二氧化硫,B溶液不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已经完全被A装置吸收,C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气体中不含二氧化碳,小红猜想正确,故填:装置A溶液褪色,装置B溶液不褪色;
推测③:结论为小李猜想正确,说明气体为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使紫红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品红溶液褪色,故装置A溶液褪色,说明含二氧化硫,B溶液不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已经被A装置完全吸收,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二氧化碳;
(1)装置C中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C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会影响二氧化碳鉴别,故填:否,因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会影响二氧化碳鉴别;
(3)燃放烟花爆竹后产生二氧化硫,容易形成酸雨,故填:酸雨;
知识拓展:国家对易燃易爆物品使用和储存的安全要求严禁烟火。
A、该图标表示“有毒品”,不符合题意;
B、该图标是“严禁烟火”,符合题意;
C、该图标是“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符合题意;
故选BC。
2、催化剂的种类(合理即可)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质量和化学性质 2H2O22H2O+O2↑ 排水法能准确测定收集氧气的体积 方案中没有温度不同,其他变量全部相同的对照实验 氯化铁溶液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且氯化铁溶液对浓度大的过氧化氢溶液催化效果更好
【详解】
(1)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因素有多种,催化剂的种类也可能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快慢,故填催化剂的种类。
(2)a 通过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知,两个实验中的变量是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其它的量相同,最终达到氧气的体积不同,说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能够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快慢,故填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b 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即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填质量和化学性质。
c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2H2O+O2↑。
(3)使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从集气瓶中排出的水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即排水法能准确测定收集氧气的体积,故填排水法能准确测定收集氧气的体积。
(4)由图可知,实验方案③中,除温度与①②不同外,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同,即方案中没有温度不同,其他变量全部相同的对照实验,所以小明的方案无法验证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影响,故填方案中没有温度不同,其他变量全部相同的对照实验。
(5)由图可知,氯化铁溶液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并且溶液的浓度越大,生成的气体的压强越大,说明氯化铁溶液对浓度大的过氧化氢溶液催化效果更好,故填氯化铁溶液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且氯化铁溶液对浓度大的过氧化氢溶液催化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