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江西中考生物复习练习 第二部分 重难题型突破课件(打包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江西中考生物复习练习 第二部分 重难题型突破课件(打包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27 07:22:30

文档简介

(共95张PPT)
第二部分 重难题型突破
题型三
实验与科学探究
一、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2021北京)利用摄像机记录鹌鹑卵孵化过程的研究方法属于(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文献法
A
2.观察下图,可以看出马的前肢、鹰的翅膀和蝙蝠的前肢外形差别很大,但骨骼排列相似,从而说明它们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这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 调查 B. 推测 C. 比较 D. 实验
C
3.(2021成都)衣藻是单细胞生物,细胞都有精致而复杂的结构。为了清楚地观察衣藻的形态结构,人们常常采用的方法是( )
A. 肉眼直接观察 B. 设计调查方案 C. 用显微镜观察 D. 设置对照实验
C
4.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报告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411778724人。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不需要做的工作是( )
A. 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B. 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 选取抽样调查的样本 D. 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
5.下列研究中需要设置对照组的是( )
A.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B. 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
C. 观察鸡翅关节的结构 D. 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6.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若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后续做法错误的是( )
A. 修改实验数据 B. 认真分析原因 C. 重新进行实验 D. 继续查找资料
C
D
A
7.为探究某种激素对蜉蝣幼虫行为的影响,下列有关操作不恰当的是( )
A. 将蜉蝣幼虫按性别分成两组,雄性组注射该激素,雌性组作为对照
B. 将蜉蝣幼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使两组的性别比例大致相同
C. 实验组注射适量该激素溶液,对照组在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D. 实验组与对照组应置于相同且适宜环境下饲养
A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常以对照实验命题,通过下面例题归纳整理出突破这类题型需要具备的5点能力。
例 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 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二、探究实验
组别 小鼠数 量(只) 饲喂方式 实验结果 小肠绒 毛状态 体重增长
值( 只)
甲 20 ? 数量多、排列整齐 7.34
乙 20 每日饲喂含 微塑料 的普通饲料 只,连续27天 数量少、排列散乱 1.84
丙 20 每日饲喂含 微塑料 的普通饲料 只,连续27天 基本消失
(1)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__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2) 实验中甲组起对照作用,其饲喂方式应为__。
(3) 由实验结果可知,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的__功能,导致它们体重增长值均下降。但乙、丙两组体重变化不同,表现为__。
(4) 为消除微塑料A对小鼠机体造成的损伤,进行了小鼠的恢复饲养实验。若小肠绒毛出现__的状态,则说明小鼠基本恢复正常。
(5) 为减少微塑料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__。
a. 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
b. 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
c. 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 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能力点1 确定实验变量
一组对照装置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这组对照实验中的变量。确定变量的方法:①从实验方案中找到不同的条件;②从探究的问题、假设或结论的语句中确定,如“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中,变量就是_____。
例题中,根据题干“微塑料是 ”,结合实验方案中“乙: 微塑料 ”“丙: 微塑料 ”等信息,得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
◆能力点2 判断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实验应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加入任何变量的,或者自然状态下不对变量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即是对照组。加入变量的,或者自然状态下对变量进行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即是实验组。

微塑料
例如:①在“探究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实验中,加清水的一组是_________,加不同浓度的酸雨或废电池浸出液的几组是_________。②探究触角在蚂蚁寻找食物过程中的作用,设置两组:甲组为保留触角的蚂蚁,乙组为剪去触角的蚂蚁。自然状态下对变量——触角进行处理(剪去)的乙组是_________,自然状态下对变量——触角不进行处理(保留)的甲组是_________。
例题中,虽然已经说明“甲组起对照作用”,但根据变量分析及乙组、丙组的“饲喂方式”,也能推出甲组是对照组。
◆能力点3 补充实验处理方案
将实验材料按照随机性平均分组编号,设置对照实验,该过程必须遵循____________原则,除了变量,确保实验能顺利进行的其他实验条件_______且适宜。
实验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单一变量
相同
对照组
例题中,除了变量,实验小鼠的大小和初始生长发育状况、饲喂时间“每日”、饲喂物质及饲喂量“普通饲料 只”、饲喂持续时长“连续27天”等条件应保持一致,则甲组的饲喂方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点4 增加重复次数以减小实验误差
减小实验误差的措施:①科学地选择实验材料:选择的材料应具备符合实验要求、取材容易、实验现象明显等特点,且一般情况下,各材料个体的初始状况应根据要求保持一致。②选取多个实验对象或重复多次实验,实验结果取_______值:实验对象数量太少或实验次数过少,都会使结果存在_______性,不足以说明问题。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对照实验还要遵循可重复性原则。
每日饲喂不含微塑料 的普通饲料 只,连续27天
平均
偶然
例题中,科研人员选取的60只小鼠的初始生长发育状况应良好且相同,才能顺利进行实验。而且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_____只,保证每个组别的实验对象的数量适宜。最终的实验结果“小肠绒毛状态”和“体重增长值”应是对组内所有实验对象的一种“平均”现象统计。
◆能力点5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数据经加工处理后通常有三种呈现形式:表格、折线图、柱状图。要想获取正确的结论,就要找变量与实验结果(或实验现象)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通常表现为促进、抑制、有影响、无影响等。
20
①表格形式:例题中,从上到下依次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微塑料A对小鼠的小肠绒毛生长有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且这种作用直接影响了小鼠体重的变化,实验组小鼠的体重增长值明显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 )对照组,丙组小鼠甚至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②折线图形式:探究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浸泡24小时)对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用浓度为______的聚乙二醇进行浸种处理,柴胡种子萌发率最高。
抑制
低于
体重增长为负值(或体重降低)
③柱状图形式:过滤效率是检测口罩防护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人员利用自动滤料测试仪对不同类型口罩进行检测,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类型口罩的防护能力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防护能力最弱的是_______口罩。
不同
棉布
(一)教材重点实验变式
编者按:江西中考最后一道实验探究题常常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变换实验对象或变量等改进措施来命题,本部分归纳整理出重点探究实验及其变式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提升。
Ⅰ.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2017 .18,2015.18)
1.(2017江西18题5分)有研究表明,鸡的产蛋率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及光照时间有关。某科技活动小组对此产生兴趣并开展了相关实验,请据图表回答问题:
编号 实验材料 处理方法 产蛋率
甲组 各20只大小、 长势相同的产蛋鸡 喂养普通饲料
乙组 喂养等量 高蛋白饲料
(1) 实验设置如上表所示,那么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鸡的产蛋率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有关吗(合理即可)
(2) 甲、乙两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组。

(3) 为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准确,根据题中影响产蛋率的因素,该实验还必须保证在相同的___________下进行。
光照时间
(4)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科技活动小组进一步研究每只产蛋鸡每日摄入蛋白质的量与产蛋率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绘成上图。据图可知,要达到 的产蛋率,产蛋鸡对蛋白质的摄入量应为_______克/只·日。
21.5
(5) 科技活动小组还发现,延长光照时间也可以提高产蛋率,原因是光照促进脑下垂体分泌激素刺激卵巢,促进卵的成熟和排卵。该生命活动调节是在神经调节和________调节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
激素
2.(2021新余四中模拟)水仙花又称凌波仙子,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为中国传统名花之一。某探究小组为了探究环境条件对水仙花开花时间的影响,他们选取品种、成熟度和大小等相同的三个具备开花能力的水仙花鳞茎,分为甲、乙、丙三组,同时置于下表所示的环境中进行培养,观察并记录从开始培养到第一朵花开放的时间。请分析回答:
组别 平均温度 光照条件 其他培养条件
甲 光照充足 完全相同且能充分满足水仙花生长发育的需要
乙 光照充足 丙 光照不足 (1) 该探究方案中的实验变量有两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平均温度(或温度)
光照条件
增加各组中水仙花鳞茎的数量
(2) 若要通过一次实验就获取比较准确的实验结果,请改正实验中的一处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若要探究环境温度对水仙花开花时间是否有影响,应选择甲组和_____组作为对照实验进行比较。

(4) 根据上表中的设计方案,你认为该探究小组还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照对水仙花开花时间是否有影响
3.(2021福建)空心菜具有较强的污水净化能力。为研究空心菜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小组在年最高温度 的某地进行了系列探究。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空心菜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甲。
图甲
实验二:探究“空心菜对池塘水体中含氮总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乙。
图乙
请回答。
(1) 分析图甲结果,可得出:
① 四组实验中,空心菜的植株增长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合理即可)
② 四组实验中,空心菜植株在_____ 条件下增长最快。
(2) 为进一步探究空心菜植株增长的最适温度,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该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
(3) 实验二设置“不种植空心菜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对照(合理即可)
(4) 根据图乙,可知空心菜能够_______池塘水体中含氮总量。
降低
(5) 综合以上实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4.(2021海南)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外界因素对海带生长率(指实验前后海带体内物质增加的百分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实验一
实验二
(注: 是温度单位, 是浓度单位)
(1) 由实验一可知,海带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在____________之间;长期在 环境条件下培养海带,会导致海带_______。
死亡
(2) 由实验一和实验二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海带生长率有影响。
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3) 每组实验都选用多株海带而不是一株海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减小实验误差
(4) 能否根据实验二中的数据得出促进海带生长的最适二氧化碳浓度为 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
二氧化碳浓度从 到 ,海带的生长率逐渐升高,但未出现峰值
Ⅱ.探究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2020.18)
1.月季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为了培育可以连续开花(花期较长)的月季新品种,生物小组进行了系列实验。同学们以单季花月季(花期较短)为亲代进行杂交,获得子代种子若干,月季种子存在休眠现象,自然萌发率很低,为探究打破种子休眠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1) 比较第1、2组实验结果,说明打破种子休眠的温度为______。
(2) 比较___________两组实验结果,说明湿沙也是打破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
2组和3组
(3) 为进一步探究仅有湿沙条件是否可以打破种子休眠,需要增设第4组实验。第4组实验的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湿沙混合,常温保存60天
(4) 若第4组实验种子几乎不萌发,综合上述信息,得出的结论是____。
a.低温条件和湿度条件均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且湿度条件更为重要
b.在低温条件和湿度条件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能打破种子休眠
c.低温可以打破休眠,湿度可以促进该效果,但仅有湿度不能打破休眠
2.桑葚是桑的果实,也是一些鸟儿的食物。科研人员发现经鸟类消化后的桑树种子更容易萌发。为了研究引起上述现象的原因,科研人员收集三种不同状态的桑树种子,将它们分为 、 、 三组,每组各30粒。 组为具有完整果皮和果肉的种子, 组是经鸟类消化后的无果皮和果肉的种子, 组为人工去除果皮和果肉的种子。将三组种子均放在垫有湿纸巾的培养皿中,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以长出 胚根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每天统计种子萌发的数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 由题干可知,桑树属于种子植物中的_______植物。
被子
(2) 科研人员通过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皮和果肉对桑树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3)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实验中准备的湿纸巾能为种子萌发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科研人员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又对 、 、 组各设置了4个重复组,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5) 分析图中三条曲线可知,果皮和果肉对桑树种子的萌发_____(填“有”或“没有” )影响,经鸟类的消化道处理后,可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种子的萌发。

