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26 22:2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凉山州西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题卷8页,答题卡2页。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其他试题用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题框内,不得超越题框区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与有丝分裂相比,无丝分裂最主要的特点是
A.无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过程 B.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变化
C.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D.形成两个大小不同的子细胞
2.下列关于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因变量是NaOH进入琼脂块的深度
B.相同时间内,琼脂块越大,NaOH扩散的深度越小
C.该实验最终能证明物质的运输效率与细胞的体积成反比
D.从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来看,细胞的体积越小越好
3.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描述,错误的是
A.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其凋亡速率较白细胞快
B.蝌蚪尾的消失、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均属于细胞调亡
C.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攻击生物膜上的磷脂分子,致使细胞衰老
D.端粒学说认为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可导致正常基因的序列受到损伤
4.将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以替代损伤的胰岛B细胞,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情况不同
B.“胰岛样”细胞与胰岛B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情况不同
C.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情况不同
D.“胰岛样”细胞与胰岛B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情况不同
5.在观察植物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时,观察到的一个视野如下图所示。下列属于箭头所指细胞分裂期的上一时期的特点是
A.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B.出现染色体,核膜消失核仁解体
C.纺锤丝消失,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 D.染色体凝聚,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6.研究人员将体外培养的小鼠体细胞分为三种类型:甲类细胞的核DNA含量是丙类细胞的两倍,乙类细胞的核DNA含量介于甲、丙两类细胞之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类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已完成DNA复制
B.乙类细胞分裂完成,可能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C.用药物抑制DNA复制,丙类细胞比例将增大
D.可推测甲类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丙类细胞的两倍
7.玉米体细胞中含有10对染色体,且染色单体数为40条时,细胞可能处于的分裂时期是
A.前期、中期 B.中期、后期 C.间期、后期 D.间期、末期
8.2017年我国科学家获得了世界上首批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其操作流程是将猴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发育成克隆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说明了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B.这一系列变化涉及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
C.重组细胞分裂旺盛,发育过程不存在细胞凋亡
D.重组细胞不含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因而不会癌变
9.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操作步骤是水解、漂洗、染色和压片 B.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便于观察
C.可观察到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到赤道板 D.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最多
10.如图为人体某细胞的生命历程,图中①~⑦表示细胞,a~c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与①相比,②③④的分裂能力增强,全能性降低
B.⑤⑥⑦的形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a、b、c过程对生命活动都具有积极意义
D.进入c过程时,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
11.下列概念与实例的相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等位基因——基因B和b B.相对性状——兔子的长毛与短毛
C.杂合子——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 D.纯合子——基因型为BB和bb的个体
12.番茄果实的颜色中,红色对黄色为显性。现有一株杂合的番茄自交结了4个果实,已知2个为红色,则另外2个的颜色可能是
A.全部红色 B.全部黄色 C.一红一黄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3.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有丝分裂间期与减I前的间期染色体经复制后数目加倍
B.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与减I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日相等
C.在减I和减II过程中都出现了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
D.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平均分配与中心体的功能有关
14.下列杂交组合中属于测交的一组是
A.DdEe×DdEe B.DdEe×Ddee C.ddee×DdEe D.Ddee×ddEe
15.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建立在纯种亲本杂交和F1自交实验的基础上
B.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C.为了验证假说的正确性,孟德尔设计了正交和反交实验
D.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16.“下列关于性状分离及分离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相互影响
B.一对等位基因的杂交实验,F1自交的性状分离比是固定的
C.两对等位基因的杂交实验,F1自交的性状分离比是固定的
D.在雌雄动物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可能有着性别的差异
17.下图为某生物细胞,A和a、b和b、D和d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的叙述是
A.A和a就是孟德尔所说的一对遗传因子
B.A和d就是孟德尔所说的不同对的遗传因子
C.A和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A和a、D和d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18.现有一批豌豆种子,已知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2,进行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子一代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比例分别是
A.2:1 B.3:1 C.5:1 D.6:1
19.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到了杂交、自交和测交。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测交和自交都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B.测交和自交都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
C.培育所需显性性状的优良品种时要利用测交和杂交
D.杂交和测交都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0.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的后期和减数分裂的后期均可发生着丝点分裂
B.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因而不会出现联会
C.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有利于维持子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21.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黑色来自父方,白色来自母方)。判断图中与图甲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 B.
