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1.2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下图是北京市某同学9月1日在一条东西向街道面向西方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照片拍摄时间可能是( )
A.6:00 B.10:00 C.14:00 D.18:00
2.该时间之后的2个小时内,树影将( )
A.变短,顺时针移动 B.变短,逆时针移动
C.变长,逆时针移动 D.变长,顺时针移动
中法德领导人气候视频峰会于2021年4月16日举行,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巴黎(48°52′N,2°17′E)、柏林(52°31′N,13°2′E)、北京(40°N,116°E)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就应对气候变化、中欧关系、抗疫合作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从工作时间考虑,4月16日视频峰会最适合举办的时段是北京时间( )
A.8:00~10:00 B.10:00~12:00 C.14:00~16:00 D.16:00~18:00
4.视频峰会举行当日,三地( )
A.昼长:北京>巴黎>柏林 B.正午太阳高度:柏林>巴黎>北京
C.日落旗杆影子朝向东南 D.地球自转线速度:北京<巴黎<柏林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此次神舟十二号发射备受世人瞩目,以下地点需要熬夜观看发射盛况直播的是( )
A.东京(35°41'N,139°41'E) B.洛杉矶(34°03'N,118°15'W)
C.巴黎(48°51'N,2°20'E) D.悉尼(35°55'S,150°53'E)
6.神舟十二号发射后的一周内( )
A.酒泉昼长夜短, 昼逐渐变长 B.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京
C.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D.北京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如图为二十四节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 )
A.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B.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C.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D.有霜有霜,晚稻受伤
8.有关济南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寒露较清明的夜更短 B.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早
C.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夏半年与冬半年时间长度一样
2020年地理老师老王组团购买了已开盘销售封顶的1~4号楼,该楼盘(32°N,110°E)的4幢楼均为18层,层高3米,朝向坐北朝南。下图为“该楼盘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某日王老师在4号楼南阳台,恰好看到太阳位于2号楼同位置户型的正上方,当时的北京时间最有可能是( )
A.12:00 B.12:40 C.13:30 D.11:20
10.王老师发现4号楼底楼10月22日起正午就无阳光照射,一年中该楼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 )
A.4个月 B.6个月 C.8个月 D.10个月
图为一位游客某日20:55拍摄的敦煌鸣沙山(40°05′N,94°40′E)日落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游客拍摄照片时朝向( )
A.西北 B.西南 C.东北 D.东南
12.推测该日该地昼长最接近( )
A.12小时 B.14小时 C.14小时30分 D.15小时
13.若该日为7月12日,则该游客一年内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可拍到该景观的日期大约为( )
A.1月12日 B.6月2日 C.8月2日 D.12月2日
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和昼夜分布示意图,虚线为日界线,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4.苏瓦与阿洛菲两地比较( )
A.日期相同,区时阿洛菲早 B.日期苏瓦早,区时两地相同
C.日期苏瓦早,区时阿洛菲早 D.日期苏瓦晚,区时阿洛菲早
15.图示时刻,地球上分属两个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 )
A.1∶11 B.1∶5 C.1∶17 D.7∶17
下左图为我国某地一住宅小区示意图,右图中四个方向的阴影分别为小区内某栋住宅楼二至日8:00和16:00的日影。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6.该小区最可能位于( )
A.北京 B.银川 C.杭州 D.海口
17.小区内各住宅楼高一致,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最大的时段是( )
A.夏至日8:00~12:00 B.夏至日12:00~16:00
C.冬至日8:00~12:00 D.冬至日12:00~16:00
2021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于2021年1月1日格林尼治时间10:15~12:40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 CCTV音乐频道同步直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该音乐会结束时,北京时间为( )
A.2021年1月1日20:40 B.2021年1月1日18:15
C.2021年1月1日4:40 D.2021年1月2日2:15
19.该音乐会开始时,日期处于2021年1月1日的范围约占全球范围的( )
A.1/36 B.11/12 C.1/33 D.1/2
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
A.等于1/2 B.多于1/2少于2/3
C.等于2/3 D.多于2/3
21.1月1日,与海口相比,三亚
A.白昼更长 B.正午太阳更低
C.日出方位更偏南 D.正午时刻更早
22.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下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读图回答问题。
