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宣城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7 12:42:15

文档简介

2021一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
案涂在答题卷上。)
1.《摩奴法典》是印度婆罗门教的经典,其中对四种种姓有如下描述:“当时,人类始祖为了繁
衍人类,他从自己的口、臂、腿、足,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在一切物类中,人
在智慧动物中最高,婆罗门在人类中最高。”由此可见,古代印度()
A.婆罗门地位最高
B.已经建立君主专制统治
C.种姓间等级明显
D.种姓制度缘于宗教权威
2.古罗马平民们曾为得胜的军团提供人力,所以他们处于要求政治上得到让步的有利地位。
当他们的要求遭到拒绝时,他们就采取罢工这种新颖而有效的方式,即一起撤出城市,直到
全部要求得到满足为止。这反映了古罗马(
A,民主政治制度进一步发展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激化
D.贵族对政治权力的滥用受到限制
3.在意大利的城市中,一直以大教堂作为最重要的公共场所,并且由分散各处的贵族私邸构成
城市的空间网络。11世纪后期,意大利各个城市便陆续兴起市政建设,在象征权威的大教
堂、洗礼堂等宗教建筑旁边出现了市政场所,如市民广场、市政厅,到13世纪中叶更是出现
了集中建设市政建筑的繁盛局面。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商业的发展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城市空间转型
D.民族国家观念形成
4.在欧洲文化凋敝的时期,阿拉伯人从被他们征服的亚历山大里亚、大马士革等地搜集了古希
腊典籍,还从拜占庭收买古希腊手稿,并把它们翻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非常尊敬这些宝
贵的文化遗产,有些阿拉伯学者甚至假托自己的作品是古希腊人的著作以使其得到重视。
这表明中古阿拉伯人(
A.重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B.保存和传播了古代文化
C.崇尚古典文化蔚然成风
D.挽救了衰颓的欧洲文化
5.西非人在9世纪左右掌握了铁器和青铜的冶铁技术,能够铸造青铜人像和工具。东非出现
一系列城市国家,与阿拉伯地区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部和南部非洲较多保留了黑人传
统文化,大津巴布韦遗址由石块垒砌而成。下列选项对材料所述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和非洲交往源远流长
B.古代非洲城市发展水平较高
C.非洲文化地域性特征明显
D.古代非洲对外贸易比较发达
高一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B A B C D D D B D A C C B A D
1. 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印度文化。提取材料信息可知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四种种姓地
位不同,从婆罗门教在人类中最高中可得知等级森严,故答案为 C。A项只反映了材料
的部分信息,未体现材料主旨;B项与材料无关,从材料可知,宗教有利于维系种姓制
度森严的等级,但不能表明种姓制度缘于宗教权威,故 D项错误。
2.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罗马的政治。由材料信息可知,为了争取自身权益,古罗
马平民往往会通过罢工这种新颖而有效的方式与贵族展开斗争,表明平民采取有效方式
争取自身权益,故答案为 B。古罗马未确立民主制度,A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材料能
够反映平民与贵族存在矛盾,但未能体现矛盾的日益激化,也不能得出贵族滥用权力的
结论,故 C、D项错误。
3. A 【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材料反映了中世纪晚期意大利城市建筑的空间
变化,由大教堂、贵族私邸为主导到 11世纪后期以来市政场所的兴起和繁荣,市政场所
的发展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这一变化得益于工商业的发展。故答案为 A。文艺
复兴以来,近代人文主义兴起并逐渐传播,与材料中发生变化的时间不符,故 B项错误。
4. 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阿拉伯文化。由材料信息“阿拉伯人搜集、收买了古希腊典籍
和手稿并翻译成阿拉伯人”,这有利于古希腊文化的保存,同时也推动了古希腊文化的传
播,故 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阿拉伯人对古希腊文化的保存,无法得出东西方文化的交
流,故 A项错误。从材料信息可知,阿拉伯人推崇古希腊文化,但这只是阿拉伯学者的
行为,无法得出蔚然成风的结论,是否挽救了欧洲文化也无法体现,故 C、D项错误。
5. 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非洲文化。材料描述了西非、东非、南非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
反映了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文化地域性的特点,故 C项正确。
6.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阅读材料可知,“与郑和及其同伴不同的
是,他们的冒险有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中的“他们”指的是欧洲航海家,欧洲航海家的
远洋航行有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即寻找黄金和传播基督教,故是经济和宗教动机,
因此 D项正确。
7. D 【解析】本题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切入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
以西班牙为主导的菲律宾与墨西哥的商业贸易,西班牙商船从马尼拉(今菲律宾首都)
运载大量丝、瓷、茶等中国产品到美洲的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白银运到马尼拉,最后
这些白银大量流入流入中国,由此可知中国在贸易中据于优势,中国的生丝等手工业品
海外市场需求量大,这刺激了中国东南地区专业化市镇的发展,故 D项正确。西班牙殖
民者从马尼拉购入大量手工业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封建贵族需求,故 A项错误。材料能够
说明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居优势,但无法表明当时世界贸易格局以中国中心,故 B项错误。
8. 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应该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B 项“政治启蒙”是启蒙运
动,因此 B项错误;A项和 C项都属于人文精神,材料反映的是人文主义的本质,故排
1 3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除 A、C项,D项正确。
9. B 【解析】根据材料“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故 B
项正确,A项错误;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故 B项错误;D项材料没
有体现。
10. D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7世纪”,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排除 A项;B、C项材料没
有体现;材料指出“为了购买新兴消费品开始狂热地,乃至不择手段地来增加收入”,“唯有
