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1.2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如图示意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读图完成小题。
1.根据该地太阳辐射的强度变化,下列描述可信的是( )
A.该地处于冬半年,正值秋分日到冬至日的过渡时期
B.该地处于冬半年,正值冬至日到春分日的过渡时期
C.日出后,太阳辐射强度呈增涨趋势,正午前后达到最大
D.午后2时,太阳辐射强度达到最大,然后至日落逐渐减小
2.对比前后两天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不可能的原因是( )
A.前一天,日落时间晚,太阳辐射强度大
B.前一天,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
C.后一天,有逆温现象,大气对流不旺盛,污染物较多
D.后一天,云层较厚,大气逆辐射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下图为某一平直河段的剖面,面朝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读图回完成下面小题。
3.此河流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回归线上
4.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受侵蚀的是( )
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
登封观星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约34°N,113°E),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观星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正北方有一“长堤”(见图),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会投在“长堤”上,利用它可以了解四季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当地球由丙处向乙处运动期间,正午时横梁在“长堤”上的投影逐日移动方向为( )
A.东 B.西 C.南 D.北
6.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夏至日该地正午时横梁在“长堤”上投影的位置有何变化( )
A.变远 B.变近 C.向东北移动 D.向西北移动
晓华于北京时间6月14日17时从北京出发,去M地开启16天的深度游,飞行10个小时后于当地时间22时到达,发现M地刚好日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M地位于( )
A.加拿大 B.挪威 C.俄罗斯 D.法国
8.旅游期间,晓华发现( )
A.日出时间提前 B.正午日影变长 C.出现极昼现象 D.昼长有时相同
读110°E经线M城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内变化图,该地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差40°,回答下面小题。
9.M地的纬度位置为( )
A.23°26′N B.20°N
C.23°26′S D.20°S
10.M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
A.46°34′ B.43°26′
C.86°34′ D.83°26′
图为一位游客某日20:55拍摄的敦煌鸣沙山(40°05′N,94°40′E)日落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游客拍摄照片时朝向( )
A.西北 B.西南 C.东北 D.东南
12.推测该日该地昼长最接近( )
A.12小时 B.14小时 C.14小时30分 D.15小时
13.若该日为7月12日,则该游客一年内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可拍到该景观的日期大约为( )
A.1月12日 B.6月2日 C.8月2日 D.12月2日
14.如果用a线表示晨线,b线表示昏线,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下图是一位驴友在阿根廷别德马(40°30′S,63°W)拍摄的日出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 )
A.1月1日 B.3月21日 C.7月1日 D.10月1日
16.这一天,北京(40°N)的昼长大约是( )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17.2016年年初,上海某同学准备去美国自助游,右图为他预定机票的信息(起降时间为当地时间)。据图完成问题。
根据机票显示的信息,上海(东八区)至纽约(西五区)所需的飞行时间是( )
A.24小时50分钟 B.13小时55分钟
C.14小时55分钟 D.15小时55分钟
2021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于2021年1月1日格林尼治时间10:15~12:40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 CCTV音乐频道同步直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该音乐会结束时,北京时间为( )
A.2021年1月1日20:40 B.2021年1月1日18:15
C.2021年1月1日4:40 D.2021年1月2日2:15
19.该音乐会开始时,日期处于2021年1月1日的范围约占全球范围的( )
A.1/36 B.11/12 C.1/33 D.1/2
下图是海河流域某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坪是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图中村名中最可能含有坪的是
A.①村 B.②村 C.③村 D.④村
21.M乡某日北京时间4:40分日出,该日最可能在
A.3月份 B.6月份 C.9月份 D.12月份
22.结合图中等高线信息,当M地的人在3月21日看到太阳升起时,太阳位于
A.正北方 B.正东方 C.东北方 D.东南方