促进
一定的水分(或水分,水)
3.西瓜是一年生植物,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1) 西瓜果实采收后,根、茎、叶等器官留在农田中,其中的有机物能够被土壤中的_____________等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细菌和真菌
(2) 生产中发现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西瓜,会影响后续西瓜种子的萌发。为探究其原因,研究者用清水和不同浓度的西瓜根、茎、叶的提取液,分别处理西瓜种子,统计种子萌发率。西瓜种子在清水中萌发率为 ,其余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提取液浓度 萌发率(%) 提取液来源 10 20 50
根 96 75 55
茎 83 66 42
叶 69 48 20
① 实验中,应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_______等环境条件。萌发时,_______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温度
胚根
② 分析数据可知,随着提取液浓度增加,三种处理的种子萌发率均逐渐_______;同一浓度的根、茎、叶提取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_____________。
下降
叶、茎、根
(3)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提高后续种植西瓜时种子的萌发率,可建议瓜农们在西瓜采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理残存的根、茎、叶后再种植西瓜(合理即可)
Ⅲ.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2016.18)
1.(2021赣州)为了探究 地夏日晴天中午时,某些非生物因素对某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该品种小麦植株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组,种植在人工气候室中,并保持光照和 浓度等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每天中午 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光合速率越大,光合作用越强;光合速率越小,光合作用越弱),计算平均值,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仔细分析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组别 甲 乙 丙 丁 戊
实验 处理 温度 36 36 36 31 25
相对湿度 17 27 52 52 52
实验 结果 光合速率 11.1 15.1 22.1 23.7 20.7
(1) 表中乙丁能否成为一组对照实验?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
变量有多个(或变量不唯一,未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2) 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地夏日晴天中午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某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
温度和水分(或温度和湿度,温度和相对湿度)
(3) 表中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一组,探究的是 地夏日晴天中午时温度对某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
丁戊(或丙丁,丙戊)
(4)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判断,对该品种小麦光合速率影响更大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分(或湿度,相对湿度)
2.(2021长沙)某兴趣小组利用移液管、吸管和矿泉水瓶设计了一个简易的装置(如图甲所示),用于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图甲
图乙
叶片数量
(1) 本实验使用了若干海桐枝条,这些枝条应长势一致,___________相同。根据图乙实验设计可知,起对照作用的是第_____组(填序号)。

(2) 分析①、②、③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风速越快,植物的蒸腾作用_______。
越强
(3) 分析①、④、⑤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照越强,蒸腾作用越强
3.水稻最早种植于中国,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1) 水稻叶片通过_______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储存在由受精极核发育成的_______中,它是水稻籽粒(如图1)的主要食用部分。
图1
光合
胚乳
(2) 有科研人员探究了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见下表。
组别 1组 2组 3组
处理 ? 升高温度,常规 二氧化碳浓度 升高温度,升高
二氧化碳浓度
产量 6697 7585 7477
① 第1组作为对照,“?”处的处理应该为_______温度和常规二氧化碳浓度。实验过程中,需将光照强度控制在_______(填“较低”“适宜”或“较高”)范围内。
适宜
② 比较_______两组实验结果,发现在升高温度的基础上再升高二氧化碳浓度,对水稻产量的增加并无贡献。
2与3
(3) 水稻生长依次经过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科研人员继续研究了常规温度下,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对水稻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常规
① 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可以通过测定单位面积的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或释放_______的量获得。
氧气
②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水稻生长前期,较高二氧化碳浓度可以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但是,随着水稻生长时间的延长,较高二氧化碳浓度对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促进作用逐渐_______。
降低
4.如图分别为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 图1中甲烧杯中放入蒸馏水,乙、丙烧杯中均放入与甲等量的且通入足量二氧化碳的蒸馏水。再从同一植物,选取生长旺盛、长势相同的绿叶,用打孔器在叶片上截取多个相同面积的小圆叶片,再用物理方法抽出小圆叶片中的气体。然后取等量小圆叶片分别置于甲、乙、丙三个烧杯的底部。静置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① 该实验通过甲组和乙组作对照,说明_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_________两组作对照,说明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
二氧化碳
乙、丙
② 图2为叶片结构横切示意图,据图分析,乙组装置中小圆叶片在光下产生了_______,储存在叶片_______组织的空隙中,使叶片上浮。
图2
氧气
海绵
(2) 图3是“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过程。
图3
① 步骤A对植物的处理操作是进行_________。
② 步骤 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溶解叶绿素
③ 经处理后的叶片滴加碘液,可见如 中显示的 部分变蓝色,说明有_______产生。
淀粉
(3) 综上所述,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_____。
a.将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b.产生的有机物为植物自身提供营养,是人和动物的食物来源
c.将太阳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d.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植物、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暗处理
5.(2021江西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图中所示装置可用于比较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其他条件均适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当甲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乙处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大于
(2) 实验不久后,装置内壁上有水珠出现,该水珠来自植物的_______作用和土壤中水分的蒸发。
蒸腾
(3) 若将图中装置置于黑暗中,测得甲处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乙处,原因是装置中的植物及土壤微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4) 将装置内的光由暗逐步调亮,测得甲处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降。根据这一现象,在大棚种植农作物时,人们可以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达到增产的目的。
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或充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5) 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发现温度与某绿色植物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他们将此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连续光照12小时,再连续遮光12小时。实验结果如下表:
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 二氧化碳的 量(毫克/小时) 1.75 2.50 3.15 3.85 3.40 3.00
黑暗下释放 二氧化碳的 量(毫克/小时) 0.75 1.10 1.70 2.25 3.00 3.50
①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若连续光照12小时再连续遮光12小时,则温度控制在_____ 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② 为提高产量,可适当降低夜间温室内的温度,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Ⅳ.探究某些物质对人或动物生理活动的影响(2019.18)
1.“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是治疗人体肠道菌群失调的药物。该药物含有健康人肠道具有的长型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了探究该药物对人体是否有不良反应,某生物小组用适量蒸馏水溶解该药片,并用小鼠做如下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组 对照组
健康小鼠 10只 10只
饲喂次数 及剂量 每天喂药1次, 0.3毫升 每天喂蒸馏水
1次, 毫升
观察时间 14天 14天
实验现象 无不良反应 无不良反应
(1) 该实验的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格中的“ ”应为______毫升。
0.3
(2)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药物对人体无不良反应
(3) 长型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均属于_______(填“细菌”或“真菌”)。这三种菌与人类的关系是_______(填“寄生”或“共生”)。
细菌
共生
(4) 为保证“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中的菌群能在肠道中正常繁殖,在服用该药时,不能同时服用_____。
A. 抗生素 B. 钙片 C. 维生素 D. 抗病毒药物
药物(或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
A
2.(2019江西18题5分)某科研小组为了探究山药中的山药多糖对治疗糖尿病的医学价值,用患糖尿病的大鼠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材料有山药多糖、生理盐水、降糖药物、30只糖尿病大鼠等;实验操作见下表,科研人员连续喂养16天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糖浓度取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组别 小鼠类型 处理方式
健康的大鼠 灌服生理盐水
糖尿病大鼠 灌服生理盐水
糖尿病大鼠 灌服山药多糖
糖尿病大鼠 灌服降糖药物
(1) 实验中设置 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
对照作用
(2) 实验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 组的健康大鼠数量应该为_____只。
10
(3) 根据图表信息,实验中 组与 组对照,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与_____组对照,可知山药多糖降糖效果与降糖药物的疗效相似。
山药多糖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
(4) 正常情况下,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_________的重吸收作用。
肾小管
3.甲醛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研究甲醛对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可为甲醛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研究提供基础。某科研小组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
将若干果蝇受精卵均分三份,分别放入甲醛浓度为0、 、 的三管培养基中,置于 环境中培养。观察测量各发育阶段果蝇体重如图所示,记录发育所需时长数据如下表:
甲醛浓度(%) 发育时长(天) 0 0.25 0.5
从受精卵发育为蛹 6.33 11.01 13.67
从受精卵发育为成虫 11 15.68 18.34
分析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
甲醛浓度
(2) 在果蝇幼虫期和成虫期,分别从每管中取10只,观察测量其体重。每管取10只而不是1只,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合理即可)
(4) 上表实验结果表明:甲醛浓度越高,从受精卵发育为蛹的时长_______(填“越长”“越短”或“无影响”)。正常情况下从蛹发育为成虫的时长为_______天,甲醛对这一时期的时长的影响是_________(填“延长”“缩短”或“无影响”)。
4.67
无影响
越长
(3) 上图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甲醛浓度升高,各发育阶段的果蝇体重都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正常值,而且对幼虫的影响比成虫_____(填“小”或“大”)。
小于

