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粒子模型》复习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物质的粒子模型》复习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牛津上海版(试用本)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3-11 21:53:45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第四章《物质的粒子模型》
总结复习4.1物态固定不固定不固定 固定固定不固定一、物质的三态
二、三态的性质4.2粒子模型 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 粒子的三个特性:
(1)非常微小
(2)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3)粒子之间存在间隙4.2粒子模型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由数量____的,体积十分_____的_____构成的。不同的物质由______的粒子构成。巨大微小粒子不同1.粒子非常微小:4.2粒子模型2.粒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若两种不同的物质相遇,它们的粒子互相进入对方粒子间的间隙中,这种现象称为 。
扩散现象表明物质的粒子在 地作 运动。扩散现象不停无规则由实验可知:粒子的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热水的粒子运动剧烈 冷水的粒子运动缓慢4.2粒子模型3.粒子之间存在间隙: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粒子之间都有 _______。
固体、液体和气体粒子之间的间隙 相比,气体粒子之间的间隙最___, 固体之间的间隙最____。间隙小大 在相同的条件下,固体、液体和气体受压时: ___________最容易被压缩; ___________不容易被压缩。气体液体、固体4.2粒子模型固体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大,把粒子紧扣在一起,所以粒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液体粒子之间的距离较远,粒子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运动,但相互之间有一定的作用力。气体粒子可自由运动,粒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很远,相互之间几乎没有联系。4.3气压气压是由于大量气体 不断撞击 而产生的. 体积不变的容器内气体粒子越多,气压就越 ,气体温度越高,气体粒子运动越 ,气压就越 .粒子容器内壁大剧烈大气压的单位:帕斯卡(帕)符号(Pa) 地球表面覆盖着一层大气,由于气体粒子不停地撞击地球表面,从而产生了一定的压强,简称大气压。
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大气压很大。 我们可以借助仪器来测量气压,常用的气压计有无液气压计.4.4物体的浮沉1、固体物质密度的测定方法A、测量固体的质量(电子天平)
B、测量固体的体积(刻度尺/量筒)
C、计算密度4.4物体的浮沉密度小的物体浮在密度大的物体的上面 ------ 这是判断物体的浮沉的一种方法.2、液体物质密度的测定方法A、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和液体加烧杯的质量
(电子天平)
B、测量液体的体积(量筒)
C、计算密度4.5热胀冷缩固体受热时会 ,遇冷时会 。
液体受热时会 ,遇冷时会 。
气体受热时会 ,遇冷时会 。
物体受热时,粒子运动加剧,粒子之间的 相应增大。因而形成物体受热膨胀的现象。膨胀膨胀膨胀收缩收缩收缩间隙4.5热胀冷缩 相同条件下,固体、气体、液体的膨胀程度又如何呢? 气体膨胀最明显
液体次之
固体最不明显4.5热胀冷缩热胀冷缩原理的应用1、双金属片受热时,双金属片会 ,冷却后恢复原状,原因是不同的金属的膨胀程度 。弯曲不同科学家利用双金属片的原理,制成一种利用温度控制的仪器--------恒温器。2、火警警报系统3、体温计《物质的粒子模型》复习设计
一、设计意图说明
本单元内容包括“物态”、“粒子模型”、“气压”、“物体的沉浮”、“热胀冷缩”五方面。核心概念是物质、状态和粒子模型。
因为这是一节复习课,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所以在设计时,体现了以下的特点:
1、先看书本,整理第四章的知识点
整理也是一种复习方法。整理知识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学生整理,帮助他们组建知识结构。
通过整理能够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同时,让学生结合回顾学习情况,对老师提出一些建议,表达他们对教学的需要,有利于教师改进复习课的教学方法,加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2、以一些容量大的、综合性强的题目带动对知识的掌握
根据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要求,将难度属性划分为易、中、难三个层次,由易到难排列。复习中设计有一道综合应用题,帮助学生形成前后知识统一整体的概念,促使知识应用的融会贯通。“
3、面向生活、增强应用
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科学知识,能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复习练习中,设计了几道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也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印证、一种补充、一种体验。同时培养了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粒子模型”内容,并能找出支持粒子模型的证据;感受用模型解释物质特性的意义;体会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2、掌握物质三态的性质;能区分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用粒子模型解释物质的三态结构。
3、知道气体压强的产生;知道大气有压强;会用气压计测量气压。
4、会根据密度公式直接计算同种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的密度。
5、知道同种物质实心物体的沉浮规律;能解释热空气向上升的原因。
6、掌握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难点: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生活化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回顾总结第四章知识点
1、指导学生将第四章知识点进行罗列、整理
2、展示相关知识点,并要求学生补全
3、对每部分内容选择典型题型进行讲解
翻看书本第四章和《基本要求》上的相关内容
将知识点罗列、整理
完成相应知识点的填空
对典型题型进行分析
让学生主主复习,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练一练
1、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练习(侧重A组)
2、巡视批阅及讨论错题情况
3、将学生错误率高的或不明白的进行分析
完成《基本要求》相关练习
同桌根据答案相互批阅
小组讨论错误问题原因
个别问题询问教师
通过组内成员互助学习,节约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三、赛一赛
1、组织学生进行竞赛
2、宣布规则:
a,组内成员举手最多的优先
b,每位成员只能答一次
3、得分多的小组进行奖励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老师指令,对相关题目进行抢答
2、统计员统计得分情况
利用学生好强爱比心理,使学生充满了学习热情
四、总结
引导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收获及感触最深的知识或自己有疑问的地方。
1、谈自己的体会、收获及感触最深的知识或自己有疑问的地方。
2、学生相互补充。
将本课内容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