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威尼斯的小艇》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威尼斯的小艇》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7 11:5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能说出课文围绕小艇写了那几方面的内容,感悟作者从不同角度把事物写生动的表达方法。
2. 通过品读文本和资料补充,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并尝试进行语言实践。
3. 感受小艇为威尼斯带来的独特的风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重难点】
重点:感悟作者从不同角度把事物写生动的表达方法,通过品读文本和资料补充,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并尝试进行语言实践。
难点:感受小艇为威尼斯带来的独特的风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昨天匆匆一别,今天又见面了!上课之前咱们先聊一聊。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里?分享感受。是呀,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今天就跟李老师一起走进一座城——威尼斯(板书)——这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
2.现在,让我们漫步其中,去看看这座城。(播放视频)看完视频,对这座城市的什么最感兴趣?
3.在这座富有魅力又独具风情的城市,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先生也关注到了威尼斯一种特别的交通工具“小艇”(板书或板贴)。现在就让我们跟随马克吐温的文字一起走进威尼斯,走进威尼斯的小艇。现在我们开始上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词语——学文先识字,看,第一组词,操纵自如、左拐右拐、手忙脚乱(描写船夫)谁来读。(四字词语读的清晰准确)学生练读(结合预习课文,你会发现,这些词语都什么有关(船夫驾驶技术)
2.出示高声谈笑、保姆、祷告、哗笑告别 (威尼斯人们)
3. 出示又窄又深、船艄翘起、轻快灵活(小艇)我们把这些描写小艇特点的词放进句子里,看马克吐温先生是如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
(1)出示句子——学生读。谈感受。(作者是怎样把小艇的特点写出来的,读完这段,你的感受是)
(2)指导——新月给你什么感觉?读出小艇的美。天上有月,水中也有月,这样画面为这威尼斯增添了几分安静的美啊。(如此静美的小艇谁来读)行动起来的小艇像什么?想象着水蛇仿佛穿梭在复杂的田沟之中,这样轻快灵活的小艇,谁能读出它灵动的美?
齐读引读——一动一静之间,作者把小艇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一起读读小艇的特点吧!这是一艘狭长简约的小艇——停靠在河面上这样的小艇——穿梭在河道中,这小艇——这动静相宜的小艇,真让人陶醉啊。更让人沉醉的是作者语言丰富生动形象的表达。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三、(一)研读课文,畅谈感受
1.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围绕着小艇,马克·吐温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师随机板书:(样子)特点,驾驶技术,作用。
(二)船夫的技术过渡——
师:此时此刻,我们就坐着小艇出发了,小艇载着我们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与周围的美景相互交融,真是艇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啊!(配图)你能如此舒适惬意的游览威尼斯,最离不开的是谁?——船夫
找到描写船夫的段落,读一读,用横线画出能体现船夫驾驶技术的句子,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一做批注。一会咱们来交流。
(1)——自由分享感受。
(适机解读特写镜头,作者用字的准确性——极,挤,穿过,飞一般、操纵自如)
预设:极——怎么理解?是一般的情况吗?
预设:一个挤字,多么传神。你有什么更加深入的理解吗?
(毫无摩擦、轻巧自如)
小结;你们看,马克吐温的语言多么值得我们推敲啊。
师:刚才同学们抓住关键词语就让我们感受到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通过交流我们也发现,船夫遇到了这几种情况(出示)
(2)你觉得它们可以调换吗?是啊,一层比一层复杂,一层比一层惊险,作者还使用了关联词,你发现了吗?什么感受——关联词不仅让句式整齐,还让我们层层深入的感受到船夫驾驶的魅力,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3)转换角色—孩子们,现在进行角色转换,从游客变成船夫,你会怎么向我们展示你的驾驶技术呢?
(4)从你们的朗读中,小艇仿佛有了生命,这灵动的小艇,这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不就为这城市带来了无限的情趣吗?让我们一同坐在这小艇之中,读出这威尼斯的动态美!
小结——你看,作者就是抓住了船夫和小艇的动态描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更感受了威尼斯这座城市独特的风情。(板书 人动艇动 动态描写 ) 思考——船夫的驾驶技术如此娴熟是为什么......?回扣第一段。(重要性)读。
(四)小艇与人们的关系(5-6)
1.师:在威尼斯,小艇深深的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沐浴着威尼斯柔和的海风,我们一起去看看人们白天到夜晚的生活吧!快速浏览最后 5.6 段。文中写到哪些人坐着小艇去做什么,用横线画出来。(内容简单,生汇报)(PPT 表格出示)(想象)还会有哪些人坐着小艇去做什么?
