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第三节大洋洲概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澳大利亚位置图、地形图、气候图等,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知道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能够解释澳大利亚大陆动物古老性的成因。
3.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农牧业的分布和工矿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4.了解澳大利亚人口与城市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知道澳大利亚的著名城市。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概括总结某种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判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学生通过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澳大利亚以发达的农牧业、工矿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特征。
3.人口、城市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澳大利亚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分析区域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学生特征分析
1.本课是世界区域地理的一节课,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几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2.学生能够运用比较法、综合法等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3.教材设计的模块特色鲜明,学生比较感兴趣,有探究学习的愿望,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式学习应该困难不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探究思考、角色扮演、从一般到特殊(利用一般区域学习方法运用到澳大利亚的学习)
2.设计思路:本课以“到澳大利亚探索之游”作为主线,吸引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把所有的知识点贯穿其中,让同学们在愉快的“旅游”中学习课本内容。
3.通过扮演牧厂主,选择合适的地点发展自己的牧厂,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获取能力。
五、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搜集与澳大利亚的图片与资料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展示澳大利亚国徽),请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国徽,上面是什么特有动物?
答:澳大利亚 袋鼠与鸸鹋 (不错)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澳大利亚,认识这个美丽而又独特的国家。
展示课题:第十章 第三节大洋洲概述 第二课时 澳大利亚
过渡:同学们。暑假即将到来,如果你去澳大利亚旅游,出发前应准备什么?
(提示:1.衣物 2.到一个陌生的国家游玩)
答:棉衣(冬装) 地图等
【承接】刚才大家说到地图,接下来,我们先查阅各种地理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一)地理概况
1.澳大利亚在地球中的位置
出示世界政区图,分析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提问】当我们学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时候是怎么描述它的地理位置呢?
【学生活动】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描述。
【承接】请大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怎样描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然后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总结】半球位置: 东半球,南半球
纬度位置:热带和南温带
海陆位置: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北面与亚洲隔海相望,南面与南极洲遥遥相望。
2.东中西的地形
出示澳大利亚地形图,让学生从东往西找出澳大利亚主要的地形区。
【教师总结】①东部山地:主要有大分水岭。②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③西部低矮的高原:维多利亚大沙漠
【提问】根据澳大利亚地形分布特点,判断出起地势特点。(东西两侧高,中间低)
3.澳大利亚的气候
出示澳大利亚气候图
【提问1】澳大利亚有几种气候类型,东南沿海、东北沿海、广大内陆和西部地区各分部着什么气候,其气候特点是什么?
【教师总结】东南沿海以亚热带湿润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暖湿;东北沿海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气候高温多雨;广大内陆和西部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干热。
【提问2】同学们观察澳大利亚气候图,分析其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热带、亚热带气候为主,呈半环状分布)
【提问3】说出大分水岭东西两侧的气候类型的差异和造成差异的原因。
【教师总结】东侧是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西侧是热带草原气候。 (地形)
4.澳大利亚的河流域湖泊
出示澳大利亚地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出澳大利亚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教师总结】墨累河——为全国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大分水岭西侧,向西南注入印度洋。
北艾尔湖——为地势最低处
【过渡】在各种地图中,我们了解了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开启澳大利亚探索之旅。本次探索之旅,分为四站:第一站 参观野生动物园;第二站 羊的世界;第三站 澳洲寻宝;第四站:伟大的建设者。首先,我们出发到第一站 参观野生动物园。
(二)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展示澳大利亚国徽
【教师提问】(先出示袋鼠和鸸鹋图片让学生认识)澳大利亚国徽上的两种动物是什么?
【学生活动】澳大利亚国徽上的动物是袋鼠和鸸鹋。
【承接】在澳大利亚,除了袋鼠与鸸鹋外,你知道它还有哪些古老特有的动物吗?
答:有憨态可掬的考拉、善于游泳的鸭嘴兽等。
【教师活动】:同学们列举出来的可真不少!来,让我们一睹它们的“芳容”!展示考拉与鸭嘴兽的图片
【小结】澳大利亚有许多古老特有的动物,所以被称为“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
【活动1】你能用已学过的海陆变迁的知识分析,为什么澳大利亚至今仍保留有这些古老的动物呢?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生物古老性的成因,形成初步观点。
教师活动:
(1)课件展示:大陆漂移学说图;
(2)问题深化:澳大利亚大陆大约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大陆分离?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这对生物的进化会产生什么影响?(自然环境比较单一,生物的进化速度减慢,这些动物又没有生存的天敌,就能够生存至今。)
【过渡】除了刚刚我们认识的那些古老动物外,澳大利亚还有一种动物也久负盛名,誉满全球,它是澳大利亚经济的强大支柱,你知道它是谁吗?