“追日屋”是某建筑研发团队提出的一种新设计,该设计是建造一栋随太阳转动的房子。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可调的屋顶太阳能电池板正午始终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该设计在不同地区进行了测试。下图为“追日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在北半球的测试中,“追日屋”水平转动角度最大的节气是( )
A.春分 B.芒种 C.白露 D.立冬
24.在测试中,冬至日正午房顶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面夹角最大的城市是( )
A.广州 B.南京 C.北京 D.哈尔滨
天津王先生的家是一个高层建筑的二楼,令他苦恼的是因为南楼遮挡,寒冬的正午直到1月16日阳光才能照射进阳台;朋友李先生家(天津)的顶楼阳台则没有这样的烦恼,但为了更好地采光晾晒衣服,李先生家的伸缩式晾衣架的高度在不同季节绳索距离楼顶的高度还是要调一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5.王先生家的阳台正午时分每年大约有多长时间没有阳光射入 ( )
A.18天 B.36天
C.25天 D.50天
26.与上海的同等情况相比较,李先生家正午时悬挂晾衣架的绳索长度( )
A.冬季长,夏季短
B.冬季长,夏季长
C.冬季短,夏季长
D.冬季短,夏季短
A、B、D、E在晨昏线上,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7.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B.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均为0°
C.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平分赤道 D.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
28.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 )
①地球公转的变化 ②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③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2020年某月连续三日的日出、日落时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日出时刻 05:00:47 05:00:26 05:00:06
日落时刻 19:38:49 19:39:29 19:40:08
29.表中三日逐渐接近的节气是北半球(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30.表中三日,该城市日出、日落的方向分别为( )
A.正东、正西 B.东南、西南 C.东北、西北 D.东北、西南
二、综合题
31.图1为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圆外短线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为____时针方向旋转。
(2)该图1为北半球____(节气)的太阳光照图。
(3)A与B相比,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____,白昼时间较长的是____。
(4)该日,地球位于图2中的____位置(填序号)。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____(填“快”或“慢”)。从③至①的过程,地球公转速度发生怎样的变化____。
(5)若去北京看红叶,应选择在____之后的时段。(填序号)
3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光照图,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图一中甲、乙、丙、丁代表“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那么同学们在做这份试卷的时候,地球的位置应位于__之间。
A.甲与乙B.乙与丙C.丙与丁D.丁与甲
(2)当太阳光以图二中的情形照射地球时,此时的节气是北半球的__;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新旧日期范围的比例是__。
(3)从图二到图三时段内,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是__。
(4)图二中,如果D点的昼长是15小时51分,那么E点的夜长是__,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__。
(5)上图为不同纬度“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正午太阳方向示意图”。图三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上图中__(选填①②③④)地纬度相同。
(6)图二中B、C、D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M地与B点同时日出,晚于B点日落,则M地位于B点的__方向。
(7)图二中D点的地方时是__,A、B、C、D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
33.读下图(AD的经度为0°),回答问题。
(1)图中A、B、C、D、E五点: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2)GH是_________。(晨线或昏线)
(3)从B地水平运动到C地的物体会向_________ (东或者西)偏转。从C地水平运动到E地的物体会向_________ (东或者西)偏转。从C地水平运动到D地物体_________偏转。
(4)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国际标准时间为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C
2.D
【解析】
【分析】
1.
读图可知,该地昼长小于12小时,处于冬半年,但根据材料无法获取太阳直射点的具体位置,A,B错误;该地日出后(8:00左右)太阳辐射强度开始增加,到正午前后(12:00左右)达到最大,之后逐渐减小,一直减小到日落前后(16:00左右),C正确,D错误。故选C。
2.
