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构造地貌的形成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构造地貌的形成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26 15:3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板块运动影响下,和①所处板块位置类似地区的地表形态多为( )
A.山地 B.平原
C.裂谷 D.盆地
2.关于②、③两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②地位于非洲板块 B.③地位于印度洋板块
C.②、③两地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大 D.②、③两地靠近海沟、谷,地壳不稳
广东肇庆七星岩主体是由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排列如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镜的近600公顷湖面上。下图为七星岩发育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七星岩景区地质构造是(  )
A.断层 B.喀斯特 C.背斜 D.向斜
4.下列关于七星岩的形成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地壳发生挤压变形形成褶皱 ②背斜顶部因张裂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
③七星岩的形成过程中没有外力作用 ④七星岩形成过程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冰岛是坐落在北大西洋中脊上的一个岛屿。组成冰岛的岩石都是岩浆岩,仅从地表看,冰岛似乎完全由火山喷发形成。然而,地质学家在冰岛的大西洋中脊上发现了古老的火山岩,测年数据表明其年龄值达1300万年,如果按照板块构造学说,那么大西洋中脊上的火山岩都应该是火山新喷发出来的,年龄值应该为零(或没有)。同时,有人认为冰岛应该是从遥远的南方漂移过来的,并提供了一些相关证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冰岛
A.是从西南方向漂移过来的 B.位于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大西洋中脊上
C.位于板块张裂处,由火山喷发而成 D.是由被西南风吹来的火山喷发物沉积形成
6.有人认为冰岛应该是从遥远的南方漂移过来的,下列最可能成为此观点证据的是
A.大西洋中脊上的巨大断层 B.位于板块张裂边界处
C.厚达300米的深海沉积物 D.亚热带和温带的古植物及其孢粉沉积
读“某小区域地质构造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甲、乙、丙、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丁乙丙 C.丁丙甲乙 D.丙丁甲乙
8.下列关于此地开发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可以在此地修建采石厂 B.在地表建设较大规模城市
C.褶皱内部肯定存在油气,可以开发 D.可以利用天然拱形,修建隧道
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0.图中公路规划线路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是
①尽可能多地连接居民点 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弯曲 ④尽可能沿平缓的山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下列地层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
A.奥陶系 B.下石炭统
C.下二叠统 D.五通组
12.图中地质结构反映了该地经历了(   )
A.水平挤压和外力侵蚀 B.水平挤压和外力沉积
C.水平张裂和外力沉积 D.水平张裂和外力侵蚀
如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比例尺为1:100000)完成下面小题
13.为了加强甲镇与乙村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路中,最合理的是( )
A.a B.b C.c D.d
14.图中铁路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
①穿越河流
②临近港湾
③穿越城区
④坡度太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甲镇计划修建一小港口,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最合理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和岩层地质界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示地区主要的构造地貌类型和成因分别是( )
A.背斜山地 外力作用
B.背斜谷地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C.向斜谷地 内力作用
D.向斜山地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17.图中四地符合实际的是( )
A.甲处玄武岩的垂直高差可能是1190 m
B.乙处岩层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处可能发育成为河流
D.丁处为最佳天然大理岩开采点
读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8.①处的地质构造是 ( )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火山
19.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0.图中形成年代最晚的可能是 ( )
A.岩层 B.向斜 C.背斜 D.断层
古北岳恒山--神仙山(又称大茂山),雄驻于阜平、唐县、涞源三县交界处,主峰海拔1869.8米。山上布满长满神眼的奇异巨石,当地人称之为“天眼石”,偶见巨石中镶嵌黑白泥岩和大理岩,当地人称之为“黑白妖石”。下图是某地理课外小组绘制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1.该区域在沉积岩Ⅱ形成后先后发生了( )
A.地形褶皱、沉积作用、外力侵蚀、火山喷发
B.火山喷发、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地形褶皱
C.沉积作用、地形褶皱、火山喷发、外力侵蚀
D.地形褶皱、外力侵蚀、沉积作用、火山喷发
22.关于该地区地质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眼石”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B.“黑白妖石”是火山喷发时携带的谷底沉积物
C.“天眼石”是侵入岩表面气体挥发形成的
D.“黑白妖石”属于沉积岩
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4.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冰岛位于大西洋中北部,它由沿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冰岛有“极圈火岛”之称。结合冰岛活火山带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5.组成冰岛的岩石主要是( )
A.大理岩 B.玄武岩 C.页岩 D.石灰岩
26.该岛内部最主要的外力作用为(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
27.冰岛的活火山带两侧板块是( )
A.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
下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他3个链状火山岛屿的分布示意图。许多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由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而形成的。读图回答问题。
28.此处位于( )
A.生长边界 B.消亡交界
C.美洲板块 D.板块内部
29.下列最能代表从夏威夷群岛主岛1到链状火山岛屿2、3、4年龄分布情形的是( )
