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从“兴起于伊朗高原”“继承西亚的君主专制制度”“行省制度”“君权神授”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
A.马其顿帝国的统治 B.罗马帝国的兴衰 C.雅典的民主政治 D.波斯帝国的强大
2.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 )
A.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B.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的不同
C.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D.各大文明早期都是小国寡民状态
3.“这个帝国对外抵抗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古典文化。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这个帝国是( )
A.西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4.中世纪西欧的封臣效忠封君:“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维系他们之间关系的最关键因素是( )
A.权力 B.宗教 C.军队 D.封土
5.公元前4世纪前后,。通过暴力方式,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这一时期担当希腊文化传播“使者”的是( )
A.罗马帝国 B.罗马共和国 C.波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6.15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这使欧洲人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这种“饥渴”产生的根源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B.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
C.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D.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基督教
7.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 )
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革命的爆发 ②资产阶级在革命中起了领导作用
③革命都以暴力斗争的方式进行 ④革命后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8.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出现的新因素包括( )
①民族意识的觉醒 ②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③中央集权的加强 ④民主自由思想传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步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含义是( )
A.宪法由君主主持制定 B.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
C.议会由君主负责召集 D.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
10.如图,漫画想象了19世纪60年代两位国家元首的会面。两人在历史上有一个共同的美誉“解放者”,都对本国的现代化做出巨大贡献。.据此推断,他们两人最有可能来自( )
A.英国、法国 B.美国、法国 C.美国、俄国 D.俄国、日本
11.下列对巴黎公社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它以法国确立共和政体为背景 B.它表明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
C.它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12.《金融的逻辑》一书写道:“新航路开辟后,航海贸易风险太大,可能有些船会沉没,船员沿途可能死去,如果由众多个人共同参股集资,每位股东的责任最多是损失掉所投入的股金,不承担更多的风险。”以上现象反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了( )
A.海上贸易频繁 B.商品价格上涨 C.经营方式变革 D.商路中心转移
13.新航路开辟后,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香料等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更是成倍上升。这表明( )
A.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 B.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
C.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危机 D.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黑奴贸易
14.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大兴土木”的含义是( )
A.创立民主法治社会 B.批判神权统治 C.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D.扬人性解放
15.阿梅斯托在《1492:那一年》中总结:“1492年那一年,不只基督教国度改头换面,整个世界也脱胎换骨。把过去分立的文明结合在一起,使名副其实的全球历史——真正的‘世界体系’成为可能。”下列对“那一年”论述正确的是( )
A.西班牙人最早到达了印度 B.将大西洋由屏障转变成了通道
C.葡萄牙人完成了环球航行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6题10分,17、18、19题各15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以下是古代某国的法律条文: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3次投入火中。
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材料二 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指就要被砍掉。
(1)材料一的法律条文反映了古代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2分)
(2)材料二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它维护的是哪一阶级的利益?这部法典的世界地位怎样?(4分)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古代文明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15—16世纪的西欧社会在“寻金热”和传教热的鼓动下,具有强烈的海外扩张欲望,航海探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这是中国航海所无法相比的。当时西欧社会无论是国王、教皇、僧俗贵族、庶民商贾或资产阶级,“个个着了财迷”。其中专制君主“对于权势和财富的追求”,新兴资产者扩大原始积累的愿望,更为强烈。……对物质利益的共同追求,为专制君主与私人航行相结合提供了社会前提。这些决定了西方航海社会基础的广泛性,使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摘编自李隆庆《十五至十六世纪中西航海不同结局的原因初探》
材料二 作为一名英国海军将领和伊丽莎白时代最著名的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1541—1596)是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的船长。德雷克大约于1541年出生在英格兰德文郡的塔维斯托克附近,出身于一个贫穷的虔诚新教徒农民家庭。德雷克的早年时代鲜为人知,但他从他父亲那里继承了坚定的新教观念,这使他与天主教西班牙的终身斗争成了事关宗教信仰的事业,当然也与物质回报有关。1566年,德雷克参加了一次前往佛得角群岛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远航,遭到西班牙人袭击,五艘船损失了三艘,许多英国船员被杀,这起事件进一步加深了德雷克本已很深的对西班牙人的仇恨。1577年到1580年,麦哲伦率领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随着英国和西班牙的公开战争于1585年开始,德雷克参加了发生在1588年进攻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前的一系列海上作战。1596年1月,德雷克因病逝于巴拿马。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 芬德林《世界大历史1689》