读图可知,前一天太阳辐射强度大,数值最高在300W/m 以上,后一天最高在200W/m 左右,A不符合题意;天气晴朗,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太阳辐射强度增强,前一天可能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B不符合题意;太阳辐射强度与天气的阴晴状况(云量多少)、大气污染程度和日照时间等因素有关,后一天太阳辐射强度较小,可能因为污染物较多,C不符合题意;云量多会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太阳辐射强度减小,与大气逆辐射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
3.B
4.B
【解析】
【分析】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不偏向。题意表明,该河段为平直河段,则河道形态主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读图可知,该河段顺着河水流向的右岸附近河道较深,受侵蚀作用较强,左岸附近河道较浅,沉积作用较强,表明河水向右偏,根据水平运动物体偏向规律判断,此段河流可能位于北半球,B符合题意,排除AC;图中没有信息可判断此河流位于回归线上,排除D。故选B。
4.
若该河流流向为自东向西,则南岸为左岸,北岸为右岸,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水向右岸(北岸)偏转,右岸(北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明显,B符合题意;左岸(南岸)河流流速慢,以沉积为主,侵蚀作用不明显,排除A;河流自东向西流动,没有东西岸,排除CD。故选B。
【点睛】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不偏向。地转偏向力与纬度、速度呈正相关。
5.D
6.A
【解析】
【分析】
本题目以登封观星台横梁影子的正午太阳高度四季变化为背景,考查地球运动知识内容,对学生信息提取能力和地球运动部分的迁移应用能力要求较高。
5.
由右图图名及图示信息可知,当地球从丙处向乙处运动期间,大致处于秋分向冬至过渡期间,该时期内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渐小。登封观星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在南,因而正午时影子落于北侧长堤上,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则影长会逐渐变长,因而投影的移动方向为向北移动。故选D。
6.
黄赤交角是指地球自转轨道面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主要影响地球上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及回归线和极圈线等,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回归线度数减小,而极圈线度数扩大,热带范围减小,因而导致夏至日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相较于原来减小,因而正午时长堤上的投影影长向北移动,即变远。故选A。
【点睛】
黄赤交角为地球自转轨道面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23°26′(也记作23.5°),其影响回归线的度数也为23°26′,回归线度数与极圈线度数互余,极圈线度数为66°34′(也记作66.5°);回归线到赤道之间为热带,回归线与极圈线之间为南温带和北温带,极圈线和极点之间为南寒带和北寒带;且回归线即为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的移动范围,直射赤道时为春分或者秋分,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夏至,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冬至。
7.C
8.D
【解析】
7.
由材料知,晓华的起飞时间:6月14日17:00(东八区),飞行10小时后,北京时间应为6月15日3时,而M地当地时间为6月14日22时,比北京时间晚5个小时,说明M地位于东三区。加拿大位于西时区;挪威和法国位于东一区;ABD错误。俄罗斯位于东三区至东十二区,C正确。故选C。
8.
晓华的旅游期间为6月14日至6月30日,期间度过了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至北回归线再向南移动,日出时间会先提前后延迟。正午日影会先变短后变长。根据M地的日落为22时可知,此时的夜长为4小时,但是日期已经非常接近夏至日了,因此不会出现极昼现象,ABC错误。6月14日出发,6月30日结束旅程,其中包括夏至日,所以有可能存在关于夏至日对称的日期,昼长相等,D正确。故选D。
【点睛】
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可记作“点北北升落,点南南升落”
时间 昼夜状况 日出 日落
地方时 方位 地方时 方位
春分日、秋分日 昼夜平分 6:00 正东 18:00 正西
夏半年 昼长夜短 早于6:00 东北 晚于18:00 西北
冬半年 昼短夜长 晚于6:00 东南 早于18:00 西南
9.B
10.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学生要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
9.南北回归线上冬至日和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差46°52′,由材料可知冬至日和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差40°,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AC错误;该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12月22日,所以说该地位于北半球,B对D错误。所以选B。
10.从上题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的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的20°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46°34′,选择A。
11.A
12.D
13.B
【解析】
【分析】
11.
该景观拍摄于北京时间20:55,该地与120°E时差约为1小时40分,此时当地地方时约为19:15,所以该地昼长夜短,日落位于西北方向,故该题选A。
12.
地方时12:00为昼半球的中间时刻,由图可知此时尚未日落,下午时长应大于(19时15分-12时=7小时15分),所以该日昼长应大于14小时30分,故该题选D。
13.