A. B. C. D.
30.以下区域的边界,最不明显的是( )
A.国界 B.流域边界 C.板块边界 D.日界线
读“宁夏平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1.下列能正确表示宁夏平原形成过程的是( )
A.地壳运动→断裂陷落→流水侵蚀
B.地壳运动→褶皱凹陷→流水侵蚀
C.地壳运动→断裂陷落→流水沉积
D.地壳运动→褶皱凹陷→流水沉积
32.与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 )
A.渭河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台湾山脉
二、综合题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希腊大陆东南200千米的爱琴海上,有一群火山组成的岛环,其中圣托里尼岛环上最大的岛也叫圣托里尼岛,岛上几乎没有溪流。圣托里尼岛上玄武岩(黑色)分布广泛,岛屿的东南岸分布着长达4千米的黑色沙滩。圣托里尼岛西部沿海断崖陡立,东南沿海地势低平。下图示意圣托里尼岛的位置。
(1)分析爱琴海上形成火山岛的原因。
(2)分析圣托里尼岛东南岸多黑色沙滩的主要原因。
34.读“某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_______、_______。其主要判断依据是:①从岩层形态看:_______;②从岩层新老关系看:_______。
(2)图中B处地貌是_______,A处地貌的成因是_______。
(3)A、B可能找到油、气资源的是_______处,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__处。
(4)渭河平原的地质构造与图中_______处相同,其构造名称为_______。
(5)若在图示区域建一东西向的地下隧道,A、B、C、D四处应选择____处,理由是:___(至少两方面)。
3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岩层的空间方位通常用倾角和倾向来描述。如图中“”表示岩层与水平面成50°夹角且向东倾斜。
(1)在图中画出A~B一线的地形剖面图,并在垂直剖面图上画出岩层分布情况(要求:用粗实线表示岩层分界;用符号表示岩层名称)
(2)指出Q处的构造地貌,并分析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解析】
【分析】
考查板块分布、边界类型及地形。
1.读图可知,图中①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处,两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高大的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故选A。
2.图中②地位于美洲板块、③地位于非洲板块,A、B错误;②、③两地之间存在生长边界,因此两地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大,C正确;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消亡边界才会形成海沟,D错误。故选C。
3.C
4.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
3.从图中可以看出,岩层向上弯曲,应为背斜结构,C正确。断层岩层有明显错动,A错。喀斯特地貌,不是地质构造,B错误。向斜岩层向下凹,D错。
4.七星岩的形成过程反映了地壳在内力作用下,发生挤压变形形成褶皱,背斜顶部因张裂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①②对。选A。
5.C
6.D
【解析】
5.据材料可知,按照板块构造学说,那么大西洋中脊上的火山岩都应该是火山新喷发出来的,因此冰岛应由火山喷发而成,且位于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张裂处,选C。
6.冰岛地处北极圈附近,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若认为冰岛应该是从遥远的南方漂移过来的,则有可能存在低纬度地区的作物如地层中有亚热带和温带的古植物及其孢粉沉积可作为证据,据此结合选项选D。
7.C
8.A
【解析】
【分析】
7.