4.(2021江西模拟)某科研小组为获得一批发热的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对小鼠注射 试剂。将预先经过体温筛选的小鼠随机分为三组 ,按小鼠体重设定 给药量分别为 、 、 。皮下给药后按不同时间点测体温结果见下表:
组别 小鼠数 量(只) 基础体 温 注射 后不同时间点 体温 存活小鼠数(只)
1 8 38.25
2 8 38.25
3 8 37.54
(1) 1组小鼠注射 后,_______(填“能”或“不能”)获得发热的小鼠。
不能
(2) 从实验数据看,给药量为____________时最适合获得发热的实验小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组小鼠与第1组小鼠相比体温有明显上升,与第三组小鼠相比,实验后又能全部存活,对小鼠健康危害小(合理即可)
(3) 、2组实验小鼠在 后,体温均恢复正常,这说明小鼠属于_______(填“恒温”或“变温”)动物。
恒温
(4) 发热的小鼠新陈代谢会加快。若对2组小鼠持续注射一段时间 ,食物供应与正常小鼠一致,一段时间后2组小鼠的体重变化是_______。若想设计对照实验探究此结论的正确性,此实验的变量应是______________。
下降
的有无
5.流感可导致病毒性肺炎,肺部炎症会使肺的重量增加,从而增高“肺指数”。某小组研究苦茶提取物抑制 亚型流感病毒对小鼠肺部感染的作用。实验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测定苦茶提取物对小鼠的毒性:
①将实验小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取10只。
②连续灌胃7天,每天2次。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实验组分别灌服等剂量不同浓度苦茶提取物。
③观察小鼠体征并记录小鼠死亡数据。如表1。
实验组 对照组
苦茶提取 物浓度 6000 4000 2000 1000 500 250 0
死亡率(%) 60 20 0 0 0 0 0
第二阶段:研究苦茶提取物对肺炎的抑制效果:
①将实验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病毒对照组、试验药物组,每组10只。
②除正常对照组外,另外两组小鼠以滴鼻方式感染 亚型流感病毒。
③对试验药物组灌胃给药,其余同时灌服生理盐水,每天2次。
④给药后96小时进行肺指数测定。记录如表2。
表1
组别 灌服物成分 肺指数(%)
正常对照组 生理盐水
病毒对照组 生理盐水
试验药物组 苦茶提取物 2000
1000
500
250
请作答:
(1) 根据第一阶段实验数据可知,若选取浓度为 的苦茶提取物是否可以用于下一步实验?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以
该浓度的苦茶提取物会使小鼠死亡率提高(或小鼠可能会死,浓度太高,合理即可)
表2
(2) 第二阶段实验中,正常对照组与病毒对照组之间的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为判断药效,须将 组与____(填“ ”或“ ”)组的数据进行比较。
(4) 第二阶段设置多种浓度的苦茶提取物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取苦茶提取物的最佳浓度(或比较不同浓度苦茶提取物对肺炎的抑制效果,合理即可)
(5) 据表2所知,浓度为________ 的苦茶提取物对小鼠 亚型流感病毒肺炎的抑制效果最好。若要探究“是否有效果更为显著的苦茶提取物浓度?”,可以在该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针对浓度范围在 _______ 的苦茶提取物设置不同浓度进行实验。
2000
是否感染 亚型流感病毒
(6) 实验证明,一定浓度的苦茶提取物对小鼠的 亚型流感病毒肺炎有抑制作用。该浓度能否直接运用于人的治疗?_______。
不能
6.为探究单纯服用中药汤剂和中药汤剂辅以针灸这两种方法治疗肾病的效果,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情况见下表。
组别 实验对象 处理方法 检测
甲组 选择80名年龄、病情、身体状况 的志愿者,平均分为甲、乙组 检测患者
内尿样中 的含量
乙组 口服中药 汤剂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某肾病患者尿检后,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该患者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中的_________。
肾小球
(2) 参与该实验研究的80名志愿者在年龄、病情、身体状况等方面应该_______;表中甲组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治疗一段时间检测患者尿样中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
相似
中药汤剂辅以针灸
蛋白质和红细胞
(3) 对甲、乙两组治疗前、后的尿样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图:
实验结果显示,尿液中红细胞、蛋白质含量在治疗前后下降率最显著的是_____组,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纯服用中药汤剂有效果,但中药汤剂辅以针灸这种方法治疗肾病的效果更好(合理即可)
Ⅴ.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2018.18)
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设计了探究“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
培养皿号
实 验 步 骤 ① 配制牛肉汁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待用 ②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样,然后涂抹到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棉棒在洗手后的手心取样,然后涂抹到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棉棒直接在培养基表面涂抹
③ 将 、 、 三组培养皿放入适宜温度的培养箱培养,每天定时观察、记录,直到菌落不再增加 实验结果 许多菌落 少数菌落 ?
(1) 此实验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数量
(2) 实验步骤②,用无菌棉棒对手心取样时, 、 两组取样面积要求是否相同?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保持变量唯一
(3) 实验步骤①中高温灭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实验中杂菌的干扰
(4) 实验步骤②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_______步骤。
接种
(5) 组在此实验中起_______作用。
对照
(6) 针对本实验,你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洗手能(或不能)减少手上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7) 上表中, 组实验结果“?”理论上应该是_________。
无菌落
2.(2018江西18题5分)抗生素在现代畜牧业中被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造成牛奶中抗生素残留。若长期饮用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会影响人体健康。为了寻找合适的奶源制作酸奶,某科研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
将编号甲、乙、丙的三张灭菌滤纸圆片,分别浸润下表各检测样品后,放置在涂布了细菌的培养基上,在 环境下培养24小时,结果如下图:
组别 检测样品
甲 含抗生素的鲜牛奶
乙 待测牛奶
丙 不含抗生素的鲜牛奶
丁 ?
(1) 通过甲、丙两组实验结果的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乙组实验结果表明,此待测牛奶___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用于制作酸奶。
不适合
(3) 有人提出,经过消毒可使牛奶中抗生素失效,为了验证这一说法,科研小组在原实验基础上设置丁组,那么丁组的检测样品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_的鲜牛奶。若丁组实验结果形成_________,则说明消毒不能使牛奶中的抗生素失效。
含有抗生素并消毒
抑菌圈
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形成抑菌圈
(4) 牛奶可以通过乳酸菌发酵制成酸奶,发酵过程应该在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
无氧(或密封)
3.实验室在培养细菌时,一个培养皿被青霉污染,出现如图1所示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与青霉相比,细菌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_________。培养的细菌依靠分解培养基中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属于_______(填“自养”或“异养”)。
图1
细胞核
异养
(2) 仔细观察发现,在 所示的青霉菌落周围,没有细菌生长。由此推测,青霉产生了某种物质能_______细菌生长。
抑制
(3) 为证明上述推测是否正确,设计如下实验。
①将青霉放在富含营养的培养液中,适宜条件下培养几天后,过滤掉青霉,留取剩余的培养液待用。
② 取相同滤纸片,分别标记甲、乙。甲滤纸片用上述培养过青霉的培养液充分浸润;作为对照,乙滤纸片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没有培养过青霉的培养液充分浸润
③ 在无菌条件下将两个滤纸片放在培养着细菌的培养皿中(图2),继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甲、乙两滤纸片周围细菌生长情况,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上述假说成立。
图2
甲滤纸片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乙滤纸片周围有细菌生长
④ 重复多次实验,发现其中一组的甲滤纸片周围有极少量细菌生长(图3)。分析这些细菌的来源可能是_________(多选)。
图3
a. 培养基中自发产生的
b. 没有控制好无菌条件,环境中细菌进入的
c. 青霉产生的物质使细菌发生不受抑制的变异
d. 培养的细菌中混有极少量不受抑制的个体

4.新冠疫情引起人们对公共卫生和饮食健康的关注。围桌聚餐时,使用公筷夹取食物,既能保留聚餐的氛围,又可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1) 为了探究使用公筷是否能降低细菌对菜品的污染,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由11名实验者共同食用6道菜。每道菜被均分成两份,一份使用公筷,一份不使用公筷。就餐时,每名实验者对同一道菜的两份交替取食。检测结果如下表。
菜品名称 菌落总数 餐前 餐后 A 就餐组 使用公筷
就餐组
凉拌黄瓜 14 000 45 000 16 000
盐水虾 160 220 150
干锅茶树菇 1 100 79 000 4 600
炒芦笋 30 530 30
咸菜八爪鱼 60 5 000 20
香辣牛蛙 60 560 150
① 餐前检测发现,烹饪过的菜品中菌落数少于“凉拌黄瓜”,这是因为蒸煮炒等环节,起到了___________作用,使菌落数减少。
高温灭菌
② 处是_____________就餐组。
不使用公筷
③ 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将菜品均分为两份,本实验中研究者还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组实验者食用的菜品和量以及顺序都一样
④ 就餐组的每道菜品中菌落数均高于公筷组,原因是不同菜品中的细菌通过筷子交叉污染,以及_______中的细菌通过筷子传到菜品中。
口腔
(2) 由此推测,使用公筷可避免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降低胃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等病原体随食物传播的风险。这种就餐方式在预防传染病措施中属于_______________。
切断传播途径
聚餐使用公筷(合理即可)
(3)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请提出一条聚餐时的健康倡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Ⅵ.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动物心率的影响(2021.25)
1.(2021云南)为探究酒精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某校生物实验小组利用斑马鱼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5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依次加入等量的清水、浓度为 、 、 和 的酒精溶液。
步骤二:每个烧杯放入三条体积大小及发育程度相近的斑马鱼,记录下三十分钟内斑马鱼出现侧翻和死亡的时间。
步骤三:重复以上实验三次。统计三次实验的平均值,结果如下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处理 方式 清水 酒精 酒精 酒精
酒精
出现侧翻 时间/秒 未出现 65 44 29 20
死亡时 间/秒 未出现 535 402 305 196
(1) 该实验中共有____组实验组。三组和四组对照,变量是___________。
4
酒精浓度
(2) 对各组实验中的数据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减小实验误差
(3) 五组与二组相比,斑马鱼出现侧翻的平均时间减少了_____秒。通过对以上数据分析可知:酒精对斑马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酒精浓度越高,斑马鱼出现侧翻和死亡的时间越_____。

