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贤》达标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兴贤》达标训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29 15: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文剖析
兴 贤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国家都是因为任用贤能的人才能兴盛,因为不用贤能之人而专凭君主一己之见而衰败。以:因为。兴:兴盛,兴旺。)[开篇点题,提出论点,运用对比指出“兴贤”的重要性。“任贤能兴”“弃贤而衰”是古今通鉴。文章开篇概括力极强,语言精练,紧紧抓住了读者,让我们不由得读下去。]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这两点,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古往今来都是这样,也是一般人所能认同的。)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可为什么和平安定的时代,有了贤能之人,就能够兴盛;混乱动荡的年代即使有这样的人也不能兴盛呢?这就在于是否任用这些贤能之人了。)[此句分析了“治安之世”和“昏乱之世”的“兴”与“不兴”:“兴”因为“用之”,“不兴”因为“不用”。点明“兴贤”对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有了贤能的人并加以任用,这是国家的福气;有了贤能的人却不用,就像没有一样。)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商朝的兴起,有仲虺、伊尹这样的贤臣,等到衰败时,也有微子、箕子、比干这样的贤人。仲虺:人名,商汤左相,奚仲之后,汤王归夏,至大峒时,仲虺作诰以告汤。虺,huī。伊尹:上汤王灭夏,建立商朝。三仁:指微子、箕子、比干。)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周朝兴起时,有与武王同心同德的十位贤臣,等到衰败时,也有祭公谋父、内史过这样的贤臣。同心者十人:指十位商朝开国功臣。)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两汉兴起时,有萧何、曹参、寇恂、邓禹这样的人,等到衰败时,也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这样众多的贤人。)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从魏晋以后,一直到唐朝,这样的贤人很多,不能全部列举,而这其中有的出现在兴盛的时代,有的出现在衰败的时代,也和上面所说的相同。)[此句列举了商朝、周朝、两汉、魏晋、李唐选人之功和用人之过,运用事实论证和正反对比,使文章内容更加深入,论证更加有力。]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由此看来,有贤能之人并加以任用,是国家的福气;有了贤能的人却不用,就像没有一样。对于这种情况,怎么不应该慎重的对待呢?欤:yú,语气助词,可译为“呢”。)[文中列举了两汉、魏晋、李唐选人之功和用人之过,得出一个结论:“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没有孔明运筹的蜀汉,一事无成;而没有周瑜统帅的东吴,军力大减。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两次,用强有力的事实论据证明了“兴贤”的重要性。]
第一段提出“兴贤”的重要性。
感悟升华:运用举例论证,为使论证有说服力,作者在使用史实的时候,力数古代“用与不用”两种相反的结局,并把这些古代的事例当作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进行古今映照。
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犹古之士民。(现今的情况和古代是相通的。现今的天下,就是古代的天下。现今的士人和民众,也如同古代的士人和民众。)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古代在扰动不安的时代,还有像以上所说的那么多的贤能之人,何况现今太平安宁,怎么能说没有贤人呢?这就在于君主和处于上位的人如何任用了。扰攘:纷扰。君上:君主。)[此句用对比论证,古时纷扰之际贤能众多,今太平安宁也要重用贤能之士,再次强调“兴贤”的重要性。它关系到一个国家政权的稳固,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和发达。所以无论是“古时扰攘之际”,还是“今之太宁之时”一定要任用贤能之士,因为“得贤才者得天下”。]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广泛地征求众人的意见,有才能的人就能进用了;没有忌讳的事情,人们就敢于直言进谏了;不亲近小人,那些进谗阿谀之人就被疏远了;不斤斤计较于文牍细节、受制于世俗之见,主管相关部门的人就能够明辨地处理事务了;不挑别人的小毛病,有办事能力的人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以达到相应的效果了。博询众庶:广泛咨询众人,以谋求人才。谠直:正直的言论。谠,dǎng。迩:ěr,亲近,偏信。拘文牵俗:指墨守成规。辨治:明辨是非,果断办事。细过:细节,小过错。)[此句点明“兴贤”实际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兴亡。执政者亲君子远小人,国家就兴旺发达,选好人才,是至关重要的。这句话从五个方面说明如何任用贤能之士,要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要直言不讳,广开言路;不亲近小人;不要墨守成规;不要责备别人的小过错。按照这样的方法去做,就能使国家兴旺发达起来。这句话已成为至理名言,值得广泛借鉴。]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如果能够这样做,还怕不会超越两汉,胜过三代而达到五帝三皇那样的盛世么?轶:yì,超过﹑超越。涂:同“途”,指治世的境界。)
第二段论证“为什么(重要)”的道理。
感悟升华:作者综观商、周以来的历史发展,援引史实,有力地证明:发现贤能,引进贤能,才能使国家再现“三皇五帝”时的繁荣景象,并指出了如何任用贤者。
结构巧解
本文结构可图示如下:21世纪教育网
主旨探究
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本文通篇是议论,起笔就提出“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这一中心论点。接着进行分析,并举例论证。最后指出如何任用贤者。展现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2.作者开篇陈述了论点“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认为“治安之世”有贤才能造就兴旺之国,而“昏乱之世”虽有贤才却无法挽回衰败的局面,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用与不用。
3.本文开宗明义,从国家兴衰的高度指出 “兴贤”的重要性。接着从历史的经验当中提炼出坚实的论据。最后,从当今政治现实出发阐述了“兴贤”实际上关系着一个政权、一个国家的兴亡。21世纪教育网
对本文的主旨你是怎么看的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