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7 12:45:04

文档简介

运城市2021~2022年度4月份高一期中测试·历史
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
1.B材料的意思是“有巢氏”教会人们修筑房屋,即定居生活,使人类和动物区分开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
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成为食物的生产者,同时也使人类从游牧走向定居,故选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
社会分工、劳动生产效率、私有制的内容,排除A、C、D三项。
2.C材料的意思是古埃及人称呼自己的国名,强调了尼罗河灌溉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罗河的自然
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形成了肥沃的冲积平原,促进了古埃及农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故选C项。A项表达正确,但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并非本质,排除: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
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不是内陆河,且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3.A材料的意思是欧洲包括西亚再到印度的诸种语言具有许多相似之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民族有若
共同的祖先“古印欧人”,经过不断迁徙和战争,与当地的人融合,形成了后来的各个民族,故选A项。材料
内容没有涉及帝国的扩张和崛起,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国,排除C项;古代文明的多元化是指古代各
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排除D顶
4.D材料的意思是在波斯的一座宫殿里,浮雕上有各色民族,反映的是被征服者向征服者纳贡的情景。根据
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波斯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故选D项。仅凭材料中浮雕的两幅画,无
法判断波斯是否建立完备的税收体系,排除A项:材料是被征服者纳贡的情景,无法体现受到残酷剥削,排
除B项;波斯当时发行了官方货币,但民众缴纳的主要是实物,排除C项
5.B材料表达的是虽然封君封臣制使得欧洲中世纪社会进人了一种类似于“无政府主义”的封建城堡时代,但
是作为一种维持统治秩序的社会经济制度,它在欧洲社会制度的演变之中扮演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故选B
项。A,C,D三项只表述了封君封臣制的弊端,不能全面概括材料内容,排除
6.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利益和安全需要,是政治结盟的动因和基础。西欧封建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
弱,需要借助城市的力量强化王权。城市由于经济发展,商人们积累了大量财富,但政治上没有地位,需要借
助王权获得各种权益,所以两者的结盟源于各自的需要,故选D项。A、C两项只表述了部分原因,不全面
排除:B项与王权和城市结盟的原因无关,排除。
7.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罗马帝国又叫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保存了大量的希
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故选C项。A,B、D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
排除。
8.A材料的意思是伊斯兰教鼓励人们远行求学,积极吸收各地先进文明,把追求知识作为遵循主命的行为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融合了东西方文化,故选A项。B、C两项是材料直
接体现出的,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9.D材料中的观点是,奥斯曼土耳其人,喜欢当兵,做官,看不上也不擅长商业等职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奥
斯曼土耳其人到16世纪后期,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帝国经济发
展及财政管理起初依赖本国少数民族,后来依靠欧洲资本家,经济没有发展,不懂得开源节流,庞大的帝国必
然会陷人国库空虚局面,故选D项。材料不涉及政治内容,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商业民
族阿拉伯人、犹太人、希腊人、亚美尼亚人,但帝国政府未能发挥这一优势,B项说法错误,排除:仅凭材料内
容,无法推断出,土耳其人是否大多富有军事才能,排除C项。
10.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日本的幕府统治,故选B项。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1.A根据所学知识,桑海原为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
达于极盛。结合卡片上的信息可知,该同学学习的是桑海帝国的内容,故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内容
不符,排除。
12.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位于一个湖中小岛上,面积约10平方千米,人口20一30万,
浮动园地可以扩大耕地面积,养活更多的人口,故选C项。A、B两项材料内容未涉及,排除;阿兹特克人发
明浮动园地,的确体现了他们的智慧,但主要原因还是人多地少,为了生存,不得不用这种方式扩大耕地面
积,排除D项。
13.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扩大对外市场,
这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故选A项。B、C、D三项材料内容未体现,排除
14.C根据所学知识和图片信息可知,1487年,达·你马率领船队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岸,故
选C项。A、BD三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15.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人口的迁移又促进了
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所以才会出现原本产自南美洲的马铃薯,因为失收导致1840年爱尔兰大饥荒:才会
出现产自美洲的番薯、玉米,刺激了亚洲人口增长,故选C项。A、B两项不全面,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
排除。
16.D材料展现了葡萄牙商人把中国的生丝、瓷器等货物经澳门运往印度果阿,再转运到欧洲各国进行贸易
体现的是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故选D项。A、B、C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高一期中测试·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运城市2021~2022年度4月份高一期中测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1课。

