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孔雀东南飞(并序)
文学常识: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共357句1785字,被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长诗之圣”。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诗是指一种合乐的古诗。“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分别用于进行典礼和宴会上演唱。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乐府诗的范围逐渐扩大,一些虽未合乐而袭用古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的作品,也统称为乐府。
叙事诗与抒情诗的区别:
抒情诗:直接借景借物抒情。
叙事诗:借助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表达诗歌主题。
初读
1. 圈画出读不准的字,不理解的词及古今异义的词。
2. 找出文中的十九个“相”字;找出“自”字(只作上记号,备用)。
3. 对照小序及书下注释读懂全诗。
1.解读小序:
⑴小序有何作用?
⑵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本诗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经过、结果吗?
东汉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官焦仲卿之妻被焦母休后拒婚不嫁,与仲卿双双殉情。
2.本诗具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请按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理清全诗情节,并拟小标题。
课文内容结构
托物起兴(1 - 1)
兰芝自遣(2 - 2) (开端)
夫妻誓别(3 -12) (发展)
兰芝抗婚(13-21) (发展)
双双殉情(22-31) (高潮)
告诫后人(32) (尾声)
孔雀东南飞
重点难点突破:
1.本诗开头两句游离于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不能。是起兴手法。提摄全文,渲染悲剧气氛,引起下文。
2.故事开端刘兰芝自述她十三岁至十七岁的生活经历,是否太烦琐,用了一种什么手法?意在表明什么?
3.如何看待刘兰芝的“自求遣归”?
不繁琐。是铺陈排比的手法,称为“赋”。一方面强调刘兰芝从小受过很好的教养,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另一方面也证明“女行无偏斜”,焦母对她的责难毫无道理。
发展部分
1.概括这部分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体味焦仲卿与他母亲,与兰芝的对话,谈谈其作用;
3.如何看待刘兰芝的“严妆”?
4.兰芝与婆婆、小姑的告别说明了什么?
5.夫妻誓别这一情节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进一步发展部分
1.兰芝回家后母亲的态度:
提问:兰芝母亲在此重复兰芝开头的话有没有必要?为什么?
这几句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强调和加深。它再次反映了兰芝婆婆的专横无理,当然也表现了母亲的关心和爱护。
2.通过兰芝兄长的几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刘兄只有七句话,但这七句话写得极有个性。其中有质问:“作事何不量”;有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也有威胁:“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短短几句,把一个自私横暴、趋炎附势的阿兄形象刻画得十分深刻和逼真。
3. 太守迎娶的豪华排场有何作用?
1.显示刘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
2.表现兰芝的声名和身价;
3.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刘、焦的悲对照,强化悲剧性;
4.反衬兰芝的痛苦、孤独和凄凉。
……
兰芝一口应婚,体味一下她此时的心理。
是她忠于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行为合乎逻辑的发展,因为她对阿兄性格为人了如指掌,她的应诺是对前途完全绝望的表现,我们预感到将要发生非常事件了。
黄昏 一更 19-21
人定 二更 21-23
夜半 三更 23-1
鸡鸣 四更 1-3
平旦 五更 3-5
古代计时法
高潮部分
兰芝和焦仲卿相约“黄泉下相见”,兰芝死时毫不犹豫,仲卿却“上堂拜阿母”“徘徊庭树下”之后才“自挂东南枝”,为什么?
二人的行为都符合他们的性格发展。兰芝早已看透封建家长制的本质,这是她那坚强的性格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她去的决绝。仲卿出身于官宦世家,生性懦弱,而且又孝顺母亲,所以他要有一个彷徨的过程,但是对爱情忠贞却使他也富有叛逆的精神。
结局部分
诗歌的结尾有何特色?这样写有何作用?
诗歌结尾写两家合葬,用美丽的传说写了化鸟双飞化木连理的理想结局,这个浪漫主义的结尾并不能改变全诗现实主义悲剧的性质,相反,更突出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也寄托了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另外,鸳鸯双飞的结尾与孔雀失偶徘徊的起兴互相呼应,形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探究:这首诗叙述的故事是悲剧性的,却在结尾暗示焦仲卿、刘兰芝两人化成了鸳鸯,给故事带来了一点亮色。你能从中外文学作品中在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来,并谈谈对这种结尾的看法吗?
牛郎织女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窦娥的故事,外国的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等。
这种结尾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掌握“自”的用法:除作“自己”讲外,还可作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我自不驱卿(本)
本自无教训(本是)
葳蕤自生光(自然)
自名秦罗敷(其,她的)
好自相扶将(亲自)
自可断来信(即)
人物形象
刘兰芝
焦仲卿
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又温柔善良勤劳,才貌双全,知书达理,忠贞不渝。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精神。
忠于爱情,但懦弱胆小,不敢直接反抗,又死守孝道,故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焦仲卿
“伏惟启阿母,
今若遣此妇,
终老不复取!”
“我自不驱卿,
逼迫有阿母。”
焦母:
极端蛮横无礼、独断专行、顽固而有心计的封建家长形象。
刘兄:
自私蛮横、趋炎附势、尖酸刻薄的市侩小人。
“一遣”葬送了一段美满的姻缘;
“一逼”夺走了一对青年的生命。
艺术手法
1.人物对话的个性化;
2.铺陈排比的手法:
例:(1)诗歌的开头;
(2)兰芝离家的打扮;
(3)太守办喜事的豪华排场。
3.起兴和尾声:
兴句给全诗笼罩上悲剧气氛。以孔雀失偶兴起,以鸳鸯双飞作结,极富表现力。
讨论
造成刘焦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1.家长制论 2.心理变态论
3.虐待论 4.无子论
5.性格论
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词的意义,这样的词叫偏义(复)词。
请找出文中的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公姥”(偏指“姥”);
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
我有亲父兄“父兄”(偏指“兄”);
我有亲父母“父母”(偏指“母”);
逼迫兼弟兄“弟兄”(偏指“兄”)。
“相”的用法:
(1)xiānɡ副词,表示动作偏指的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等。
(2)xiānɡ副词,表示互相,彼此。
(3)xiànɡ名词,相貌。
(4)xiànɡ动词,帮助。
小结:
“相”的用法虽多,只要结合语言环境就不难分辨。
儿已薄禄相
“相”字解释:
相见常日稀
誓天不相负
好自相扶将
嬉戏莫相忘
儿已薄禄相
叶叶相交通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你,指焦仲卿
你,指刘兰芝
她,指婆婆
我,指刘兰芝
相貌xiànɡ
相互
帮助xiànɡ
古今异义
可怜体无比
汝岂得自由
再拜还入户
槌床便大怒
自可断来信
共事二三年
本自无教训
叶叶相交通
汝是大家子
可爱
自作主张
拜了两拜
坐具
使者,指媒人
一起生活
教养
交叉相接
大户人家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