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2 海水的性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地球上约97%的水储存在海洋中,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下图为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随纬度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60°N海区比60°S海区水温高、盐度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气候 B.大气状况、洋流
C.降水、海陆分布 D.洋流、入海径流
2.关于海水性质的正确叙述是
A.海水温度由赤道附近海城向两极海域升高
B.海水盐度的最高值出现在回归线附近海域
C.海水盐度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特点比较接近
D.海水盐度、温度与蒸发量受海水密度影响
3.关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A.海水盐度会影响海上航行
B.海水密度影响污染物扩散
C.可从海水中提取碱等资源
D.渔业生产与海水温度无关
渤海是我国海冰多发区,每年12月~次年2月为海冰集中发生时间。研究者以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三处基准点为起点(图a),绘制了各海湾2001~2011年海冰外缘线离岸(距离基准点)距离最大值(L值)变化折线图(图b)。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各海湾的海冰面积( )
A.2001年冬季均较2002年冬季大 B.10年间渤海湾年际变化最大
C.2002年冬季渤海湾与莱州湾相同 D.随时间变化有明显的增大趋势
5.影响莱州湾L值整体大于渤海湾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太阳辐射 ②海水深度 ③海水盐度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读沿130°W经线太平洋水温、盐度随纬度和深度变化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读图可以判断( )
A.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均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均由表层向底层递减
C.水深1000 m以上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随深度变化较大
D.水深2000 m以下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随深度变化较大
7.甲处的数值可能是( )
A.34.3 B.34.4
C.34.5 D.34.7
8.图中乙、丙两地盐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降水量 D.蒸发量
9.下图是“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曲线图”。三个观测站中( )
A.①位于大西洋 B.②的纬度位置最低
C.③的海底地形是大陆架 D.0—1km,①的水温变化比②大
松恩峡湾(61°N左右)宽914m;深度达1200m,挪威计划在此打造全球首个“漂浮”两车道海底隧道,预计于2035年前完工。该海底隧道是在不妨碍船舶航运的条件下,建造在海底供人员及车辆通行的海洋建筑物,建成后将大大缩短海湾两岸之间的行程,有利于改善海湾两侧地区交通紧张的局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松恩峡湾中的水是淡水和海水的混合物,河流和瀑布带来数米厚的上层淡水,下层则是比较重的海水。该峡湾内淡水和海水上下层分层最明显的的季节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相对于在松恩峡湾建造跨海大桥“漂浮”海底隧道( )
A.受天气影响大 B.对生态环境破坏大 C.阻碍水上航运 D.工程量小,造价低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13.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14.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下图为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密度按纬度分布的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显示,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 )
A.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B.由南北纬3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C.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升高 D.由南北纬4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16.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B.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
C.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D.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大
不同海域海水盐度不同,会导致海水密度不同,进而影响海水流动方向以及轮船的吃水深度。下图为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海域海水盐度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地中海盐度高于大西洋的原因是( )
A.蒸发更旺盛 B.海水交换多 C.降水量更大 D.人类输盐多
18.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海水的流向分别是( )
A.自东向西 自西向东 B.自西向东 自东向西
C.自东向西 自东向西 D.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19.一艘自西向东航行的轮船,在图示海域吃水深度(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下图示意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和水量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南半球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与水量平衡的关系是( )
A.负相关 B.先负相关后正相关
C.正相关 D.先正相关后负相关
21.影响图中A纬度盐度低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 B.蒸发量 C.河川径流 D.洋流性质
红海是是世界上水温和盐度最高的海域。红海表层海水水温高,200m水深处水温也达21℃。图3为红海地区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红海深层海水水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频繁 B.信风带控制
C.太阳辐射强烈 D.海洋生物繁盛
23.红海海水表层盐度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洋流性质 B.河流注入 C.海水交换 D.降水量
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马里亚纳海沟沿太平洋海底绵延2500公里,宽70公里,最深处接近11000米。海沟底下水压极高,阳光完全无法到达,漆黑一片,是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要把人类送到这样的地方,“奋斗者”号用一个坚固的球形舱来保护驾驶员。有关制作球舱的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抗压、抗断裂 B.精密的工艺焊接、组装技术
