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3 海水的运动
一、单选题
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洋流( )
A.位于副极地环流圈 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受极地东风影响大 D.在性质上属于寒流
2.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夏季时温和多雨 B.②处分布着峡湾地貌
C.③处行船时流急浪高 D.④处有世界著名渔场
德雷克海峡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海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下图为南太平洋周围区域洋流分布图。完成下题。
3.德雷克海峡海冰较常年增加时( )
A.②附近海区降水增加
B.③附近海区降水增加
C.②附近海区气温升高
D.③附近海区气流对流减弱
4.①附近海区的洋流( )
A.受西南风影响
B.属于副热带为中心的环流
C.性质属于暖流
D.围绕南极大陆逆时针流动
2012年6月24日,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次突破了7 000米水深,并且在7 020米的最大深度成功坐底。读图,完成小题。
5.流经图示区域的洋流流向及性质分别是 ( )。
A.自南向北、寒流 B.自北向南、寒流
C.自南向北、暖流 D.自北向南、暖流
6.下列有关马里亚纳海沟形成过程的图示,正确的是 ( )。
A.A B.B C.C D.D
柔鱼生命周期短暂,约为一年,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20°N到50°N之间,每年在副热带的产卵场和亚北极边界的索饵场之间进行季节性洄游。在众多海洋环境变量中,水温对柔鱼的分布和丰度影响最为显著,成为柔鱼渔场最为合适的指示因子。下图示意8~10月份海上捕捞柔鱼作业次数在经度和纬度上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作业次数反映了柔鱼渔场的分布重心,8~10月渔场重心的分布变化是( )
A.8~9月份向东北方向移动,9~10月份向西北方向移动
B.8~9月份向东南方向移动,9~10月份向西北方向移动
C.8~9月份向东南方向移动,9~10月份向西南方向移动
D.8~9月份向东北方向移动,9~10月份向西南方向移动
8.柔鱼分布比较集中的海区可能在( )
①暖流经过的海区②寒暖流交汇处③河流入海口外围④海沟深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阅读下列对海浪的描述,完成下面小题。
①早晨,我们正在海边星巴克喝咖啡,巨浪突然而来。我们玩命逃,看到3个日本人在海里消失了。
——[德国]达特勒《泰国普吉岛》
②(无风)20000多吨的远望一号航天测量船(监测神七),如同一叶被扣在“碗底”的扁舟,随着绵延的___高低起伏。
——新华网电
③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李白《横江词》
9.①描述的是( )
A.风浪 B.涌浪 C.近岸浪 D.海啸
10.②中的横线上应填( )
A.风浪 B.涌浪 C.近岸浪 D.潮汐
11.③描述的是( )
A.风浪 B.涌浪 C.近岸浪 D.潮汐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原理及规律,是学好自然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为某循环运动模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若该图示意海陆间水循环,则表示我国夏季风的是 ( )
A.环节① B.环节②
C.环节③ D.环节④
13.若该图表示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则 ( )
A.①为暖流
B.②沿岸可能降温减湿
C.③为寒流
D.④沿岸可能增温增湿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冷暖异常的表现,这种海水温度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当这两种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西岸的气温和降水都发生明显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4.在厄尔尼诺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秘鲁沿岸更加干旱 B.秘鲁渔场渔获量增加
C.印尼热带雨林地区易发生火灾 D.澳大利亚东部发生洪灾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运动方向决定着东南信风的强弱
B.厄尔尼诺年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降温
C.拉尼娜年西太平洋海域冷海水上泛增强
D.厄尔尼诺年赤道附近海水运动方向与拉尼娜年相反
地球表面大部分区域被海水覆盖,海水的运动对人类影响巨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列关于波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风力是形成波浪的唯一动力
B.海啸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引起,破坏力极大
C.波浪的能力十分密集,是重要的海洋能源
D.风浪传至浅水区时,其能量比在深水时更大
17.下列海水运动同能量来源的组合,正确的是( )
A.波浪——密度差异 B.海啸——月球和太阳的引力
C.风浪——太阳辐射 D.洋流——海底地震和火山活动
下图是我国编制的竖版世界地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8.图中甲所在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 D.北冰洋
19.乙大陆的环境特征与纬度位置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
A.暴雪 B.烈风
C.酷寒 D.冰原
20.一艘海轮航行到丙地时,晚霞照映船舷。此时北京可能( )
A.红日东照 B.烈日当头
C.太阳西挂 D.满天星斗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储存在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排海。之后储水罐又发生多次泄漏,日本国内及国际社会对核污水处理的关注不断升级。核污水排海后的跨境转移受洋流的影响巨大。下图为福岛及周边海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日本政府作出将核污水排海决定主要因为( )
A.存储核污水已达排海标准 B.核污水直接排海费用低
C.海水对核污水净化能力强 D.日本的环境标准要求高
22.若福岛核污水排海,考虑到洋流影响,开始一段时间内受其影响最大的海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某年某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凸起明显,其直接影响因素是( )
