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 2021~2022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和阶级产生,最终国家形成,人类文明产生。人类文明产生之初呈
现的基本特点是( )
A.同一地点扩散,多元一体 B.都是城市国家,商业发达
C.基本独立发展,明显多元 D.都是海洋文明,多元一体
2.雅典的公职人员没有工资俸禄,这使得在民主政治中愿意承担公职的只剩下富人,雅典由
此而成为富人掌权的国家。这表明雅典( )
A.贫富差距较为悬殊 B.贵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C.社会等级差别明显 D.民主制度存在着局限性
3.文字是一个文明的重要标志,右图是字母文字起
源与演化表(缺失)。下列项中,对该表补充完全正确
的是( )
A. ①拉丁字母②腓尼基字母③阿拉马字母
B. ①腓尼基字母②阿拉马字母③拉丁字母
C. ①阿拉马字母②拉丁字母③腓尼基字母
D. ①腓尼基字母②拉丁字母③阿拉马字母
4.古代西方历史上有位传奇人物,他征服埃及、波斯和许多其他王国,东征的足迹远达印度,
征战之处使东西方文明交融……此人物是( )
A. 汉谟拉比 B. 屋大维 C. 亚历山大 D. 释迦牟尼
5.在西欧封建制度下,封君为取得更多的封臣,封臣为取得更多的封土,以及封土的世袭,
使封君封臣关系日益复杂化。某甲可以是某乙的封君,某乙的封臣又可以是某甲的封君……
一个人可以同时是两人、多人的封臣。由此可以看出在西欧封建制度下( )
A. 政治分裂和国家权力分散 B. 教会势力庞大
C. 王权得到进一步发展 D. 封君封臣的身份划分明显
6.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
伦萨、巴黎、伦敦等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市民间广泛流传,并为市民称
颂。这反映出当时( )
A.市民浮躁落后的社会心态 B.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市民文化日益的消极世俗 D.市民阶层的权利诉求
7.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在保存和传播古典文明、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是
( )
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8.庄园主为了扩大领地,经常要去强占别人的土地;被别人强占土地的领主要保护自己的利
益,都要诉诸武力。于是一部分庄民被武装起来……中央负责行政与保护机关的衰败,使得
私人携带武器自卫的现象普遍存在。这表明,武士集团的形成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
A.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 B.严禁私人携带武器自卫
C.庄园之间的联系密切 D.庄园制的发展和中央集权制的瓦解
9.中南非洲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长期孤立地发展,但绝不是“洪荒僻壤”,那里的居民也
高一年级 历史学科 第 1 页 共 6 页
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其中,东部非洲古文明的杰出代表是( )
A.摩加迪沙文明 B.马里文明 C.桑海文明 D.津巴布韦文明
10.16世纪初期,西班牙征服者对某条道路感到震惊:它们由石头铺成,两旁植有树木,其度可
以容纳八名骑手骑马并行,这是他们见过的修建得最好的道路。这条道路的修建者最有可能
是( )
A.津巴布韦人 B.阿兹特克人 C.班图人 D.印加人
11.16世纪,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的航海家是( )
A.卡蒂埃 B.巴伦支 C.德雷克 D.塔斯曼
12.16世纪伊始,随着新航路开辟,一方面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生根发芽,
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新物种来到美洲。下列物种属于欧洲人带入美洲的是( )
A.小麦、葡萄、牛、马 B.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
C.玉米、水稻、橄榄、马 D.马铃薯、番茄、花生、葡萄
13.“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
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14.美洲原本是一块“不为人知”的大陆,印第安人在此创造了独特的美洲文明。之后,这块大
陆开始被植入欧洲文明和非洲文明。其中“非洲文明”的植入主要是通过( )
A.新航路的开辟 B.奴隶贸易 C.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D.工业革命传播
15.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来往于中国和墨西哥之间。自 1571年航线开通后,仅
20年间约有 3000吨白银流入中国。这一现象表明太平洋航线的开通( )
A.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B.直接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C.表明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出现了飞跃 D.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创造条件
16.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 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
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
A.意大利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C.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D.意大利人的神学思想意识淡薄
17.15 世纪,意大利文化领域中出现了“言必称古典”的局面。当时的先进人士将“全面发展
的人”作为理想,蔑视宗教禁欲主义和封建门第观念,力求成为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人。
据此可知,当时( )
A.宗教信仰意识日益淡薄 B.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弘扬
C.教育已摆脱了宗教束缚 D.人文主义精神迎来了发展
18.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
“因信称义”的提出( )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19.论及牛顿的科学成就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有学者指出:“牛顿确立的新规范不仅是
近代科学革命的顶点,而且也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深刻的革命,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物理学范
围。”该学者的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
A.近代科技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推进作用 B.牛顿定理对其他自然学科的深刻影响
C.牛顿科学精神对启蒙运动的促进作用 D.经典力学为相对论创立奠定理论基础
20.启蒙思想家强调,人们为保护自身利益和追求幸福而订立社会契约,为维护契约的权威