依据图示岩浆岩丙与断层甲的形态可知,此处应先出现沉积岩层,然后受力的水平挤压形成褶皱,然后岩浆喷出侵入岩层形成岩浆岩,后来出现断层使岩浆岩出现错位,最后上层形成沉积岩,与描述相符合的为C,故选C。
8.
褶皱顶部及断层处岩层破碎,易于采石,A正确。该处有断层存在,地质条件不稳定,不宜修建大规模城市和隧道,BD错误。背斜内并不都存在油气,C错误。故选A。
【点睛】
遇到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或形成时间的早晚,判定的关键是分析岩层所属类型:(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 。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2)如果是沉积岩地层 。一般地,我们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 (3)如果是变质岩地层 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中提供的。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
9.C
10.C
【解析】
9.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的等高距为100米。读图可知甲乙两地的海拔高度都是低于300米的,可知丙的海拔为600米,丁的海拔为500米,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的是丙地,可知ABD错误 ,C正确。故选C项。
10.图中的信息是无法显示出该公路是尽可能多地连接居民点的,①错误;读图可知该公路在经过山谷时多数都是与山谷中的陡坡处的等高线是斜相交,这样可以尽可能降低公路的坡度,可知②正确;读图可知图中的公路是呈“之”字形弯曲的,且这些“之”字形多出现在陡坡处,这样可以降低公路的施工难度,③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路的修建时不可能沿着山脊来修建的,④错误,可知ABD错误,C正确。故选C项。
【点睛】
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图中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的数值,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
11.C
12.A
【解析】
11.根据图中信息,图中岩层是沉积岩,下面的岩层形成的早,上面的岩层形成的晚。图中地层形成时间最晚的是下二叠统,位于岩层最上面,D对。A、B、C错。
12.图中地质结构岩层有弯曲变形,反映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表层岩层有缺失,说明受外力侵蚀作用,D对。水平张裂形成的是裂谷,外力沉积作用形成在地势低洼处,A、B、C错。
13.C
14.B
15.B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等高线的判断
13.图中四条线路相比,a、b穿过等高线条数较多,坡度较陡,不合适;线路d要穿过海域,工程量大,不合适;线路c只穿过一条等高线,坡度缓,且线路较短,最合适,C正确。
14.图中左下角处,铁路穿过多条等高线,坡度太大;图中铁路穿过城区,干扰城市交通,B正确;穿越河流不是问题;临近港湾,可实现陆海联运,不属于问题。
15.从图中看①④两地是沙滩,海水较浅,不适宜建港;②③都位于海湾内,避风条件好,但②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可实现河海联运,最合理,B正确。
16.D
17.A
【解析】
【分析】
16.
由图例可知,四种岩层由新到老依次是玄武岩、大理岩、石灰岩、砂岩,所以图示地区岩石呈中间新、两翼老的关系,可推出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为向斜。根据等高线数据,可推断图示地区为山地,故该地为向斜山地。向斜山地是岩层发生褶皱后,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的,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故选D。
17.
由图可知,甲处为陡崖,有3条等高线重叠,且等高距为300米,根据陡崖高差计算公式(n-1)×d≤ΔH<(n十1)×d(其中d代表等高距,n代表等高线重合条数)得出甲处陡崖垂直高度范围为[600米,1200米),A正确。由图可知,乙处是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岩的一种,而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B错误。丙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应为山脊,通常河流在山谷发育,C错误。丁处为大理岩分布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开采大理岩难度大且易引起崩塌等地质灾害,D错误。故选A。
【点睛】
向斜形成初期为谷地,后经过外力侵蚀,两侧背斜被侵蚀速度快,向斜形成了山地,出现了地形的倒置,所以是受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18.B
19.C
20.D
【解析】
18.
①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典型的向斜成山,B正确;背斜处岩层应向上弯曲,A错误;断层处岩层应发生断裂形成断裂面,且同一岩层沿断裂面产生错动,C错误;火山岩层没有层理构造,D错误。故选B。
19.