根据材料拍摄该景观为7月12日,为夏至日后20天,若要拍摄同位置的日落景观,则该日的太阳直射纬度与7月12日相同,即夏至日前20天左右,所以该题选B。
【点睛】
第1题注意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据此计算该地日落的地方时;第2题需要注意昼长=2*(日落地方时-12)=2*(12-日出地方时);第3题太阳直射点纬度相同时的日期昼夜长短相等,日出和日落的方位相同。
14.B
【解析】
【分析】
【详解】
一般地,在地球侧视图上,晨昏线只表现为晨线或昏线;在俯视图上,我们所看到的晨昏线是一半晨线和一半昏线。在春、秋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即晨昏线要过南北极点。其余任何时候,晨昏线都与经线斜交(即晨昏线不经过南北极点),其夹角范围为0°~23°26′。在二至日时,其夹角最大,为23°26′。据图可知:AB为俯视图,A图为太阳直射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且经过北极点,根据晨昏线的判定规则可知,a为昏线,b为晨线,A错。B图为太阳直射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且经过南极点,根据晨昏线的判定规则可知,a为晨线,b为线,B正确。CD为侧视图,晨昏线都与经线斜交,据光照图,根据晨昏线的判定规则可知图中b为晨线,C错。D图中a为昏线,D错,故本题选B。
【点睛】
15.C
16.D
【解析】
【分析】
15.
由图可知,图片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19:16,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别德马经度为63°W,两地经度相差183°,时差是12小时12分钟,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别德马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2小时12分钟,因此别德马日出时间(地方时)为7时左右。此地纬度为40°30′S,位于南半球,日出地方时晚于6时,说明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半年,A、D项错误;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日出时间(地方时)为6时,B项错误。故选C项。
16.
北京位于40°N,其昼长与别德马(40°30′S)的夜长大致相等。该日别德马7时左右日出,昼长为10小时左右,夜长为14小时左右。故选D项。
【点睛】
本题的解题技巧是要注意南半球的昼长等于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根据昼长的计算公式: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可知当地的昼长,从而可知北京的夜长,最后可知北京的昼长。
17.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人预定机票的信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时间计算,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详解】
题中信息表明,纽约和上海分别位于西五区、东八区,则上海比纽约早13个小时。图中显示飞机于北京时间11:30起飞,与纽约时间14:25降落。当飞机于纽约时间14:25降落时,北京时间为14:25+13=27:25,与起飞时的北京时间相差27:25-11:30=15小时55分钟,及飞行时间为15小时55分钟,D符合题意,排除A、B、C。
18.A
19.B
【解析】
【分析】
18.
由所学知识可知,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格林尼治时间是中时区的区时,两者相差8个小时。该音乐会结束时格林尼治时间是2021年1月1日12:40,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可推出此时北京时间为2021年1月1日20:40,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
由所学知识可知,2021年1月1日0时经线所在位置,新一天的范围从2021年1月1日0时经线所在位置向东到180°经线;剩余的范围为2020年12月31日。由于该音乐会开始时0°经线地方时是2021年1月1日10:15,根据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可推出,新一天0时经线与0°经线的经度差约为:15°×10+4°=154°。故可推出2021年1月1日(新一天)0时经线所在位置约为154°W,则新一天的范围是154°W向东经过0°到180°,约占全球范围的11/12,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时区数=已知经度/15°(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时区差,在0时区的同侧用减法,在0时区的东西侧,用加法;所求点在已知点的东侧,用加法,所求点在已知点的西侧,用减法。
20.C
21.B
22.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高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日出日落方位等考点的理解。小题1要结合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进行分析,等高线越密集说明坡度越大,反之越小。①②④处等高线相对较密集,说明地势起伏较大,不能称之为“坪”;③处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势起伏小最可能含有“坪”。小题2要根据当地日出时间远早于6点,说明出现了昼长夜短的现象,是夏季。小题3要接合日出日落的方位来进行判读,秋分日全球除极点外都是正东方向日出。
20.