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 )
A.12点 B.15点
C.18点 D.21点
A、B、D、E在晨昏线上,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B.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均为0°
C.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平分赤道 D.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
24.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 )
①地球公转的变化 ②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③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下图为某地一住宅当天不同时刻太阳光线方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甲窗位于乙窗的( )
A.正西方向 B.正东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6.该日当地的昼长最接近( )
A.11小时20分钟 B.11小时40分钟 C.13小时20分钟 D.13小时40分钟
下图为M城市6月22日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上海市(31.23°N,120.47°E)位于M城市( )
A.西北 B.东南 C.东北 D.西南
28.该日M城市与北京相比( )
A.正午太阳高度大 B.白昼时间长 C.日出时间晚 D.日出方向相反
“追日屋”是某建筑研发团队提出的一种新设计,该设计是建造一栋随太阳转动的房子。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可调的屋顶太阳能电池板正午始终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该设计在不同地区进行了测试。下图为“追日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在北半球的测试中,“追日屋”水平转动角度最大的节气是( )
A.春分 B.芒种 C.白露 D.立冬
30.在测试中,冬至日正午房顶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面夹角最大的城市是( )
A.广州 B.南京 C.北京 D.哈尔滨
二、综合题
31.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与D点区时相差________小时,说明原因。
(2)B点总是比E点的地方时早________小时,说明原因。
(3)地球表面C点有一物体沿CD方向向D点运动,其方向将向________(南或北)偏移。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4)图中E点随地球自转昼夜交替一次的时间是________小时,说明其长短适宜,对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有利影响。
32.下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粗线为等太阳高度线,①地太阳高度为90°。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Q点地方时是____时,北京时间为____时。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P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____。
(3)图中弧MP是____(晨线或昏线),该日后三个月内N点昼长的变化情况是____。
(4)此时,赤道上属于白昼且位于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____。
33.读地球公转二分二至图(图甲)和地球光照图(图乙,阴影部分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表示的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该节气时地球在图甲中数码________所代表的位置。
(2)地球由①到④的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半球,并向________运动。
(3)图乙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坐标是________;B点的昼长是________个小时。
(4)图乙中A、B、C三点的自转线速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图甲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时。(填序号)
(5)图甲中在地球公转由③到①的过程中,A地昼长________(变长、变短),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________(变大、变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C
2.D
【解析】
【分析】
1.
图示树木影子朝向东北,太阳位于西南方,6点和10点太阳偏东,AB错误;9月1日昼长夜短,18时左右太阳位于正西方,则拍摄照片时间可能是备选项中的14:00,C正确、D错误。故选C。
2.
该时间之后2小时内,太阳向西运动(呈顺时针)且高度逐渐降低,则树影将变长且始终与太阳方位相反,呈顺时针移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北回归线以北(如北京),白天,太阳偏东方向升起,偏西方向落下,面朝太阳,太阳呈顺时针运动。
3.D
4.C
【解析】
【分析】
3.
结合各地经度信息可知,巴黎位于中时区,柏林位于东1区,北京位于东8区。北京时间16:00~18:00(北京当地处于上班期间),中时区区时为8:00~10:00(当地上班时间),东1区区时为9:00~11:00(当地处于上班时间),D正确。北京时间8:00~10:00(北京当地处于上班期间),中时区区时为0点~02:00(当地非上班时间),东1区区时为1:00~03:00(当地处于非上班时间),A错。北京时间10:00~12:00(北京当地处于上班期间),中时区区时为2点~4点(当地非上班时间),东1区区时为3点~5点(当地处于非上班时间),B错。北京时间14:00~16:00(北京当地处于上班期间),中时区区时为6点~8点(当地非上班时间),东1区区时为7点~9点(当地处于非上班时间,一般9点~12点为上班时间),C错。故选D。
4.
