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趣》达标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论趣》达标训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29 11:3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更上一层楼
筑基达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摩顶放踵( ) 鞠躬尽瘁( )( ) 利禄熏心( )
熙熙攘攘( )( )
答案:zhǒng jū cuì xūn xī rǎng
2.根据词语含义写出相应词语。
( ):从头顶到脚跟都摩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 ):通达脱俗,自己高兴。
(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 ):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答案:摩顶放踵 通脱自喜 熙熙攘攘 鞠躬尽瘁
3.《论趣》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散文家。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他的著名小说有_____________等。
答案:林语堂 林和乐 林玉堂 《无所不谈合集》 《京华烟云》
4.请品味下面的句子,说一下有什么语言特色。
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顾凝远论画,就是以天趣、物趣、人趣包括一切。能够潇洒出群,静观宇宙人生,知趣了才可以画画。名、利、色、权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只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
提示:分析这段话的语言特色,要结合整篇文章的写作特点。这篇文章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这段文字体现了林语堂散文的趣味性。它指出了“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而且“趣”有益身心。
参考答案:这里写这“趣”具有多方面的内涵,“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名、利、色、权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只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这段文字体现了林语堂散文的趣味性。
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1)鸟和花虽有连带关系,__________________,惟有杜鹃确是两者同名,最为难得。
(2)住宅的寒伧,____________________,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
A.①然而花有花名,鸟有鸟名,几乎没有一个是雷同的
②黯淡的墙壁,破旧的家具
B.①然而鸟有鸟名,花有花名,几乎没有一个是雷同的
②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
C.①然而花有花名,鸟有鸟名,几乎没有一个是雷同的
②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
D.①然而鸟有鸟名,花有花名,几乎没有一个是雷同的
②黯淡的墙壁,破旧的家具
提示:B项,首先要保持前后语序一致,先说“鸟”,后说“花”;再者前后句式要一致。
答案:B
综合应用
一、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但是,还有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行为动机,叫做趣。袁中郎叙陈正甫《会心集》,曾说到这一层。人生快事莫如趣,而且凡在学问上有成就的,都同趣字得来。巴士特(Pasteur)发明微菌,不见得是为名利色权吧。有人冒险探南极北极,或登喜马拉雅山,到过人迹未到之地,不是为慕名,若是只为图个虚名,遇到冰天雪地,凉风刺骨一刮,早就想“不如回家”吧,这平常说是为一种好奇心所驱使。所有科学的进步,都在乎这好奇心。好奇心,就是趣。科学发明就是靠这个趣字而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科学家发现声光化电,都是穷理至尽的趣味使然的。
我想这趣字最好。一面是关于启发心智的事。无论琴棋书画,都是在乎妙发灵机的作用,由蒙昧无知,变为知趣的人,而且不大容易出毛病,不像上举的四端。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顾凝远论画,就是以天趣、物趣、人趣包括一切。能够潇洒出群,静观宇宙人生,知趣了才可以画画。名、利、色、权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只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就做到如米颠或黄大痴,也没有什么大害处。人生必有痴,必有偏好癖嗜。没有癖嗜的人大半靠不住,而且就变为索然寡味的无知趣的一个人了。
青年人读书,最难是动了灵机,能够知趣。灵机一动,读书之趣就来了。无奈我们这种受考试取分数的机械教育,不容易启发一个人的灵机。我曾问志摩:“你在美国念什么书?”他说:“在克拉克(Clark)大学念心理学。就是按钟点,摇铃上课,摇铃下课,念了什么书!后来到剑桥,书才念通了。”这就是导师制的作用。据李考克(Stephen Leacock)说,剑桥的教育是这样的,导师一礼拜请你一次到他家谈学问。就是靠一只烟斗,一直向你冒烟,冒到把你的灵魂冒出火来。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这个意思。灵犀一点通,真不容易,禅师有时只敲你的头一下,你深思一下,就顿然妙悟了。现代的机械教育,总不肯学思并重,不肯叫人举一反三,所以永远教不出什么来。
顾千里裸体读经,是真知读书之趣的。读书而论钟点,真是无可奈何的事。李考克论大学教育文中,说他问过第四年级某生今年选什么课。那位说,他选“掮客术”及“宗教”两课,每周共六小时,因为他只欠这六小时,就可拿到文凭。“掮客术”及“宗教”同时选读,实在妙。但是这六小时添上去,这位就会变为学人了吗?所以读书而论钟点,计时治学,永远必不成器。今日国文好的人都是于书无所不窥,或违背校规,被中偷看《水浒》,偷看《三国》而来的,何尝计时治学?必也废寝忘餐,而后有成。要废寝忘餐,就单靠这趣字。
6.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林语堂怎样的人生态度?
