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1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26 21:0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1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一、单选题
新农村建设是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优化,最终达到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标准。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前,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
A.以商业区、住宅区、行政区为主 B.空间结构简单,居住区规模最大
C.各功能区分化明显,界线明确 D.农业生产区规模最大,居住区点缀其间
2.图中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
A.城乡一体,区位优越 B.布局合理,方便出行
C.邻里和睦,环境舒适 D.等级有序,设施完善
2022年北京冬奥会组委会选择北京延庆县小海坨山建设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小海坨山主峰海拔2199米。下图示意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道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四条滑雪道( )
A.落差均超过800米 B.甲道沿山脊分布
C.乙、丙道位于阴坡 D.丁道坡度最陡峭
4.国家高山滑雪场中心比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场的市场潜力更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基础设施 B.地理位置 C.环境容量 D.运营成本
下图为“某城市用地及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若该城市规划合理,则甲、乙功能区和城市盛行风向分别是( )
A.工业区、居住区、西南风 B.居住区、工业区、西南风
C.工业区、居住区、西北风 D.居住区、工业区、东南风
6.下列城市规划合理的是( )
A.①处建钢铁厂——交通便利 B.②处建大型仓库——水源充足
C.③处建信息产业园——科技水平高 D.④处建食品加工厂——城市地价低
下图为某城市内部和对外联系交通干线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最不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大型物流基地最适合建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钱大妈”是专营生鲜肉菜的连锁店,该连锁店推行“不卖隔夜肉”的全新经营理念。下图为“东莞市南城区‘钱大妈’部分门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钱大妈生鲜连锁店布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消费者 B.交通 C.商业中心 D.货源供应基地
10.钱大妈生鲜连锁店面积一般不大于60m2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市中心,地租较高 B.服务的消费群体较小
C.居民的购买力低 D.员工数量不足
城市富有特色,就会拥有点石成金的赞誉,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影响力,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创造出城市良好的商务环境和经济秩序,使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加速良性循环,从而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
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 
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中华民族雍容恢弘、宽博兼容的文化特色熔铸出风格多样的城市典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安的古朴 B.桂林的灵秀
C.苏杭的神秘 D.拉萨的奇逸
城市建筑包括居住类(商品房、城中村等)和就业类(商业、办公、工业建筑等)两大类型。下图示意深圳市2015年三个空间层次的轨道交通站点在不同距离范围内建筑量相对2009年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相比近郊区和远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500米范围内的总建筑增量最大,是因为( )
A.中心城区站点附近房价高
B.中心城区站点附近环境质量好
C.就业类建筑对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更敏感
D.居住类建筑对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更敏感
14.近郊区站点居住类建筑增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价低 B.城中村多
C.配套设施完善 D.商品房供需量大
15.距轨道交通站点距离对总建筑量增幅影响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中心城区站点、近郊区站点 B.近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
C.远郊区站点、近郊区站点 D.远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
图示意“某城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影响该城市形态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河流 C.铁路 D.盛行风
17.该地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读某村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8.图示村落的形态特点是
A.呈多边形 B.呈带状 C.呈环形 D.呈团状
19.该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
A.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顺河谷而建
B.平原面积开阔平坦,便于农耕
C.为逃避野兽袭击而建在山口
D.为防洪水,村落建在山脊
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某大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差异图,完成下面小题。
20.该城市Ⅰ区最有可能是( )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城市绿心
21.下列因素对该城市土地利用强度影响大的是( )
A.地价 B.地形 C.人口密度 D.文化古迹分布
22.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
下图是某市旧城区商业街改造前后建筑布局及功能分区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改造前,该街区商业布局的特点是( )
A.商住混合 B.功能分区明确
C.零星分散 D.呈放射状分布
24.改造后,该街区( )
A.服务范围变小 B.居民生活不便
C.特色街区消失 D.商业趋于集中
25.该商业街的改造主要体现在( )
A.产业结构调整 B.环境污染治理
C.空间格局优化 D.交通网络变更
读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图中横坐标上数字所在的“距离段”,表示商业区可能性最大的是( )
A.①③ B.①⑤ C.②④⑥ D.②④
27.从地租水平来看,图中③和⑤可能位于( )
A.市中心 B.街道两侧 C.主干道交会处 D.城市绿地
二、填空题
28.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提高____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
29.农业用地的类型:耕地、____、草地、水域等。
30.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____为主的地区。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地利用的____,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如居住区、____、工业区等。有些大城市因为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如行政区、____、____、____等。城镇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三、综合题
31.图为我国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例①②③中,表示工业用地的是___。说明判断理由。
(2)甲、乙两处同位于______区(城市功能区),影响甲处功能区布局的主导因素是_____,甲、乙两处中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布局的是______。
(3)该市钢铁工业布局在丙处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
(4)某房产开发商准备在A、B两处选择一处建高级住宅区,较合理的选择是_____,说明理由。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下表)。
材料二 下图为某年江苏省城市地价及省辖市中心城市常住人口示意图。
(1)按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江苏省13个省辖市可分为 类 档,其中特大城市有 个。
(2)苏州的常住人口远多于户籍人口,主要由于 、 。
(3)江苏省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大致趋势是 ,高地价带的城市主要沿 、 分布。对苏州和南通地价影响最大的城市是 。
(4)影响江苏省内各城市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地价差异对低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 ,对高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解析】
【分析】
1.
