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月光曲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3月光曲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6 14:3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月光曲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与“霎时”意思不相近的是( )
A.刹那 B.顷刻 C.瞬间 D.迅速
2.下列词语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漫步在玉兰花盛开的小路上,让我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是它的洁白无瑕,还有它的___________、淡雅。
A.陶醉 不仅 清幽 B.沉迷 不仅 幽静
C.陶醉 虽然 清幽 D.陶醉 不仅 幽静
3.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驰骋(chěng)虚拟(nǐ)尴尬(gà)入场券(quàn)
B.奖券(juàn)恬(tián)静曝光(bào)莱(lái)茵河
C.谬(miù)误拊(fǔ)掌奴婢(bì)钟子期(zhōng)
D.卷轴(zhóu)锦囊(náng)琴弦(xián)纳(nà)鞋底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深受教育。
B.目前,广大群众的环保观念比较淡薄,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C.在江苏省经济贸易洽淡会上,外商和港澳同胞参观了丰富多彩的展品。
D.家长和老师对我们寄予很高的厚望,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决不辜负他们。
5.下列选项中,《月光曲》这篇课文没有表现的是( )。
A.音乐家贝多芬善良的品格——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热爱。
B.贝多芬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
C.美好的乐曲不仅靠丰富的想象力,更源于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D.贝多芬向盲姑娘显示自己的音乐才能。
二、填空题
6.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他飞奔回客店__花了一夜工夫__把刚才弹的曲子__月光曲__记录了下来__
7.读拼音,写词语。
là zhú mò shēnɡ qín jiàn jì lù
( )( )( ) ( )
lái yīn hé shà shí jiān wēi bō lín lín
( )( )( )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还了解到贝多芬的什么故事?和大家说一说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与理解。
月光曲(节选)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0.用“ ”在文中画出皮鞋匠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的描写,用“ ”画出皮鞋匠联想的内容。
11.皮鞋匠的联想可以分成三幅画面,它们分别是什么画面?用简洁的词句概括。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12.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词语运用得好?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关于本段内容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们也仿佛听到了贝多芬弹奏的《月光曲》: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烈。
B.盲姑娘虽然看不见,但是她和皮鞋匠兄妹情深,心灵感应,所以她也仿佛看到了她从未看到的景象。
C.本段文字对盲姑娘和她哥哥的描写,表现了《月光曲》的节奏变化以及意境,衬托出了贝多芬创作这首曲子的成功。
课内阅读
月光曲(节选)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大海,月亮正从( )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的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 )。
14.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15.语段中黑体字的句子中,( )一词写出了波光的形态;( )一词写出了波光变化的速度快。在这一画面中,贝多芬所弹的音乐曲调应该是( )。
16.如果贝多芬的音乐旋律是高昂激越的话,你听到了并想像开去,大海会有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学生首先要弄清楚所给词语的意思,然后再找到与这个词的意思相近的词语即可。这需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多加练习和巩固积累。
霎时:形容极短的时间。霎,短时间;一会儿。刹那、顷刻、瞬间这三个词也都表示极短的时间。而迅速表示速度高,非常快。故选D。
2.A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辨析。“陶醉”指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沉迷”指深深地迷恋。“陶醉”是说一种享受,而“沉迷”含贬义,通常是说陷在不好的事物里。所以第一空应该选“陶醉”。第二空是考查关联词语搭配的,我们仔细阅读后会发现,第三空前有“还”,所以应该选择“不仅”与之搭配。“清幽”比“幽静”多了一层秀丽的意思,所以用来形容玉兰花更恰当。
3.D
4.C
【详解】
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
A.成分残缺。去掉“通过”,实践活动成为主语,句子完整。
B.搭配不当。环保观念应该与加强搭配。
D.重复啰嗦。“很高的”和“厚望”意思重复。去掉“很高的”句子完整。
5.D
6. , , —— 《 》 。
【详解】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一句话未说完,表停顿,一般加“逗号”表示。一句话意思表达完,一般用“句号”表示。书名或歌曲名加“书名号”,解释说明一般用“破折号”。
此句出自课文《月光曲》。原句: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下来。
7. 蜡烛 陌生 琴键 记录 莱茵河 霎时间 微光粼粼
【详解】
8. 这,不是戏剧。这,就像杂技。 海面上大风疯狂地呼啸着,堆起一层层巨浪。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她爱听吗,他再给她弹一首。
9.贝多芬的逸闻趣事
一次,贝多芬走进一家长馆就餐,刚坐下来就聚精会神地构思他的乐章。他构思完毕以后,高兴地把服务员喊来说:“算账。多少钱 ”
服务员先是一愣,接着扑的一声笑了,说:“先生.您还没有吃东西呢,怎么就要付钱呢!”