4月16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所以昼长柏林>巴黎>北京,A错。正午太阳高度角北京>巴黎>柏林,B错。日落西北方向,旗杆影子朝向东南,C正确。地球自转线速度北京>巴黎>柏林,D错。故选C。
【点睛】
太阳视运动总结: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二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5.C
6.B
【解析】
【分析】
5.
材料信息表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的时间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东京经度约为140°E,位于120°E以东约20个经度,即早1个小时20分钟,发射成功时东京的地方时应约为10时42分,应为白天观看发射盛况直播,A不符合题意;同理计算,发射成功时,洛杉矶(约118°W)、巴黎(约2°E)、悉尼(约151°E)的地方时分别为17时30分、1时30分、11时26分,由此判断,此时洛杉矶和悉尼处于白天,巴黎处于黑夜,需要熬夜观看发射盛况直播的是巴黎,C符合题意,排除BD。故选C。
6.
材料信息表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的时间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一周内即6月17日至6月24日,中间跨越了夏至日(6月21日),因此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先向北移后向南移。此期间直射点在北半球,酒泉昼长夜短,但昼先变长后变短,A错误;上海和北京均位于直射纬线以北,上海位于北京以南,离直射纬线更近,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京,B正确;此期间一直向7月初(远日点)靠近,因此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变慢,C错误;此期间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有昼夜更替的地区均日出东北、日落西北,D错误。故选B。
【点睛】
太阳方位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北升西北落,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南升西南落;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7.A
8.C
【解析】
7.
根据图中信息,惊蛰出现在春分之前,此时气温回升,空气对流增强,春雷开始出现,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播种的农忙季节,A正确;麦熟出现在春末夏初或者秋季,应在夏至或者秋分附近,B错误;东风不倒,雨下不小,说明东南季风势力强,容易出现强降雨,最可能是夏季的节气,C错误;有霜有霜,晚稻受伤,其节气最可能是霜降,D错误。故选A。
8.
济南位于北半球,寒露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清明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因此寒露时济南的昼长较清明短,夜长较清明长,A错误;大寒时太阳直射点比小寒更偏北,济南的昼更长,其日出更早,B错误;立春和立冬两个节气距离冬至时间间隔相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同,这两个节气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正确;夏半年地球公转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时间略长,冬半年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时间略短,D错误。故选C。
【点睛】
昼夜长短对称规律:
(1)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 或: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24小时。
(2)同一地点在二至日前后对称的两天的昼长相等。
(3)同一地点在二分日前后对称的两天的昼长之和等于24小时。
(4)同一地点在夏至日的昼长等于冬至日的夜长。 或:同一地点在夏至日的昼长+冬至日的夜长=24小时。
(5)同一地点在二分日前后对称的两天,前一天的昼长等于后一天的夜长。
(6)北半球某纬度极昼极夜天数之和等于南半球同纬度极昼极夜天数之和
9.B
10.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楼盘平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
9.
读图可知,2号楼位于4号楼的正南方向,由4号楼看到太阳位于2号楼同位置户型的正上方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2:00,当地的经度为110°E,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经计算可知,北京时间为12:40,B正确,A、C、D错误。
10.
关于二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昼夜长短相等。4号楼底楼10月22日起正午就无阳光照射,与10月22日关于二至日对称的2月22日正午就刚好有阳光照射, 一年中该楼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2月22日到10月22日,即八个月,C正确,A、B、D错误。
【点睛】
北京时间≠北京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是“区时”的表述,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是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而北京的地方时是北京所在的116°E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6分钟。
11.A
12.D
13.B
【解析】
【分析】
11.
该景观拍摄于北京时间20:55,该地与120°E时差约为1小时40分,此时当地地方时约为19:15,所以该地昼长夜短,日落位于西北方向,故该题选A。
12.
