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能根据统计表给出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现统计图,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并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3.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合理推测及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重点难点】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依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遇到一个问题,你们帮我出出主意好吗
学校要举行一分钟跳绳比赛了,每班选一名同学参加比赛。可是,我们班的小红和小明成绩都很好,该选谁去参加比赛呢?
为了选出更有实力的同学,老师对她们进行了一周的训练,下面是她们上周训练的成绩表。
小红上周一分钟跳绳成绩统计表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成绩/下 100 105 113 125 125 130 140
小明上周一分钟跳绳成绩统计表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成绩/下 110 90 145 118 115 130 109
看到统计表,你们认为可以派谁去呢?理由是什么
生:小红,成绩一天比一天好,稳定。
小明,一分钟最多能跳145下
到底该派谁去呢?为了更清楚的呈现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用我们学过的什么来表示?(条形统计图)
出示条形统计图。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小红、小明第一天的成绩是多少?第二天?第三天?……
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清楚地看到数据的多少)
该选谁去呢?
选小红。成绩上升,稳定。小明的成绩忽高忽低。
你能把小红和小明的成绩是怎样变化的用手势比划出来吗?请伸出你的手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能用一条线把你比划的画下来吗?
老师用课件再来画一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
像条形统计图一样,现在我们给它加上横轴和纵轴,再标上数据,大家看一下,见过这样的图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2、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从折线统计图上,你看出了什么?知道了哪些信息?
(统计表上的数据在折线统计图上都有)
从哪儿看出来的?
从点上。
你能边指点边介绍吗
看来从折线统计图上我们也能看出数量的多少。(板书:数量的多少)
还能看出什么?
小红的成绩上升。
从哪看出来的?
线一直在上升。
上升的线代表成绩在提高,那么有别的线吗?
平的线代表没有变,下降的线代表成绩下降了。
小结: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晰的显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板书:增减变化)
如果继续训练,她们的成绩会怎样?
小红的成绩上升,小明的不确定。
你会选谁去参加比赛?
成绩稳定,上升趋势。
小结: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晰的显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能帮助我们对事情的发展做出预测,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 绘制折线统计图
一)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有哪些部分组成呢?在绘制时该注意些什么呢?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适当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名称,及其作用,画图时注意点:
横轴:标明时间的前后。
纵轴:标明数据。
描点、连线:要找准点,在描点时要看清楚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纵轴上没有直接对应时,要在纵轴上平均分后再点,依次连接,不能漏点。
二)练习巩固
1、第9—14届亚运会中国获金牌情况,如下表:
1)第10届获得金牌数是( )枚。
2)第( )届获得的金牌数最多。
3)最多的金牌比最少的金牌多( )枚。
2、你们想不想动手制作一张折线统计图啊?现在请完成105页做一做。根据表格数据,制作折线统计图。
115厘米时是( )岁。
陈东( )长得最快,长了( )厘米。
8岁时是( )厘米。12岁时呢?你是怎么想的?
4、 生活中的折线图
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折线图?(股票、心电图)
5、 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变化,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能预测以后事情的发展。画图的时候要注意描点、连线、标数据。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特点:1、数量{
2、预测
画法: 描点、连线、标数据
多少
增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