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古埃及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之一。古代埃及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西亚北非地中海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之一,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下列文明成果与古埃及相关的有
①莎草纸 ②《罗摩衍那》 ③太阳历 ④金字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促使波斯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先后兴起,以下不属于这两大帝国的相同 点的是
A.推广希腊文化 B.相信君权神授
C.地方实行行省制 D.国王是政权的最高主宰
3.右图为中古西欧的“三种人”,从左至右依次为:祈祷的人、作战的人、种田的人。该图反映了当时
A.封建庄园的构成
B.城市市民的生活
C.王权的不断强化
D.森严的等级制度
4.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由194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始于
A.13世纪上半期 B.16世纪初
C.16世纪中叶 D.17世纪末
5.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这次改革
A.推动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B.是日本幕府政治时期的开始
C.使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D.标志着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6.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 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这说 明哥伦布远洋探险的动因是
A.让灵魂升入天堂 B.对贵重金属的渴求
C.证明人具有征服自然的能力 D.传播基督教的教义
7.从2003年5月份开始,英国广播公司(BBC)就“谁是最伟大的英国人”在互联网上进行一项全球调查,结果显示牛顿得票数最高。牛顿被评为最伟大的英国人是由于他
A.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宇宙观 B.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揭开了欧洲思想解放的序幕 D.最早用实验的方法探索自然规律
8. 某一启蒙思想家认为:人就是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即“人非工具”;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该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9.右图为《法国民法典》书影,该法典
A.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
B.规定国王不得与天主教徒结婚
C.成为许多国家编撰民法典的蓝本
D.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10.国际联盟并不能真正制止战争,并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
A.“门户开放”原则
B.“全体一致”原则
C.“委任统治”原则
D.“大国一致”原则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设若奴隶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则主人应告发他……然后, 主人割去他的耳朵。”这说明该法典
A.开始关注社会的矛盾冲突 B.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C.为种姓制度提供法律保障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2.右图为某一时期的罗马帝国的版图,这一时期的罗马帝国
①空前繁荣
②边境压力逐渐增大
③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④整个地中海变成罗马的内海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13.有学者认为:在封建社会里,“所有或大部分公共权力、义务与土地占有权难以分解地交织在一起,整个财政、军事和司法的统治制度都是私人财产法的部分”。该学者旨在强调中古西欧
A.各级封建主的权力和义务相对应
B.封建主对农奴的剥削是基本特征
C.封建土地所有权成为一切权力的基础
D.封君封臣制度容易导致分裂割据局面
14.新航路开辟以后,随着商业贸易市场的不断扩展,食物原料开始打破了地域性的限制。食物 原料在区域间广泛流播和利用,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下列食物品种是由美洲传到欧洲的 有
①葡萄 ②花生 ③燕麦 ④可可 ⑤南瓜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15.右图为拉斐尔作品《菲娜丽娜的肖像》,此作品的显著特点有
①讽刺了教会的封建腐朽
②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③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
④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道德观念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16.罗马天主教会宣扬:“人奉行善功,上帝给人以帮助,宗教仪式和行善是积累善功的重要途径,这种灵魂得救的途径被称为皈依,修炼或‘善行称义’”。为批判“善行称义”,马丁·路德提出
A.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 B.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
C.教权应该服从王权 D.取消对基督教的信仰
17.18世纪初至1789年,在欧洲大地上爆发意义深远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们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张,反宗教,反封建,追求理性主义,为未来描绘美好的政治蓝图,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占有光辉的一页。其“政治蓝图”的思想包括
①天赋人权 ②自由平等
③君权神授 ④权力制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随着责任内阁制的完善,英国在18世纪中叶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根据右图所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有
①君主权力受到限制
②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③三权分立,彼此制约平衡
④内阁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18世纪末,俄国的生铁产量和英国相等。但到19世纪50年代中期,俄国的生铁产量增长了两倍,而英国增长了近30倍,俄国的生铁产量仅为英国的1/15。同期,俄国的铁路有1500公里,而英国有1.5万公里,德国由1万公里。……俄国出口的是农产品,进口的是工业品,它已经逐渐沦为西欧各国的原料供应地。导致当时俄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A.农奴制的阻碍 B.工业基础薄弱
C.沙皇闭关锁国 D.未进行工业革命
20.《剑桥欧洲经济史》写到: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寻求这种技术创新。材料旨在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A.范围广、规模大 B.使旧产业部门丧失了活力
C.发明不再来源于工匠的技术改造 D.是科学与技术结合的典范
21.下表是1884—1900年,欧洲列强在非洲侵占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领土和人口的统计表。下列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国家 侵占土地(万平方英里) 人口(万)
英国 370 5700
法国 360 3650
德国 100 1470
比利时 90 3000
葡萄牙 80 900
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形成
B.各国所占非洲殖民地面积与经济实力成正比
C.西方列强由此开始了对非洲的大规模商品输出
D.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扩张与争夺的进一步加剧
2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以及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交战双方都是希望能够速战速决的,而且都是觉得能够很快就可以把对方打趴下,然后结束战争。当时有不少的军事观察家认为在1914年的圣诞节之前就可以结束战争,也就是打几个月就可以了。但是战争却足足打了四年,远远超出了双方的估计。其原因有
①殖民体系的瓦解 ②延绵过长的战线
③阵地战的作战方式 ④十月革命的冲击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1921年底,列宁指出“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还退的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这种“后退”
A.适应了国内战争的战时需要 B.勾画出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
C.恢复了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D.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24.1942年1月1日,华盛顿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包括美国、苏联、英国和中东等26个国家的代表。尽管所有国家的代表都为自己的利益辩护,但他们在德国、意大利和日本问题上达成了协议,在这些协商之后,26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一项联合声明。该“联合声明”是