地方时12:00为昼半球的中间时刻,由图可知此时尚未日落,下午时长应大于(19时15分-12时=7小时15分),所以该日昼长应大于14小时30分,故该题选D。
13.
根据材料拍摄该景观为7月12日,为夏至日后20天,若要拍摄同位置的日落景观,则该日的太阳直射纬度与7月12日相同,即夏至日前20天左右,所以该题选B。
【点睛】
第1题注意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据此计算该地日落的地方时;第2题需要注意昼长=2*(日落地方时-12)=2*(12-日出地方时);第3题太阳直射点纬度相同时的日期昼夜长短相等,日出和日落的方位相同。
14.C
15.D
【解析】
【分析】
14.
从图中所给出的经度可以看出,苏瓦位于东十二区,阿洛菲位于西十一区,位于更东边,根据东早西晚的规律,故阿洛菲的区时比苏瓦早;但这两地分别位于日界线的两侧,苏瓦位于日界线之西,故其日期要比阿洛菲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
由题图可知,此时的晨线与赤道交于165°E经线,即165°E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能算出此时75°E的地方时为0时,全球以75°E经线和日界线为界分属两个日期,75°E经线以东到日界线为新的一天,75°E经线以西到日界线为旧的一天,故地球上两个日期范围之比约为7∶17。故选D。
【点睛】
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固定不动),一条是0时所在的经线(自东向西移动),一静一动形成日期更替。
0时东侧为新的一天,0时西侧为旧的一天。
16.D
17.C
【解析】
16.题意表明,右图表示8:00和16:00(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的我国某地一住宅楼日影,08:00和16:00是关于北京时间正午对称的两个时刻,如果该地位于120°E经线上,则两个时刻的太阳高度相同,日影长度相同,图中日影并没有对称相等,表明当地不在120°E经线上,图中显示,朝偏东方向日影短于朝偏西方向日影,即北京时间8:00的太阳高度低于16:00的太阳高度,表明当地时刻晚于北京时间,即该地应位于120°E西侧,杭州的经度大致为120°E,因此排除C。北京时间16:00时,当地地方时应16:00之前。图中朝偏东方向的两个日影中,朝东北方向的日影较长,应是当地冬至日地方时16:00以前的日影,朝东南方向的日影较短,应是当地夏至日地方时16:00以前的日影,即当地夏至日时在正午过后不久太阳位于西北方位。北京、银川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且离北回归线较远,太阳位于西北方向应仅在日落前一段时间,太阳不太可能在地方时16:00以前位于西北方位,排除AB;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纬线(北回归线)位于海口(20°N)以北,海口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位,整个下午太阳均在西北方位,因此该小区最可能位于海口,D符合题意。故选D。
17.该小区位于我国,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更小,楼影更长,休闲广场被遮挡的面积更大,排除AB;冬至日08:00~12:00,太阳位于当地东南侧天空,图中休闲广场东南侧住宅楼更为密集,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较大,C正确;冬至日12:00~16:00,太阳位于当地西南侧天空,图中休闲广场西南侧楼房间距相对较大,且错落分布,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相对较小,D错。故选C。
【点睛】
太阳方位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北升西北落,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南升西南落;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18.A
19.B
【解析】
【分析】
18.