A.洋流 B.入海径流 C.地转偏向力 D.盛行风
24.一艘货轮从甲到乙航行,货轮的吃水深度逐渐(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再变大 D.先变大再变小
25.若此时是甲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在一年中距离大陆最近的时间,此时是该年的(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海雾大多是暖湿空气经过较冷洋面形成的。寒暖洋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很容易形成海雾。下图示意日本群岛附近海域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一年中,日本群岛附近海域海雾多发的时段应是( )
A.1—2月 B.3—4月 C.7—8月 D.11—12月
27.①②洋流交汇形成的大渔场是( )
A.北海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纽芬兰渔场 D.秘鲁渔场
海洋中的浮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海水中的无机碳,造成海水的二氧化碳含减小,从而使二氧化碳从大气转移到海水,这一过程被形象的称为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生物泵”。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杌碳最终以浮游动物的排泄物、浮游动植物残体等形式从上层海水向下沉降(上升流影响沉降),大量的二氧化碳就这样被“生物泵”从海水表层送到海洋深部储存起来。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8.“生物泵”固碳效果最差的海区可能是( )
A.南太平洋中低纬东部 B.南太平洋中低纬西部
C.北太平洋中高纬东部 D.北太平洋中高纬西部
29.增加海洋固碳功能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进行海藻养殖②发展海洋渔业③开采海底油气④沿岸种植红树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流经①~④处的洋流分别属于( )
A.寒流、暖流、暖流、寒流
B.寒流、暖流、寒流、暖流
C.暖流、暖流、寒流、寒流
D.暖流、寒流、暖流、寒流
31.有关①~④处洋流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处较同纬度大洋东侧寒冷干燥
B.②处轮船向北航行可顺流节能
C.③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D.④处的污染物可扩散到印度洋
海水中的悬浮物的粒径一般在几至几百微米之间,其数量取决于海水的运动、人类活动的强度以及入海河流的水文特征等因素。我国黄海及东海北部大陆架海区是世界上悬浮物浓度最高的区域,显现出悬浮物数量多、质量浓度高、物源丰富多样、季节性变化明显等特点。如图是该海区春季表层海水悬浮物质量浓度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图中海域悬浮物质量浓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洋流状况复杂
B.季节水温变化大
C.入海河流较多
D.人类活动强度较小
33.关于洋流对悬浮物浓度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洋流流向与浓度等值线弯曲方向完全一致
B.洋流④增加悬浮物浓度
C.洋流②对悬浮物浓度增加影响明显
D.洋流的性质和流向对悬浮物浓度均有影响
二、综合题
34.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冷却饱和而形成的;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容易形成海雾。读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①②两海域中,最容易出现海雾的是____海域,理由是____。
(2)简析上述海域夏季海雾更容易发生的原因。
(3)图示海域分布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35.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与海水质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矿物质克数表示,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左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作洋流。右图为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简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表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其中表示海水温度的是______,表示海水盐度的是______,表示海水密度的是______。(填序号)
(2)左图中显示,全球表示海水的温度( )
A.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升高
B.由南北纬3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C.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D.由南北纬4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3)由左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___________(高或低),盐度___________(高或低),密度_______(大或小)。
(4)甲渔场的成因主要为( )
A.寒暖流交汇 B.上升补偿流
C.径流入海 D.人工养殖
(5)右图中①②③三个洋流按海水温度属于___________(填寒流或暖流),它们对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为_______________。
36.2013年初,欧洲西部地区遭遇极寒天气,极地冷空气沿大西洋东岸侵袭欧洲西部地区。读欧洲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降水根据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可分为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固态降水率是指固态降水(雪、雹等)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百分比。
(1)比较左图中①处和②处气温高低,并分析形成的原因。
(2)简述欧洲地形对极地冷空气南下的影响。
(3)从右图图中可以看出北部固态降水率高于南部,原因是北部纬度较南部高。试比较半岛中部与东西两侧、半岛西部沿海与东部沿海的等固态降水率线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1.