C.厚重又耐腐蚀的新型钛合金 D.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5.“奋斗者”号的探索意味着( )
A.人类至今已探索了全部的海洋 B.应该大力开发海洋资源,寻找海底的矿物、沉积物与深海生物
C.对海洋污染的寻找没有意义 D.我国载人潜水器已经具备覆盖全球海洋100%海域的作业能力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6.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①海水温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密度
B.①海水密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温度
C.①海水温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盐度
D.①海水盐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温度
27.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大
C.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大
28.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的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C.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D.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
读“海洋水温随纬度和深度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29.影响曲线②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水比热容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30.若曲线①表示的是某地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 B.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递增
C.在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不大 D.大陆架海区,水温随深度变化最小
下图为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盐度随纬度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图中三条曲线对应正确的是( )
A.a—海洋表面平均温度、b—海洋表面平均盐度、c—年降水量
B.a—海洋表面平均盐度、b—海洋表面平均温度、c—年降水量
C.a—海洋表面平均温度、b—年降水量、c—海洋表面平均盐度
D.a—年降水量、b—海洋表面平均温度、c—海洋表面平均盐度
32.a曲线值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温下降 B.降水增多 C.陆地径流增加 D.海洋面积增加
33.影响表层海水密度最明显的因素是( )
A.盐度 B.深度 C.径流 D.温度
二、综合题
34.【选修2:海洋地理】
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是世界上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盐度最高的海区。其西北面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南面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相连。由于地处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海底扩张使地壳出现了裂缝,岩浆沿裂缝不断上涌,海底岩石被加热,海底水温高达60℃以上。
请分别分析红海成为世界上表层水温最高与盐度最高海域的原因。
35.读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下图中甲、乙、丙三个观测站各自的纬度位置不同,表层水温在17℃至27℃之间不等。
(1)按纬度位置由高到低的顺序,对甲、乙、丙三个观测站排序,并说明理由。
(2)据图描述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三个观测站的深层海水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解释其成因。
3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代表海洋盐度曲线的是________;代表降水分布曲线的是________;代表海洋表面水温曲线的是__________。
(2)A处曲线向上凸起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B处曲线向上凸起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C处曲线下凹的原因是________。
(5)D处曲线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E处曲线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C
【解析】
1.根据图示信息以及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60°N与60°S纬度位置、降水多少、大气状况等差异不大,排除ABC;60°N陆地面积广阔,有大量地表径流注入,稀释了海区的盐度,且有暖流流经,海区水温相对较高,60°S缺少陆地,无地表径流注入,且有寒流流经,水温相对较低,因此导致两纬度海区水温和盐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和入海径流,D正确。故选D。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海水温度由赤道附近海域向两极海域减小,A错。回归线附近降水少、蒸发旺盛,故海水盐度的最高值出现在回归线附近海域,B正确。海水盐度的变化与蒸发量的变化比较接近,C错。海水密度受海水盐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D错。故选B。
3.海水的盐度会对轮船的吃水深度有一定影响,但对海上航行的影响小(注意关键词“海上”航行),A错。海水密度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较小,海水的运动对污染物扩散影响较大(如风海流),B错。人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碱等资源,C正确。海水温度与渔业生产关系密切,D错。故选C。
【点睛】
影响海水盐度的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溶解度等因素:1、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2、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3、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4、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在实际某海区盐度高低的分析中,要综合以上各影响因素加以考虑。
4.A
5.C
【解析】
【分析】
4.
读图可知,2001年冬季,各海湾L值均大于2002年,因此海冰面积2001年大于2002年,A正确。10年间辽东湾L值年际变化最大(约150千米),因此辽东湾海冰面积年际变化最大,B错误。2002年冬季渤海湾与莱州湾L值相等,但渤海湾整体面积较莱州湾更大,因此渤海湾海冰面积应大于莱州湾,C错误。随时间变化各海湾L值有增有减,海冰面积也是有增有减,D错误。故选A。
5.