由所学知识可知,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格林尼治时间是中时区的区时,两者相差8个小时。该音乐会结束时格林尼治时间是2021年1月1日12:40,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可推出此时北京时间为2021年1月1日20:40,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
由所学知识可知,2021年1月1日0时经线所在位置,新一天的范围从2021年1月1日0时经线所在位置向东到180°经线;剩余的范围为2020年12月31日。由于该音乐会开始时0°经线地方时是2021年1月1日10:15,根据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可推出,新一天0时经线与0°经线的经度差约为:15°×10+4°=154°。故可推出2021年1月1日(新一天)0时经线所在位置约为154°W,则新一天的范围是154°W向东经过0°到180°,约占全球范围的11/12,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时区数=已知经度/15°(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时区差,在0时区的同侧用减法,在0时区的东西侧,用加法;所求点在已知点的东侧,用加法,所求点在已知点的西侧,用减法。
20.D
21.A
【解析】
20.通常以180°经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为界将全球划分成两个日期,0时经线以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图中海口的经度约为110°E,所以当地为1月1日正午即110°E的地方时约为1月1日12:00,因此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为70°W。即70°W向东至180°共250个经度进入新年,250/360>2/3,故D正确。
21.三亚和海口同在北半球,但三亚纬度较低,1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此时北半球纬度越低白昼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出方位越偏北,故A 正确, B、C错误。三亚经度位置比海口靠西,正午时刻应更晚,故D错误。
本题主要考查考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基础知识、难度一般。
22.C
【解析】
【分析】
图中经度间隔是30°,判断图中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度约是75°E,时刻是6点。即航班起飞时,75°E时刻是6点,直接计算北京时间是9点。不计算起飞悉尼时间,更简单。
【详解】
根据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中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度约是75°E,时刻是6点。即航班起飞时,75°E时刻是6点,此时北京时间是9点,9小时后乘客抵达广州时,北京时间大约是18点,C对。A、B、D错。
23.D
24.B
【解析】
【分析】
23.
根据晨昏线的定义,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A不符合题意。结合晨昏线的特点可知,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因此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B不符合题意。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永远平分赤道,C不符合题意。晨昏线只有春、秋分时与经线圈重合,D符合题意。故选D。
24.
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因此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般,因而出现昼夜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的各点依次自西向东穿过晨昏线,因而出现昼夜交替现象,②③正确,B正确。地球公转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会导致地球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这不是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①④错误。A、C、D错误。故选B。
【点睛】
晨昏线特点
(1)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25.D
26.C
【解析】
【分析】
25.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正午时太阳应位于当地的正南方(注意结合图中的日出太阳光线,日出应该偏东方),将图中正午太阳光线顺箭头的方向延长即为正北方,由此可知,甲窗位于乙窗的西南方向,故选D。
26.
二分日时,日出正东,日出太阳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应垂直,图示日期日出东北,结合图中角度信息可知,此时日出太阳光线与正东方向夹角约为9°,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15°/h,所以太阳在天空中转动的速度也为15°/h,所以该日日出比二分日早36分钟,由此推测,当天日落西北,日落时间比二分日晚36分钟,所以该日昼长比二分日长约72分钟(二分日昼长为12小时),因此该日当地昼长最接近13小时20分钟,故选C。
【点睛】
本题组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对图示信息的获取与解读。根据图中日出太阳光线和正午太阳光线,明确该图示的大致东西南北方位。其次,结合正午太阳光线确定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从而明确甲窗与乙窗的相对位置关系。根据正午太阳光线与阳台的夹角,明确日出太阳光线与正东方向的夹角,从而分析该地的昼长。
27.D
28.A
【解析】
【分析】
27.
根据M城市6月22日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示意图可知,地方时12时即北京时间10时15分当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故该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早1小时45分,位于120°E以东约26°,即位于上海市(31.23°N,120.47°E)以东;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计算出该日上海市的H=90°-31.23°+23.5°=82.27°,大于M城市的74°26′,再根据H的分布规律“近大远小”可知M城市位于上海市以北。因此上海市(31.23°N,120.47°E)位于M城市的西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8.
北京位于40°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计算出该日(6月22日)北京市的H=90°-40°+23°26′=73°26′,小于M城市的74°26′,A正确;再根据H的分布规律“近大远小”可知北京市位于M城市以北,根据昼长分布的纬度分布规律可知,该日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日出时间越早,因此北京市的白昼时间比M城市长,B错误;北京市的日出时间比M城市晚,C错误;该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除外),日出均为东北方向,故M城市与北京的日出方向相同,D错误;故选A。
【点睛】
关于昼夜长短的一般规律:1、交错对称规律: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30°N的昼长等于30°S的夜长。2、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3、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由赤道到极圈,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增大。4、极昼(夜)圈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数=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1)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2)对称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9.B
30.D
【解析】
【分析】
29.