图中甲洋流是西风漂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副极地环流圈,A错误。西风漂流环绕南极流动,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B错误。西风漂流是在南半球西风带影响下形成的,和极地东风关系不大,C错误。西风漂流纬度较高,靠近南极大陆,水温较低,是寒流,D正确。故选D。
2.
据图可知,①处洋流向北流,应该是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作用,A错误。②处峡湾地貌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和洋流关系不大,B错误。③处位于西风带,有西风漂流流经,西风风力大,导致西风漂流流速快,洋流遇陆地阻挡,浪高,因此行船时流急浪高,C正确。④处受极地东风影响,不是离岸风,也不是寒暖流交汇,因此没有世界著名渔场,D错误。故选C。
3.B
4.D
本题以南太平洋周围区域洋流分布图为载体,以德雷克海峡海冰较常年增多这一现象为情境,考查相关海区洋流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3.
依据材料信息,德雷克海峡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海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②海区秘鲁寒流增强,所以附近海区降水减少,气温下降,故A、C两项错误;由于②海区气温降低,使南太平洋东西两岸温差增大,澳大利亚东岸地区上升气流增强,会导致澳大利亚东岸地区降水增多。③属于澳大利亚东岸地区,所以本题B项正确。
4.
①附近海区的洋流属于南极大陆外围的南极环流。其形成主要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围绕南极大陆逆时针流动,故D项正确。其性质为寒流,属于副极地环流,所以A、B、C三项错误。
南半球西风漂流成为寒流的原因:一是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而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气温极低,这必然会影响其周围水域的温度;二是从南极大陆延伸出来的冰舌,进入海面后形成了漂浮的冰山,这些浮冰融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能,从而使海水温度降低;三是南极大陆的强劲而干冷的极地东风也加强了海水的降温。
5.C
6.A
5.读图,图示区域是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结合经纬度可知,该海区是太平洋中低纬西部海区,流经的洋流是日本暖流,流向是自南向北流,C对。ABD错。故选C。
6.根据所学的板块学说理论可知:海沟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型边界,碰撞、挤压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很深的海沟,A图符合,A选项正确;B图是大洋板块在大陆板块之上,B选项错误;C图位于生长型边界,C选项错误;D图是断层构造,D选项错误。故选A。
7.D
8.A
7.
根据图中的作业次数数值的经纬度信息,可以判断8~9月份柔鱼渔场的分布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9~10月份柔鱼渔场的分布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
多项选择可利用排除法,根据柔鱼的分布特点及洄游情况可以确定柔鱼在较温暖的水域活动及觅食,不可能出现在气温较低海沟深处,排除④。其余选项①②③正确,故选A。
结合图示的经纬度可知,该柔鱼渔场主要位于40°N以北, 150°E以东,该处为千岛寒流(向西南流)与日本暖流(向东北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搅动,底层营养元素上泛,浮游生物繁盛,吸引包括柔鱼在内的许多鱼群集聚,形成渔场;寒暖流交汇处的位置会随寒暖流势力强弱而变化,饵料最丰富区域也随之变化,使得柔鱼分布重心随之移动。每年秋季(9月~11月)时,当地由东北向西南流动的千岛寒流增强,寒暖流交汇处应向西南方向移动,柔鱼渔场位置也应向西、向南移动;每年夏季(7~9月)时,当地由西南向东北流动的日本暖流增强,寒暖流交汇处应向东北方向移动,柔鱼渔场位置也应向东、向北移动。
9.D
10.B
11.D
9.