1812年,德国文艺界的两位巨人贝多芬和歌德在波希米亚人的浴场相遇。
贝多芬是歌德的崇拜者,他曾说:“歌德的诗使我幸福。”现在第一次见面,他希望能从这位大诗人的智慧和诗才中进一步探索他的灵魂,从中吸取人格力量。
正当他们热烈叙谈时,皇后、太子和一群侍臣从他们身边走过。贝多芬从来就对这类人深恶痛绝,因此,当太子向他脱帽致敬,皇后也向他点头招呼时,贝多芬却把头一昂,装作什么也没有看见一样。
然而歌德就不同了,他赶忙抖抖身上的灰尘,整整衣领,把帽子脱下在手中,迎上前去,向皇后、太子弯腰致敬。
这时,贝多芬只觉得先前心目中这位诗人的高大形象顿时土崩瓦解。当那辞皇族浩浩荡荡地走过去了以后,贝多芬几乎用吵架的声调对歌德说:“你不是我想像中的《葛兹》《浮士德》的作者,而是一个庸俗的人。”从此,他们再也没有见过一面。
【详解】
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积累,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答案为:
贝多芬的逸闻趣事
一次,贝多芬走进一家长馆就餐,刚坐下来就聚精会神地构思他的乐章。他构思完毕以后,高兴地把服务员喊来说:“算账。多少钱 ”
服务员先是一愣,接着扑的一声笑了,说:“先生.您还没有吃东西呢,怎么就要付钱呢!”
1812年,德国文艺界的两位巨人贝多芬和歌德在波希米亚人的浴场相遇。
贝多芬是歌德的崇拜者,他曾说:“歌德的诗使我幸福。”现在第一次见面,他希望能从这位大诗人的智慧和诗才中进一步探索他的灵魂,从中吸取人格力量。
正当他们热烈叙谈时,皇后、太子和一群侍臣从他们身边走过。贝多芬从来就对这类人深恶痛绝,因此,当太子向他脱帽致敬,皇后也向他点头招呼时,贝多芬却把头一昂,装作什么也没有看见一样。
然而歌德就不同了,他赶忙抖抖身上的灰尘,整整衣领,把帽子脱下在手中,迎上前去,向皇后、太子弯腰致敬。
这时,贝多芬只觉得先前心目中这位诗人的高大形象顿时土崩瓦解。当那辞皇族浩浩荡荡地走过去了以后,贝多芬几乎用吵架的声调对歌德说:“你不是我想像中的《葛兹》《浮士德》的作者,而是一个庸俗的人。”从此,他们再也没有见过一面。
10.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她仿佛也看到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1. 月光洒满海面 月亮穿过微云 海面上刮起了大风,波涛汹涌
12.觉得“轻纱”用得很好,因为生动形象地把微云的薄体现出来了。
13.B
10.
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实实在在的事物就是现实中存在的,联想到的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结合语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可知实实在在的事物是妹妹恬静的脸、大大的眼睛;结合语句“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可知想象到的事物是月亮和海面。
11.
本题考查了内容概括能力。作者写了皮鞋匠的联想,描绘了三个画面。由“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可概括得到画面(1)为:月光洒满海面。由“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可概括得到画面(2)为:月亮穿过微云。由“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可概括得到画面(3)为:海面上刮起了大风,波涛汹涌。
12.
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赏析的能力,在现代文阅读中,重点句的赏析十分重要,正确理解句意,有助于文章的把握,有助于作品思想感情和主题的理解。
1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选项中,盲姑娘虽然看不见,却仿佛看到了她从未看到的景象,并不是因为兄妹情深,心灵感应。而是皮鞋匠通过贝多芬的音乐联想到大海,他的盲人妹妹仿佛也看到了,这说明盲姑娘真正理解了贝多芬的音乐,她能通过音乐感受到她无法看到的景象。
14.水天相接 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恬静的脸上 波涛汹涌的大海
15. 微波粼粼 霎时间 舒缓平和
16.突然,海面上,大风与巨浪牵着手向海岸飞奔而来,月光下的浪花像一盏盏亮晶晶的小灯,一个一个地朝着岸边涌过来。
14.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背诵默写,要对学过的课文内容及时巩固复习,不要写错别字,不要写混课文内容即可。本题考查的是课文《月光曲》,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默写即可。
15.
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积累,根据语境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写出了波光的形态的词语是微波粼粼,写出了波光变化的速度快的词语是霎时间。根据文段中的描写,可以得出这个曲调应该是舒缓平和的。
16.
本题考查的是对开放性题目,结合文段的内容以及自己对文段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描写,写出大海的画面。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