(4)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酗酒对健康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酗酒会导致心血管疾病、肝损伤等(合理即可)
45
2.吸烟有害健康,戒烟难是因为吸烟者对烟焦油中的尼古丁等产生依赖。研究发现,烟焦油对涡虫神经系统的影响与人相似。某科研小组将涡虫作为实验对象,研究烟焦油浓度变化对其移动速度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
①挑选体长相近的涡虫40只,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放入浓度为 、 的烟焦油溶液中处理12小时,使涡虫对所处浓度的烟焦油产生依赖。
②将甲组涡虫随机分成 、 两组,每组10只,分别置于浓度 、 的烟焦油溶液中。 将乙组涡虫随机分成 、 两组,每组10只,分别置于浓度 、 的烟焦油溶液中。
③测定每组涡虫的移动速度,取平均值,结果如下图所示:
研究人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又做了多组实验,实验现象一致。回答下列问题:
(1) 组和 组是一组__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
对照
烟焦油溶液浓度
(2) 测定每组涡虫的移动速度后,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
减小误差
(3) 比较 组和 组、 组和 组,涡虫对烟焦油产生依赖的表现相似,即对一定浓度烟焦油产生依赖的涡虫,置于更低浓度的烟焦油溶液中移动速度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
减慢
(4) 由于对不同浓度烟焦油产生依赖, 组和____组涡虫在同一浓度烟焦油溶液中移动速度不同。
(5) 青少年应当拒绝吸烟。请根据实验谈谈其中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烟者会对香烟产生依赖
(二)拓展探究实验提升
编者按:本部分从探究方向、情境等角度精选全国真题、模拟题作为练习,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类型1 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探究
1.(2021江西五市联考)塑料中的聚苯乙烯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有报道称“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某科技活动小组对此开展了相关实验,据资料介绍黄粉虫幼虫喜食麦麸子。据表回答:
编号 实验材料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甲组 各取50只大小、长势均相同的黄粉虫幼虫 喂食适量的 麦麸子 正常生长
乙组 喂食等量的 聚苯乙烯 ?
(1) 实验设置如上表所示,提出的问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吗
(2) 实验中设置甲组的目的是起_______作用。
对照
(3) 若乙组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可以得出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
正常生长
(5) 黄粉虫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___________。
完全变态
(4) 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废弃的塑料尺(含聚苯乙烯)在垃圾分类中属于___________。
可回收物
2.重金属铬 破坏土壤和水体生态环境,对动植物产生危害,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
为找到治理铬污染的有效方法,科研人员选用若干组斑马鱼,在浓度为 的铬污染水体中投加不同量的生物硫铁,统计96小时后斑马鱼的存活率,结果如下图:
说明:生物硫铁投加比是生物硫铁与铬的摩尔浓度比; 组指水体中不含铬,但生物硫铁含量与投加比为4时相同; 组指不含生物硫铁和铬的对照组。
请回答:
(1) 生物硫铁投加比至少达到______时,斑马鱼的存活率才能达到 。
0.5
(2) 实验中设置 组是为了证明___________对斑马鱼的存活率没有影响。
(3) 在前一实验基础上,为进一步探究生物硫铁投加时间对铬污染水体中斑马鱼存活率的影响,科研人员在不同时间分别向一至七组投加等量的生物硫铁,统计96小时后斑马鱼的存活率,结果如下表:
组别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投加时 间(小时) 0 4 8 12 16 20 24 / /
存活率
说明: 组指铬水体中不投加生物硫铁; 组指不含生物硫铁和铬的对照组。 ① 该实验选用铬浓度为________ 的水体。
79.30
② 4小时内投加生物硫铁,可使斑马鱼的存活率至少提高_____ 以上。
生物硫铁
(4) 综合以上两个实验可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硫铁能有效保护铬污染水体中的斑马鱼,斑马鱼存活率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而增大。
生物硫铁投加比的增加
投加时间的减少
3.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水体中有机物、氮、磷含量过高。为探索治理河水污染的方法,科研人员将污水引入试验池进行实验。
(1) 在该试验池中引入风车草、美人蕉、凤眼莲、金鱼藻和花叶芦竹等水生植物,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它们属于_________。本实验引入这些水生植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者
吸收水体中的氮、磷
(2) 试验池建立一段时间后,科研人员检测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质。据下图分析,流经试验池后,污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均呈现下降趋势。
有机物、总氮、总磷
(3) 为筛选出净水效果最好的水生植物,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 :取同等质量的五种植物,分别置于大小、水体配制浓度均相同的水培塑料桶内。
步骤 :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20天后测定水体总氮、总磷浓度,结果如下:
总参数 初始 浓度 凤眼莲 美人蕉 风车草 金鱼藻 花叶
芦竹
总氮 8.08 0.3 0.11 1.0 0.9 2.8
总磷 2.83 0.6 0.3 0.7 2.4 1.6
① 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生植物的种类
五种植物都有净水作用,美人蕉净水效果最好
② 请对该实验提出一条改进方案_____________。
设置对照组
类型2 与动物行为相关的探究
1.家鸽飞行速度快、耐力强,并且具有良好的导航能力,自古以来常被用于通信传书。研究表明家鸽的导航包括定向与定位。
(1) 下列与家鸽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中错误的是_____。
A. 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的空气阻力
B. 骨骼轻薄,长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
C. 体内有气囊,在气囊和肺内分别进行气体交换,保证氧气供给充足
D. 胸肌发达,前肢变为翼
C
(2) 科研人员研究了嗅觉与定位的关系。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将多只家鸽分为两组, 组用含木犀草素的溶液麻醉家鸽嗅觉, 组用_______处理作为对照。在良好天气下,选择不同距离放飞后,记录归巢时间,求平均值后计算出___________,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放飞距离较近时, 、 两组差异不太明显,放飞距离较远时,两组出现了显著差异,说明_______与家鸽导航定位有关,而且飞行距离越远,关系越_____(填“大”或“小”)。
图1
清水
归巢速度
嗅觉