“巨浪突然而来”是题眼,说明此时无风或微风,不是风浪,A错误;文字描述的是一种具有突然性的巨浪,符合海啸的特点,D正确;涌浪、近岸浪都不具有明显的突然性,BC错误。故选D。
10.
“无风”是解题的关键,此时绵延的波浪属于涌浪,B正确;“无风”表明不是风浪、近岸浪,AC错误;潮汐为海水涨或落,与涌浪不同,D错误。故选B。
11.
“浙江八月”是题眼,该诗句描述的是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观,故选D。
风浪由风的直接作用所引起的水面波动;涌浪,它是指风浪离开风区后传至远处,或者风区里的风停息后所遗留下来的波浪;近岸浪,风浪或涌浪传至浅水或近岸区域后,因受地形影响将发生一系列变化。
12.C
13.A
12.若该图示意海陆间循环,①为径流,②为蒸发,③为水汽输送,④为降水,而夏季风把水汽从海洋输送到陆地,属于水汽输送环节。故答案选C项。
13.若该图表示北半球中低纬大洋洋流,则①为北赤道暖流;②为日本暖流,③为北太平洋暖流,④为加利福尼亚寒流,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故答案选A。
14.C
15.D
14.
由图可知,厄尔尼诺年,东风减弱,沿岸上升流减弱,鱼类的饵料减少,且水温升高,影响鱼类生存,渔场渔获量会减少,B错误;由图可知,厄尔尼诺年,太平洋东岸降水增多,秘鲁沿岸降水会增多,太平洋西岸降水减少,印尼热带雨林地区和澳大林亚东部均易发生火灾,AD错误、C正确。故选C。
15.
表层海水运动受制于东南信风,在东南信风吹佛下形成了南赤道暖流,A错误;由图可知,厄尔尼诺年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增温,B错误;拉尼娜年西太平洋海域温暖海水增多,C错误;由图可知,厄尔尼诺年赤道附近海水运动方向向东,拉尼娜年赤道附近海水运动方向向西,方向相反,D正确。故选D。
厄尔尼诺现象的表现:东南信风减弱,海水会向东流,西太平洋海平面下降,海水温度降低,气压升高,气候干旱少雨;东太平洋海平面上升,海洋水温升高,气压降低,气候湿润多雨。
16.B
17.C
16.
波浪是由风或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A错误;波浪能量不是很密集,C错误;风浪传至浅水区时,能量不断减小,D错误;海啸具有突然性,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引起,破坏力极大,B正确。故选B。
17.
风浪是一种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的海水运动形式,能量来自太阳辐射,C正确;盛行风、地转偏向力、海水密度差异等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D错误;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是海啸形成的主要动力,B错误;波浪是由风或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A错误。故选C。
海水运动形式:波浪、潮汐、洋流等。最常见的波浪是风浪,由于大气运动与水面摩擦而引起的水面高低不平就是风浪。海啸也是一种波浪,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浪高较大,常给海边生活的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
18.B
19.C
20.A
该题考查地图判读、地方时计算。
18.根据图中陆地轮廓和经纬线,可知,图中甲海域位于欧洲和北美洲之间为大西洋。所以选B。
19.乙大陆位于极点附近,为南极洲大陆。该大陆纬度高,气候酷寒。暴雪、烈风、冰原均和纬度位置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所以选C。
20.丙地位于105°W赤道上,该地晚霞映照船舷即该地日落时,该地地方时为18点,此时北京地方时大约为9点,可能红日东照。所以选A。
21.B
22.D
21.
若日本福岛核电站存储核污水已达排海标准,日本政府作出将核污水排海决定,不可能引发日本国内及国际社会的关注不断升级,故A项与题意不符;核污水直接排海对于福岛核电企业而言,减少了储存和处理费用,降低成本,故B项符合题目要求;海洋对核辐射水没有净化能力,只能随着洋流稀释,故C项错;日本的环境标准要求高与日本政府作出将核污水排海决定没有因果关系,故D项错。综合上述分析,本题B项正确。
22.