7.请举一例来证明林语堂先生的散文具有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旁征博引,潇洒自在,意趣横生的特点。
8.谈谈你对“人生必有痴,必有偏好癖嗜。没有癖嗜的人大半靠不住,而且就变为索然寡味的无知趣的一个人了”这句话的理解?
9.结尾两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一下你对林先生的读书之趣有什么感想?
6.提示:分析画线句子的含意,从中洞察林语堂先生的人生态度。他认为其实“趣”无处不在,幸福的生活是在简朴与闲适中获取的,这样成就了他散文中所呈现的潇洒从容的境界。
参考答案:表现了他简朴、闲适的人生态度。
7.提示:本文体现了林语堂先生散文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为证明自己的观点,他旁征博引,潇洒自在,意趣横生。从选文中任取一例即可。
参考答案:剑桥的教育是这样的,导师一礼拜请你一次到他家谈学问。就是靠一只烟斗,一直向你冒烟,冒到把你的灵魂冒出火来。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这个意思。灵犀一点通,真不容易,禅师有时只敲你的头一下,你深思一下,就顿然妙悟了。
8.提示:结合原文来分析这句话,林先生强调人应该有某种癖好,应站在“通脱自喜”“适可而止”的人生高度来解读人生的“趣”,不能过分偏执。
参考答案:人应该在某方面有癖嗜,“没有癖嗜的人大半靠不住,而且就变为索然寡味的无知趣的一个人了”,但不能过分偏执,应平和闲淡,不庸俗。
9.提示:结尾两段作者叙说徐志摩和李考克二例,针砭现代的机械教育,提倡教育要“动了灵机”,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经历,感悟林先生的读书之趣,答案不唯一。
参考答案:举例论证的方法。
读死书,死读书十余年,使自己丧失了思考能力,除了盲目便是麻木!现在的我似乎渐渐找到了一点读书的感觉了。或如林老先生所言:“青年人读书,最难的是动了灵机,能够知趣。”只是目前的我还尚未进入到为书而废寝忘食的境界,但至少现在的我总算明白了:我开始为自己而读书了!
二、写作训练
10.学习本文层层深入地表明自己观点的方法以及且语言的趣味性、哲理性和知识性。借鉴林语堂先生的写作特点,根据下面的材料,请你写一篇文章。
创新思维课上,同学们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其中最能引起师生关注的话题有:
(1)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
(2)留一点空白
这两个话题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感悟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该话题范围之内。
写作提示:这次作文可以任选一个话题,写你的想象、感悟和思考。如“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那诸葛亮怎样面对江东群儒,周瑜又会怎样和诸葛亮较量呢?刘备的命运又会如何?赤壁之战还会发生吗?三国的历史是否会改写?这是很有趣味的一篇文章,相信你一定有更好的创新想法,写出来吧!
如“留一点空白”可考虑“人生的空白”“生命的空白”,这里“空白”可理解为“遗憾、时间、经历”等。在生命旅途中,可考虑是否“留一点空白”。这篇文章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但要求语言一定要富有趣味性、哲理性,表达要流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