就要制定强制性法律,法律既是维持人权的需要,它就只能是世俗的,而不是上帝意志的体
现。由此可知,启蒙思想家( )
高一年级 历史学科 第 2 页 共 6 页
A.认为理性是立法的基础 B.反对宗教信仰
C.受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 D.强调个人利益
21.他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彼此制衡,他的学说否
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他是(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22.有史学家认为,“即使卢梭的忠实读者,也都是新出现的中产阶级成员,他们家境富裕、有
教养并且有文化……启蒙运动关注改革而改革就免不了是自上而下的过程”。该史学家主要
强调启蒙运动( )
A.支持者文化素养高 B.违背了自由平等精神
C.具有阶级局限性 D.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23.19世纪英国有位权威人士曾说:“议会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
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这则材料说明( )
A.英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的制度 B.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作用
C.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 D.英国君主立宪制存在很大的弊端
24.美国的警察由每个州独立管理。警服制式、颜色和配枪不一样。比如:加利福尼亚州,黑色
制服,大檐帽,配枪博莱塔;德克萨斯州,军绿色制服,牛仔帽,配枪柯尔特。这一现象体现了美国
宪法的( )
A.人民主权原则 B.联邦制原则 C.中央集权制原则 D.三权分立原则
25.英国《权利法案》的大部分被吸收进了美国宪法的第一个十项补充条款和 1789年法国的
《人权宣言》内,这表明( )
A.近代西方民主源于英国宪政 B.美国法国照搬英国民主
C.英美法均实行三权分立体制 D.英国宪政影响美法民主
26.1871年有德意志观察家说“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我们用来获得这种伟大成
就的手段却给我们的未来投下了阴影,我们将为此付出代价。”由此判断,德意志统一中的
局限性是( )
A.自上而下的统一使德国未能建立起代议制 B.普鲁士一邦独大不利于德国统一真正实现
C.普鲁士军国主义和专制传统被带到德意志 D.联邦制国家不利于德国海内外市场的开拓
27.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
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
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2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
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由来已久的依赖。”“它”指的是( )
A.瓦特改良蒸汽机 B.诺贝尔发明无烟炸药
C.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D.卡尔 本茨制造汽车
29.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发明,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织布速
度的提高,推动了纺纱技术的改进;纺纱技术的改进,又呼唤织布技术的革新。技术的发明
也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近代工厂的开端是( )
A.飞梭的发明 B.珍妮纺纱机广泛应用 C.阿克莱特开办水力纺纱厂 D.水力织布机的发明
30.1873年 12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 1150人在此
次毒雾中丧生。当时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
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这位作家的抱怨( )
A.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B.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
高一年级 历史学科 第 3 页 共 6 页
C.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 D.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
31.1802年英国出台第一部工厂法,法律规定:9岁以上的儿童每天可以工作 8小时,14岁以上
的儿童每天可以工作 12小时;他们不能在早晨 6点之前工作,他们睡觉的时间不能晚于凌晨 2
点。由此可以推断( )
A.工业革命中工人生存状况恶劣 B.工厂主注重保障儿童正当权益
C.工厂规范化和制度化体系出现 D.工人罢工斗争赢得了合法权益
32.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具有代表性的有 1831
年和 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
工人起义。但这些斗争都失败了,说明( )
A.欧洲工人运动不可能取得胜利 B.广大工人阶级在政治上还没有觉醒
C.资本主义的发展还不够充分 D.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3.空想社会主义者发布各种“灵丹妙药”来解救工人,并把希望寄托在有产阶级及其代表人
物的身上,希望统治者接受他们设计的未来社会蓝图,把解放和幸福恩赐于无产阶级和人类。
这说明他们( )
A.忽视无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 B.主张资产阶级主动让渡政权
C.为工人解放提出了正确办法 D.已经实现了美好的社会蓝图
34.某学习小组拟依据下列图片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列主题最符合要求的是( )
圣西门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攻占冬宫
A.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B.十月革命的发展历程
C.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D.巴黎公社及其影响
35.《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下列革命中最早实践上述思想的是( )
A.英国“光荣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法国巴黎公社起义 D.俄国十月革命
36.1884年 11月 15日,在柏林召开了英、法、德等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通过的总议定
书第三十四条规定“今后占据目前在其领地外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某领土的国家……以及
将要承担保护权的国家,应该向本议定书的签字国呈送与此有关的相应文件及声明。”这一
规定( )
A.加速了列强瓜分非洲的步伐 B.开启了欧洲殖民者侵入非洲的序幕
C.保护了非洲地区的切实利益 D.缓和了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的矛盾
37.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于( )