答;羊
接着我们去参观第二站 羊的世界
(三)澳大利亚的经济
1.发达的农牧业
【承接】大家先看一段视频了解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历史。
播放视频《澳大利亚的养羊业》
【小结】从视频中,我们知道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而它也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角色扮演】从视频中,我们还知道澳大利亚之初并没有羊,如果让你到澳大利亚投资建牧场,你会把你的牧场建在什么地方?请在地图上圈出来,然后说说你的理由。(出示澳大利亚地形图与澳大利亚气候图)
【学生活动】西部、东部、东南部。
【教师总结】主要的牧羊带大家已经找对了,但是分布的地区主要是在东南部和西南部。
【活动2】从哪些方面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条件?
【师生共同归纳】地形: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低平 气候:候适宜牧草生长,气候干旱适宜绵羊繁殖 水源 :地下水丰富 天敌:无大型野生食肉动物
【过渡】接下来,我们去探索第三站 澳洲寻宝
2.发达的工矿业
出示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分布图
【活动3】找一找澳大利亚都有哪些主要的矿产资源,分布在哪些地区。
(煤矿: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铝土:分布在东北部沿海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承接】从图中可知,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分布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布在沿海地区,这里交通发达,运输便利,便于大量出口)
出示小资料:澳大利亚的铝土矿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5%,居世界首位;铁矿、镍矿、锌矿和锰矿的储量居世界前5位;其他矿产,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金矿、钨矿等的储量也很丰富。澳大利亚是世界三大铁矿出口国之一。
【小结】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澳大利亚矿产品的开采和出口也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被誉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澳大利亚的发展历程
出示图10.38 澳大利亚的发展历程,让学生阅读说出起发展历程
教师强调:在此基础上,澳大利亚发展了现代化工业和第三产业(现在的支柱产业),成为南半球的发达国家
【过渡】接下来,我们去探索第四站 伟大的建设者
(四)澳大利亚的人口与城市
出示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图
【活动4】找一找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在哪些地区?并找出主要的城市。
答; 东南沿海地区
主要城市: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堪培拉;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是悉尼;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是墨尔本。
【问题探究】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
(提示:学会从气候、交通、开发历史等方面分析)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居住。
东南沿海多良港,交通便利。
开发历史悠久,经济较发达。
【结语】本节课澳大利亚的探索之旅到此结束,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实现真正的澳大利亚之旅。下面我们来看看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五)思维导图
(六)当堂检测
1.关于澳大利亚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东临印度洋,西临太平洋 B.全部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C.全部位于热带地区 D.跨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
2.以下地形剖面图能基本反映澳大利亚地势特点的是( )
3.下列图片中的动物属于澳大利亚特有的是( )
4.澳大利亚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是 ( )
A.小麦、羊毛 B.羊毛、水稻 C.羊毛、棉花 D.玉米、小麦
5关于澳大利亚煤、铁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分布比较均匀 B.煤炭主要分布在印度洋沿岸
C.煤、铁的分布利于出口 D.铁矿集中分布的地区,气候湿润
6.澳大利亚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 ( )
A.东北部地区 B.东南部沿海地区 C.中部地区 D.西部地区
八、教后反思:
在“澳大利亚”这节课的教学中,以“到澳大利亚探索之游”作为主线,吸引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把所有的知识点贯穿其中,让同学们在愉快的“旅游”中学习课本内容。本节课表现较好的方面有:
1.新课以国徽引入,进入课堂自然。
2.教学过程中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考。
3.教学中利用前面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来学习澳大利亚这一国家;
4.课件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这节课中,采用启发引导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丰富的学生活动,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学习一个国家的基本方法,最终获得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达到教学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虽然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教学效果也比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1.师生活动仍不够充分,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面不广;2.在拓展学生视野方面做得不够。基于上面的认识,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本人将进一步注重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围绕教学目标,抓住重难点,努力使课堂效果达到预期的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