A.《慕尼黑协定》 B.《凡尔赛条约》
C.《联合国宪章》 D.《联合国家宣言》
25.美苏冷战和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峙,标志着战后国际新格局——两极格局的形成,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其真正转折点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巴黎和会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10分,第28题15分,共35分。)
26.古代世界各地区创造了各自的璀璨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它和其他所有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希腊人能够自由地、富有想象力地思考有关人类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并在伟大的文学、哲学和艺术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
材料二
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帝国所特有的东西方之间的过境贸易,为商业的广泛发展提供了条件。穆斯林商人活跃于亚欧非三大洲,他们贩卖丝绸、香料、宝石、铜镜等等。从东南亚的苏门答腊、马来亚、印度、直到北欧波罗的海沿岸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都有阿拉伯商人的足迹。我国的广州、泉州和扬州等地,也聚集着不少的阿拉伯商人。……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复兴和发展,并且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自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两例古希腊借用“中东文明”的表现,概述古希腊人在文学和哲学领域的文明成就。(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帝国商业发展的条件。结合所学,概述阿拉伯商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作出的贡献。(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世纪神学家,一向把认识上帝作为人的重要任务,彼特拉克从重视人的价值出发认为,对上帝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应该把人作为思考的对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不仅弘扬了人的价值和尊严,使西方文化中人文精神大放光彩,同时也叩开了工业时代科学理性精神大门。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已有了一定程度发展,而理性精神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继承古希腊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理性精神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使人们看到了人类开创世界未来的潜力和希望。
——摘自张成岗《从神本到人文:“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解读》上
材料二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彼特拉克的地位及代表作,概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积极意义。(5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别指出15世纪末完成“美洲的发现”和“绕过非洲的航行”的航海家,从价格革命的影响角度阐述材料二中加着重号的句子。(5分)
28.工业革命引发社会阶级关系和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工业文明时代是一个“机器时代”。机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一切领域……社会面貌变化之大,可谓天翻地覆,令人眼花缭乱。……当然,工业文明实现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它还带来人类在民族、国家、社会关系以及精神和思想领域的全方位巨变。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在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利己主义统治下的“恶性循环”的社会。利己主义支配着所有的人,以致整个社会制度和思想体系都把自私自利作为一切打算的基础,因而在文明制度中,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对立的,每个人都以损人利己为能事,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文明社会的一切罪行和灾难的直接渊源和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资本主义的商业制度。……傅立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公平正义基础上的和谐制度,这一制度是以情欲引力、均衡分配、阶级融合为其要素的。
——摘自徐觉哉《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观》
材料三
随着向帝国主义过渡,这种不平衡加强了,这主要表现为一些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往往以跳跃的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内赶上和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与帝国主义各国实际力量的这种新变化情况相反,各帝国主义国家所占有的殖民地、市场和势力范围,却是按照旧的力量划分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关系上的分化、改组和重新组合,结果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军事侵略集团。
——摘自刘明翰 海恩忠《世界史简编》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棉纺织业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机器”,从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变化的角度简述工业革命的影响。(6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傅立叶的主要主张并分析其设想之所以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原因。(5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不平衡”的含义,简要分析欧洲“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D A B B D C B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D C D B B C C A D A B C D C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10分,第28题15分,共35分。)
26.(1)表现:西亚的冶铁技术、神话传入希腊;希腊的雕刻艺术模仿埃及;希腊字母源于西亚的“腓尼基字母”。(两例即可,2分)
成就:文学: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4分)
(2)条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阿拉伯商人的过境贸易。(2分)
贡献:阿拉伯商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单写“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不给分)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2分)
27.(1)地位:人文主义之父 代表作:《歌集》(2分)
积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2分)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理性精神的萌发奠定基础。(1分)
(2)航海家:“美洲的发现”:哥伦布;“绕过非洲的航行”:达·伽马(2分)
阐述:价格革命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3分)
28.(1)机器:“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任举两个得2分)
影响:生活方式变化:工业化城市兴起(答“城市兴起”也可);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增多。(任答3点得3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自然环境变化:造成环境污染严重。(1分)
(2)主张: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或答“批判利己主义盛行现象”);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3分)
原因: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2分)
(3)含义: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分)
主要原因: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各国积极寻求同盟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