“追日屋”水平转动角度最大意味着这一天昼最长,根据24节气顺序,与春分、白露、立冬相比,芒种昼最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0.
正午房顶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房顶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面夹角最大,即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四地中哈尔滨纬度最高,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二十四节气:我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化的节令,每月两个节气,各历时十五天,一年共计二十四个,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31.(1)8 A点位于90°W,属于西六区,经计算可知D点位于30°E,属于东二区,二者相差8个时区,故区时相差8小时。
(2)6 B点所在经线位于E点所在经线的东边,且经度相差90°。
(3)南物体沿CD方向自西向东运动,由于位于北半球,其方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即向南偏移。
(4)24使得地球表面白昼不会过于炎热,黑夜不会过于寒冷,有利于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太阳光照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时差、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分析调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素养。
【详解】
(1)图中两条相邻经线经度相差30°,根据A点经度为90°W和经度变化特点,可推知D点经度为30°E。然后根据经度推算时区,A点在西六区,D点在东二区,根据时区求出时区差8个时区,得到区时差8小时。
(2)两条相邻经线经度相差30°,据此得出B点与E点经度相差90°,推出地方时相差6小时。观察B点与E点的相对位置可知,B点所在经线偏东,地方时较早。
(3)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在该力作用下,北半球沿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南物体沿CD方向是自西向东运动,由于CD位于北半球,其运动方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即向南偏移。
(4)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即1个太阳日,这使得地球上白昼和黑夜的长度都不是很长,地表白天获得太阳辐射增温不至于过高,夜晚降温不至于过低,昼夜温差小,对于生命生存非常有利。
32. 21 17 23°26'N,45°E 46°52'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晨线 不变 20°W向东至135°E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晨昏线以及地方时的计算的内容。
【详解】
(1)根据题意,①地太阳高度为90°,则此时①地的地方时应该为12时,①地经度为45°E,Q地经度为180°,Q点地方时=12+(180°-45°)/15°=21时,故Q点地方时为21时。北京时间=12+(120°-45°)/15°=17时,故北京时间为17时。
(2)根据图文信息,①地太阳高度为90°,则太阳直射①地,则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N,45°E)。P点位于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90°-(66°34'-23°26′)=46°52'。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太阳高度都达到一年当中最大值。
(3)根据图文信息,逆时针方向为东,根据北逆南顺,该图为北极俯视图。则弧MP为晨线。N点在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故该日后三个月内N点昼长不变。
(4)根据图文信息,此时赤道上属于白昼的范围有45°W向东到135°E,其中位于东半球的有20°W向东至135°E。
【点睛】
本题需要明确北极俯视图地球自转规律为逆时针,且逆时针为东方向。并且熟练运用太阳高度公示和地方时计算公式,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该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
33. 夏至 ① 北 南 (23°26′N,90°W) 8 A=C>B ③
变长 变小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和光照图的判读,考查内容较为基础。
【详解】
(1)图乙表示的光照图特点是北半球昼长夜短且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是夏至日---6.22;图甲中的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夏至日、春分日、冬至日、秋分日。
(2)由①到④,是从夏至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半球移动。
(3)图乙表示的光照图特点是北半球昼长夜短且北极圈以内为极昼,是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北回归线,23°26′;根据180°经线的位置可知,该日正午太阳所在的经度为90°W。B点的昼长可以根据昼弧的长度来判断,该地区昼长跨越了120个经度,昼长为8小时。
(4)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赤道最大,极点为0,ABC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B>A=C,线速度大小是:A=C>B。地球公转速度是近快远慢,1月初为近日点,7月初为远日点,所以运动速度最快的是③。
(5)地球由③冬至日到①夏至日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移动,A地位于北半球,昼长逐渐变长,B点位于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