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到了有巢氏(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我们的祖先才开始和动物区别开来…从此就开始
了人类历史。”出现从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分工的发展
B.农业畜牧业产生
C.生产效率的提高
D.私有制逐渐产生
2.古埃及人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意思是黑土地,也就是经过尼罗河水灌溉过的土地,有别
于未经河流灌溉的“红土”一一沙漠。这反映出尼罗河
A.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B.提供了灌溉所需水源

C.孕育了古埃及的文明
D.是埃及境内的内陆河
3.欧洲包括西亚再到印度的诸种语言,包括荷兰语、德语、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以及印度梵

语,竞然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比如父亲一词,英语中是father,德语中是vater,.拉丁语和希腊
语中都是pater,而梵语中则是piter。这反映出
A,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B.帝国的扩张和崛起
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古代文明的多元化
4.在阿帕达纳官(波斯宫殿)浮雕上,可以看到各色民族,下图描绘了吕底亚人、爱奥尼亚人向统
治者纳贡的情景。由此可知

阿竹达纳宫的溪雌,猫绘了啦然关州的底亚人
战上各种食物的发奥尼业人。
【高一期中测试·历史第1页(共6页)】
A.波斯帝国完备的税收系统
B.被征服者受到了残酷剥削
C.波斯没有发行官方货币
D.波斯建立了辽阔的帝国
5.“尽管说欧洲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散发着腐朽而恶劣的臭味,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它的存在使
得欧洲社会从早期尚武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渐渐转化为服从法律、忠诚守纪的近现代西方法
律精神。”这句话揭示了封君封臣制
A.使社会进入到混乱无序的状态
B.在欧洲中世纪起到过渡作用
C.导致欧洲中世纪晚期政治黑暗
D.破坏了西方国家的中央集权
6.1222年,法国国王腓力·奥古斯都在授予普瓦提城的特权证书中言明,“市民应在罗亚尔河
外各处为联服军役及骑役义务,如同普瓦提封土上联的封臣一样。”王权和城市结盟的原因是
A.王权软弱需要城市经济支持
B.市民和封臣对国王都有义务
C.城市向王权获取各种权益
D.王权与城市之间互惠互利
7.在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旅游,你可能会听到导游说:不论是巴黎还是伦敦,都不敢说
它们是欧洲文明的中心,但伊斯坦布尔可以理所当然这样讲。以下选项可以支持此观点的是
A.拜占庭政治和文化观念的长期团结
B.拜占庭帝国延续时间达近千年之久
C,拜占庭保留了希腊罗马的众多文化成果
D.法国和英国建国时间短,不是文明古国
8.伊斯兰教鼓励穆斯林远行求学,“贫困不能阻,艰险不能移,沙漠的酷热,大海的惊涛,他们都
视之坦途。因为在他们心中,已深深扎下了求知即是圣战的信念。”这侧面反映出
A.阿拉伯文化兼收并蓄
B.穆斯林勇于追求知识
C.伊斯兰教崇尚知识
D.伊斯兰教影响深远
9.有学者认为:“奥斯曼土耳其人只喜欢两样职业:当兵和做官。对于商业、手工业、银行业,他
们是不屑于去做的,实际上也不擅长做。”此观点可以解释
A.苏丹在政治统治上的成功
B.奥斯曼帝国缺乏商业人才
C.土耳其人大多富有军事才能
D.帝国后期陷入国库空虚局面
10.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
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这描述的是中古时期的
A.日本庄园
B.日本幕府统治
C.西欧庄园
D.封君封臣制
11.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学习卡片,不小心洒到了墨水,只能看到局部内容。根据卡片显示的内
容,可判断他学习的可能是
1,利用…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
达于极盛。
2.它实行中央集权,…由国王任免。
3.…,鼓励文化发展。
A.桑海帝国
B.马里帝国
C.阿克苏姆王国
D.玛雅文明
12.为了养活庞大的人口,阿滋特克人巧妙地建造了浮动园地,将特斯科科湖的沼泽湿地变成可
耕种的农田。这一创造性发明的主要原因在于
A.岛屿众多不利于农业生产
B.沼泽地更利于农作物生长
C.需要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
D.阿滋特克人充满智慧
13.“到中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如果不存在从中世纪以来就形成的东西方
贸易失衡及其对东方商品的强烈需求,西方绝不可能在15世纪里发动地理大发现。”这句话
表述的是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新航路开辟
B.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C.欧洲人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D.科学技术发展支持新航路开辟
【高一期中测试·历史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