A.18世纪末 19世纪初 B.19世纪末 20世纪初
C.20世纪末 21世纪初 D.19世纪中期
38.18世纪末 19世纪初,拉丁美洲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其原因之一是受欧美哪些
事件的影响(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和工业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39.1905年,印度人民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1911
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这些事件表明( )
A.各国民族革命取得胜利 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高一年级 历史学科 第 4 页 共 6 页
C.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 D.第三世界国家走向联合
40.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个整体的真实内容是( )
A.世界各地联系紧密,政治经济都融为一体
B.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是历史的进步
C.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统治
D.人类历史上出现了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二、非选择题:共 2 题,共 20 分。
41.(1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来到世界,并非是为了经受苦难,而是为了享受快乐。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但是,
世界形成之后,则是人类自己努力的结果。”
——曼内蒂《论人的尊严与卓越》
材料二 在神权专政的时代,教士可以替神发言,规划人间的秩序;教士们也有权力决定赦免
或是不赦免人的罪行。这种因人而异的神律,就是不可预测的规律。宗教革命以后,主权国家
制定法律,是根据人类个体共存于一个社会的要求来制定的。德国系统的法律,一方面追溯到
罗马时代的法律;另一方面,也将这些法律解释为神律在人间的体现。法国大革命以后,拿破
仑又在这套罗马法的基础上,编纂出《拿破仑法典》,也不外乎根据神设定的秩序,制定出一
套适用于人间的行为规范。这种法典,也必须合乎理性。
——摘编自《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材料三 启蒙主义思想的理论对粉碎政治暴政的枷锁和削弱那些丧尽天良的教士特权起了
促进作用。但同时,对个人自由的限制也在日益增长。当这种文明与启蒙的潮流扩展到整个
欧洲,带来了双重影响。同时又是道德的堕落与文明的丧失。
——摘编自刘玲《高中历史启蒙运动一课的教学探究》
(1) 指出材料一中作者的主张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怎样的价值观 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哪一核
心思想 (3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社会在对人的判罚方面的主要变化。(3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思想解放运动的双重影响。(4分)
高一年级 历史学科 第 5 页 共 6 页
42.(10 分)近代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多次妥协,这些妥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
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60 年英囯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无论是继续革命还是反革命复辟,都难以获
得普遍的认同,都会导致社会的激烈而反复的震荡,决定了一个稳固的政治体制从两个极端
的政治主张中都不能合法地产出或创制出来。为此,英国当时的政治精英试图打破上述革命
与复辟循环震荡的怪因。
——高全喜《英国宪制中的妥协原则》
材料二 英国 1832 年议会改革之前社会情况复杂,传统贵族势力盘踞在社会的上层,他们
高高在上,把持着国家基本权力,社会中下层,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随着工业革命的继续推
进,更加谋求政治地位来保障其进一步发展;议会制度自身的弊病也突出明显……当 1831
年开始的议会改革浪潮如火如茶之时,以托利党为代表的土地贵族寻得历史的传统,放弃部
分利益,以求得更好的生存。英国注重历史传统以及寻求妥协的惯例造就了 1832 年改革的
胜利。
——冯春《论英国 1832 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三 (美国 1787 年宪法制定过程中)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派主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
中央集权的政府,认为当各州不能立法或各州的立法妨碍联邦的和谐时,应由中央立法,任
何州的法律被认为违反联邦宪法时,中央可以否定……州权派坚持抱住州权至上、立法至上
的原则不放,虽然同意中央有权规定通商和税收,有权对不服从中央的少数州采取行动,但
要求中央权力在行使前必须经若干州的同意。
——摘编自易中天《费城风云》
(1)据材料一,指出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英国资产阶级面临的难题。结合所学知识,说
明当时的政治精英给出的解决方法。(4分)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 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以及推动改革成功的因素。(4分)
(3)据材料三,指出联邦派和州权派矛盾的焦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 1787年宪法化
解这一矛盾的方案。(2分)
高一年级 历史学科 第 6 页 共 6 页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5 CDBCA 6-10 DCDAD 11-15 BACBA 16-20 CDCCA
21-25 BCCBD 26-30 CBACC 31-35 ADACC 36-40 ABCCC
二.材料解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1)价值观:肯定人对现世幸福的追求,肯定人的价值与作用。(2分)思想:人文主义。(1分)
(2)变化:判罚主体由教士到主权国家;判罚依据由神律为主到法律为主;判罚标准由随意到固定(或有不具体到具体)。(3分)
(3)影响:反对封建专制,促进思想解放;限制自由,道德堕落与文明丧失。(4分,每点2分)
42.(1)难题:革命和复辟都会造成社会动荡;难以产生一个稳固的政治体制;(2分)方法:光荣革命;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2分)
(2)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资产阶级谋求更多政治权力;议会度弊病的暴露(2分,任答两点2分)
因素:保守势力的让步;英国历史传统;寻求妥协的惯例。(2分,任答两点2分)。
(3)焦点:联邦政府与州关于权力的归属;(1分)
化解方案:建立联邦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1分)
注:切块建议:41和42两题按每一小问来切块,共切6块。
批改建议:41和42题批改人数各占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