C. D.
22.已知水稻抗稻瘟病对易感稻瘟病为显性,现有甲、乙抗稻瘟病的水稻,其中一个为纯合子,而另一个为杂合子。若要鉴别并保留纯合抗稻瘟病水稻,则最简便的方法是
A.甲×乙 B.甲×甲,乙×乙
B.甲、乙分别测交 D.甲×乙,得F1再自交
23.在孟德尔进行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①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②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③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④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⑤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24.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两植物杂交,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比例是
A.5/8 B.1/4 C.3/8 D.3/4
25.将某植物纯合的红色品种与纯合的白色品种杂交,得到的F1为红色,其自交后代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色:粉色:白色=91:60:10。若将F2中的粉色植株用白色植株授粉,则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A.白色:红色=2:1 B.粉色:白色=1:1
C.粉色:白色=2:1 D.粉色:红色=3:1
26.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两豌豆植株杂交的子一代表现型如图所示。让子一代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A.1:1:1:1 B.2:1:2:1
C.3:1:3:1 D.9:3:3:1
27.已知雌蝗虫的正常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A.12和12 B.12和24 C.24和12 D.24和24
28.一杂合体Rr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75%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A.1:2:1 B.2:3:1 C.3:3:2 D.4:5:1
29.两个亲本杂交,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的基因型为:1EEFf、1EEff、2EeFf、2Eeff、1eeFf、leeff,则杂交组合是
A.EeFf×Eeff B.EEff×EeFf C.EeFf×EeFf D.EEFf×EeFf
30.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条染色体上有多对等位基因
B.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条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I后期也是如此
31.下图为某动物细胞的分裂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细胞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
B.若甲、乙、丙细胞中存在性染色体,则丁细胞中不存在性染色体
C.以上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的是丙细胞
D.丁细胞中的P、Q基因,在亲子代传递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2.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性状,且控制该性状的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通过眼色直接判断果蝇性别的是
A.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33.剪秋罗是一种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控制其叶型宽叶(B)和窄叶(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窄叶剪秋罗中既可以是雌株,也可以是雄株
B.若亲代宽叶雌株×窄叶雄株,则子代雄株中宽叶占1/2
C.若亲代宽叶雌株×窄叶雄株,则子代雌株全为宽叶
D.若子代雌株全为宽叶,则亲代不论雌雄均为宽叶
34.现将表现型均为红眼长翅的雌果蝇和雄果蝇进行相互交配,后代雌果蝇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眼长翅:红眼残翅=58:19,雄果蝇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眼长翅:红眼残翅:白眼长翅:白眼残翅=27:10:28:8,设眼色基因为A、a,翅长基因为B、b。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A.AaBb×AaBb B.AABb×AaBB
