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欣赏《长江之歌》冀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欣赏《长江之歌》冀少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4-26 21:1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江之歌》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欣赏《长江之歌》时能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歌曲表现的内容之间的联系。
2、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在欣赏《长江之歌》时能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歌曲表现的内容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导入:
师: 中国有两条著名的河流——黄河和长江。它们孕育了华夏文明,滋养着神州大地上的万千炎黄子孙,因此被誉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
播放歌曲《长江之歌》视频.
学生欣赏歌曲.
提问:这首歌曲演唱什么内容
生:回答.(长江)
师: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
师:谁能说出描写母亲河长江的著名诗句?
学生:回答问题
师:举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登高》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师:上面就是各朝代的诗人赞美描写长江的诗句,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母亲河的雄伟壮观!让我们对母亲河有更深的了解!
三、介绍长江
播放多媒体课件介绍长江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上海等省市区,注入东海,河流全长6300多千米,是一条名符其实的“长河”,在世界上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是世界第三大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自西向东横贯我国腹部。
教师:现在我们比较熟悉的《长江之歌》是可以唱的歌曲,但是最早的《长江之歌》是管弦乐合奏,《长江之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国的一部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作者是胡宏伟。胡宏伟,1953年出生于辽宁沈阳市。1969年12月入厂当工人。1972年12月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 创作人,现为沈阳军人区前进歌舞团副团长,大校军衔。国家一级编剧,也是歌词作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歌曲《长江之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等。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这首乐曲既气势磅礴又委婉秀丽,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雄姿。我们在低年级时就曾随音乐划过旋律线,在这首乐曲中,长江的形象主要是通过旋律线来表现的,请看首句:
其旋律进行的线条轮廓与长江上游的走向相似,大起大落,雄伟壮丽。而中部的旋律线缓缓起伏,与长江中下游的走向相似,表现了长江的柔美秀丽。我们在欣赏时应当特别注意这一点,下面我们再听一遍,请随着音乐用手划出旋律线。
这是一首先有曲后有词的“填词”歌曲,所填歌词与曲调完全吻合,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请同学们朗读一遍歌词。
欣赏时,请学生注意旋律中哪些地方是重复的,哪些地方比较柔美抒情,哪里推向高潮。
长江像母亲一样的河流!它滋养我们,孕育了无数生命,灌溉了无数田园和牧场。所以我们要热爱母亲河,关注母亲河,歌唱母亲河。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描绘长江的音乐,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我们的母亲河给我们带来欢乐和幸福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和痛苦,由于用水量的剧增,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母亲河发生了严重断流的现状,在一个是人为破坏,水污染也很严重,请同学们来看看这几幅图 ,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一个严峻问题就我们要热爱母亲河、关注母亲河、歌唱母亲河、拯救母亲河、不再让它伤心、流泪。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来聆听殷秀梅老师的歌曲《长江之歌》,再次感受作者对长江母亲的热爱、依恋之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