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前,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简单,无明显的商业区、行政区,农业区规模最大,居住区分散在其间,功能区分化不明显,界限模糊,ABC错,D对。故选D。
2.
由图可知,不靠近道路的乡村都进行了拆除,居民迁移到靠近道路的乡村里,可见目的是为了方便人们的出行,B正确;城乡一体看不出来,都是乡村, A错误;邻里和睦也体现不出, C错误;图中没显示出等级顺序,D错误。故本题选B。
【点睛】
乡村的人口密度较城市小,土地利用以农业为主,乡村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乡村景观以田野和分散的居民点为主。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一样,是人们生产、生活、进行政治文化活动的场所,但乡村聚落规模较城市小,功能较简单。
3.A
4.B
【解析】
【分析】
3.
等高线由高向低凸出为山脊,可以看出甲路线的后半场部分确实沿山脊,但前半部分没有沿 凸出方向(山脊)滑行,故B错误;根据图示可判断乙丙分布于山体南侧,我国山体南侧为阳坡,C错误;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而丁路线等高线分布最稀疏,最平缓,D错误;根据图片相邻等高线可判断等高距为100m。d (n-1) ≤落差4.
国家高山滑雪场中心在北京延庆县,与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场相比,北京延庆在地里位置上更靠近一些人口多的大城市,比东北的游客会多,潜力更大,故选B。
【点睛】
5.B
6.C
【解析】
【分析】
5.
一般而言,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居住区,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而工业区位于城市外围的交通干线附近,故甲、乙功能区分别是居住区和工业区;因为该城市布局合理,工业区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故该地盛行风向最可能为西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
钢铁厂占地面积较大,且对环境污染大,①处距离住宅区近,不适宜建钢铁厂,A错;建大型仓库不需要水源充足,B错;③处邻近大学城,科技力量强,邻近绿地,环境优美,邻近交通线,交通便利,因此适宜建信息产业园,C对;食品加工厂应靠近消费市场,④位于住宅区,可以建食品加工厂,但理由并非是地价低,而是接近市场,D错。故选C。
【点睛】
居住区一般位于城市商业区以外的区域,占地面积在所有功能区中比重最大。
7.D
8.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通过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容易分析出该图示城市功能分区的分布,环线中心是中心商业区,物流中心应分布在交通最便利的甲地。
7.
甲丙位于城市换线与城市道路干线交汇处,交通便利,是有可能形成商业中心的;乙地位于市中心,最有可能形成商业中心;ABC均有可能形成商业中心。丁地位于三环以外,无任何联系线路,最不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D正确。故选D。
8.
大型物流基地最适合建在交通线便捷之处,方便商品的集散中转,甲处是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干线交汇处,距铁路线也较近,人流和物流量在此中转集散较为方便,且此地距市中心较远,有充足的空地在此地建设大型物流基地,A正确。丁地距城较远,交通不便,不适合建设物流中心,D错误;乙地位于市中心,在此建设物流中心容易造成交通拥堵,B错误;丙地道路等级较甲地低,且交通方式也没有甲地多,交通便捷度较甲地差,C错误。故选A。
【点睛】
城市三大功能区特点的比较城市最常见的功能分区主要是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其分布形态与特征可对比分析如下:
9.A
10.B
【解析】
【分析】
9.
