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防灾减灾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3防灾减灾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26 15:1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6.3 防灾减灾
一、单选题
1.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因而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救援和救助方法以及自救和互救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做法是( )
①当地震发生,马上乘电梯走,以赢得更多的逃生时间
②当灾害发生时,不要慌乱,要根据实际情况,如条件允许,迅速组织同学安全有序的撤离
③如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
④洪灾过后,要有信心做好家园重建工作,迅速打开家中电视观看天气预报和救援信息,以更好地指导救援工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14年7月18日15时30分,台风“威尔逊”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沿海登陆,台风中心最大风力17级,广东省全省进入防风I级应急响应状态。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2.接到超强台风“威尔逊”预警后,预计台风登陆范围内的居民应( )
A.驾船出海,避免强风将船舶吹到陆地上
B.到海滨浴场游泳,体会搏击风浪的成就感
C.待在向风的窗户旁,随时观察台风风速的变化
D.加固部分建筑物
3.接到超强台风“威尔逊”预警后,若某大型货轮正航行在台风将要经过的海域而不能及时靠岸,船长应要求海轮立即( )
A.滞航 B.适当改变航线
C.穿过风和日丽的台风眼 D.返航
4.自然灾害救援与救助的目标包括( )
①减少甚至消除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②防止和杜绝灾害消息的发布和泄漏,维护社会稳定;
③恢复灾区人们的基本生存条件;
④保障灾区人们的生存与发展;
⑤疏散人群,动员灾害多发区人民迁出原居住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⑤
5.减轻台风灾害对我国的影响,最重要的措施是( )
A.植树造林,修建各种水利设施
B.台风季节做好沿海居民的迁移工作
C.进行人工消雨作业,减弱台风的暴雨和风速
D.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在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是( )
A.旱灾 B.洪涝 C.台风 D.冰雹
7.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主要的自然原因有( )
①春季多阴雨②冷空气势力强大③农事活动较早④梅雨提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8.为减轻图中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 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9年2月22日18:17 在厄瓜多尔(2.15°S,76.91°W)发生里氏7.5级地震,震源深度140 km,暂无伤亡报告。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遇到突然到来的地震,而我们正在楼上教室里上课,正确的逃生方式是(  )
A.立即从窗户往外跳楼 B.遵守纪律,坚持上课
C.快速进入电梯下楼 D.双手抱头,就近在桌旁躲避
10.地震发生时,在家中的当地居民不正确的避震方法是(  )
A.若在楼房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家具旁
B.正在用火时,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用电开关
C.在楼房可选择厨房、浴室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
D.迅速钻到床柜里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因而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救援和救助方法以及自救和互救方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抢救溺水者的步骤是( )
①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 ②排去呛入体内的水③救上船或陆地 ④送医院抢救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12.被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
A.抱紧电杆
B.躲在巨石之下
C.用手电筒发求救信号
D.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游泳逃生
2019年6月17日晚四川省宜宾长宁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Km,部分城镇和社区实现了“大喇叭”倒计时预警,民众及时提前进行疏散,减少了伤亡。 左图为地震预警系统示意图, 右图为此次预警时间分布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地震预警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是( )
①P波的传播速度比S波快
②电磁波传播速度快于地震波
③监测震源岩层形变,及时预警
④预测地震发生时间并预警
⑤及时对民众预报S波到达时间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14.长宁地震震源位于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在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北纬34.59度,东经98.34度)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地震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
A.滑坡 B.台风 C.潮汐 D.寒潮
16.地震发生时,正确的做法是( )
①尽量用棉被、枕头护住头部②在空旷地带,要避开高大建筑或桥梁③带好贵重物品乘坐电梯逃生④在家可躲在坚固的家具旁、墙角或卫生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下列防灾减灾工作中属于灾害救援与救助的是( )
A.开展防灾减灾的教育 B.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