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从图中可以看出③处岩层发生断裂形成断裂面,且同一岩层沿断裂面产生错动,应位于断层处。故选C。
20.
具有层理构造为沉积岩特征,沉积岩岩层的形成一般是下层老,上层新;断层多发生在已形成的岩层中,形成时间应比其穿过的岩层晚。图中断层穿过所有岩层,形成时间应最晚。故选D。
21.D
22.B
【解析】
21.根据岩层形态和位置判断,该区域在沉积岩Ⅱ形成后先是地形褶皱,沉积治Ⅱ的岩层发生弯曲,然后受外力侵蚀.导致沉积岩Ⅱ出现缺少。在有沉积作用形成上覆沉积岩,最后因火山喷发,形成了切断沉积岩的岩浆岩。故选D。
22.该地区 “天眼石”嵌于岩浆岩中,是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 “黑白妖石”是火山喷发时携带的原有谷底沉积物,凝固在岩浆岩中形成的;根据材料,“黑白妖石”属于沉积岩或变质岩。故选B。
23.D
24.C
【解析】
23.
读图可知,断层①将灰岩④断开,故灰岩④先形成,断层①后形成;断层①形成后,地表面被侵蚀,形成侵蚀面,之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③。所以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4.
读图可知,砂砾石层的下界存在侵蚀面,可知该面形成的时期遭受侵蚀,BD错误。侵蚀面相对平坦而广阔,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A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
喷出岩形成的年代晚于其穿透的岩层;沉积岩一般是底层形成的年代早,上层形成的年代晚。
25.B
26.C
27.D
【解析】
【分析】
25.
根据:“冰岛位于北大西洋,它由沿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说明是组成冰岛的岩石主要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形成的玄武岩类,玄武岩属岩浆岩;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页岩和石灰岩是在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沉积岩。B正确。A、C、D错误。
26.
冰岛所处地区纬度高,冰川发育,因此该岛内部最主要的外力作用为冰川侵蚀,C正确;A、B、D不是该岛内部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故选C。
27.
冰岛位于大西洋中北部,两侧分属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故D正确,A、B、C错误。
【点睛】
本题涉及知识点为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板块构造学说及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冰川发育,外力作用以冰川作用为主;冰岛位于大西洋中北部,大西洋中北部东侧为欧洲,西侧为北美洲,掌握冰岛的位置是解答第三小题的关键。
28.D
29.B
【解析】
【分析】
28.
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由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而形成的",3个链状火山是太平洋板块移动而形成,因此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不位于板块交界处,不是位于美洲板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9.
由题干信息可知,链状火山岛,是由板块运动岩浆喷发的“热点”上移动而成,所以离岩浆喷发地越近,形成越晚,年龄越轻,根据图示箭头可知,年龄由轻到老的顺序为1、2、3、4,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裂成许多块,这些大块岩石称为板块。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大板块又可划分成小板块。环太平洋板块边界的板块活动最为活跃;板块与板块之间形成的地形:板块之间的挤压运动,海洋中形成海沟,大陆上形成高大的山脉;板块之间的张裂运动,海洋中形成海岭,大陆上形成裂谷。
30.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的基本特征。
【详解】
国界属于行政区界线,有明确的界线,日界线以0点和180°经线为界,明确;流域边界以分水岭(山脊和山顶等)为界,明确;而板块边界是由海岭、海沟等断裂带分界,往往是某一区域。所以选C。
31.C
32.A
【解析】
31.
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平原两侧地壳抬升,中间岩层断裂陷落,形成低地,在黄河及其支流影响下,受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形成过程为:地壳运动→断裂陷落→流水沉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2.