由图可知,钱大妈生鲜连锁店的布局分布都紧靠住宅区,且生鲜超市属于服务业,也应靠近消费者,并且该连锁店推行“不卖隔夜肉”的全新经营理念,靠近市场和消费人群,可以更好的进行销售。A正确。其它选项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故选A。
10.
由图可知,钱大妈生鲜连锁超市都布局在住宅区附近,并没有位于市中心,A错误。生鲜超市主要面对的消费群体是住宅区的居民,消费群体较小,因此不用过大的面积,B正确。居民的购买力与面积大小无关,C错误。连锁店的数量较多,员工较多,所以不是因为员工数量不足,D错误。故选B。
【点睛】
考察功能区布局的区位因素。
11.C
12.A
【解析】
11.罗马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纽约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①③错误。②④说法符合实际情况。故C正确,A、B、D错误。
12.西安的风格是古朴,苏杭的风格是灵秀,桂林的风格是奇逸,拉萨的风格是神秘。故A正确。
13.C
14.D
15.D
【解析】
【分析】
13.
读图分析,相比近郊区和远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500米范围内的总建筑增量最大,而且以就业类建筑增量为主,说明中心城区就业类建筑如商场、写字楼等对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更敏感,C正确,D错误;中心城区站点附近房价高不利于使建筑增加,A错误;中心城区站点附近环境质量较差,B错误。故选C。
14.
随着城市发展,大量的人口居住在郊区,但是在城区工作,因此近郊区站点附近成为商品房的绝佳区位,商品房供需量大,导致居住类建筑增量最大。故选D。
15.
对比500m范围和1000m范围总建筑量增幅变化可知,远郊区增幅变化最大,说明距轨道交通站点距离对其影响最大;近郊区站点增幅变化较小;中心城区站点在1000m范围内比500m范围增幅大,表明距离对其增幅影响小,是其它因素影响的结果,说明距轨道交通站点距离对其影响最小。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获取图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判断。
16.A
17.C
【解析】
【分析】
16.
本题考察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图中东、西、北三面地势较高,中部地势平坦,城市功能区主要分布在中部,虽然是靠近河流,但不是沿河流形成条带状分布,城市的形态主要受地形的制约而不是河流,A正确,B错误。铁路和盛行风的影响较小,故选A。
17.
图中工业区位于城市的东南方,判断城市只有一种盛行风,当只有一种盛行风时,工业区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即本地盛行风为西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项。
【点睛】
城市的空间形态一般分为团块状、组团式、条带状三种,通常沿河流分布的城市其空间形态为条带状,平原区是团块状为主、山地和河流影响的地区形成组团式,如重庆市。
18.B
19.A
【解析】
18.从图示观察,居民点整体上呈条带状分布,故B项正确。
19.从图中信息分析,村落沿狭窄的河流而建;为防洪水,村落应建在山坡山;若建在山口处,易被洪水淹没,故A项正确。
20.C
21.A
22.D
【解析】
【分析】
20.
由图可知,Ⅰ区位于城市中心,土地利用强度大,为商业区,C正确。宅区分布在商业区与工业区之间,既利于公民上下班有利于外出购物,土地利用强度较商业区低,比工业区高。因此Ⅱ区为住宅区,Ⅲ区为工业区,AB错误。城市绿心土地利用强度低,与图文不相符合,D错误。故选C。
21.
影响该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主要因素应是经济因素。根据城市地租原理,越接近市中心,土地价格越高,所以为了节省开发建设费用所以土地的利用强度较大(利用率大,空置率低),A正确。 地形 、人口密度 、文化古迹分布对土地利用强度的影响不大,BCD错误。故选A。
22.