由图示信息可知,莱州湾为黄河直接汇入的海湾,较之于渤海湾、辽东湾的海河、辽河等河流汇入,黄河流量更大,汇入海湾后海水盐度很可能更小,盐度越小越易结冰,③正确;并且黄河含沙量较之于海河、辽河更大,入海湾之后堆积使得海湾更浅,海湾水深浅,海洋性弱,更易结冰,②正确。与太阳辐射、人类活动无关,①④错误。故选C。
【点睛】
莱州湾海冰多的原因:黄河直接汇入的海湾,黄河流量更大,汇入海湾后海水盐度很可能更小,盐度越小越易结冰;并且黄河含沙量大,入海湾之后堆积使得海湾更浅,海湾水深浅,海洋性弱,更易结冰。
6.C
7.D
8.B
【解析】
6.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水的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递减,故A错;在丙处海水的盐度由表层向底层先降低后升高,故B错;水深1 000 m以上的海水等温线和等盐度线较为密集,变化较大,故C正确;水深2 000 m以下的海水等温线和等盐度线较为稀疏,变化较小,故D错。
7.根据等温线分布可以看出甲处表层温度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温度较低,应受寒流影响,故表层盐度较低,底层受洋流影响较小,故盐度由表层较低,往下增大,然后再减小,则甲处在表层以下,不可能为低值中心,则可能为高值中心,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判断甲处的盐度可能是34.7,D正确。选D。
8.乙位于南回归线附近,丙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两地纬度位置南北对称,两地均位于太平洋,降水量、蒸发量基本相同,ACD错。但盐度明显不同,主要是受海陆位置影响,乙位于大洋中间,而丙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东侧,有寒流流经,蒸发较弱,盐度较低,故B正确。
9.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西经170°位于太平洋和北冰洋中,不穿过大西洋。从表层水温来看,②的水温最高,纬度最低。③处海水深度达5千米以上,不可能是大陆架。0~1 km,①的水温变化比②低。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海水的温度。
10.B
11.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海水的性质和影响海底隧道的区位条件,突出了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峡湾内淡水和海水上下层分层主要是因为海水淡水的密度是有差异的,海水一直存在,而淡水在不同季节注入量是有差异的,两者分层最最明显的的季节应该是在淡水注入量最多的季节。
10.
由材料分析可知,松恩峡湾中的水是淡水和海水的混合物,河流和瀑布带来数米厚的上层淡水,下层则是比重较重的海水,因此,峡湾中的水是淡水和海水的混合物。它会随着潮汐而发生变化,涨潮时会带来更多的海水。春秋季气温比夏季低,淡水注入量没有夏季多,AC错误;但是在夏季节融冰时节,则会为峡湾带来更多的淡水,从而导致峡湾内淡水和海水上下层分层最明显,B正确;冬季气温低,河流和瀑布结冰封冻,注入峡湾的淡水少,该峡湾内淡水和海水分层不明显,D错误;ACD错误,故选:B。
11.
由材料分析可知,建海底隧道受天气影响小,对生态环境破坏小,AB错误;在松恩峡湾建造跨海大桥“漂浮”海底隧道,没有阻碍水上航运,C错误;该峡湾为挪威峡湾,峡湾是一种冰川地貌,海岸线呈现出独特的锯齿状。而且该峡湾宽914m,深度达1200m,而架桥需要桥墩以承接桥身的重量,然而峡湾水深可达千米,技术难度大,而且工程量极大,而建设管道,宽度较窄,工程造价较低,工程量较小,故选:D。
【点睛】
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海域轮廓、洋流等的影响。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人们用盐度来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世界各大洋表层的海水,受蒸发、降水、结冰、融冰和陆地径流的影响,盐度分布不均:两极附近、赤道区和受陆地径流影响的海区,盐度比较小;在南北纬20度的海区,海水的盐度则比较大;深层海水的盐度变化较小,主要受环流和湍流混合等物理过程所控制。
12.D
13.C
14.A
【解析】
12.结合图例,从图中可读出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依次为10~50、50~100、100~150、500~1000、1000~5000,密度自西向东递增,D正确。
13.图示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携带泥沙多,河流入海后越靠近岸边水体含沙量越大,水体越浑浊,从而造成浮游植物光照时间短,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光照呈正相关,因此越接近岸边,浮游植物密度越小,C正确;
14.由材料“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可知,冬季比夏季水温低,总数量减少;冬季长江流域降水少,河流含沙量减少,泥沙输送减少,近岸水体透明度提高,浮游植物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A正确。
15.A
16.C
【解析】
【分析】
15.
据图分析可知,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即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A正确,盐度分布规律是由南北纬3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减,B、C、D均错误。故选A。
16.
据图分析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高,降水量大,盐度偏低,密度小。C正确。故选C。
【点睛】
世界表层海水盐度最高值不在赤道的原因:赤道附近温度高,蒸发旺盛,但是降水量也很大,因而盐度较副热带海区低。
17.A
18.B
19.B
【解析】
【分析】
17.
由所学可知,海水盐度主要受蒸发量、降水量、淡水注入量、海水封闭程度等因素影响。地中海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于燥,蒸发旺盛,加之海域封闭,导致盐度高于西侧大西洋,故A项正确;地中海与大西洋只有直布罗陀海峡沟通连接,海水交换量少,故排除B项;地中海气候区降水量少于同纬度广阔的大西洋地区,故排除C项。地中海地区虽有河流注入但输入盐量并不比其他区域多,故排除D项。
18.