(3) 近年来,亚洲多地出现雾霾天气。科研人员研究了雾霾对家鸽归巢的影响。由于雾霾会影响家鸽的视线,因此科研人员假设随着雾霾严重程度的增加,家鸽归巢的速度减慢。他们在不同雾霾程度下,在同一地点放飞大约1500只家鸽,多次实验得到如图2所示结果。
图2
① 实验中放飞多只家鸽并进行多次实验,目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小实验误差,避免偶然性
③ 雾霾对家鸽产生上述影响,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
A. 雾霾干扰家鸽通过太阳和地磁的定向
B. 雾霾的化学成分增强家鸽嗅觉定位
C. 家鸽主要依靠视觉进行定位
B
不支持,因为随着雾霾严重程度增加,家鸽归巢速度逐渐加快
② 图2所示实验结果是否支持研究人员的假设,请你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北京朝阳区一模)科研人员利用虎皮鹦鹉进行研究:是否聪明能干的雄鸟更能吸引异性。每组包括1只雌鸟、2只雄鸟,共同完成以下流程。
1 初选 装置
雌鸟可随意在中立区与优选区活动。
操作 步骤 ①将3只虎皮鹦鹉按照图示位置安排好。
②每天将2只雄鸟的位置更换。
③记录雌鸟在优选区停留时间。雌鸟在优选区停留时间较长一侧的雄鸟称作雌鸟的“青睐者”,另一只称作“落选者”。
2 训练 装置 ①开箱取食训练的装置
②雌鸟观察雄鸟取食过程
操作 步骤 ①将雌鸟带离训练区。对“落选者”进行为期一周的开箱取食训练。
该过程需要经过开方箱-开抽屉-开圆盒三步才能得到食物。
②对“青睐者” ? 处理
③一周后,雌鸟观察2只雄鸟取食过程。
续表
3 再选 装置 装置同“1初选”
操作 步骤 将3只虎皮鹦鹉再次移入初选装置,记录雌鸟在优选区停留时间。
续表
(1) 在实验准备中,应选择体型、毛色、年龄_________________的雄性鹦鹉。在实验过程中将两只雄性鹦鹉的位置每天更换一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以雌鸟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衡量其对雄鸟选择偏好的标准。
(2) 在“2训练”这一环节中,“?”表示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落选者”雄鸟进行技能培训后,可以打开箱子取出食物。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该行为属于_______行为。
相同(或一致)
排除位置原因对雌鸟选择的影响(或控制单一变量)
在优选区停留时间
不进行开箱取食训练
学习
(4) 据图1可知,“落选者”经过培训后,再次选择时雌鸟在其区域停留的时间______。
图1
增加
(5) 有人认为“落选者”经过“再选”后重获青睐是因为雌鸟看中了它得到的食物,那么到底是“食物”还是“获得食物的能力”是受青睐的原因呢?科研人员另外选用虎皮鹦鹉进行实验,并对上述实验做两处改动:①对“落选者”没有进行开箱取食训练;②“再选”阶段给“落选者”鸟笼中放入食物;记录结果如图2,据图分析可知,_________________(填“拥有的食物”或“获得食物的技能”)更易能获得雌鸟的青睐。
获得食物的技能
图2(共40张PPT)
第二部分 重难题型突破
题型二
材料分析题
类型1 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7年4考)
1.(2021江西样卷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在2021年工作会议上宣布,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攻关已取得重大进展。草地贪夜蛾分为“玉米型”与“水稻型”,前者主要取食玉米,后者主要取食水稻。在借助技术进行生物农业治理方面,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究草地贪夜蛾的行为规律,研发高效精准的监测预警技术,实现异地预测预报和就地治理。
(1) 从动物分类的角度看,草地贪夜蛾属于_______动物。
节肢
(2) 与病毒相比,草地贪夜蛾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
有细胞结构
(3) 草地贪夜蛾分为“玉米型”与“水稻型”。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多样性。
基因
(4) 草地贪夜蛾有很强的迁徙能力。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该行为属于_________行为。
先天性
幼虫
(5) 草地贪夜蛾的发育经过卵、_______、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2021江西模拟)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2020年11月,新华网报道,国内核心期刊《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和《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分别于近日刊登相关论文,公布了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发现的11种植物(系江西省植物新记录种),即6种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柳杉叶马尾杉、西藏瓶蕨、灰背铁线蕨、骨牌蕨、异鳞鳞毛蕨、锯蕨,5种种子植物:车桑子、大花腋花黄苓、岩藿香、高野山龙头草、九龙山凤仙花。这些新发现的植物均为草本植物,其中柳杉叶马尾杉系濒危物种,高野山龙头草的发现则进一步打破了日本特有种的分布记录。保护区内脊椎动物有418种,昆虫已鉴定的有15目127科1329种,高等植物有2829种,此外还查明大型真菌22科61种。江西省是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省份之一,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较为突出。
(1) 资料中的“柳杉叶马尾杉”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通过_______进行繁殖;它与“车桑子”相比,进化地位更高等的是_________。
车桑子
(2) 资料中的“九龙山凤仙花”属于双子叶植物,其种子萌发时由_______提供营养物质。
子叶
(3) 资料中画线内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
(4) 昆虫一般有两对翅、一对触角、三对足,请根据昆虫的特征列举出两种你知道的昆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蝉、螳虫(或蝴蝶、蜜蜂、蜻蜓等)
(5) 通过资料可知,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
建立自然保护区
孢子
3.(2021赣州)仔细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赣州市立足气候生态资源、毗邻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两大基础优势,提出“山上栽脐橙、田里种蔬菜”的产业富民格局,把蔬菜作为继赣南脐橙之后又一支柱富民产业来打造,收获的蔬菜通过冷链运输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资料二:赣州是江西的畜禽养殖大市,畜禽以生鲜和加工产品的形式销售。主要加工产品有香肠、腊肉、板鸭等。
资料三:白莲是赣州传统经济作物。主要在石城、宁都、瑞金3个县(市)种植,推广了莲田养草鱼、莲田蜜蜂授粉等一批实用技术。
(1) 板鸭是由鸭加工制作的,与白莲在结构层次上相比,鸭多了_______。
系统
(2) 通过冷链运输可抑制蔬菜的_______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保证蔬菜品质。
呼吸
(3) 香肠腌制时要加食盐,目的是_______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延长香肠的保存时间。
(4)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资料中加下划线的三种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______;与其他两种动物的受精方式不同的动物是_______;这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
蜜蜂
草鱼
蜜蜂、草鱼、鸭
抑制
4.(2021长沙)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呵护自然,人人有责”,旨在号召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分析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去年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做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材料二:我国生物多样性法律法规体系越来越完善,如今年4月施行的《生物安全法》。
材料三:今年3月,我国遭受了近十年来的最强沙尘暴,此次沙尘暴起源于蒙古国戈壁荒漠。蒙古国因过度放牧导致土壤荒漠化,再加上今年春气温较往年偏高 ,导致干旱、大风,就此形成了超强沙尘暴。
(1) 中国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一方面应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利用绿色植物进行___________消耗二氧化碳;另一方面需从能源结构、工业制造和个人生活等方面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光合作用
(2) 《生物安全法》中规定加强对抗生素药物等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和残留的管理,因为这些药物残留可能会沿_________逐渐积累危及人体健康,也可能污染环境;还规定加强对人类和珍稀动植物遗传资源的调查、管理与监督,这是从_______多样性的角度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安全。
食物链
基因
(5) 我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沙尘暴的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强植树造林,治理荒漠化,倡导全球合作,减少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合理即可)
(3) 过度放牧会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状态,加速草场退化,造成土壤荒漠化。
(4) “呵护自然,人人有责”。下列个人行为不利于保护自然的是_____。
A. 随手关灯 B. 光盘行动 C. 放生巴西龟 D. 垃圾分类投放
平衡
C
类型2 传染病、免疫与人体健康(2020.16,2019.16)
1.(2019江西16题5分)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据报道,耳念珠菌对多种抗真菌药物有耐药性,可导致侵袭性感染并带来较高的死亡率,被称为“超级真菌”。
耳念珠菌主要在医院内传播,对器官移植、恶性肿瘤等免疫力受损的住院患者构成威胁。医院可采取相应的隔离、消毒等方法来阻止耳念珠菌在医院内传播。健康人群一般不会发生感染,不具备相互传播的可能性。
(1) 耳念珠菌属于真菌,真菌的主要生殖方式是_______生殖。
孢子
(2) 医院采取阻止耳念珠菌在医院内传播的方法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措施是_______。
隔离
自然选择
(4) 从进化的角度看,“超级真菌”的产生是___________的结果,其耐药性变异属于_________的变异。
可遗传
(3) 移植的器官会使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这属于人体免疫的第_____道防线。

2.(2020江西16题5分)阅读以下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积极开展了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等试验。灭活疫苗通过理化方法使新冠病毒失活,但保持病毒的免疫原性。试验发现灭活疫苗在恒河猴的气管内免疫接种中,能诱导其产生高水平抗体而获得免疫功能。
同期,科研人员根据影像学数据,以水凝胶为材料,成功打印出 肺部模型,用于指导新冠肺炎临床治疗。该模型是一个包裹着网络管道的囊结构,当空气被泵入囊中的同时,血液流过囊周围的网络管道,可模拟肺进行气体交换。
(1) 制取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对新冠病毒进行特殊处理,使其内部遗传物质(核酸)失活,但病毒的_________外壳仍然完整,从而保持免疫原性。
蛋白质
(2) 材料中恒河猴获得的免疫功能属于_________免疫。 选择恒河猴做试验,是因为它们与人类共同特征较多,亲缘关系较_____。

(3) 据材料可知,囊结构相当于人体的肺泡,当人体肺泡内氧浓度升高时,膈肌位置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由_________(血细胞)运输到全身各处。
下降
红细胞
特异性
3.(2021益阳)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为有效阻断新冠疫情的发展,注射疫苗构建免疫屏障,是当前的重要工作,截至6月1日,我国已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近7亿剂。
资料二:抗生素是我国老百姓最熟悉,也是最容易被“滥用”的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破坏细胞膜的正常生理功能等来发挥杀菌作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滥用抗生素,会产生能抵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
(1) 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注射新冠疫苗属于_______________。
保护易感人群
(2) 从免疫学的角度看,新冠疫苗属于_______。注射新冠疫苗一段时间后,新冠病毒入侵时机体能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将其清除,这个过程主要由第_____道防线完成。
抗原