由图可知,福岛县位于中纬度,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排入海洋后,主要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开始的一段时间内自西向东扩散至北美西海岸丁地,图中的甲、乙、丙三地受该洋流影响较小,故排除A、B、C三项,本题选D项。
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既有利又有弊,利的方面是洋流可以使海洋污染迅速稀释和扩散,从而加快海洋污染净化的速度;弊的方面就是因为帮助海洋污染扩散,从而导致别的海域也受到污染,致使污染范围扩大。
23.B
24.B
25.A
23.
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凸起明显,越向东,盐度越高,等盐度线向高值凸出,说明长江入海口附近盐度较低,主要是由于入海径流影响,长江入海口淡水汇入,稀释海水盐度,导致盐度降低,等盐度线向东凸出,B正确;沿岸洋流的流向并不是东西流向,A错误;地转偏向力及盛行风对海水盐度几乎无影响,CD错误。故选B。
24.
吃水深度即船舶浸在水里的深度,海水盐度越高浮力越大,那么吃水深度与海水的盐度成负相关,从甲到乙海水盐度递增,吃水深度逐渐变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
甲距离大陆最近,说明长江口附近海区盐度一年中大,说明此时长江注入海洋的水量小,应为长江的枯水期。长江流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稀少,为河流枯水期,因此1月符合题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有区域降水量,蒸发量,洋流以及地表径流和海域封闭程度等。区域内降水量小,蒸发旺盛会导致盐度高,例如副热带海区盐度高;暖流流经会使海区盐度较同纬度海区高,寒流流经则相反;如果有陆地地表径流汇入大量淡水,会使海水盐度小,例如亚马孙河河口地区。
26.C
27.B
26.
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经过较冷表面(冷洋流)被冷却,水汽饱和而凝结形成。日本为季风气候,夏季低纬度来的东南季风性质暖湿,向北经过冷洋面,水汽达到饱和,形成海雾,故该海域海雾多发的时段是7—8月,C正确。故选C。
27.
①为日本暖流,②为千岛寒流,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形成的大渔场是北海道渔场,故选B。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题干材料信息的解读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进行试题解答。
28.A
29.B
28.
结合材料可知,“生物泵”利用海水沉降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送到海洋深部储存起来。南太平洋中低纬部在东南信风作用下形成上升补偿流,表层物质沉降会受到影响,A正确;其余三海区不是上升流,因此“生物泵”固碳效果较好,故可排除。故选A。
29.
结合材料“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杌碳最终以浮游动物的排泄物、浮游动植物残体等形式从上层海水向下沉降(上升流影响沉降),大量的二氧化碳就这样被“生物泵”从海水表层送到海洋深部储存起来。”进行分析,开采海底油气资源会将固定在海洋的二氧化碳又重新激活,③错误。而进行海藻养殖、发展海洋渔业、沿岸种植红树林会使海洋的浮游动植物增加,有利于海洋固碳,①②④正确。故选B。
据目前测算,地球上每年使用化石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约13%为陆地植被吸收,35%为海洋所吸收,而其余部分暂留存于大气中,因此,利用海洋的固碳作用,发展海洋低碳技术,对实现我国的减排战目标至关重要。
30.D
31.D
试题分析:
30.读图,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流经①处的是墨西哥湾暖流,②处是加那利寒流,③处是南赤道暖流,④处洋流西风漂流,是寒流。分别属于暖流、寒流、暖流、寒流 ,D对。
31.①处较同纬大洋东侧温暖湿润,A错。②处洋流向南流,轮船向北航行可逆流航行, B错。③处是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C错。④处的污染物可顺着洋流航行,扩散到印度洋,D错。
考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性质和影响。
32.C
33.D
32.读图可知,图示海域悬浮物浓度河流入海口处最大,向外递减,故图中海域悬浮物质量浓度高的主要原因是入海河流较多。故选C。
33.读图可知,并不是所有区域洋流流向与浓度等值线弯曲方向都一致,A项错;洋流④流经的海域悬浮物浓度较低,B项错;洋流②流经的海域悬浮物浓度并没有明显增加,C项错。故选D。
34.(1) ② ②海域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2)夏季,该海域盛行东南季风,当暖湿的季风经过较冷的洋面时,易形成海雾。
(3)(北海道渔场)位于温带浅海大陆架地区;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的交汇处。
