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课件(共25张PPT+共27张PPT)(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1.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课件(共25张PPT+共27张PPT)(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26 16:34:13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4.2 充要条件
素 养 目 标 学 科 素 养
1.理解充要条件的意义.(重点)
2.会判断一些简单的充要条件问题.(重点)
3.能对充要条件进行证明.(难点) 1、数学抽象
2、逻辑推理
学习目标
一、自主学习
p q
一.如果“若p,则q”和它的逆命题“若q,则p”均是真命题,即既有 ,又有 ,就记作 ,此时,p既是q的充分条件,也是q的必要条件,我们说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为 条件.
q p
p q
充要
. 如果p是q的充要条件,那么q也是p的充要条件.概括地说,如果p q,那么p与q互为 条件.
思考:“p是q的充要条件”与“p的充要条件是q”的区别在哪里?
充要
(1)p是q的充要条件说明p是条件,q是结论.
(2)p的充要条件是q说明q是条件,p是结论.
三.“ ”的传递性
若p是q的充要条件,q是s的充要条件,即p q,q s,则有p s,即p是s的充要条件.
小试牛刀




二、经典例题
题型一 充要条件的判断
总结
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三种方法
(1)定义法:直接判断“若p,则q”以及“若q,则p”的真假.
(2)集合法:即利用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
(3)传递法: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具有传递性,即由p1 p2 … pn,可得p1 pn;充要条件也有传递性.
跟踪训练1
A 解析 解x2-2x+1=0得x=1,所以“x=1”是“x2-2x+1=0”的充要条件.
题型二 充要条件的证明
总结
充要条件证明的两个思路
(1)直接法:证明p是q的充要条件,首先要明确p是条件,q是结论;其次推证p q是证明充分性,推证q p是证明必要性.
(2)集合思想:记p:A={x|p(x)},q:B={x|q(x)},若A=B,则p与q互为充要条件.
跟踪训练2
题型三  充要条件的应用
总结
应用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及充要条件求参数值(范围)的一般步骤
(1)根据已知将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间的关系.
(2)根据集合间的关系构建关于参数的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求解.
跟踪训练3
三、当堂达标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1.定义法:直接利用定义进行判断.
2.等价法:“p q”表示p等价于q,等价命题可以进行转换,当我们要证明p成立时,就可以去证明q成立.
3.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如果条件p和结论q相应的集合分别为A和B,那么若A B,则p是q的充分条件;若A B,则p是q的必要条件;若A=B,则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


课堂小结
对应课后练习
课后作业(共25张PPT)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4.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素 养 目 标 学 科 素 养
1、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并会判断.(重点)
2、可以通过已知关系探讨参数取值范围.(难点) 1、数学抽象
2、逻辑推理
学习目标
一、自主学习


充分
充分
必要
必要
一般地,数学中的每一条判定定理都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一个 条件.
数学中的每一条性质定理都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一个
条件.
注意: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讨论的是“若p,则q”形式的命题.若不是,则首先将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充分
必要
小试牛刀
×



二、经典例题
题型一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定
总结
定义法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1.确定谁是条件,谁是结论;
2.尝试从条件推结论,若条件能推出结论,则条件为充分条件,否则就不是充分条件;
3.尝试从结论推条件,若结论能推出条件,则条件为必要条件,否则就不是必要条件。
跟踪训练1
题型二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求参数的范围
总结
利用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关系求参数范围
1.化简p,q两命题;
2.根据p与q的关系 充分、必要、充要条件 转化为集合间的关系;
3.利用集合间的关系建立不等式;
4.求解参数范围.
跟踪训练2
三、当堂达标
A 解析:因为x>2 x>1,所以选A.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1.定义法:直接利用定义进行判断.
2.等价法:“p q”表示p等价于q,等价命题可以进行转换,当我们要证明p成立时,就可以去证明q成立.
3.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如果条件p和结论q相应的集合分别为A和B,那么若A B,则p是q的充分条件;若A B,则p是q的必要条件;若A=B,则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


课堂小结
对应课后练习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