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同步练习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同步练习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26 16:0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同步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6分)
一、单选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6分)
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外线具有较强的荧光效应
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D.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物体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
B.物体经过平面镜成等大的实像
C.太阳光是由红、绿、蓝三种基本色光组成的
D.过强的紫外线照射会伤害人的眼睛和皮肤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在岸上看见水中的“鱼” B.小孔成“像”
C.水中的“月亮” D.雨后形成的“彩虹”
4、下列诗句中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绿树阴浓夏日长”,树阴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潭清疑水浅”,水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立竿见影
B.在河岸上能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C.阳光照射浓密的树叶时,在地面上出现光斑
D.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
6、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A.立竿见影 B.一叶障目
C.鱼翔浅底 D.三点对一线
7、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文中:
A.“皓月”是人造光源;
B.“皓月”是自然光源;
C.“静影沉壁”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静影沉壁”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8、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有许多光学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弯折”;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倒影;雨后彩虹;日食和月食等。上述现象的成因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筷子的“弯折”--光的折射 B.景色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C.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D.日食和月食--光的直线传播
9、对下列几种光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湖光映彩霞”一光的反射现象 B.“潭清凝水浅”一光的折射现象
C.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D.“风吹草低见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10、下列现象中,与其他现象形成原因不同的一个物理现象是:
A、筷子斜插入水中,水下的部分看起来上翘了;
B、古诗“池水映明月”;
C、注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起来变浅了;
D、观赏水中的金鱼.
11、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12、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有许多光学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弯折”;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倒影;雨后彩虹;日食和月食等。上述现象的成因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筷子的“弯折”--光的折射 B.景色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C.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D.日食和月食--光的直线传播
第Ⅱ卷(非选择题 64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光在________物质中传播的路线是直的,但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________,光到达两种物质界面返回原物质中的现象就是________,进入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就是________。
2、黄冈是一座美丽的小城,到处都有天然湖或人造湖。湖岸边树木在地上形成 “婆娑”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所形成的,湖岸边绽放有各种颜色的花朵,其中黄色的菊花 (填“吸收”或“反射”)黄色光,湖边水中浸没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了,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缘故。
3、人在河岸上观察到水中有白云,这是由于光的 现象造成的;如果观察水中的鱼,所看到的鱼的位置要比它的实际位置 (选填“深些”或“浅些”),这是由于光的 现象造成.
4、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_____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_____(选填“甲”或“乙”)的位置。
5、李白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三个人,除他自己外,另外的两个人,一个是由于光的_____形成的影子,另一个是由光在酒面_____(选填“反射”“折射”)形成的像,这个像是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三、计算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路灯高度为5m,地上两根高度均为1m的竖直杆之间相隔一定距离, 经过测量发现两根竖直杆的影长之差为1.25 m,求两杆之间的距离?
2、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min才能到达地球。请计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大约多少km。如果一架飞机以1200km/h的平均速度不停航行,它大约要经过多少年才能跑完这段路程(保留1位小数)?
四、实验探究(1小题,每小题14分,共计14分)
1、为了探究光反射的规律,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小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人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将如何操作

(2)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F方向射出,这表明: 。
(3)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 D
【解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是光的反射,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复色光发生折射时,会出现色散现象,如:海市蜃楼、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雨后天空中的彩虹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A.树阴是树木的影子,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形成影子,故A错误;
B.楼台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
C.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光的色散的实质是光的折射,故C错误;
D.“潭清疑水浅”中“水浅”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D正确。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D
12、答案:C
二、填空题
1、答:同一种;改变、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
2、答:反射 反射 折射
3、答:反射 浅些 折射
4、答案:折射 乙
【解析】解:太阳落山时,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地平线下面,但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了折射,通过折射我们看见了太阳的虚像(即观察到的落日),此时,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图中的乙位置。
5、答案: 直线传播 反射 虚像
【解析】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中一人是本人,其中另外两人是本人的影子,根据影的形成原因分析解答本题;注意光的直线传播可形成影,光的反射和折射可形成像.
【详解】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中的一人是饮酒者本人,另外两“人”是饮酒者形成的影和在酒面形成的虚像.
①其中一“人”是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它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人挡住,在人后面的地面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即地面上的“人”;
②另一“人”是杯中的“人”,酒面是一个平面镜,人在这个平面镜中成像,即平面镜成像,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点睛】
此题考查了“影子”和像的成因,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现象,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计算题
1、答:5m
【解析】
如图:
根据三角形相似,即ABC,所以,,即OC5BC;又因为,所以,即5B1C1OB+BB1+B1C1,得5(BC1.25)OB+BB1+BC+1.25,解得5BC6.25OBBB1BC,即5BC6.25OCBB1,
得OC6.25OCBB11.25,得BB1m
2、答:(1) 1.44×108km (2) 13.7年
【解析】(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由公式可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

(2)飞机以1200km/h的平均速度不停航行,跑完这段路程需要:

一年365天,5000天≈13.7年;
答:(1)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大约为1.44×108km;
(2)飞机大约要经过13.7年才能跑完这段路程。
四、实验探究
1、答案:(1)将纸板B向前(后)折,观察在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将反射光线与反射面(或镜面)的夹角作为反射角(填“反射角判断错误可得分”;只表达出“反射角测量错误”的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