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1.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国家的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
2.知道中古时期亚洲地区文明的多元面貌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
日本
朝鲜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7世纪初
622年
632年
7世纪中期起
8世纪中期
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
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向外扩张,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
建立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
西亚国家——阿拉伯帝国
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穆斯林作家 比鲁尼
(最高统治者)
西亚国家——阿拉伯帝国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浦·希提著《阿拉伯通史》
西亚国家——阿拉伯帝国
哈里发马门十分热心扶植科学文化事业。他派遣使者分赴各地,搜集典籍,访贤求学;他兴办学校,创建科学研究机构,亲自向学者请教,并时常亲自主持学术讨论会,从而把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马门曾派著名学者萨拉姆访问君士坦丁堡,向拜占廷皇帝索取希腊古典著作,其中包括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原理》。他还让学者把这些著作译成阿拉伯文,并以与译稿同等重量的黄金酬劳翻译的学者。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古代史编 》
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还有哪些?
西亚国家——阿拉伯帝国
发展于小亚细亚
13世纪
14世纪
1453年
16世纪后期
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
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
征服西亚、北非,建立起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
西亚国家——奥斯曼帝国
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奥斯曼土耳其人对君士坦丁堡的劫掠:
劫掠继续了三天,没有一个兵士不靠夺得的战利品和奴隶而致富的。经过三天,苏丹穆罕默德用重惩威吓的办法,禁止继续抢劫和仍然没有停止的屠杀。所有的人都服从了他的命令。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苏丹具有绝对的权威
西亚国家——奥斯曼帝国
西亚国家——奥斯曼帝国
伊斯坦布尔地处东南欧与亚洲以及地中海与黑海之间,系东西方之间过境贸易的交汇点。……关税和贸易税的征收构成苏丹政府的重要财源。……奥斯曼帝国横跨亚非欧大陆的中央地带,扼守东西方之间传统贸易的十字路口。——《奥斯曼帝国史》
南亚国家
笈多王朝
4世纪
6世纪
11世纪
16世纪
突厥人入侵印度
建立德里苏丹国
13世纪初
印度教为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为国教
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三大主神
南亚国家——笈多王朝
南亚国家——德里苏丹国
材料:德里苏丹国是伊斯兰教国家,其行政管理体制与传统的印度政治制度不同。德里苏丹国的上层统治阶级都是来自印度以外的封建主。
侵入印度的伊斯兰教统治者既具有统治阶级和侵略者的特征,又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他们自认为所进行的是反对不信教者的“圣战’,所以对待印度教徒十分残酷。
——童自觉、路振光《世界古代史》
中央集权国家
(大化改新)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按照中国的模式,日本也分成若干省和地区,由从天皇和国家议舍那里取得权力的总督和地方行政官统治。此外,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新的拥有土地的耕种者需向中央政府纳土地税和劳务税,前者以稻米的形式支付,后者有时包括服兵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东亚国家——日本
庄园
保护财产,豢养武士
武士集团
中央集权瓦解,土地兼并
幕府政治
东亚国家——日本
有关锁国政策的利弊,历来议论纷纭;但它的确是加强和巩固幕府封建统治的有效政策,长达二百余年的江户时代,能在国内保持和平,幕府政权得以维持,锁国无疑是个有力因素。在经济方面,国内产业得到发展。在文化方面,日本独特文化得以昌盛等等,可以说都是由于锁国的影响。但是在另一方面,它缩小了人民刚刚开展的、面向世界的目光,扼杀了不断探索的精神……
——坂本太郎《日本史》
合作探究:这段评价有道理吗?谈谈你的理由。
7世纪末
10世纪初
16世纪末
14世纪末
东亚国家——朝鲜
(1)政权建立
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3)李氏王朝
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
(4)中朝抗日
(2)高丽王朝
日本丰臣秀吉侵略朝鲜,中国支援,历经7年中朝军民胜利
名将邓子龙◎
仿效唐朝制度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
日本
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