C.监测灾害,发布预警 D.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
地震灾害往往会链发其他自然灾害。我们无法阻止地震发生,但可以通过防灾减灾手段减轻其影响。下图为地质灾害链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甲、乙、丙、丁依次是( )
A.地震、崩塌、泥石流、滑坡
B.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
C.泥石流、滑坡、地震、崩塌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19.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避震方法是( )
①在家中可躲在坚固的桌下或床边②在商场应迅速从高楼跳下③在教室可抱头躲在课桌下或窗边④在室外应远离高层建筑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自然灾害发生范围广、影响大,个人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应尽可能保护自己和身边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暴雨会导致城市内涝,暴雨后马路积水处出现漩涡,正确的走法是( )
A.从漩涡边跳过去 B.从漩涡边上小心走过去
C.绕着走 D.原地等待救援
21.滑坡发生后,抢救被滑坡体掩埋的人和物的错误方法是( )
A.从滑坡体的侧面进行挖掘 B.先救人后救物
C.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干 D.从滑坡体的下缘开始挖
我国横断山区火灾频繁,而且灭火困难。在气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消防人员有时会用“点倒火(如图)的方式快速灭火(等山火临近时,在山火前方点火,倒火向山火方向蔓延,两火相遇后,自然熄灭)。2019年春天四川凉山州森林大火中,受瞬间风力增大、风向突变彩响,山火爆燃,造成严重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横断山区森林火灾春季最多,主要是因为春季( )
A.雷电最多 B.风向多变 C.光照充足 D.空气干热
23.在此次森林火灾发生时,多处火场爆燃,主要原因是风( )
A.吹散了林中的二氧化碳 B.吹散了林中大量水汽
C.带来了大量枯枝落叶 D.带来了充足的氧气
24.有利于采用“点倒火”方式灭火的关键气象条件是( )
A.气压低 B.风力小 C.云量大 D.气温高
二、填空题
25.灾后自我保护:如洪灾过后,应做到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后的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如地震发生后往往还有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____、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等余震过后再作打算。
26.灾中救助:若洪涝来袭,应尽量向____的地方逃生。当地震发生时,如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带。如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____转移。图中正确的逃生箭头是____
27.指导方针:“以____为主,____相结合”
三、综合题
28.读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内容属于洪水自救与互救中的____________,简述其具体的做法。
(2)乙图为抢救落水者的控水方法。说出在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的情况下,抢救落水者的其他方法。
(3)基于丙图所示内容,简述个人应该做的防洪自救准备。
29.阅读下列各图中反映的正确的避震方法,分别总结在室内和室外避震的共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当地震发生,不能乘电梯走,①错误;当灾害发生时,不要慌乱,要根据实际情况,如条件允许,迅速组织同学安全有序的撤离,②正确;如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③正确;洪灾过后,打开家中电视观看天气预报的意义不大,④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正确的救援和救助方法以及自救和互救方法,总体难度小,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2.D
3.B
【解析】
2.本替考台风的防范措施,接到台风预警后,台风影响区的人们不应外出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驾船出海;室内的居民不应靠近窗户,尤其是向风的窗户,以免被强风刮破的玻璃碎片伤害。ABC错误,D正确,故选D。
3.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将要经过的海域”是关键信息,因此不能滞航;台风眼周围是强风、暴雨区,不能穿越台风眼;返航没有必要,会增加运输成本。故选B。
4.A
【解析】
【分析】
考查自然灾害救援与救助。
【详解】
自然灾害救援与救助是指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指导下,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来减少甚至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恢复基本生存条件,以保障灾区人民生存与发展而开展的社会性行动,①③④正确。故选A。
【点睛】
5.D
【解析】
【详解】
根据台风危害是狂风暴雨、沿海形成风暴潮,植树造林,修建各种水利设施有利防洪,但不是应对台风最重要的措施,A错误;台风多发于夏秋季节,整个台风季节让沿海居民迁移不合实际,B错误;目前技术不能对台风进行人工消雨作业,减弱台风的暴雨和风速,C错误;最重要的措施是提前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让居民做好应对准备工作,D正确。故选D。
6.A
7.A
8.B
【解析】
【分析】
6.
读图可知,我国西北、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地区都有旱灾发生,相对冰雹、洪涝和台风而言,旱灾在我国的分布是最广泛的。故选A。
7.
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春季,雨带移到该地,多阴雨天气,会出现低温的状况。但正常年份不会造成低温冻害,若冷空气势力强大,影响到纬度较低的华南地区,再加上华南地区农事活动较早,则会造成低温冻害。所以华南地区有时会受到低温冻的原因①②③都对,但③农事活动较早属于人类活动,与题干问的自然原因不符排除③。我国的梅雨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排除④。所以选项A①②是正确的,故选A。
8.
