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慈母情深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慈母情深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7 10:0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 慈母情深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妈妈去水果超市买了一袋苹果,半路上袋子破了,苹果数落了一地。
B.正是酷暑炎夏,没有一丝风,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这种天气让人感觉很压抑。
C.离壶口瀑布还很远,游客们就听到了震耳欲聋的声音。
D.主队输球后,一些球迷失魂落魄地站在看台上,久久不肯离去。
2.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B.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C.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
D.母爱,是春日里的伞,给我一片无雨的晴空;母爱,是冬天里的阳光,给我无限的温暖;母爱,是无声的细雨,滋润我的心田;母爱,是明亮的灯塔,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3.“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一句中的破折号表示(   )
A.声音的延长。 B.解释说明。
C.话题的转换。 D.话语的中断。
4.下列加点字都是多音字的一项是( )
A.挣钱 龟裂 地煞 美差
B.积累 便宜 出差 驯良
C.冠军 丞相 牺牲 勉强
D.挨着 凛冽 顷刻 划归
5.“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我”因为特别想得到《青年近卫军》这本书而心神不宁。
B.写出了“我”因为得不到《青年近卫军》这本书精神受到刺激而十分痛苦。
C.通过“我”不安的心情反衬“我”对书本的热爱。
D.“失魂落魄”还可以换成“魂不守舍”,写出“我”想得到《青年近卫军》这本书的强烈愿望。
二、填空题
6.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
2.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
3.临街的窗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
4.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
7.辨字给词。
昔( ) 惜( ) 猎( )
暴( ) 爆( ) 瀑( )
三、语言表达
8.语句理解。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要求填空。
(1)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常告诫我要注意节约,不要浪费,正如司马光所言:______________。爸爸还告诫我要珍惜时间,正如岳飞所言:__________________。
(3)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中既讲读书方法又讲读书态度的句子:默而知之,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你找谁?”一个老头对我大声嚷。
“找我妈!”
“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
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0.结合上下文解释“震耳欲聋”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认真阅读选文第二自然段,用三个词语概括厂房内恶劣环境的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我”重复连喊两声“妈——”,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
A.“我”看到母亲非常激动,所以反复呼唤母亲,希望唤起她的注意。
B.在拥挤、嘈杂的环境里,“我”无法确定哪个是“我”的母亲,所以重复两声“妈”的呼唤,语气中是带有疑惑的。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能不能换成“看见我的母亲弯曲着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板上”?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最后一个自然段反复出现三次“我的母亲”,从中你感受到了“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①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②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③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就行……”
④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1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震耳欲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填空。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________写的。句①是________描写,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句②是________描写,可以看出这是一位________的母亲。句③是对母亲的____________描写,突出了母亲的______________。句④是对母亲的____________描写,可以看出这是一位____________的母亲。
17.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为什么说“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数落:列举过失进行指责,也泛指指责。
与原句搭配不当,应改为“洒落”。
故答案为:A
2.D
【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用。
两者的区别关键在于其表达的侧重点不同:
(1)反复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
(2)排比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不相同的词语上。
A.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连续用了三次“我的母亲”。
B.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连续用了四次“立刻”。
C.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连续用了四次“供”。
D.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用了四组结构相同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