由所学可知,地中海因蒸发大,盐度高于西侧大西洋,海平面整体低于大西洋,导致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而深层海水由盐度高的向盐度低的扩散,即自地中海流向大西洋。综上所述答案为B项。
19.
由所学及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自西向东盐度增加,轮船受浮力影响,吃水线越来越浅。故答案为B项。
【点睛】
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入海径流、洋流等的影响。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蒸发量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比较低。
20.A
21.C
【解析】
【分析】
20.
读图可知,在南半球,海水表层盐度高时,水量平衡较低,海水表层盐度下降时,水量平衡上升,两者呈负相关关系,故选A。
21.
A纬度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陆地面积较大,河川径流量较大,河川径流流入海洋,降低了该纬度海区的海水盐度,而同纬度的南半球地区缺少陆地分布,河川径流很少,C正确;降水量、蒸发量以及洋流性质等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选C。
【点睛】
影响海水盐度的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溶解度等因素:1、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2、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3、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4、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
22.A
23.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红海为对象,考查海水温度、盐度的影响因素。
22.
审题,红海深层海水水温高,而信风带控制、太阳辐射强烈是表层海水水温高的主要原因,故BC错误,海洋生物繁盛而是海水温度高的结果,D错误;联系红海的板块位置,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地热释放多,因此深层海水水温高,A正确。故选A。
23.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洋流性质、 河流注入 、海水交换 、降水量与蒸发量、融冰与结冰等,红海地处副热带海域,整体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排除D;海域较封闭,南北几乎不受洋流影响,排除A;东西侧陆地河流稀少,几乎无河流注入,排除B;而红海南部通过曼德海峡与印度洋相通,海水交换较北部强,因此海水表层盐度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特点,C正确,故选C。
【点睛】
小题1审题红海深层水温高;小题2主要找南北盐度差异的原因。
24.C
25.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文字+景观图”的呈现方式,以深海探测活动为情境,要求学生结合海水性质等相关知识,运用逻辑分析能力,推测海洋与人类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24.
通过对文字材料分析可知:马里亚纳海沟,水压极高、完全黑暗、温度低,是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为适应这种恶劣的环境,可以推测制作保护驾驶员的球形舱的材料必须抗压、抗断、既要有很高的耐腐蚀性又要有很高的强度,外壳无比巨厚,又不能使自身太重,这样恶劣的环境对焊接、组装技术同样也有极高的要求。如果这样恶劣环境都能适应,其应用前景也一定广泛。所以选项C中“重”字,对制作球舱的材料理解有误,故选C。
25.
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意味着我国开始拥有了深海探测的能力。所以也就具备了覆盖全球海洋100%海域的作业能力。故D项正确。
【点睛】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它为生命的诞生进化与繁衍提供了条件;海洋是风雨的故乡,它在控制和调节全球气候方面发挥有重要的作用;海洋是资源的宝库,它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无穷尽的资源;海洋是交通的要道,它为人类从事海上交通,提供了经济便捷的运输途径;海洋是现代高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基地,它为人们探索自然奥秘,发展高科技产业提供了空间。
26.A
27.C
28.B
【解析】
26.①的数值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是海水温度;②的数值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因此是海水盐度;③的数值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是海水密度,故A对。
27.根据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区最高、依次向南北两侧递减,以及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规律,可判断图中①②③分别是温度、盐度和密度线。进而可知,赤道地区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故C正确,ABD错误。
28.A. 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说明密度与温度负相关,A错误;
B. 而海水由表层到深层温度降低、密度增加,B正确;
C. 由图可知,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高纬地区的海面,C错误;
D. 由赤道到副热带的盐度与密度线关系还可看出,密度与盐度正相关,与洋流运动也有关系,D错误。
29.D
30.C
【解析】
【分析】
29.
读图,曲线②的特点是随着纬度增加,海水温度降低,故表示的应为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纬度是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故影响曲线②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所以该题选D。
30.