图中自然灾害在我国分布广泛,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不现实,要减轻图中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有效的措施是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等,所以依据题干要求B选项是相符的,故选B。
【点睛】
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包括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等多个方面。
9.D
10.D
【解析】
9.当遇到地震的时候,一般强度的地震不会对建筑物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只有遇到强烈的地震,才会使得建筑发生坍塌损毁。所以当地震来临时,一定要就近在桌旁进行躲避,注意保护头部并防止被坠物砸伤。故选D。
10.在家中避震要审时度势,有时间到室外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躲在床柜里:床柜空间小,在地震中可能变形,自己从里边无法打开、氧气不足等,都是不尽合适的。 故选D。
11.D
12.C
【解析】
【分析】
11.
若有人落水,要先想办法把其救到岸上,清除口、鼻腔内异物才有利于排去呛入体内的水,并科学进行人工呼吸,紧急救助之后再送到医院,据此判断③①②④为正确的顺序,D正确,故选D。
12.
抱紧电杆易被电击(且电杆在洪水的影响下并不稳定);躲在巨石之下可能会遭岩石倾覆砸伤;可用手电筒发出求救信号;洪水汹涌时危险太大,游泳难度系数高。综上判断,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
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与互救,难度一般,结合课本所学地理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分析判断即可。
13.D
14.B
【解析】
13.
由于地震波的纵波的波速比横波的波速速度要快,地震监测系统在监测到纵波时,在横波还未到来时及时发布地震预警,这样可以给人们一定的反应时间,①正确;社区的““大喇叭”电磁波传播速度比较快,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通知到社区的居民,②正确;地震监测系统是无法监测到地震发生时地球内部的岩石的变化状况的,③错误;目前的技术水平是无法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的,④错误;地震波的纵波的传播速度比较快,地震监测设备可以及时对民众预报横波的达时间以让相关区域人们及时逃生(注意:横波造成的破坏往往比纵波更大),⑤正确。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4.
根据地震预警的原理,根据早到达的P波计算参数,对S波到达提出预警,根据这一原理可知离震源越近,则接到预警的时间就越短,图中O城和P城接到预警时间最短,最靠近震源,因此震源位于图中乙处,故选B。
【点睛】
本题组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图示信息的获取与解读。根据图示以及所学地理知识明确横波和纵波的波速差异,从而理解地震预警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其次,注意图示信息“S波以4km/s的速度前进,但震幅往往是P波的3至10倍”,可知横波造成的破坏更大。另外,距离震源越近,接到预警的时间就越短,结合图示信息即可判断震源的大致位置。
15.A
16.D
17.B
【解析】
【分析】
15.
地震发生时地表遭破坏,导致山坡上岩石破碎,岩体不稳,易引发滑坡,A正确;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主要与温暖的洋面、不稳定大气层结、地转偏向力有关,与地震无必然联系,B错误;潮汐是海洋中常年存在的海水运动,不是自然灾害,海底地震容易诱发海啸,C错误;寒潮是强冷空气侵入,与地震无关,D错误。故选A。
16.
地震发生时,会造成供电中断,不能乘坐电梯逃生,③错误,ABC错误;尽量用棉被、枕头护住头部,可以减少建筑物坍塌时的伤害;在空旷地带,要避开高大建筑或桥梁,防止倒塌造成的伤害;在家可躲在坚固的家具旁、墙角或卫生间,这些地方容易撑起一个求生空间,①②④均是正确的自救做法,故选D。
17.
监测灾害,发布预警,是灾前工作,C错误;开展防灾减灾的教育是灾前灾后都应开展的工作,A错误;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是对受灾人员的直接救援与救助,B正确;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是灾后恢复工作,D错误。故选B。
【点睛】
根据板块学说,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到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挤压,至少有495个地震断裂带,地震较为频繁、震灾严重。山区发生地震后,特别是震后降雨,容易产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次生灾害。
18.A
19.B
【解析】
【分析】
18.
地震导致崩塌与滑坡,暴雨也会诱发崩塌与滑坡,崩塌和滑坡形成的松散物质在暴雨的作用下形成泥石流,崩塌、泥石流、滑坡形成的物质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综上所述,甲乙丙丁依次为地震、崩塌、泥石流、滑坡,故选A。
19.
地震发生时,在家可躲在坚固的桌下或床边,①正确;绝不能从高楼跳下,②错;地震发生时,在教室不要站在窗边,可抱头躲在课桌下或内角墙角处,③错;在室外应远离高层建筑物,以免发生危险,④正确,故选B。
【点睛】
考察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及避震方法。
20.C
21.D
【解析】
【分析】
20.