C.AaXBXb×AaXBY D.BbXAXa×BbXAY
35.下图自交后代会出现分离比为9:3:3:1遗传现象的是
A. B.
C. D.
36.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F2出现差异的原因是
A.前者有基因分离的过程,后者没有 B.前者使用了假说—演绎法,后者没使用
C.前者相对性状的易于区分,后者不易区分 D.前者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后者不一定
37.玉米的株高由4对等位基因控制,这4对基因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有叠加效应。已知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株高为24cm,基因型为aabbcdd的玉米株高为8cm。现有株高分别为24cm和8cm的玉米进行杂交,则F1的株高及F2的表现型种类分别是
A.16cm、6种 B.18cm、9种 C.16cm、9种 D.18cm、9种
38.鼠的体色和尾长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随机选取一对黄色短尾个体经多次交配,得F1:4/9黄色短尾、2/9黄色长尾、2/9灰色短尾、1/9灰色长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黄色和短尾
B.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C.黄色短尾亲本能产生4种正常的配子
D.F1中所有表现型的基因型都只有1种
39.下表是观察果蝇胚胎细胞染色体的统计结果,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细胞 细胞染色体形态数目 细胞染色体数目
细胞1 5 16
细胞2 5 8
A.该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 B.细胞1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B.细胞2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 D.细胞1有同源染色体,细胞2没有
40.图中甲~丁为小鼠(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核DNA数目的比例图,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所处时期可能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蘇分离现象
B.乙所处时期可能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丙所处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着丝点分裂
D.丁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染色体和核DNA数目减半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41.(10分)如图甲表示某生物(2n=4)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物质的数量变化情况曲线。图乙表示该生物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曲线中①~③段可表示细胞进行__________分裂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⑤阶段是否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__________(填“是”或“否”)。
(2)图乙中,与曲线②、④位置相对应的细胞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图乙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填字母)。
(4)与正常体细胞相比,图a~e中染色体数加倍的是_____。
(5)图乙中,b、d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就染色体行为来说,图b、e时期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
42.(10分)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豌豆种子子叶的黄色与绿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的,分析下列遗传实验分析回答:
(1)从实验______________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____是隐性性状,丁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2)实验二黄色子叶戊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
(3)豌豆被选择做为遗传实验材料,它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4)实验二子代中,黄色子叶:绿色子叶=3:1,主要原因是亲本中黄色子叶丁,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一中黄色子叶甲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杂交,所获得的子代黄色子叶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___。
43.(10分)根据遗传学史填空:
(1)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他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总是高茎,将F2自交,F2不仅有高茎,还有矮茎。孟德尔把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______________;在F2中,同时出现两种性状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__。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了一个新名字,叫做_______________。
(2)萨顿应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应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设计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摩尔根实验过程:让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交配,结果F1全是红眼果蝇,这表明红眼是______________性状;接着让F1中的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结果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数量比为3:1,这说明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基因______________定律。
(4)F2中红眼果蝇中有雌雄个体,而白眼果蝇全是雄性,可推测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现有纯种的红眼雌、雄果蝇和白眼的雌、雄果蝇,从中选择亲本,只做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果蝇的眼色基因与X、Y染色体的关系。
杂交实验:选择(纯种的)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交配
结果预期:
若子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在X、Y染色体上都存在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
若子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
44.(共10分)某种植物茎秆的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基因B控制红色素合成(BB和Bb的效应相同),基因D为修饰基因,DD使红色素完全消失,Dd使红色素颜色淡化(表现为粉色)。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据以上杂交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1)在第一组中,F1粉秆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F2中白秆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2)在第二组中,F1粉秆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F2中白秆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种;
若F1粉秆进行测交,则F2中红秆:粉秆:白秆=______________。
(3)让第二组F2中粉秆个体自交,后代中红秆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
(4)若DD和Dd的修饰作用相同,且都会使红色素完全消失,第一组F1全为白秆,F2中红秆:白秆=1:3,第二组中若白秆亲本与第一组中不同,F1也全部表现为白秆,那么F1自交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凉山州西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答案
1—5:BCACD 6—10:CABBA 11—15:CDDCA 16—20:DDCBD
21—25:CBDAC 26—30:BDDAA 31—35:DADDB 36—40:DDBDA
41.(共10分,每空1分)
(1)有丝 染色体 否
(2)e c
(3)b、c
(4)e
(5)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有丝分裂中期
(6)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细胞两极。
42.(共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二 绿色子叶 Yy
(2)2/3
(3)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受粉;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答出一点即可)(2分)
(4)Y:y=1:1(2分)
(5)2/5(2分)
43.(共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基因
(2)假说—演绎
(3)显性 分离(或孟德尔第一)定律
(4)(雌、雄果蝇)全为红眼(2分) 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2分)
44.(共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BBDd BBDD
(2)BbDd 5 1:1:2(2分)
(3)5/24(2分)
(4)红秆:白秆=3:13(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