由图中曲线①可知,该海域表层水温约25℃,可判断其不可能处于高纬度海区,A错误;由图可知,随着深度增加,海水温度递减,B错误;由图可知,在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基本保持稳定,变化不大,C正确;观察水温随深度的变化可知,大致以1000米深度为界,0~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而大陆架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D错误,所以该题选C。
【点睛】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31.B
32.A
【解析】
【分析】
31.
b曲线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应是表示海洋表面平均温度,C错;c曲线在赤道地区达到最大值,在回归线附近很小,在南北纬60°地区又达到次一级的极大值,应表示年降水量;海洋表面平均盐度大致自回归线地区向南北两侧减小,应对应a曲线,所以图中曲线的对应关系是:a—海洋表面平均盐度、b—海洋表面平均温度、c—年降水量,AD错,B正确,故选B。
32.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a曲线表示海洋表面平均盐度,从副热带海域到极地海域,纬度变高,水温下降,海水蒸发大大降低,盐度逐渐降低,A正确;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降水呈现先增多后减小的特点,B错;极地海域附近的陆地径流总量并不是很大,C错;与海洋面积关系不大,D错。故选A。
【点睛】
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蒸发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降水量比蒸发量大的海区,盐度小,反之盐度大。此外,在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较低。在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高,寒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低。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海区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33.D
【解析】
【详解】
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有温度、盐度和深度等,但表层海水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密切。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4.水温最高的原因:纬度低,吸收的太阳能丰富;海底岩浆加热海水;四周高原、山地环绕,热量不易扩散;海岸轮廓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流困难。盐度最高的原因:海域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周边气候干旱,河流淡水注入量极少;海岸轮廓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流困难。
【解析】
【分析】
本题分析红海成为世界上表层水温最高与盐度最高海域的原因。
【详解】
由材料可知,由于红海地处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海底扩张使地壳出现了裂缝,岩浆沿裂缝不断上涌,海底岩石被加热,海底水温高达60℃以上,且该地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能丰富,且四周高原、山地环绕,热量不易扩散;海岸轮廓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流困难。所以红海表层海水水文高。同时红海受副高和信风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蒸发量大,降水稀少,终年高温。红海的气候是由两个季风季节组成,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季风是由陆地和海洋的温差造成。红海是世上最热和盐度最高的海洋之一,夏天平均表面温度为北边26℃,南边30℃,总平均温度为22℃,红海和周边地区的降雨量很低,每年只有0.03m,一般以雷暴,沙尘暴的形式下雨,低降雨和欠缺淡水注入造成每年205cm的净蒸发和高盐度。总结为海域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周边气候干旱,河流淡水注入量极少;海岸轮廓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流困难。
【点睛】
35.(1)纬度位置由高到低依次为:丙、乙、甲。理由:三个观测站的表层水温从低到高依次为丙、乙、甲,在相同经度位置的海域,纬度越高,海洋表层水温越低。
(2)100m以内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降低速度很快);1000m以下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温度随深度增加降低速度很慢);深层海水基本保持低温状态。
(3)深层海水受表层海水的影响小,基本接受不到太阳辐射,也不会因蒸发消耗热量,故保持着低温状态。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不同观测站的水温随深度变化规律图为背景,涉及水温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
(1)由图可知,三个观测站所处海域的表层水温从低到高依次为丙、乙、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相同经度位置的海域,海水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即可得出三个观测站所处纬度位置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丙、乙、甲。
(2)由图可知,表层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下保持低温状态。
(3)由于海水热量收入来自于太阳辐射,热量支出主要是蒸发消耗,深层海水几乎不受太阳辐射影响,也无法和表层海水形成对流交换热量,不会因蒸发消耗热量,因此保持低温状态。
【点睛】
36. AC BE DF 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位于温带多雨带,降水较多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纬度低,太阳辐射强 位于赤道多雨带,降水多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海洋盐度曲线、降水分布曲线、海洋表面水温曲线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知识点。
【详解】
(1)世界大洋盐度分布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海域递减,据此AC曲线副热带海区盐度高,代表海洋盐度曲线的是AC;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降水少,代表降水分布曲线的是BE;世界海洋表面水温大致是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代表海洋表面水温曲线的是DF。
(2)A处曲线表示世界海洋盐度分布的一般规律,A处是副热带海区,盐度高,原因是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降水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3)B曲线是降水分布曲线,向上凸起的位置是40°-45°附近,原因是位于西风带控制下,属于温带多雨带,降水较多。
(4)C处曲线是海洋盐度曲线,下凹说明盐度低,原因是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长,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5)D处曲线是海洋表面水温曲线,D处上升的原因是纬度低于10°,纬度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得到的太阳辐射多,导致海水温度高。
(6)E处曲线是降水分布曲线,上升的原因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长,位于赤道多雨带,降水多。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