材料三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大航海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雷克完成环球航行的背景。(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00年前后不同文明间注视和对抗的表现。(3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近代美、德民主化道路
美国 德国
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美国独立; 1783年,英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制宪会议制定和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向丹麦发动战争,即第一次王朝战争; 1866年,普鲁士对奥地利开战,即第二次王朝战争;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即第三次王朝战争; 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称帝,宣告德意志帝国成立,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摘编自乔明顺《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关于西方近代化特征有不同的看法。第一,近代化是一种革命进程。现代性与传统的尖锐冲突,现代性对传统的破坏将贯穿近代化的全过程。……第三,近代化是一种系统进程。都市化、工业化、世俗化、民主化、教育以及传播媒介的参与等,并不是零乱、偶然地发生的,某一因素的变化总会影响到另外一些因素的变化。第四,近代化是一个全球过程。它在空间上始于西欧,后来扩展到全球。……第九,近代化是一个进步的过程。近代化所带来的创伤是多方面的和深远的,但在长期发展中,近代化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摘编自[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美国和德国是如何确立政治近代化道路的。(6分)
(2)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对材料二中“近代化是一种革命进程”这一看法加以说明。(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方面答)(9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工业是农村的而非城市的。在此前的两个世纪里,工业已经从城镇搬到了乡下去,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逃避市政和行会的约束,一定程度上是出于技术原因。
工业是定期迁移的(这并不是说工人和企业家自己迁徒了)。铁的生产从林区转移到了英格兰中西部地区;丝绸和袜子制造从伦敦转移到了东英吉利、英格兰中部地区以及北部;制盐从达勒姆的海滨地带转移到了柴郡的平原地区。工业的结构是富有弹性的。
——(英)T.S.阿什顿《工业革命》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资产阶级“征服世界”提供了更加空前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新的钢铁材料、新的内燃机和汽轮机动力、新的通信手段的使用,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工具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资本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输出成为金融资本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相应地,资本主义列强加快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直到最后将世界瓜分完毕。
——王斯德《工业文明的兴盛——16一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三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发展)决定性的转折是从生命能源(即人力和畜力)为主转向对无生命能源的使用。我们所说的工业革命,其实更好的名宇是能源革命。
——(英)马丁·沃尔夫《全球化为什么可行》
(1)结合所学,从“工业是农村的而非城市的”和“工业是定期迁移的”两个角度分析英国工业革命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关系。(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促进世界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主要途径。(6分)
(3)概括材料三中的观点,并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进行简要论证。(5分)
景德镇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5分)
1—5 DBBDD 6—10 ADADC 11—15 DCBAB
二、材料题(16题10分,17、18、19题各15分,共55分)
16.(1)古印度的种姓制度。(2分)
(2)《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奴隶主阶级;(2分)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2分)
(3)都是奴隶社会的产物,统治者都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将社会秩序固定下来,都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4分)
17.(1)特点:以物质利益为主要动力;专制君主与私人航海相结合;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6分)
(2)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垄断了东西方的航海要道;宗教改革后,新教国家与天主教国家矛盾尖锐;英国资本主义不断发展;黑奴贸易兴起。(6分)
(3)注视: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发现了新大陆并找到了通往亚洲等地的新路,使不同文明间联系日益紧密。(2分)对抗:西欧国家的扩张与对殖民地的残酷压迫和掠夺,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1分)
18.(1)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赢得民族独立,颁布1787宪法,确立总统共和制政体。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颁布1871年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6分)
(2)说明:政治上,英国通过“光荣革命”,法国通过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经济上,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展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冲击了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科技上,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等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9分)
19.(1)农村提供了劳动力和资源,人员聚集,城市发展,促进了工业革命发展;工厂迁徙又促进了城市发展。(4分)
(2)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4分)
途径:殖民扩张(或资本输出、瓜分世界)。(2分)
(3)观点:工业革命期间,能源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论证:工业革命期间,煤炭的大规模使用和蒸汽机的改进,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电机和电动机研制成功,电力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得以广泛使用,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石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的创制,为汽车和飞机的发明莫定基础,引发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