根据所给题干信息可知,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由图可知,甲地远离市区,但是土地利用强度增大,说明建设用地面积增多,最有可能是卫星城市的规模扩大,增加了建设用地面积,D正确。划定耕地保护区 、增加种植业投入均不会增加建设用地面积,不会使土地利用强度增大,BC错误。建设民俗博物馆虽然会增加建设用地面积,但占地面积不会过大,增大效果不明显,A错误。故选D。
【点睛】
城市三大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商业区: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城市土地利用强度最高;工业区 :城市外围,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住宅区 :分布面积最广,高级与低级住宅区有背向发展的趋势 。
23.A
24.D
25.C
【解析】
【分析】
23.
改造前,都是上住下商的综合建筑,A正确。功能分区不明显,B错。商业还是集中在整条街,不零星分散,C错。没有呈放射状,D错。故选A。
24.
从图片可以看出,改造之后,服务范围没有变化,A错。建立居民生活区,和商业区分开,方便了居民生活,B错。改造后,还保留有一定的特色街区,没有消失,C错。改造后,生活区和商业区分开,商业趋于集中在一个区域,D对。故选D。
25.
改造后,将居民区和商业区分开,既给居民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为有利于商业活动的集聚,促进商业区品位、服务能力的提升,空间结构得以优化,C正确。改造后,产业结构没有变化,A错。没有体现环境污染的治理,B错。交通网络没有变化,D错。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随着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功能分区。
26.A
27.C
【解析】
【分析】
26.
根据地租水平与距城市中心距离的远近关系可以判断abc分别表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地租水平,地租水平高的地段为商业区,图中①③地段地租水平明显较高,可能形成商业区。故选A。
27.
结合图和上题分析可知,③和⑤为地租次高峰处,且距离市中心较远,应位于主干道交汇处,C正确,市中心地租最高,街道两侧和城市绿地不会形成地租次高峰,ABD错误;故选C。
【点睛】
城市功能分区
(1)形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
(2)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特征及区位
A 商业区 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B 住宅区 城市中分布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常分化形成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C 工业区 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28.土地资源
【解析】

29.林地
【解析】

30. 非农业经济活动 专业化 商业区 文化区 旅游休闲区 生态区
【解析】
【分析】
【详解】
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业化,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有些大城市因为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如行政区、文化区、旅游休闲区、生态区等。城镇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每一种功能区,都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各种功能区在空间的组合,就形成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点睛】
31.(1)③ 城市外围,交通便利处
(2)商业 经济因素 乙地
(3) 丰富的矿产资源;交通便利;位于城市外围,地价较低;位于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减少大气污染
(4) A 环境优美,环境质量高;交通便利;位于主导风向上风向;位于河流上游。
【解析】
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用地由各种不同功能的几部分组成,各项用地都有一定的要求,每部分和其他部分之间都具有相应又相矛盾的关系。城市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把在使用上功能不同的各部分用地合理地组织在一起,既要满足相互之间的关系,也要避免相互之间的不良影响和干扰。
【详解】
(1)据图可知,因为③处于城市外围,地价较低,且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交通便利,因而是工业用地。
(2)甲乙两处同处于商业区,甲处商业区的主导因素是市场,乙处商业区的主要因素是交通。
(3) 丙处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公路、铁路交通便利;丙处位于城市的外围,地价水平较低;丙处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不会污染城市大气;所以该区域适宜发展钢铁工业。
(4) 读图可知,A处环境优美,环境质量高;有高速公路与主城区相连,交通便利;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水质较好;位于城市主导风向上风向,空气质量较高。所以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
32.(1)2 3 2
(2)经济发达;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外来务工人员多(任答两点即可)
(3)从南向北逐渐降低 京沪线、沪宁线、宁启线(任答其一即可) 长江 上海
(4)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人口规模 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 优化产业结构
【解析】
【详解】
(1)读图结合图例和表格数据不难看出,有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两类,大城市有两档,合计有三档;其中特大城市有南京和苏州两个。
(2) 苏州地处长三角,受上海辐射影响,经济发达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外来务工人员多,因而苏州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
(3)读图可以看出江苏省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大致趋势从南向北逐渐降低,京沪线、沪宁线、宁启线等铁沿线及长江沿岸,交通便利,地价较高,苏州和南通距离上海近,地价受上海市影响最大。
(4)分析江苏省各城市地价差异状况不难看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规模大的城市地价较高,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规模小的城市地价较低,地价差异有利于低地价区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高地价区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