师:看来在威尼斯,各行各业,男女老少的活动都离不开小艇,这也正是因为——生读第一段(再次回扣小艇重要性)那么,当深夜来临,人歇船停的时候,威尼斯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生汇报——最后一段
2.师:这是怎样的夜晚?(用文中关键词说一说)静寂思考: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出静寂的美,让学生默读并分享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出静寂的美。
(重点感悟静的写法)
传来一阵哗笑和告别的声音(以有声写无声)、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以动衬静)笼罩、耸立、横、停泊(静态词语)、古老(年代久远)等词句
3.指导朗读——重点谈感受,朗读。(一定要找到一种感觉,要用声音,更用自己的心来朗读这段文字)——师范读(配音乐、图片)——一个宁静的威尼斯,一个沉寂的威尼斯,一个像笼着轻纱一样的梦的威尼斯——(学生个别读,以诗歌的形式呈现,配乐)
4.小结——人歇了,船停了,城市才进入梦乡了,作者就是抓住了对威尼斯夜晚的静态描写,(贴板书—— 人歇船停 静态描写)才让我们看到了如此静美的威尼斯之夜。
5.聚焦 6 段,先动后静,由动入静, 动是一首歌,静是一幅画,吸引来了无数人的目光。看,这是课后链接法国作家乔治桑笔下的《威尼斯之夜》,我们品味着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笔下威尼斯夜晚,和马克吐温写的威尼斯的夜晚,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想一想,做一做批注。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对比阅读,体会写法,简单汇报)
小结:动静结合,相映成趣,营造了灵动唯美的意境。
6.学以致用——练笔——语言实践。
(五)写一写动静之美的校园——就像我们美丽的校园,她的美大家尽收眼底,那么,拿起笔,也写一写校园里的动静之美。(提示出示学校图片如:下课了,是怎样的情景?学生离校后,日暮十分的她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汇报,教师评价。
总结——(图片)正因为威尼斯独特的水城,才有了这独特的小舟,正因为这独特的小舟深深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才酿就了威尼斯这独特的风光,独特的风景酝酿了独特的风情。一艘艇,将一座城,和城里的人,作者的一片情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板书)
四、推荐阅读。
读一读 马克吐温的其他作品。
《威尼斯的小艇》课后反思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围绕“世界各地”这一主题编排,意在让学生体验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观的魅力,激发学生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五六年级的学生要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中的表达方法。”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基于五年级上册教材已经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了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我们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能说出课文围绕小艇写了那几方面的内容,感悟作者从不同角度把事物写生动的表达方法。
2.通过品读文本和资料补充,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并尝试进行语言实践。
3.感受小艇为威尼斯带来的独特的风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本着一课一得,深度学习的教学理念,本课目标重点定为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并尝试运用。课堂导入环节从畅谈旅游的感受,到观看威尼斯这座城市的视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识威尼斯这座城市,充分了解了威尼斯,学生带着阅读期待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初读感知阶段,分类出示词语,学生认读,并能简单地与课文内容产生联系。第三组词语表示小艇的特点,这里直接放在句子里,联系作者文中的语言,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呢?从而朗读想象,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这样设计也是因为小艇的特点对于五年级学生理解比较简单,重点在于品味作者的表达,也为后面的重点目标落实节省了时间。美妙的风光值得驻足欣赏,美妙的文字值得凝神品读,品读课文环节,为了扎实落实语文要素,我们对课文内容做出取舍,把重点放在了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威尼斯人们的生活段落。像这样游记似的课文,我们选择了以游客体验式的情境教学方式,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站在与作者的同一视角。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段落意在展现威尼斯河道的生机和活力,从而让学生体会城市的动态美。课标中指出,“5、6年级学生要联系上下文和自我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情感色彩,从而体会其表达效果。”
因此,我先让学生深入默读文本,抓住印象深刻的词句,以学生个性化感受和表达为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畅谈自己对于文字的感受,从而进行个性化朗读指导。接着,关注作者的表达方式,作者写到了哪几种情况?关注关联词体会表达效果进一步引导层层深入的读。然后,情境转换,让学生想象体验船夫的样子,激发学生对于课文的朗读兴趣,从而读出真实的感受,情境中学习,结合特定场景和生活经验,也更能体会威尼斯人们生活的情趣,从而体会城市的动态美。最后思考,为什么船夫的驾驶技术如此娴熟?学生找到关键句子,通过回读第一段的句子,也让学生从课文整体出发,理清全文围绕着第一段文字来展开。品读人们的生活段落时,我们重点带学生品味夜晚的静寂,也旨在和前面河道的热闹形成动静的对比。从而感受威尼斯人动艇动城动,人歇船停景美的独特风情。
在这段文字的教学中,同样是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为主,我认为,课文的文字不是孤立的存在,也不是只拿来让学会分析的存在,它是感性的存在,结合语文核心素养中,提高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这一段落的处理我重视文本细读,这种细读并不是漫无目的散步式的细读,学生对文字有感受,才能表达感受,从而通过朗读表现感受。而对于静态描写的一些方法,学生在这里能说出来就是自我的积累的结果,说不出来,也没关系,有了语感,我相信,也是会运用于实践的。接着教师展示夜晚的情境并范读,让学生从对于语言的感受,结合具体形象的感知内化成自己此刻真正的感想,从而发自内心读出夜晚的静寂之美。品读文字当然是落实语文要素的基石,体会了夜晚静寂的美,再整合第六段一整段描写,让学生发现,其实这样的夜晚不只是有静,还有动态的描写,再次体会动静结合表达的魅力。有体会才能有创造,这时,通过一文带多文,引导学生品读阅读链接中乔治桑的《威尼斯之夜》,发现与作者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上有相似的妙处。当学生对于动态静态的表达效果有了层层深入的感受之后再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结合身边的生活,写一写校园的动静之美,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备课时,想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地方,教师以学生的分享定教学顺序。后来考虑到课文是游记似的文章,每个段落并不是平行段落,是否会影响语文要素层层深入的落实,就选择了以作者的视角为主要线索,情境体验式的学习。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学方法和学习有效性方面做出选择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