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知识的调用与运用能力。
(1)
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地区,季节为夏季;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地区,季节为冬季。与①海域相比,②海域易出现海雾。
(2)
该海域海雾夏季多发的原因从盛行风向及下垫面状况进行分析。夏季该海域主要吹东南季风,暖湿的季风遇到较冷的洋面,水汽容易凝结形成海雾。
(3)
图示海域有著名的北海道渔场,该渔场位于温带浅海大陆架地区,阳光充足,且有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的饵料充足。
35. ② ③ ① C 高 低 小 A 暖流 增温增湿
【详解】
(1)海水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②表示海水温度;副热带海区温度高、蒸发大于降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③表示海水盐度;一般情况下,海水密度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①表示海水密度。
(2)低纬地区终年太阳直射,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水温高;高纬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水温低;海水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②表示海水温度。选C正确。
(3)由左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赤道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水温高;但降水多,盐度小,密度小 。
(4)甲是纽芬兰渔场,是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湾暖流交汇形成的。
(5)右图中①是北赤道暖流、②是墨西哥湾暖流、③是北大西洋暖流,它们对沿岸气候增温增温。
在大洋上层,特别是表层,海水密度主要取决于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情况;赤道区温度最高,盐度较低,因而表层海水密度最小。由赤道向两极,密度逐渐增大。在副热带海域,虽然盐度最大,但因温度下降不大,仍然很高,所以密度虽有增大,但没有相应地出现极大值。
36.(1)①处气温比②处高;原因:①处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②处距海远,暖流和西风的影响较小。
(2)北部山脉呈南北向分布,中部平原广阔,有利于极地冷空气南下;南部有多列近东西向山脉,阻挡极地冷空气进一步南下。极寒天气使欧洲越冬作物遭受冻害,牧草减产;通信和电力供应中断;交通运输受阻;建筑物损毁;民众面临食品紧缺甚至冻伤等生活困境。
(3)中部大于东西两侧;原因是中部属于山地,地势较高,气温较低;西部沿海小于东部沿海,原因是西部沿海受暖流的影响,且位于温暖西风气流的迎风坡,而东部位于背风坡,西部沿海冬季气温较东部沿海高。
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等值线分布规律和欧洲气候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详解】
(1)比较:①处气温比②处高;原因:①处虽然纬度高,位于北极圈附近,但是①处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气温远比同纬度高。②处虽然纬度较低,但是它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不受暖流影响,温和湿润的盛行西风的影响也较小,气候大陆性比较强,气温比较低。
(2)影响主要从山脉的走向来分析极地冷空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呈南北向分布,西、中欧平原平坦广阔,有利于极地冷空气长驱南下,影响西欧和北欧大面积地区;南部有阿尔卑斯山等多列近东西向山脉,阻挡极地冷空气进一步南下。因而西欧平原常受极寒天气影响,使欧洲越冬作物遭受冻害,牧草减产,牲畜冻死;大雪使通信和电力供应中断,影响通讯和供暖;寒潮使交通运输受阻,影响百姓生活;大雪使建筑物损毁;交通阻塞使民众面临食品紧缺、甚至冻伤等生活困境。
(3)本题要求根据固态降水率等值线图描述固态降水分布规律,判读时应注意判读等值线数值变化方向、等值线弯曲、等值线疏密,三者分别反应出固态降水量的空间变化方向、同纬度固态降水量的差异、固态降水空间变化速率。分布特征和原因:中部大于东西两侧;原因是中部属于山地,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固态降水量较多;西部沿海小于东部沿海,原因是西部沿海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且位于温暖西风气流的迎风坡,固态降水多,而东部位于背风坡,焚风效应强,西部沿海冬季气温也较东部沿海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