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平原地质构造为断层中的地堑,与其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A正确。华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属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台湾山脉属于褶皱山脉,BCD错误。故选A。
【点睛】
地垒是沿地堑构造发育的盆地。地堑是两个同性质断层间的下降断块,一般是倾向相同的高角度正断层(呈50~70°的倾角),也可为倾向相背的逆断层。地堑常与地垒(horst)伴生。地堑发育于背斜与穹窿的顶部及地壳受区域应力拉伸区。其规模大小不等,大型的长度可达数百公里。地堑盆地沉积层厚可达数千米。中国山西晋中地堑盆地长达500余公里,最深处达3000余米。欧洲的莱茵地堑盆地闻名于世。地堑是断层所界限而中间断盘下掉的槽形断块构造。是一种长条形的断陷盆地,纵向延伸可达数百千米 ;仅在一侧为断层所限的断陷称半地堑。若同时发育着一系列走向大致平行但倾向依次相反的正(或逆)断层时,则地堑与地垒相间排列形成盆岭构造。地堑的形成与地壳的水平拉伸作用有关,在背斜的轴部也常发育地堑。地堑常与沉积矿产,尤其是煤和油气藏等密切相关。有名的地堑有欧洲的莱因地堑、中国的汾渭地堑等。
33.(1)地处板块交界处;岩石破碎,裂隙发育;岩浆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喷出地表的岩浆冷却凝结形成火山岛。
(2)岛上黑色的玄武岩分布广泛,风化侵蚀形成黑色沙粒;黑色火山灰分布广泛;岛屿的东南沿海,地势低平;在海水等外力作用下形成了大量黑色沙粒的沉积。
【解析】
【分析】
火山岛的成因与处在板块的交界处有关,黑色沙滩的形成与岩浆喷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有关。
【详解】
(1)火山岛的成因与处在板块的交界处有关,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裂隙发育;岩浆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喷出地表的岩浆冷却凝固,海底火山在喷发中不断向上生长,会露出海面形成火山岛。
(2)结合材料“圣托里尼岛上玄武岩(黑色)分布广泛,”进行分析,巨大的岩石如何变成沙砾,又为什么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岛上黑色的玄武岩分布广泛,风化侵蚀形成黑色沙粒;该岛屿是火山岛,黑色的火山灰分布广泛;当地部西部沿海断崖陡立,东南沿海地势低平,经过外力搬运堆积在东南部形成了大量黑色沙滩。
34. 背斜 向斜 A处岩层向上拱起(弯曲),B处岩层向下凹陷(弯曲) A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B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山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易受外力侵蚀 A B C 地堑 A处 ①岩层上拱,天然穹形结构,不易塌方(稳定性强);②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易漏水(不易发生透水事件);③岩层受张力,岩性破碎,工程难度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地质剖面图考查了地质构造的判断及应用,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A处从形态看岩层向上凸起,为背斜构造;B处从形态看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A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B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2)读图可知,B处地貌为山岭;A处地貌为山谷,地质构造为背斜,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易受外力侵蚀而形成。
(3)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找油气资源应当选择A处;向斜构造有利于储存地下水,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是B处。
(4)渭河平原由于地壳断裂下陷而形成,地质构造属于地堑,与C处相同。
(5)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背斜处A,理由需要从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进行分析,背斜岩层上拱,承受的外部压力大,不易塌方,稳定性强;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易发生透水事件;岩层受张力,岩性破碎,易于施工。
【点睛】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35.(1)
(2)背斜谷;岩层受到水平挤压而拱起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构造地貌的判断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1)
注意图中虚线表示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的绘制要注意图中AB沿线海拔高度的变化,同时注意等高线疏密与地形坡度的关系。其次,注意AB沿线岩层的分布,留意图中AB沿线岩层分界的位置所对应的海拔,同时注意图中岩层与水平面的夹角以及倾斜方向等信息,在图中用粗实线表示岩层分界线,并用相应的符号表示岩层名称即可。如下图:
(2)
结合上题分析,Q处岩层向上弯曲,地质构造为背斜。该地地貌上为谷地,其构造地貌为背斜谷,其形成过程在于:由于岩层挤压,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外力侵蚀,从而形成谷地。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