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战 争
克劳塞维茨(1780年-1831年)与《战争论》
“战争是政治的工具;战争必不可免地具有政治的特性,……战争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就是政治本身,政治在这里以剑代表,但并不因此就不再按照自己的规律进行思考了。”
——《战争论》
“他(克劳塞维茨)的思想已经非常精微深邃,但如果他的思想再加上一个方面,或许就能认识到,战争包括的远不只是政治。战争从来就是文化的表现,它还经常是决定文化形式的一个因素,在有的社会中,战争就是文化本身。”
——《战争史》
英国著名战争史家约翰 基根的代表作《战争史》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石器时代 ①原始社会→争夺自然条件优越的生活
青铜、铁器时代 ②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开疆拓土,建立帝国
火器时代 ③资本主义兴起后→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第11课 古代战争
地域文化的演变
学习目标:
1、了解亚历山大东征,“希腊化时代”和蒙古西征的内容和影响;
2、分析古代著名战争对东西方文化碰撞和交流的推动作用。
与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庞贝古城出土的马赛克画《伊苏斯之战》
亚历山大
(公元前 356年-公元前 323年)
底比斯
推罗
波斯波利斯
公元前336年——公元前323年
▲底比斯的卫城卡德美亚城堡遗址
马其顿长枪与传统希腊长矛的对比
▲腓尼基人的城邦——推罗(想象图)
(推罗)
▲古波斯帝国首都之一——波斯波利斯
▲西亚文明的雕塑代表——人首飞牛石雕
▲亚历山大与大流士三世之女结婚
【活动一】亚历山大时期采取了哪些文化融合(征服)方式和具体政策?
在埃及,自称法老之子
在波斯,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帝国制度,推广波斯礼仪,任用波斯人为官员,鼓励和波斯人通婚,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
统治方式: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
▲(法)查尔斯·勒布伦《亚历山大大帝和波鲁斯》(1671年)
·名画中的亚历山大大帝
▲(法)查尔斯·勒布伦《亚历山大大帝入主巴比伦城》(1665年)
·名画中的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下令不许侵犯巴比伦的神庙和居民住所;自己号称“巴比伦之子,巴比伦之王,四方之王”,之后向巴比伦的保护神——马尔都克神奉献牺牲,巴比伦祭司称亚历山大为“马尔都克神之子”,重建和修复被薛西斯破坏的神庙,尊重巴比伦的宗教和祭司。
亚历山大帝国
西起希腊
南到埃及
北到中亚
东到印度
荷马时代
古风时代
古典时代
希腊化时代
古代希腊 历史进程
荷马时代 (约前12世纪到前9世纪) 迈锡尼文明
古风时代 (前800年-前500年) 早期城邦
古典时代 (前5-4世纪) 城邦兴衰
希腊化时代 (前330-前30) 亚历山大帝国
从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东征开始)到公元前30年(古罗马征服埃及托勒密王朝),长达300年左右,爱琴海以东原有文明区域的语言、文字、风俗、政治制度等逐渐受希腊文明的影响而形成新的特点,在19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被西方史学界称为"希腊化时代"。
希腊化世界
希
腊
化
时
代
【活动二】根据课本P62-63归纳希腊化时代文化融合交流有哪些表现与影响?
①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成为各国的统治阶级;
②被征服地区原有上层居民不同程度接受希腊文化,部分跻身统治阶级行列;
③希腊语在许多地方被做为官方语言而得到推广;
④建造希腊风格的城市,希腊文化中心东移;
⑤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
【影响】一方面造成了被征服地区社会经济的破坏,文化的中断,另一方面,通过征服加强了各地区经济和文化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但不可否,西亚、北非的本土文化仍然与希腊文化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隔阂。
民族融合
文化东移
被亚历山大大帝建造和破坏的城市
“希腊化时代”,在塞琉古王国和埃及托勒密王朝统治时期,都发生过外来文化、民族与本土文化、民族之间的冲突,表明在“希腊化世界”,西亚和北非的文化并没有完全被同化。
【活动三】根据课本P63归纳希腊化时期有哪些辉煌的文化成就?
①系统研究和整理《荷马史诗》和古希腊的悲剧、史学、地理学作品;
②欧几里得编写《几何原本》;
③阿基米德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定理;
④埃拉托斯提尼对地球周长的精确计算;
⑤通过解剖尸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的基础研究。
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75年),古希腊数学家,被称为“几何之父”。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
杠杆原理
浮力原理
埃拉托斯提尼(公元前 275年-公元前 193年)被西方地理学家推崇为“地理学之父”,“希腊化时代”著名的数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诗人、天文学家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1227年)尊号“成吉思汗”,大蒙古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南宋、金与西夏的对峙
西征
忽必烈建立元朝(1271年)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
第二次西征(拔都)
第三次西征(旭烈兀)
【活动四】根据课本P64归纳蒙古西征在文化交流方面产生的影响。
(一)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但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
西征之后,亚欧大陆再也没有其他国家、政权、部落来阻拦交通,于是商路畅通无阻。加上蒙古大规模建设驿站,使得东西方的交流更加方便了
【活动四】根据课本P64归纳蒙古西征在文化交流方面产生的影响。
(一)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但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
①欧洲传教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来华,来漠北与蒙古交涉;
②意大利马可·波罗来华,《马可·波罗行记》对后世欧洲产生深远影响;
③列班·扫马到欧洲访问,见到了教皇和英、法国国王;
欧洲中世纪,1096年-1291年,由罗马天主教皇发起了一系列针对中东地区“异教徒”国家的宗教战争,参加战争的士兵都佩有十字标志,因此称为十字军,这一历史事件也被称为十字军东征。
蒙古国哈拉和林博物馆馆藏的蒙古帝国可汗贵由(成吉思汗孙子,窝阔台之子)于1246年登基时写给罗马教皇英诺森四世的羊皮纸信
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探访欧洲的人-列班 扫马(景教教徒)
伊尔汗国
马穆鲁克王朝
▲1289年伊儿汗阿鲁浑致法王腓力四世的信件
元代欧亚交往频繁,促进了文化交流。中国的印刷术和火药武器在这一时期传到了欧洲。中国的医学成就也传向西方。医学家王叔和的《脉经》被译成波斯文,取名《伊利汗的中国科学宝藏》。
——杨共乐《历史长河中的人类社会》
▲元代回回炮
蒙古西征后,东西方在政治、经济、宗教、科技方面交流频繁
(二)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④东西方民族迁徙,相互融合,促使亚欧内陆民族分布变化;
⑤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
【活动四】根据课本P64归纳蒙古西征在文化交流方面产生的影响。
东迁:大批移民自西东迁,进入中国中原地区,被称为“色目人”,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西迁:迁徙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蒙古军队。14世纪后,他们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
▲俄国在欧洲和亚洲的领土扩张(至18世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