(3) 某人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相同抗原再次侵入(如图中①、②分别表示注射疫苗和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间)。检测此过程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最合理的是____图。
图A
图B
图C
(4) 有人在患流感(流感病毒引起)后高剂量服用抗生素,病情没有好转。根据题干资料,你认为抗生素不能有效杀灭病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破坏细胞膜正常生理功能,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合理即可)
4.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吸烟的危害与烟草燃烧物的成分有关。烟草中的烟焦油可附着于吸烟者的支气管和肺泡表面,刺激并损害人体的呼吸功能;尼古丁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生物碱,它是香烟主要的成瘾源;①苯并芘是强致癌物,香烟中的苯并芘被吸烟者直接吸入或弥漫于室内,浓度很高,对周围人群也会产生危害。此外,香烟中的一氧化碳气体对人体的毒害也很大。近年,市面上的“淡味”和“低焦油”是商家炒作的卖点,但也有人认为,②它们的风险和普通香烟一样高。
资料二: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有研究统计了从青少年开始吸烟的男性群体肺癌发病率,如图1所示。还有数据表明,由于人类个体不同,对烟草有毒物的耐受也不同,日吸烟量大于5支的每4个人里,约有1位死于肺癌。人体各器官都可能受到烟草有毒物的侵害而患病。
图1
图2
(1) 根据资料一,烟草的有害物吸入肺部后,烟焦油会附着于图2中的____点(填“ ”或“ ”);尼古丁进入毛细血管将溶解在_______中被运输到全身;一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后,血红蛋白优先与其结合,从而影响了人体对于_______的运输。
血浆
氧气
(2) 从肺泡进入血液的烟草有害物,它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_________,最终将到达全身组织细胞。
左心房
(3) 根据资料一中划线句子①的信息,若要避免苯并芘的吸入,除了自己不要吸烟,还应当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待在有人吸烟的地方(或吸二手烟等,合理即可)
(6) 以上资料不支持的说法是_____。
A. 吸烟是肺癌发病的主要原因 B. 绝大部分烟民因肺癌致死
C. 人群具有基因的多样性 D.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
年龄越大的人群,肺癌发病率越高;烟龄越长的人群,肺癌发病率越高
(5) 分析图1的数据,得出肺癌发病率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资料一中划线句子②,表达的只是一种观点。若要说服他人,我们还要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实验收集数据(或查找资料提供数据,提供证据或事实,合理即可)
类型3 人体生理活动及其调节(2015.16)
1.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每到夏季,下河游泳溺水身亡就会成为威胁中小学生生命健康的一大杀手,溺水时,我们的呼吸道会被阻塞,若得不到及时救助就会缺氧死亡。青少年要珍爱生命,谨记防溺水安全教育“六不准”。
材料二:近段时间,苏先生发现自己上厕所的频率变多,而且厕所出现很多蚂蚁,后来他去医院做检查发现肾脏出现了问题,导致他出现尿频、尿糖等现象。
材料三: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同学们可以通过眼睛去观赏一切美好的事物,去获取外界大量的信息。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1) 阅读材料一,我们知道溺水者常常会因缺氧而危及生命,这是因为溺水直接影响到_____。
A.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 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D.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2) 阅读材料二,请你运用泌尿系统的相关知识分析,苏先生主要是肾单位中的
_________(填结构名称)出了问题。
肾小管
(3) 阅读材料三,结合你学过的眼球结构分析,我们能通过眼睛观赏到外界的事物,是因为_________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线刺激后产生冲动,冲动沿着视神经传递到___________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视网膜
大脑皮层
A
2.(2021无锡)阅读下列关于“桃胶”的科普介绍,请回答问题:
桃胶是桃树的树皮分泌出来的红褐色或黄褐色胶状物质。将这些分泌物从树皮上剥下来晾干就是原桃胶,可以入中药,也可以简单加工后食用。原桃胶的主要成分是大分子多糖,属于膳食纤维的一种,人体缺乏相应的消化酶,因此难以消化吸收。原桃胶去除杂质及一定的处理后变为小分子多糖,就是商业桃胶。
(1) 根据短文信息,原桃胶中的主要成分大分子多糖_______(填“能”或“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
人体缺乏相应的消化酶
(2) 商业桃胶中的小分子多糖,摄入人体后主要在_______(填器官名称)内被吸收。
小肠
(3) 商家宣传食用桃胶能为机体补充蛋白质,增强机体内部的组织合成,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还能有效补充机体的胶原蛋白,对皮肤弹性的下降有防治效果。你认为这_______(填“是”或“不是”)真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
桃胶的主要成分中不含蛋白质,蛋白质被人体摄入后消化为氨基酸才能吸收(合理即可)
3.(2021江西样卷八)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学生进入校园前必须进行体温测量。测量时,只要将体温枪对着被测者额头或手腕“嘀”一下就能获知体温。
材料二: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运动能力,中学体育课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江西省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项目中,1000米跑和800米跑分别是男、女生的必考项目之一。体育课上,老师会向学生示范跑步的标准动作。长跑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快、面红耳赤等现象。
(1) 体温枪能快速检测出人体的温度。维持人体体温所需的能量来自细胞的_______作用,其发生的场所主要是细胞的_________(填结构名称)。
呼吸
线粒体
(2) 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完成动作属于_________________反射,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
复杂(或条件)
大脑皮层
小脑
(3) 跑步运动要求学生手脚协调。维持身体平衡、起协调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
(4) “长跑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快、面红耳赤等现象”,这是由
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导致的。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除受_______系统的调节外,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肾上腺素
神经
4.阅读科普小短文,请回答:
打喷嚏是某些因素(例如灰尘)刺激了鼻腔黏膜,而产生的一种无法控制的本能反应。鼻腔黏膜的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一种叫组胺的物质释放出来,刺激黏膜上的分泌细胞分泌黏液,为打喷嚏做准备。与此同时,神经信号从传入神经传递到脑干的呼吸中枢,再把信号传到与呼吸有关的肌肉,刺激它们收缩,不由自主地吸气,关闭呼吸道,挤压胸部,鼻涕、唾液也跟着飞射出去。打喷嚏是为了把这些有害物质清除出去,让鼻腔更好地发挥作用。
打嗝是因为某些因素导致膈肌不由自主地收缩(痉挛),导致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临床上有几个常见的因素会导致周期性地打嗝,如胃里满是食物、酒精或空气;温度突然变化;吸烟;兴奋、压力等情绪高涨时。
打鼾多是咽部气道狭窄以及鼻、喉的阻塞性病变等原因引起。有睡眠时咽部肌肉张力下降,使原先相对狭小的咽腔更趋狭窄,呼吸气流通过时产生涡流,导致咽壁软组织颤动,从而引起打鼾,会造成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上气道堵塞,呼吸气流间断,从而引发血氧饱和度下降,临床上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甲图
乙图
(1) 根据打喷嚏的形成过程,完成甲图的填图: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脑干的呼吸中枢
与呼吸有关的肌肉
(2) 由资料可知,打喷嚏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反射。划线部分说明,鼻腔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_______。从考虑他人健康的角度,打喷嚏时我们应该怎么做?____________。
非条件(或简单)
清洁
捂住口鼻
(3) 乙图是胸廓和膈肌的位置示意图,①为膈肌的正常位置。由资料可知,打嗝时膈肌所处的位置应该是[ ]。此时空气由外界到达肺,其经过的通道叫做_________。
呼吸道
(4) 严重打鼾时,直接影响的呼吸过程是肺与_______的气体交换。
外界

5.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猫头鹰昼伏夜出,大雁秋去春来,植物春华秋实 你可曾想过,他们是如何感知自然并顺时而为的?
中国古代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早有“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的阐述。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均呈现出昼夜和季节性周期变化,生物体适应这种周期性变化,形成了生物节律。如人的体温周期波动、果蝇的羽化(从蛹到成虫)均表现为昼夜节律,鸟类的迁徙表现为年节律。
生物体内调节生物节律的机制称为生物钟。从简单的细菌到植物、动物,都有生物钟。人们很早就观察到含羞草的叶片白天张开、夜晚合拢的现象。当把含羞草放到一个黑暗的环境中时,发现含羞草叶片开合仍会维持原来的昼夜节律。后来,科学家通过对果蝇羽化节律的研究,分离得到第一个生物钟基因 基因,这项成果获得了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对于人体来说,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一天通常只出现一次,时间大约在夜晚入睡一小时后,且早睡觉比晚睡觉的峰值高很多。晚上不睡,白天补觉则无济于事,因为白天睡觉不会引起生长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可见,生物钟如钟表一般,可以精确地调控行为、激素水平、睡眠、体温等生理机能。
人体24小时昼夜节律
生物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赋予了生物预见和应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了解和顺应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生物钟,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
(2) 据图可知, 是人体的___________和体温最高的时间。
(3) 根据文中信息分析,下列属于年节律的是____。
a. 人体体温变化 . 人体褪黑激素的分泌
c. 北极黄鼠冬眠 . 猫头鹰昼伏夜出
(4) 青春期是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由_______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因此,遵循昼夜节律对维持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至关重要。
垂体
(5) 健康生活需要良好的生活习惯。结合对生物钟的理解,请你写出一条健康生活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熬夜、合理安排睡眠时间(合理即可)
血压最高
(1) 通过对含羞草叶片开合的研究,人们认识到含羞草叶片的开合_____(填“有”或“无”)内在生物节律。果蝇羽化节律的研究表明,生物节律是由_______控制的。

基因
类型4 生物科技类
1.(2021江西五市联考)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18年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先后在我国诞生,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相关科研人员将雌性猕猴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并将之注入无核卵细胞中形成融合细胞,进一步培养成胚胎后移入代孕母猴体内继续发育,一段时间后产出。
(1) 克隆“中中”和“华华”的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填“无性”或“有性”)生殖。
无性
(2) 猴与人的生殖系统基本相同,胚胎移入代孕母猴体内继续发育是在_______中进行的。
子宫
(3) 哺乳动物免疫系统基本相似。若将代孕母猴换成代孕母羊,则出现免疫排斥现象导致胚胎死亡,这属于_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
细菌
(4) 在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可以防止培养过程中_______的污染。
(5) 下列能正确表示克隆技术的是_____。
C
2.阅读科普文,回答问题。
动脉硬化是一种动脉血管病变,一般先有脂类等物质积聚在内膜、导致出血及血栓,进而管壁中层逐渐钙化,动脉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图一所示)。高血压、高血脂、遗传、吸烟饮酒、肥胖等是动脉硬化的主要病因。
冠状动脉(图二所示)是负责为心肌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血管。如冠状动脉硬化的管径狭窄达 以上,则可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导致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治疗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心脏移植。中国现有心衰患者约1000万人,但因供体不足,每年仅300例左右完成移植。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是目前治疗方式之一。日前,我国自主研制出世界上最小的人工心脏,重量不到180克,大小和乒乓球差不多,被医学界亲切地称为“中国心”。
人工心脏技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人工心脏以电机作为血流循环的动力源,并在心脏和主动脉接口处加上单向“阀门”以保证泵血效率。但因体积和重量大,手术创伤大等不足已停止使用。第二代人工心脏改进电机,利用磁场驱动叶轮旋转产生抽吸力,将衰竭心脏的血液抽出并“泵”到主动脉,保证血液供应。但叶轮磨损后,会形成血栓。“中国心” 是第三代人工心脏,采用全磁悬浮技术,叶轮完全悬浮旋转,血液顺畅流动,避免了对血细胞的碾压,解决了血栓的困扰,且装置体积更小,性能也更稳定。
目前,“中国心”已完成部分临床试验,试验者不仅两年生存率接近心脏移植者,血栓发生率显著降低,还可以正常生活及运动,因此它有望成为心脏衰竭患者的重要选择。但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我们应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重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为重要。
(1) 根据文中信息和所学知识,推测冠状动脉是下列哪条血管的分支____。
a. 肺动脉 . 肺静脉 . 主动脉 . 上腔静脉
(2) 第一代人工心脏中的单向“阀门”是模拟_________________,可以防止血液倒流,提高泵血效率。
瓣膜(动脉瓣)
(3) “中国心”作为第三代人工心脏,完美解决了第二代中因叶轮磨损会形成_______的困扰,它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点,因而有望得到发展应用。
血栓
装置体积更小、性能更稳定
(4) 图三中的“中国心”安装的位置是紧贴于心脏四个腔中的_________,它将含氧丰富的_______血泵到主动脉后,开始正常进行_____循环,最后汇集到____________(填写血管名称),返回右心房。
图三
左心室
动脉

