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11 宇宙生命之谜
一、选择题
1.为了对火星作进一步的考察,1975年,美国发射了两个名叫( )的探测器。
A.“水手9号” B.“海盗号”
2.“近年来,科学家对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进行分析,发现陨石上存在有机分子,说明太空可能存在生命。”下列对加点词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可能”一词说明了科学家目前研究的最大范围,进而推论确实有其他生命的存在。
B.“可能”一词说明科学家研究的范围很小,不能轻易下结论。
C.“可能”一词强调了目前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只在这个范围内,不能有明确的答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D.“可能”一词可以去掉,没有什么作用。
3.“嫦娥奔月”的“奔”,与( )中带点的字意思相同。
A.奔走相告 B.东奔西跑 C.直奔会场 D.奔走之友
4.下面词语,字形不是全对的一项是( )
A.退缩 烛光 目睹 遮盖
B.拥带 起源 提供 完毕
C.愁怨 喜悦 举例 坦克
5.“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句中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文的省略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语意未尽
二、填空题
6.《宇宙生命之谜》内容感知。
1.文中提到的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①_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
2.本文从生命存在的条件和科学的观测事实等角度,介绍了科学家对__________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激发了我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7.读句子,先说说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再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整个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为数不少,其中肯定有与地球类似的行星。 ( )
2.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 )
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三、语言表达
8.课文《宇宙生命之谜》第3自然段分条列举了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请你仿照此方法,写一写实施垃圾分类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
9.缩句。
1.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意大利天文学家观察到的所谓“运河”,原来是一连串的安环形山和暗的斑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提供能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宇宙生命之谜(节选)
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们决定利用探测器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1971年,美国发射的"水手9号"探测器进入了环绕火星飞行的轨道,给火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这些照片表明,意大利天文学家观察到的所谓"运河",原来是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通过近距离观测还发现,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并( )由于植物的生长和枯萎造成的,( )由于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引起的颜色明暗变化。
科学家们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 )找到了水汽,( )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96%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
人们至今尚未能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遥远的太空存在着生命。近年来,科学家对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进行分析,发现陨石存在有机分子。说明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10.在选文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11.第1自然段中的“运河”,其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2自然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方面对火星进行探测说明的,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13.“人们至今尚未能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遥远的太空存在着生命。”这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3自然段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该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时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五十摄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摄氏度之间;二十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15.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想象它们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天体上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举例说明短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课文背诵和默写。考查的内容出自《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为了对火星作进一步的观察,美国1975年发射了两艘名叫海盗号的宇宙飞船,不是“水手9号”。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词语的准确性的掌握情况。“可能”的意思是也许、大概,强调目前的研究范围,C选项理解最准确。
3.C
【解析】
【详解】
嫦娥奔月”的“奔”的意思是:前往,趋向。
奔走相告中“奔”的意思是:急走,跑。
东奔西走中“奔”的意思是:奔走。
直奔会场中“奔”的意思是:前往,趋向。
奔走之友中“奔”的意思是:奔走。
故答案为:C。
4.B
【解析】
略
5.B
【解析】
略
6. 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必要的水分 适当成分的大气 足够的光和热 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1.课文写了生命存在需要的条件有以下几个: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五十摄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摄氏度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2.本文从生命存在的条件和科学的观测事实等角度,介绍了科学家对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激发了我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7. 1.表示确定,一定 2.表示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 准确、严密
【解析】
【详解】
略
8.垃圾分类的好处有很多:一是可以把有用物品,如纸张、塑料瓶、玻璃杯等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节约资源;二是可以把有毒、有害的垃圾集中处理,如充电电池、过期药品等,减少环境污染;三是能大大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完成本题要阅读课文《宇宙生命之谜》第3自然段,明确“列举”的方法要点,同时素材的选择要恰当。列举就是一个一个地举出来,列举时要注意各点既要属于同一主题,又要有各自的层面,做到主题集中,层次清晰。
9. 科学家进行了分析。 “运河”是斑点。 光和热提供能源。
【解析】
【详解】
略
10.不是 而是 虽然 但
11.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
12. 水汽 大气层 温度 紫外线 火星不适合生命生存 作比较、列数字
13.不矛盾。前半句陈述了事实,即人们尚未在地球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后半句是期待,即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探索的持续,人们对太空的了解会越来越多,可以观察到的距离会越来越远,发现生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不矛盾。
14.不能删掉。“可能”表示猜测、估计。在句中表示太空中不一定存在生命,如果删掉就表明太空中一定存在生命,与目前状况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解析】
【分析】
10.
这道题考查学生关联词的掌握与运用。
由“由于植物的生长和枯萎造成的”和“由于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引起的颜色明暗变化”可知这里是并列关系,结合句意,可知是:不是……而是……。
由“找到了水汽”和“含量极少”可知这是转折关系,可知是:虽然……但是……。
11.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结合“这些照片表明,意大利天文学家观察到的所谓‘运河’,原来是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可得出答案。
12.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细读第二自然段,结合“科学家们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 )找到了水汽,( )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96%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可知从水汽、大气层、温度、紫外线四方面对火星进行探测说明的,说明火星不适合生命生存。
由“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96%是二氧化碳”可知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3.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宇宙生命之谜”。文中具体介绍了理论上的支持、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对太阳系除地球外其他行星的分析、对火星的探索等。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前半句陈述了事实,即人们尚未在地球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后半句是期待,即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探索的持续,人们对太空的了解会越来越多,可以观察到的距离会越来越远,发现生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不矛盾。
14.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只要学生按答题格式来就可回答该问题。
通过分析它的表达效果,据此指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回答此类问题时可借鉴的一般答题格式为:“不能去掉”+分析这个词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如果删去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可能,猜测、估计。在句中表示太空中不一定存在生命,去掉之后变成了太空中一定存在生命,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性和严谨性。
15.两个问句,起着激发读者思考,引出下文的作用。
16.一是合适的温度,二是必要的水分,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四是足够的光和热。
17.一是列数字,如“适合生物生存在温度,一般应在零下五十摄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摄氏度之间”;二是举例子,如“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三是做假设,如“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
【解析】
15.
本题考查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文中的画线句子“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是两个疑问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6.
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
从文中的这些内容”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五十摄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摄氏度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总结出答案即:一要有适合生物生存温度;二要有必要的水分;三要有适当成分的大气;四要有足够的光和热。
17.
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
通过阅读语段,文中的这句话“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五十摄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摄氏度之间”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可从“五十”“一百五十”这些数字看出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