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四个内容:五海三洲之地、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阿拉伯国家、世界石油宝库。这一课时我们主要讲第一个框题:五海三洲之地,和第二个框题: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本节教材紧紧抓住人地环境的内在联系,对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都有好处。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分析西亚的位置(纬度、海陆位置)及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在地图上指出西亚的主要国家。
3.在地图上能够简单的说出西亚主要的地形特征以及河流。
4. 运用地图说明西亚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 发挥小组优势,展开有针对性的讨论分析并回答问题。
2. 通过读图、填图,增强读图分析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来加强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点:西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分析西亚干旱的气候条件与当地农业生产的关系。
五、学情分析
本节是“区域地理”内容中“了解地区”的部分,学生通过对前段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在地理方位性掌握上仍有欠缺,想象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中要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巩固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六、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板图演示法、归纳总结法
本节课采用微课助学,将知识更直观的展示给学生,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
七、教学过程
(一)西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国家。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西亚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照片,将学生引入西亚以引发学生学习本节的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第二板块:多边互助,合作探究
层次一:五海三洲之地
活动一:西亚的地理位置
设计问题:
1.西亚的纬度位置和海路位置
2.西亚联系的大洲及沟通的海洋
引导学生根据西亚国家和地区图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多媒体出示答案后引导学生依次找出并进行填图练习。
活动二: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出示“丝绸之路”示意图,通过箭头推进方式演示路线,学生通过读图了解“丝绸之路”途经西亚并思考“丝绸之路”的意义,以明确西亚古代时就是交通要道。
2.出示世界政区图,观察本区的两个战略要地:苏伊士运河及土耳其海峡。(点击放大)思考由印度洋到大西洋的水上航道有几条,发挥小组优势分析并归纳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二)西亚的地形和河流
让学生读西亚地形图,找出主要的地形类型和主要河流。
以高原为主,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让学生找出西亚的主要气候类型。
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大部分)、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从气候类型上我们会发现,西亚的气候大部分干燥少雨,沙漠面积广大。
(承转)西亚气候干旱的特征促使了它的农业只能发展畜牧业和灌溉业。
(三)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
通过展示图片讲解:
1.畜牧业和羊毛纺织业。——传统的经济部门
2.少量的灌溉农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又叫两河平原。(两河文明)
3.以色列的节水农业。(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以色列的节水技术—喷灌和滴灌技术。)
4.伊拉克是椰枣的主要出产国,其产量居世界首位。
(四)世界石油宝库
出示西亚石油海上运输路线图,通过观察地图,小组交流讨论,质疑释疑。
1.西亚最为著名的矿产资源
2.分析“西亚部分国家石油储量及生产”资料,思考:西亚石油资源的特点以及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了解重要的产油国。
3.西亚石油主要的分布地区?
4.分析地图,思考西亚石油主要输出的地区?
5.西亚石油主要的输出路线?
6.为何将霍尔木兹海峡称为“西方的海上生命线”?
(设计意图:利用分层设问,逐步推进来将重难点知识进行分解后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以分组合作形式,由学生自主讨论,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教师重点给予方法的指导,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西亚
一、西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国家
1.五海三洲之地
2.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二、西亚的地形和河流
以高原为主,主要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等。
三、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
1.大部分是热带沙漠气候
2.畜牧业——传统的经济部门
3.灌溉农业和节水农业
四、世界石油宝库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