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庄子》二则原文及文常
课下注释
理解性默写
简答题
课堂验收
成功没有捷径,但有一条必达的路,叫做努力!
庄子二则
1.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2.《北冥有鱼》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
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庄子》外篇中的《秋水》
作者及文常
北冥有鱼
北冥míng 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xǐ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yé?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原文背诵
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
虚 词
《北冥有鱼》注释
1.冥:同“溟”,指海。“北冥”,北海。下文“南冥”,指南海。
2.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3.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4.是:指示代词,这。
5.海运:海水运动。古代有“六月海动”之说。海运必有大风,大鹏可借风力南飞。
6.徙:迁移。
7.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8.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
9.水击:击水,拍打水面。
10.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11.去以六月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去:离开。以:凭借。 息:气息,这里指风。
1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想吹也: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1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其,表示选择。
14.其视下也:大鹏从天空往下看。其,代词,代大鹏。
15.亦若是则已矣: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是,这样。
课文翻译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用力鼓动翅膀奋飞的时候,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迁徙到南海去。南海,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这部书,是记载怪异之事的。《齐谐》上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时,翅膀拍打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浪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的时候,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重点句子翻译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其,表示选择。
2、其视下也:大鹏从天空往下看。其,代大鹏。
3、亦若是则已矣: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是,这样。
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鹏迁徙到南海时,翅膀拍打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浪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 。
2.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邪”同“耶”,语气词,吗?
(二)一词多义
1.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 2.其:其视下也 代词,代大鹏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做记号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
寻向所志 所做的记号
1.《北冥有鱼》一文描写大鹏徙于南冥时,从海上奋力起飞、直达高空的壮观图景的句子是“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庄子 北冥有鱼》中以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大鹏振翅而飞的句子是:
怒而飞 , 其翼若垂天之云 。
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中暗示出庄子愉悦心情的句子(庄子提出观点的句子)是 :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1.《北冥有鱼》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世间万物,无论大小,都有所凭借,都无法达到真正的逍遥的境界。
2.文章末尾的回答意蕴深远,谈谈你的理解。
说明人仰望天空,不能确定所看到的天空的颜色是不是它真正的颜色。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人世时也是如此。并不能认清人世的本色,意在说明人和大鹏的视力都是有限的。
3.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4.“野马” “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他们有什么作用?
必须依靠气息。
作用:(1)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需要生物的气息吹动,来解释体积庞大的大鹏飞往南海需乘风而上的原因;
(2)与大鹏相照应,共同揭示一个道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有一定的条件,他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
(3)由大及小,说明这一现象的普遍性。
成语积累
扶摇直上:指乘着风势快速上升。也比喻仕途得志或飞快上升。
鹏程万里: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鲲鹏展翅:施展抱负,实现宏伟的理想,创造一番事业。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注释
(1)惠子:即惠施,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好友。
(2)濠梁(háo liánɡ):濠水的桥上。
(3)从容:悠闲自得 。
(4) 是:这。
(5)固:固然(固不知子矣);
本来(子固非鱼也)。
(6)全:完全,完备。
(7)循其本:追溯话题本原。循:追溯。其,话题。本:最初。
(8)云者: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以引起下文。
(9)安,怎么,哪里。
翻译: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了!”庄子说:“请让我们追溯话题的本原。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对男子的尊称
代词,你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助词“的”
子之不知鱼之乐矣( )
鱼之乐( )
一词多义。
庄子与惠子( )
子非鱼( )
子
之
子固非鱼也( )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
固
本来
固然
1、庄子提出观点的句子是:
2、惠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句子是:
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重要句子翻译: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1.在庄子与惠子的这场辩论中,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悦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对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2.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的思想?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 ,集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文中的“鱼之乐” ,其实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而惠子偏重于知识性的判断。论辩语言严密,逻辑性强,对事物的认知持以追根究底的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
验收
1.《北冥有鱼》一文描写大鹏徙于南冥时,从海上奋力起飞、直达高空的壮观图景的句子是“ , ”。
2.《庄子 北冥有鱼》中以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大鹏振翅而飞的句子是:
, 。
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中暗示出庄子愉悦心情的句子是 , 。
翻译句子:
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6、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7、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8、《北冥有鱼》文章末尾的回答意欲深远,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