据等高线知识可以判断①②④处等高线相对较密集,说明地势起伏较大,不能称之为“坪”;③处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势起伏小最可能含有“坪”,故本题选C。
21.
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M乡某日北京时间4:40分日出,说明当地日出时间早,当地是昼长夜短,6月份昼最长,最可能是6月份,故答案选B。
22.
春秋二分,全球除极点外都是正东方向日出,正西方向日落。M乡人秋分日看到太阳升起时候,由于东侧有山地阻挡,太阳升起一定高度M乡人才能看到太阳,这是太阳已经位于东南方。所以选D。
23.B
24.D
【解析】
【分析】
23.
“追日屋”水平转动角度最大意味着这一天昼最长,根据24节气顺序,与春分、白露、立冬相比,芒种昼最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4.
正午房顶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房顶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面夹角最大,即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四地中哈尔滨纬度最高,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二十四节气:我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化的节令,每月两个节气,各历时十五天,一年共计二十四个,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25.D
26.D
【解析】
25.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南楼产生的影子越长,北楼被遮挡的时间越长。由材料分析可知,王先生家在冬季的正午直到1月16号阳光才能照射进阳台,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可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之后逐渐变大,由此推算,1月16日距离12月22日相差24日,因此在12月22日之前的24天内,也没有阳光照到阳台,即一共48天左右,结合选项,D正确,故选D。
26.上海的纬度较天津的低,因此李先生家的冬季和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都较小,因此阳台顶部的影子遮挡的部分小一些,所以在晾晒衣物时,相同情况下晾衣杆的高度可以高一点,绳索则需要短一点,因此天津李先生家正午时悬挂晾衣架的绳索长度较短,据此分析选D正确。故选D。
27.D
28.B
【解析】
【分析】
27.
根据晨昏线的定义,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A不符合题意。结合晨昏线的特点可知,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因此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B不符合题意。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永远平分赤道,C不符合题意。晨昏线只有春、秋分时与经线圈重合,D符合题意。故选D。
28.
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因此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般,因而出现昼夜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的各点依次自西向东穿过晨昏线,因而出现昼夜交替现象,②③正确,B正确。地球公转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会导致地球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这不是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①④错误。A、C、D错误。故选B。
【点睛】
晨昏线特点
(1)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29.B
30.C
【解析】
【分析】
29.
由表中日出日落时间,可算出该城市这三日昼长都大于12小时,春分和秋分昼长为12小时,A、C错;北半球夏至时昼长大于12小时,B正确;冬至昼长小于12小时,D错。故选B。
30.
由表中日出日落时间,可算出该城市这三日昼长都大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除极昼与极夜区)太阳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可判断出该城市三日内的日出、日落方向分别为东北和西北,C正确。故选C。
【点睛】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时,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31. 逆 夏至 A B ① 慢 先变快再变慢 ④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特征以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详解】
(1)由图中字母可知,该图为北极俯视图,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特征,圆外短线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旋转。
(2)图1中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以及以北为极昼,所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
(3)A与B相比,正午太阳高度以直射点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A点离北回归线更近,A点正午太阳高度较大,该日昼长由北向南递减,所以白昼时间较长的是距北极更近的B点。
(4)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根据图2中的地球公转方向和地轴倾斜方向可知,图2中①位置为夏至。此时为6月22日前后接近7月初远日点,地球的公转速度较慢。从③冬至日至①夏至日的过程,经过了1月初近日点,所以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5)若去北京看红叶,应选择在秋季,在秋分日④之后的时段。
【点睛】