上、下腔静脉
(5) 结合文中资料,你认为青少年时期养成哪些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理膳食,适当运动,远离垃圾食品(合理即可)(共59张PPT)
第二部分 重难题型突破
题型一
图表信息题
类型1 结构模式图
考向1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表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 ⑦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C. ②能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撑的作用
D. 切洋葱时散发的刺激性物质来自细胞中的⑤
D
2.(2021江西五市联考)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显微镜和观察到的视野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图中10移到视野中央,应将涂片向右上方移动
B. 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中的结构1
C. 图中9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D. 如果图中8的数量低于正常值,则此人可能患有贫血
D
3.(2021江西样卷八)如图所示,按照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排序,正确的是( )
A. ④→②→①→③→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⑤→①→③→④→②
D. ②→①→④→③→⑤
A
4.(2021昆明)某同学制作了黑藻叶片细胞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后,绘制了细胞结构简图(示例:[①]细胞壁)。
据图回答:
(1) 制作临时装片时,展平载玻片水滴中的黑藻叶片后,需盖好_________(填“载玻片”或“盖玻片”)。
盖玻片
(2)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要升降镜筒,可以调节_____________和细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
(3) 黑藻叶片细胞中呈绿色的结构是[ ]_________。

叶绿体
(4) 图中①的功能是支持和_______细胞。
保护
(5) 该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_。
线粒体
考向2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5.(2021成都)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其结构如图所示。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片中的叶绿体主要存在于(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B
6.(2021张家界)下图是植物体的某些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中胚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 乙中 是由甲中的②发育成的
C. 丙中的 和 使幼根不断生长
D. 乙中 是由甲中①发育而来,在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甲中③
A
7.图1是桃花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2是果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中填序号或字母)
图1
图2
(1) 图1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的[④]_______里面有花粉,雌蕊的[③]_______里面有胚珠。
(2) 由花结出果实,需要经过的生理过程有开花、_______和受精。
传粉
(3) 受精完成后,胚珠发育成图2中的[ ]_______。
b
种子
(4) 贮藏新鲜的水果时,采取降低温度或氧气浓度等措施,是为了减弱水果的_______作用。
呼吸
花药
子房
8.“桔”与“吉”音似,人们常将桔作为吉祥物和贺年赠品。桔的生命周期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在 中填写序号)
(1) ①是由种子的_______发育而来。幼苗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___。
胚芽
成熟区
(2) 桔开花后,成熟的花粉从[ ]中散放出来。

(3) 由 图中的[ ]发育而来, 在植物体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__(填“营养”或“生殖”)器官。

生殖
(4) 从 可判断桔属于___________(填“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
考向3 人体的结构
9.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③是胰腺,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B. ④分泌的消化液能促进淀粉的消化
C. 蛋白质在②中初步消化,在⑤中最终消化成氨基酸
D. ⑥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B
10.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肺泡中的氧最先到达心脏的②
B. 静脉注射的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③
C. 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①进入心脏
D. 图中动脉血的流动方向为⑤→⑥→⑦→④
11.某同学在学校参加劳动课时,不小心被刺扎到了手,迅速缩手。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同学在此过程中先感觉到痛然后再缩手
B. 该反射属于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C. 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⑤④③②①
D. ③是神经中枢,还会将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
D
D
12.如图为关节及伸肘运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①、②和④三部分
B. ④由肌肉组织构成
C. 伸肘运动时⑤舒张、⑥收缩
D. 伸肘运动时⑦起动力作用
C
13.如图 是人体部分器官示意图(①~④表示心脏四腔, 、 表示吸气和呼气,甲、乙表示肾动脉和肾静脉),请据图回答:
(1) 器官可以分泌的消化液是_______。
胆汁
(2) 器官四腔中,流静脉血的是_______(填图中数字)。④和相连的血管之间,能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_________。
①③
动脉瓣
(3) 器官进行 过程时,膈肌处于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 状态。新型冠状病毒会导致患者肺部深处分泌大量黏液,影响了肺与血液之间的___________,造成人体缺氧,呼吸困难。
收缩
气体交换
(5) 器官产生的某种代谢废物,经血液运输,最后随尿液排出体外。请将该代谢废物流经图中器官的顺序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用大写字母和箭头表示)。
氧气、尿素、营养物质
(4) 血液流经 器官后,与甲中血液相比,乙中血液减少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答2个即可)。
考向4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14.比较下图所示的几种植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有根、茎、叶的分化 B. ②用孢子繁殖
C. ③④种子的外面都有果皮包被 D. ①②③④均具有输导组织
B
15.(2021江西样卷二)下图为一些微生物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 与 相比, 没有成形的_________。图中 可通过产生_______来繁殖后代。
细胞核
孢子
(2)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在酿酒、蒸馒头时离不开图中的____(填字母),制作泡菜和酸奶时要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填名称)。
乳酸菌
(3) 图中____(填字母)表示病毒,它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4) 夏天食物常常发霉长“毛”,是图中____(填字母)生长繁殖的结果。
16.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五种动物,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 具有飞行能力的动物是_______(填序号)。
①④
(2) ②终生生活在水中,用_____呼吸。

(3) ③这种动物所在类群不能称为真正的陆生动物,因为其_______作用和幼体的发育过程必须在水中完成。
受精
(4) _____(填序号)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5) 具有胎生、哺乳现象的动物是_____(填序号)。

(6) ④具有独特的呼吸方式,与其体内的结构——_______有关。
气囊
类型2 流程模型图
1.流程图是生物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有关流程图叙述,错误的是( )
A. 胎儿获得氧的途径:母体→脐带→胎盘→胎儿
B. 尿液排出体外的方向: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C. 对光时光线通过显微镜的路径: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
D. 呼气过程:肺内气体→支气管→气管→喉→咽→鼻→外界
A
2.(2019江西15题1分)关于用模式图解释生物学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对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含的食物链,则甲代表蝉
B. 若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则模型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
C. 若表示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的过程,则氧从丙进入丁通过扩散作用实现
D. 若甲、乙、丙、丁代表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则模型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C
3.(2020江西8题1分)下列选项不能依次对应图中 、 、 的是( )
A. 胃腺、胃液、蛋白质 B. 胰岛、胰岛素、血糖
C. 青霉菌、青霉素、细菌 D. 神经中枢、神经冲动、感受器
4.(2021赣州模拟)如图是人体内某结构血流示意图,其中①③表示血管,②表示相应的结构,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 若②表示肾小球,则③内流的是含尿素较多的静脉血
B. 若②表示肾小管,则③内葡萄糖含量会降低
C. 若②表示小肠,则饭后③内营养物质含量会增加
D. 若②表示肺,则①是肺动脉,流鲜红色的动脉血
D
C
5.如图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是神经调节,②是激素调节
B. 图中包含的反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
C. 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会上升
D. 进食后血糖含量大幅度上升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减少
A
6.如图为生物常见的物质交换模型,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若 为组织细胞, 为毛细血管,则②可表示为营养物质和氧气
B. 若 为肺泡, 为毛细血管,则血液流经 后,含氧量增加
C. 若 为叶肉细胞,①为水,则 为叶脉中的导管
D. 若 为根毛细胞,①为水,则 可表示输导组织
C
7.如图为植物的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叶片的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则可表示叶片正在进行呼吸作用
B. 若③代表水分,②代表水蒸气,则可表示叶片正在进行蒸腾作用
C. 若表示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则②代表氧气,④代表有机物
D. 此叶片在白天只能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
8.(2021济南)如图为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 表示生理过程, 、 表示两种气体, 、 表示与毛细血管相连的血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 、 、 、 表示人体的呼吸过程,过程2是通过___________实现的,气体 在过程3中以与红细胞中的___________结合的方式运输。
扩散作用
血红蛋白
(2) 淀粉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_________,血液流经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后,变成营养丰富的_______血。
葡萄糖
静脉
(3) 血液经过程7在肾小囊内形成_______,然后经过程8___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尿液。脑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排出体外过程中,随血液循环一定会流经心脏的_____心室。

(4) 在胰腺的分泌活动中,过程____(填序号)属于内分泌腺的分泌过程,它分泌的_________能够降低血糖的浓度。
6
胰岛素
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
9.(2021江西模拟)2021年1月20日,小江在电视前观看了我国成功发射天通一号03星的整个过程,下图是他在焦急等待时神经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 当小江观看发射过程时,屏幕上的光线在图中[ ]_________上形成物像,通过视神经传递到[⑥]___________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
视网膜
大脑皮层
(2) 小江一边看电视一边准备喝水,水杯很烫,他的手刚碰到水杯就迅速缩回。该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
脊髓