那些工作最勤奋、头脑最灵活、生活最吝啬的家伙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说明满足市场
需求可以致富,结合所学知识,市场的扩大是工业革命兴起的必要条件,所以 D项正确。
11. A 【解析】根据材料“根除阶级的存在所赖以维持、从而阶级统治的存在所赖以维持的
那些经济基础的工具”,反映了唯物史观的客观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故 A项
正确,排除 B、C、D三项。
12. C 【解析】西班牙和葡萄牙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故 A项错误;B项材料没有体现;殖
民扩张导致世界局势紧张,排除 D项;教皇子午线不具备国际法的性质,“有效占领”原
则确立后,资本主义在非洲的瓜分行为基本遵循了这一原则,因此 C项正确。
13.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非洲、拉美相比,亚洲的经济发展水平更高,人口更
多,单纯的武力征服不足以实现殖民征服,所以殖民者的征服手段更加多样化,因此 C
项正确;A、B、D三项只是影响因素,不是主要原因。
14. B 【解析】亚洲革命风暴披上宗教的外衣,说明革命水平较低,根据唯物史观,经济决
定政治和思想文化,故主要原因是 B项,排除 A、C项;D项反映的是外部因素,且不
是亚洲革命风暴的共性,故排除。
15. A 【解析】材料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铁路运输的发展状况,故排
除 C项;从铁路营运里程的变化来看,英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减少,德国的铁路营运里程
增加,故 A项正确;题目问的是“变化”,排除 B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的 17、
18世纪,排除 B项。
16. D 【解析】根据材料设问“主旨”,故 D项正确,排除 B、C项;美俄争夺欧洲控制权是
二战后,排除 A项。
17. 【参考答案】
(1)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以人为本;重视教育,主张因材施教;重视道德;都体现了
思想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一点 2分,任答四点即可得 8分。)
(2)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借鉴;促进思想解放;推动教育发展;对本国和世界产生
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一点 2分,任答三点即可得 6分。)
18. 【参考答案】
(1)特点:丰富多彩;内部发展不平衡;独立发展,封闭孤立;发展水平落后于欧亚文明。
(一点 2分,任答三点即可得 6分)
成因: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一点 2分,两点可得 3分)
(2)文化交流对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各民族文化丰富、繁荣的重要因素。
文化间交融互鉴,有利于地域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点 2分,两点可得 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 3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19. 【参考答案】
示例 1
论题:欧洲棉花帝国的发展史是一部“资本主义的扩张史”。
阐述:14、15世纪,伴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欧洲国家首先
开辟了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一方面打破了世界原来孤立、分散的局面,密切了世界各地
的联系;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欧洲人通过武装殖民活动,对印度、
美洲等原产地的棉花进行掠夺;同时,建立贸易垄断公司,排挤和打压印度传统棉纺织产品,
从而使得印度传统棉纺织业衰败。通过早期殖民扩张,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主导的棉花贸易
帝国。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凭借强大的生产能力,向外输出工业制成品,殖民地逐渐成为
单一的原料生产国,成为欧美国家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殖民地国家被迫卷入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
综上所述,西方的优势地位是建立在奴役、剥削殖民地的基础之上的,是以殖民地的落
后为代价的,因此欧洲棉花帝国的发展史就是欧洲资本主义扩张史的缩影。
示例 2
论题:新航路开辟加速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
阐述:14、15世纪,伴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欧洲国家率先开
辟新航路。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为了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走
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早期,欧洲通过强大的武力对印度、美洲等原产地的棉花进行掠
夺,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主导的棉花贸易帝国;后来,又通过在美洲建立棉花种植园来解决原
料不足的问题,派遣工业间谍窃取印度棉纺织技术,以及暴力抢劫、罪恶的奴隶贸易等方式
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同时,新航路的开辟使西欧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
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综上所述,新航路开辟为西欧国家资本的原始积累提供了重要条件;资本原始积累的增
加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转型,但给亚非美洲的人民带去了深重的殖民灾
难。
20.【参考答案】
(1)推动作用:启蒙思想家提出“人民主权”思想,《联邦宪法》规定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由
人民选举产生,这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4分,考生的答案必须要包含启蒙思想主
张和宪法的实践)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联邦宪法》明确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分
别由国会、总统、最高法院行使,三者相互牵制和制约来实现权力的运转。(4分,考
生的答案必须要包含启蒙思想主张和宪法的实践)。
(2)评价:《联邦宪法》的制定标志着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促进了美
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巩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成果,为后来美国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但它保留了黑人奴隶制度,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本
质上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正、反两方面评价,积极方面一点 2分,共 4分;局
限性任一点 2分。共 6分)
3 3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