暴雨会导致城市内涝,暴雨后马路积水处出现漩涡,,很可能是地下排水井盖被水冲走,地表水在向下运动时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而出现漩涡,所以应该绕着走,避开漩涡,避免掉进下水道,是最安全的走法,故C正确,从漩涡边跳过去、 从漩涡边上小心走过、原地等待救援,都有生命危险,故ABD错。
21.
从滑坡体下缘开始挖,可能再一次造成崩塌,会危及抢救者,同时会加大抢救难度,故D符合题意,从滑坡体的侧面进行挖掘、 先救人后救物 、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干,都是正确的方法,不符合题意,排除ABC。
【点睛】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22.D
23.D
24.B
【解析】
22.
横断山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季气温升高、蒸发加强,尚未进入雨季,降水少,空气干热,林下枯枝落叶干燥易燃,易发生森林大火,故D选项正确。
23.
山火发生时,氧气被大量消耗,如果风向发生突变,可为山火输送大量的氧气,使火势瞬间加强,导致火场爆燃,故D选项正确。
24.
“点倒火”的灭火方式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静风气象条件下,风力小,水平气流流向火场,适时点倒火,倒火与山火相向蔓延,两火相遇时,燃料和氧气消耗殆尽,山火熄灭。故B选项正确。
25.危墙
【解析】

26. 地势高 山坡 AC
【解析】

27. 防 防抗救
【解析】

28.(1)自救向高处跑,如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爬到结实的大树上、跑到山丘和高坡上,以获得逃生的机会。
(2)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
(3)学会游泳、划船等基本技能;准备救生包(游泳圈等);关注天气预报;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为主题,以三幅情境图为呈现方式,突出考查洪水中自救与互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提升地理实践力。
【详解】
(1)判断甲图所示内容在自救与互救中的类型为自救。从图中可以看出,洪水到来时,自救的基本方法是往高处跑(逃生),包括爬到坚固建筑的屋顶上,爬上高大结实的树木,或向山坡、山丘方向跑,以获得逃生的机会(等待救援)。
(2)除拨打电话之外,还可以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方法,按出体内进水并恢复呼吸。
(3)基于丙图所示内容,简述个人应该做的防洪准备。从丙图可知,基于落水者的角度,自救的防洪准备有学会游泳;准备救生包、游泳圈等自救设备,增加逃生机会;关注天气预报等。
【点睛】
水灾来时,应立即向高处转移。比如说:屋顶、高层楼层、大树上面或者一些高而且不易被冲垮的地方。
如果水势蔓延找一些漂浮物如木板、床、泡沫等借助这些东西进行自我保护。
注意不要被带电的设备中电,防止接近带电的地方。
水灾后要做好防疫工作,防止疾病的传染。
最好是学会游泳,建议早日学会。
29.室内避震的共性是“伏而待定”,迅速躲到相对牢固的桌椅下或三角空间处,蹲下或趴下,护住头部。室外避震的共性是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及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
几幅图展示了在室内外不同场合(家中、剧院、教室、行驶的汽车内、百货商场里、室外)的避震方法。在不同场所的避震方法为:
1、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恰好在家里,那么要视情况决定是躲还是逃。如果你家是平房或在一楼,能迅速到达室外开阔地的话,则迅速跑到室外;如果你家位于高层楼房,那么应该“伏而待定”,选择在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同时注意保护好头颈、眼睛,掩住口鼻。等地震过后,迅速离开房间到达安全的开阔地;倘若无法离开,则积极地等待救援。
2、在行驶的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3、在学校,如果正在上课,要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等地震过后再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如果恰巧在操场或室外,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4、在商店、书店、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物或悬挂物。
5、在影剧院、体育场馆、候车室等处,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利用所处的条件,就地躲避,千万不要乱跑。如果距应急出口很近,可迅速夺门而出。如果不能快速离开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躲在排椅下。在大运动场内,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先向运动场中央空旷处撤退,然后再选择合适时机撤离。但撤离时一定要注意避开人流避免拥挤跌倒。总之,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不要乱喊乱叫,更不要乱挤乱拥。
本题解答时应注意题干中“分别总结”的要求。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在室内和室外的避震方法有所不同,在室内的避震方法是“伏而待定”, 迅速躲到相对牢固的桌椅下或三角空间处,蹲下或趴下,护住头部;在室外主要是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