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声圆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春之声圆舞曲描绘的春意盎然的景色,了解乐曲的节奏,知道这首乐曲具有回旋曲式结构的特征。
2.在聆听活动中知道,作品是奥地利作曲家施特劳斯的作品,并能说出作品的标题。
3.能够采用多种方式参与欣赏活动,感受,并表现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
采用多种方式欣赏春之声圆舞曲,感受乐曲的旋律,了解回旋曲式。
教学难点:
聆听乐曲,感受乐曲主题回旋式的特点,用肢体感受表现乐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表演唱歌曲《嘀哩嘀哩》,体会小朋友在寻找春天时神秘、自豪、喜悦的心情。)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复习演唱了《嘀哩嘀哩》这首歌曲,相信同学们对春天有了更深的感受,那我们来看看这首诗,你们还记得《春晓》这首诗吗?让我们带着各自对春天不同的感受来朗诵这首诗吧!
(PPT出示古诗)
师:在这首诗里你听到了春天里的哪些声音?
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春之声圆舞曲》,请你在这首乐曲中找一找春天的声音。
二、新课教授
1.初听全曲
在听的过程中可以随音乐轻轻的移动,用身体表示出你的感受。
听完后小组讨论:
在这段音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做什么?有没有想跳舞的冲动情绪怎样?能不能听出是几拍子?
2.分析乐曲
要求:仔细听,感受个乐段速度力度及情绪的变化,想象如果你是指挥家,每个乐段你会怎么指挥?
(1)了解圆舞曲
师:有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圆舞曲,都是3拍子吗?
圆舞曲又名华尔兹是一种三拍子的舞曲,它起源于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蹈,逐渐流行于维也纳的舞会上,19世纪风行欧洲,有快步和慢步两种。
(2)复习3/4拍子的强弱规律
聆听主题音乐片段
①学生听赏(教师随音乐节奏画出简笔画,启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
②说听完后的感受
(启发学生正是这种自由的节奏与上行的旋律,通过快速的演奏,让我们联想到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美景,像花蕾快速的绽放,像奔流不息的小河,像小草突然的钻出地面,像竹笋尖冒出头来)
③再次聆听主题音乐
(学生模仿教师,随音乐的节奏画一画春天的景色)
(4)分析理解曲式结构
A+B+A+C+D+E+F+A
回旋曲式:音乐主题a在音乐中反复出现三次以上,并在每次反复之间插入新的不同的对比部分,这样的曲式叫回旋曲式。
聆听全曲,体验回旋曲式结构
三、体验交流
1.聆听钢琴版本《春之声圆舞曲》
2.欣赏维也纳金色大厅现场管弦乐演奏版
提示:说说你看到了哪些乐器演奏,你有什么想说的?
哼唱音乐主题旋律,感受乐曲意境,体会春天给我们带来的活泼欢快,充满朝气的感觉。
3.用最美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心中最美的春天。
4.作者介绍
四、情感升华
再次播放乐曲,学生随乐而动。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春之声圆舞曲》,一同感受了春的气息,中国有句俗语,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在快乐的春天,为自己制定一个奋斗目标,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