选项D的句子没有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故选D。
3.B
【详解】
这道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前半句说到“想买一本长篇小说”,后半部分提到了书名《青年近卫军》,所以起到的作用应该是解释说明,所以选B答案。
4.A
【详解】
A.挣([zhèng]  [zhēng])  龟([guī] [jūn] [qiū]) 煞([shà]  [shā]) 差(差[chā] [chà] [chāi] [chài] [cī])
B.累[lèi] [lěi] [léi]   便[biàn] [pián]  差[chā] [chà] [chāi] [chài] [cī]  驯[xùn](不符合)
C.冠[guān] [guàn]  相[xiāng] [xiàng]  牺[xī] (不符合)  强[qiáng] [qiǎng] [jiàng]
D.挨[āi] [ái]  凛[lǐn] (不符合) 顷[qǐng] (不符合) 划[huá] [huà] [huai]
5.B
【详解】
考查了理解句子的意思。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句子出自《慈母情深》,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幸苦的母亲不顾同事劝阻,毫不犹豫的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体现了平凡母亲的伟大,激发了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文中句子“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这句话写出了“我”因为特别想得到《青年近卫军》这本书而心神不宁的状态,通过“我”不安的心情反衬“我”对书本的热爱。句中“失魂落魄”还可以换成“魂不守舍”,写出“我”想得到《青年近卫军》这本书的强烈愿望。选项ACD说法符合文章中句子的意思,选项B说法不符合句子意思。
6. 列数字 作比较 列数字 打比方
7. 昔日 珍惜 猎物 暴露 爆炸 瀑布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 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8.此句是反复句,重复某个意思,以强调语意的修辞手法。
强调了这是我亲眼看到的母亲的形象,她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她的每一个动作和眼神中,刻画出母亲工作的辛劳。
【详解】
考查语句理解,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此句是强调了这是我亲眼看到的母亲的形象,她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她的每一个动作和眼神中,刻画出母亲工作的辛劳。
9. 噪声震耳欲聋。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0.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文中指厂房内缝纫机噪音很大,表现出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
11. 压抑潮湿 闷热嘈杂 拥挤狭窄
12.B
13.不能。因为“我”在狭小、嘈杂、阴暗的环境中寻找母亲,因此要不断辨认,并不能确认一眼就看出眼前的人就是母亲,所以不能替换。
14.反复出现三个“我的母亲”,表现出“我”的心情随着发现母亲而交化:从一开始的不敢相信,到确认后的震惊和心疼。让读者体会到母亲的艰辛和“我”内心的复杂感受。
10.
考查了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震耳欲:耳朵都快震了,形容声音很大。文中指厂房内缝纫机噪音很大,表现出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
11.
考查了内容理解及概括。结合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从“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可知,厂房内④压抑潮湿,②闷热嘈杂,③拥挤狭窄。
12.
考查了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可知,在拥挤、嘈杂的环境里,“我”无法确定哪个是“我”的母亲,所以重复两声“妈”的呼唤,语气中是带有疑惑的。故选B。
13.
考查了句子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可知,因为“我”在狭小、嘈杂、阴暗的环境中寻找母亲,因此要不断辨认,并不能确认一眼就看出眼前的人就是母亲,所以不能替换。
14.
考查了内容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可知,反复出现三个“我的母亲”,表现出“我”的心情随着发现母亲而变化:从一开始的不敢相信,到确认后的震惊和心疼。让读者体会到母亲的艰辛和“我”内心的复杂感受。
15.耳朵都快被缝纫机声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16.梁晓声 环境 母亲的工作环境差,工作很辛苦 外貌 瘦弱 神态 疲惫和惊讶
动作 贫穷辛苦
17.这是一位爱子情深、深明大义、通情达理的母亲。我想对她说她真是太了不起了!
18.因为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还是毫不犹豫地两次给“我”钱买书,满足“我”读书的愿望。如果“我”再用那钱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的爱子之情。
15.考查对语句的辨析和理解,在解答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的内容。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文中指耳朵都快被缝纫机声震聋了。
16.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人物描写的掌握。“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是周围的环境,声音很大,可以知道母亲工作环境差。“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是外貌描写,母亲弯曲着可以体现母亲的劳累。“眼睛吃惊”是人物的表情也就是神态描写。“掏”是动作描写,体现了家庭的贫困与母亲的辛苦。
17.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通过对母亲给“我”拿钱买书的事情,体现出这是一位爱子情深、深明大义、通情达理的母亲。文章对母亲是持肯定态度的,所以我们说的话也要有赞扬,如:我想对她说她真是太了不起了!
18.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文章通过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的描写,写出了母亲的辛苦。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还是毫不犹豫地两次给“我”钱买书,满足“我”读书的愿望。如果“我”再用那钱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的爱子之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