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上判断各点的节气,关键是判断出二至日的位置,判断方法有三种:(1)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定“北夏南冬”:首先画出太阳与地球中心的连线,标出该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该点就表示太阳直射点。该点若在北半球则为夏至日;该点若在南半球则为冬至日;(2)根据地轴的倾斜方向判定“北倾为夏,南倾为冬”:即南半球地轴倾向太阳时为冬至日;(3)根据极圈内的极昼和极夜状况判断“北昼为夏,南昼为冬”:北极圈内为白昼,该处节气为夏至日,二至日的位置确定之后,再根据地球的公转方向,判定春分日、秋分日的位置。
32. A 夏至 (90°E,23°26′N) 3:1 先变慢再变快 15时51分 14时 ② BDC 西北
9时 D>B>A>C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光照图为材料,涉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空间想象和分析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的素养,难度系数较高。
【详解】
(1)图一中:甲是春分、乙是夏至、丙是秋分、丁是冬至。同学们在做这份试卷的时候(沈阳6月联考),地球的位置应位于甲3.21与乙6.22之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当太阳光以图二中的情形照射地球时,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的现象,此时的节气是北半球的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纬度是23°26′,直射经线是90°E,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90°E,23°26′N)。地球上新的一天占全球范围=180°的地方时/24=18/24=3/4,旧的一天=1-新的一天所占范围=1-3/4=1/4,所以,新旧日期范围的比例是 3:1。
(3)地球公转的速度是7月初的远日点最慢,1月初的近日点最快,图二,是北半球的夏至日6.22,图三是北半球的冬至日12.22,从夏至日到冬至日的时段内,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是先变慢再变快(6.22--7月初变慢,7月初到12月22日逐渐变快)。
(4)图二中,如果D点的昼长是15小时51分,那么E点的夜长是15小时51分,因为两者都是40°,但是在不同半球,一个地方,同纬度的昼长等于另个一个半球同纬度的夜长。图示时刻,90°E是12:00,北京时间(120°E)是14时。
(5)上图为不同纬度“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正午太阳方向示意图”。图三中地球按照顺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南极点,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在23°26′S。上图中,②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高度是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上图中②地纬度相同。
(6)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二中B、C、D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B>D>C。M地与B点同时日出,晚于B点日落,则M地昼长比B地长,此时M地应该位于北半球,位置较西的地方,所以M地位于B点的西北方向。
(7)图二中,相邻经线相差45°,相隔3小时,所以D点的地方时是9:00,当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A、B、C、D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D>B>A>C。
【点睛】
33.(1)A=B=C=D=E C>B>A
(2)晨线
(3)西 东 不
(4)16 8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地球自转的速度,考查自转的偏转,考查区时的计算。
【详解】
(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了南北两个极点外其他地区均相等;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减小;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零。根据该原理,图中A、B、C、D、E五点: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A=B=C=D=E;A、B、C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C>B>A。
(2)随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白昼进入黑夜的是昏线,由黑夜进入白昼的分界线是晨线。故GH是晨线。
(3)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南半球作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转,且纬度越高偏转的角度越大,赤道上不偏转。B点位于北半球,C点位于赤道上,从B地水平运动到C地的物体会向西偏;E点位于南半球,从C地水平运动到E地的物体会向东偏转;C、D均位于赤道上,从C地水平运动到D地的物体不发生偏转。
(4)材料信息表明,AD所在经线的经度为0°,即为本初子午线。读图可知,AD所在的本初子午线的的地方时为8点,即国际标准时间(0°经线的地方时)为8点。北京时间为东八区,与本初子午线所在的零时区相差8个小时,且北京位于0°经线的东部,比本初子午线早8个小时,故此时北京时间是16点。
【点睛】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地球自转,还导致地球上任意方向水平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其运动的最初方向发生偏离。若以运动物体前进方向为准,北半球水平物体偏向右方,南半球偏向左方。造成地表水平物体运动方向偏转的原因,是由于物体都具有惯性,力图保持自己的速率和方向。如上所述,地球上的水平方向,都是以经线和纬线为准的,经线的方向就是南北方向,纬线的方向就是东西方向。但是由于地球自转,作为南北和东西方向标准的经线和纬线,都随地球自传而发生偏转。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