(4) 当看到天通一号03星成功升空的那一刻,小江激动得面红耳赤、心跳加速,此时除了大脑皮层比较兴奋外,体内明显增加的激素 是___________。
肾上腺素
(3) 长时间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会引发膀胱过度活动症而产生尿意,为了不错过精彩瞬间,小江便一直忍着,此时控制排尿的反射属于_________________反射。
复杂(或条件)
10.(2021江西五市联考)我国向世界郑重宣布:中国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力争到2060年达到“碳中和”。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 、 、 、 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乙通过图中的____(填字母)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___平衡。
碳—氧
(2) 图示中共有____种脊椎动物。
4
(3) 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共有____条食物链。
3
(4) 请写出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
类型3 坐标曲线图
1.(2021海南)下图中最能反映酵母菌发酵时产酒速度随环境温度变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曲线是( )
C
2.(2019江西9题1分)如图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植物进行的两种生理活动。曲线 、 分别表示( )
A. 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B. 蒸腾作用、光合作用
C.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D.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3.(2021江西模拟)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白天的光合作用强度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点处的有机物累积最多
B. 段下降是由于气温过高导致部分气孔关闭
C. 段表示光合作用在持续增强
D. 段持续下降可能是因为光照强度在慢慢减弱
D
A
4.甲、乙两种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光照强度为0时,甲和乙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同
B. 光照强度为 时,乙不进行光合作用
C. 光照强度为 时,甲和乙合成的有机物量相同
D. 光照强度为 时,可表明甲更适合强光照下生长
D
5.下图中的曲线表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曲线Ⅰ代表淀粉的消化程度
B. 脂肪在器官 中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C. 蛋白质化学性消化的起始部位是
D. 、 分别代表的器官是口腔和胃
C
6.(2021咸宁)如图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段表示吸气, 段表示呼气
B. 段的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膈顶部下降
C. 段的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胸廓容积扩大
D. 点为呼气结束点,此时肺内外气压相等
C
7.如图所示为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某种物质(Y)依次经过Ⅰ、Ⅱ、Ⅲ三种结构时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对此曲线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若 表示摄入食物中含有的脂肪,则Ⅱ是小肠
B. 若 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气体,则Ⅲ为肺动脉
C. 若Ⅱ所示结构为肾小管,则 一定是尿素
D. 若Ⅱ所示结构为肾小球,则 可能是大分子蛋白质
A
8.(2021青岛)下列对生物不同生理活动曲线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C
A. 图甲表示某人进餐前后血糖含量的变化, 段下降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增加
B. 图乙表示将狗和响尾蛇从 移至 的环境中耗氧量的变化, 代表响尾蛇
C. 图丙表示绿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质量变化的曲线,甲是有机物质量的变化
D. 图丁表示存放水果时氧气浓度与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 点时保存效果最佳
类型4 概念关系图
1.下图表示染色体中蛋白质、DNA、基因的关系。甲、乙、丙依次是( )
A. 基因、DNA、蛋白质 B. DNA、基因、蛋白质
C. 基因、蛋白质、DNA D. DNA、蛋白质、基因
A
2.下表中的概念间关系与图中所示不相符的是( )
选项 Ⅰ Ⅱ Ⅲ Ⅳ
血液 血浆 血细胞 白细胞
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温度
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 生产者
桃花 雌蕊 雄蕊 子房
D
3.(2016江西11题1分)下列各项依次对应图中的甲、乙、丙、丁,说法正确的是
( )
A. 激素、生长激素、抗生素、胰岛素
B. 孢子植物、葫芦藓、紫菜、铁线蕨
C. 原始大气、氧气、二氧化碳、甲烷
D. 植物叶片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叶肉细胞
4.(2021江西模拟)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的相关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表示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功能
B. 表示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是细胞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D.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B
A
5.(2021江西五市联考)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人们通过插艾叶、挂五色蛋、划龙舟、包粽子等活动来纪念我国诗人屈原。根据图示,下列有关概念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该图表示艾的六大器官,Ⅰ表示生殖器官,则 可以表示叶
B. 若该图表示鸡蛋中的营养物质,Ⅰ表示无机物,则 可以表示蛋白质
C. 若该图表示人体运动系统,Ⅱ表示肌肉,则 可以表示肌腹
D. 若该图表示被子植物,Ⅱ表示双子叶植物,则 可以表示水稻
D
6.下列有关概念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D
类型5 生物分类图
1.(2021北京东城区期末)下图是根据五种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的图示,其中Ⅰ的分类依据是胎生、哺乳,则Ⅱ、Ⅲ的分类依据依次是( )
①用肺呼吸 ②有脊柱 ③卵生 ④体表有覆盖物
A. ②、① B. ④、② C. ③、② D. ③、①
D
2.如图是部分动物分类等级简图,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门”
B. 虾属于节肢动物,但不属于昆虫
C. 蝗虫和蝴蝶比起蝗虫和虾具有更多共同特征
D. 节肢动物门的动物种类比昆虫纲多
3.某同学假期回郊区的奶奶家,对农庄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
B. ③④的分类依据是身体是否分节
C. ⑤是胎生,⑥是卵生
D. 猪、鸭、蜻蜓都是体内受精,适于陆地生活
A
B
4.粉红的异木棉、红色的刺桐、红硕的木棉、火红的凤凰木,一抹抹红给美丽厦门带来喜庆的装扮。下图是这些植物的部分分类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木棉与异木棉是同目同科同属 B. 刺桐与凤凰木的共同特征最多
C. 木棉有木棉科植物的所有特征 D. 刺桐与龙牙花的亲缘关系最近
D
5.【拓展】新疆棉以绒长、品质好、产量高著称于世,深受各国人民喜爱。棉花是被子植物,小科利用以下二歧分类检索表对新疆棉花进行分类,它对应检索表中字母
____。
6.如图是生物兴趣小组对大肠杆菌、金丝猴、家鸽、水杉、流感病毒、蘑菇、肾蕨、水绵和大豆等生物分类表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在该小组记录的多种生物中,属于 类、 类的生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感病毒
大肠杆菌
(2) 类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_______生物;细胞里具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属于_______生物。
原核
真核
(4) 把水杉、肾蕨、水绵和大豆归为图中的____(填字母)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类,把水绵、肾蕨归为一类,水杉、大豆归为另一类,分类的依据是有无_______。
种子
(3) 将蘑菇归为 类,表中 处应填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
有细胞壁
类型6 遗传(系谱)图
1.无花果有红色和黄色之分,如果红色由显性基因(T)控制,黄色由隐性基因 控制,现用两种红色无花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判断该实验中亲代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 、 B. 、 C. 、 D. 、
D
2.(2018江西15题1分)人的褐眼(A)与蓝眼 是一对相对性状,如图表示某家庭眼睛颜色的遗传情况(|表示蓝眼男性),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2号夫妇的基因型均为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均为23对
B. 4号个体的基因型是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22条 或22条
C. 3号个体的基因型是 ,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22对
D. 该夫妇再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是四分之一
B
3.(2021青岛)如图为某家族高血氏病(一种脂代谢紊乱病)的遗传图谱。Ⅰ、Ⅱ、Ⅲ分别代表三代人,相应基因用 、 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遗传图谱可知,高血氏病是一种显性遗传病
B. 产生的精子染色体组成22条 或22条
C. 基因组成是 , 基因组成是 或
D. 和 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男孩的概率为
B
4.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拍摄到一只通体白色、没有“黑眼圈”的大熊猫,专家认为它患上了“白化病”。图甲为大熊猫的白化病遗传图(显、隐性基因分别用 和 表示),图乙表示与遗传相关的概念图,据图回答:


(1) 大熊猫正常与白化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图甲中两只亲代大熊猫再生一只白化病大熊猫的概率是_ _______________。
(或 )
(2) 大熊猫体细胞内有21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与人相同,由 、 染色体决定。请写出正常雄性大熊猫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对 (或40条 )
(3) 图乙中 是_________, 是_______。生物 仅由 和蛋白质组成,则它是_______。
染色体
DNA
病毒
(4) 若图乙中的生物性状是指图甲的白化病,那么 是____(填“ ”或“ ”)。
相对性状
5.(2021成都)每个人从生命的诞生到个体的发育,都与体内遗传物质的作用密切相关。如图1表示人生殖发育的过程,其中 、 表示相关的生理过程, 表示相应的细胞。如图2表示某种遗传病在一个家庭中的遗传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 图1中的 、 分别表示父、母的体细胞,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均为_____条。细胞 是在父亲睾丸内产生的精子,据图分析, 含有的性染色体是____。睾丸除了能产生精子,还能分泌 ___________。 过程为受精作用,发生该作用的场所是 _________。
46
雄性激素
输卵管
(2) 分析图2可知,该家庭中的遗传病是由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的,3号个体的基因组成是 ___________(相关基因用 、 表示)。2021年6月我国开始实施三孩生育政策,该夫妇已有了两个女儿,若他们计划再生一个孩子,是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

(3) 图2家庭中的3号个体和4号个体成年并各自结婚后,3号所生的女儿与4号所生的儿子_______(填“能”或“不能”)结婚,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
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
隐性
类型7 表格信息题
1. 是一种不易分解、化学性质十分稳定的有机杀虫剂。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4种生物之间存在食物关系,经检测这4种生物及海水中 含量的情况如下表,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名称 海水 甲 乙 丙 丁
含量 0.0004 0.005 7 0.52 68
A. 海水→丁→乙→丙→甲 B. 甲→丙→乙→丁
C. 海水→甲→丙→乙→丁 D. 甲→乙→丙→丁
B
2.甲、乙、丙是从健康人体肾单位的不同结构中采集的三种液体,其主要成分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液体 蛋白质浓度 葡萄糖浓度 尿素
甲 0 0 1.8
乙 8 0.1 0.03
丙 0 0.1 0.03
A. 甲是原尿 B. 乙是血浆 C. 甲取自肾小囊 D. 丙取自肾小球
B
3.为了探究不同品种蓝莓的光合特性,研究人员将三种蓝莓栽种在相同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测定等量成熟新叶的相关观测指标,结果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叶长 叶宽 叶绿素 总含量 · 气孔导 度 · · 呼吸消 耗/ · · 单叶
质量
美登 2.39 1.30 1.37 0.15 1.04 0.03
库帕 4.95 2.48 2.24 0.09 0.82 0.18
梯芙蓝 6.18 3.04 1.74 0.21 0.60 0.30
B
注: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开放程度,气孔导度越大,说明气孔开放程度越大;表中为上午9时的气孔导度。
A. 三个蓝莓品种的叶绿素总含量越高,单叶质量越大
B. “梯芙蓝”叶片面积大、呼吸消耗少弥补了叶绿素含量较少的劣势
C. 上午9时“美登”二氧化碳吸收量最大、蒸腾作用最强
D. 三个蓝莓品种的叶片越大,进行光合作用面积越大,制造的有机物越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