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6 21:0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凤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安徽民谣
朱皇帝指的是谁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的建立,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具体措施;掌握“八股取士”。
2.正确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3.掌握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
哀哉可怜!”
——《醉太平小令》
试分析元朝灭亡的原因?
建立
大都
临清
济南
汴梁
开封
颍州
阜阳
凤阳东北
应天
南京
杭州
潼关
蕲水
浠水
大同
上都
正蓝旗东










刘福通
徐寿辉
郭子兴
朱元璋
濠州
刘福通
元末农民起义主要地点及代表人物
起义军活动地区
朱元璋红巾军控制地区
明军北伐路线
元顺帝北逃路线
1356年,朱元
璋攻占集庆,改名
应天府。1368年在
此称帝,建立明朝
1368年秋,明军
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朱元璋是如何实现华丽变身的呢?
时势造英雄
建立大明国
根本原因: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
直接原因:
元末农民起义
大都
临清
济南
汴梁
开封
颍州
阜阳
凤阳东北
应天
南京
杭州
潼关
蕲水
浠水
大同
上都
正蓝旗东










刘福通
徐寿辉
郭子兴
朱元璋
濠州
刘福通
元末农民起义主要地点及代表人物
起义军活动地区
朱元璋红巾军控制地区
明军北伐路线
元顺帝北逃路线
1356年,朱元
璋攻占集庆,改名
应天府。1368年在
此称帝,建立明朝
1368年秋,明军
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朱元璋华丽变身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1368年
朱元璋 明太祖
应天府(南京)
一.明朝的建立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庭困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当和尚。
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无庙可归的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了明朝。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渐强大,先是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明朝疆域图(1433年)
“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
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
建立霸业后的烦恼
战火摧残的社会经济急待恢复,
农民起义和斗争仍在继续,
尖锐的阶级矛盾有待缓和,
退居塞北的残元势力仍然企图卷土重来;
明政权中由于胜利臣骄将悍,争权夺利。
据当时统计,自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先后八日间,内外诸司送到皇宫里的奏章,共有一千一百六十件。每件奏章里,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三千二百九十一件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朱元璋为什么会直接面对如此多的奏章?他该怎么办?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1.原因
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朱元璋《皇明祖训》
目的: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1、在中央
废丞相和中书省
全面改革官制
朱元璋强化集权
丞相上朝仪式的变化



在中央:废除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吏部
皇帝
中书省
分散兵权,将原来的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
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
(2)在地方
(1)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中央
布政使司
( )
按察使司
( )
都指挥使司( )
三司的长官由中央任命
民政财政
司法
军务
行中书省
(2)分封藩王
明太祖在其统治的31年中稳定了边疆和国内政治经济秩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以皇权为中心的国家体系,可以说为明王朝两百余年的基业开创了坚实的基础。
从1370年起,朱元璋将其儿子陆续分封到各地。藩王有极高的地位,拥有护卫军。朱元璋封王建藩的目的,就是要子孙共同维护朱姓天下。
材料研读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秦始皇
唐 朝
明太祖
群相
废相
独相
秦代到明代丞相制度的演变
相权被削弱,君主权力加强
丞相上朝仪式的变化



利: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强化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统治;暂时稳定了社会秩序,为明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并起到了维护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作用;
弊:废丞相后,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空前加强;军国大事由皇帝来裁决,决策难免失误,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不利于国家和政府效能,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探究:
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丞相胡惟庸称其旧宅井里涌出醴泉,此为祥瑞,并借此邀请朱元璋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太监云奇紧拉住缰绳,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觉事态严重,立即返回,登上宫城时,发现胡惟庸家上空尘土飞扬,墙道都藏有士兵。大怒,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当天处死胡惟庸、陈宁等。同时藉辞穷追其友好,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
所谓的胡惟庸案只是一个借口,目的就在于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结果是彻底废除了宰相制度。
胡惟庸案
2.军事上: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明朝地方军事机构设置
锦衣卫:陛下,这是昨天晚上宋学士家宴请宾客的情况。(把图交给宦官递给皇帝)
朱元璋:宋爱卿,听说你昨天晚上宴请贵宾,都请了那些人呢?
宋濂(惊讶的表情):皇上是不是知道了(轻声)。谢皇上关心,臣昨天和几个朋友聚了聚,有王学士,李尚书,还有张侍郎。
朱元璋:都吃了哪些好菜啊?
宋濂:禀皇上,有糖醋鲤鱼、宫保鸡丁、四喜丸子、京酱肉丝、还有红烧茄子和拔丝地瓜。
朱元璋:很好,你没有欺骗朕,是朕的忠臣,由你们辅佐朕,我很放心(面露笑容)。来人,把这张图给宋大人看看。
宦官:是。(将图拿给宋濂)
宋濂(接过图,伸手抹了把汗,轻声):好险,锦衣卫真是无孔不入啊。
  同学们,你们知道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历史小故事:
材料: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朱元璋问他:“喝酒了吗?请了哪些客人?”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幅画,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
朱元璋为什么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明朝类似的机构还有什么?
3、司法上: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
明成祖设立东厂;
合称“厂卫”。
厂卫机构的设立是明朝君主集权强化的表现
职能:
特点:
监视官民;掌管侍卫、缉捕、刑狱、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由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的约束。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廷杖
明太祖时,为了提高皇帝的权威,采用“廷杖”惩处大臣。大臣的进谏如果触怒了皇帝,或是大臣有过失,就要在殿廷上或午门外受到廷杖的处罚,被锦衣卫用木棒打屁股。遭廷杖的大臣在众目睽睽之下受到羞辱,有的甚至被当场打死。如嘉靖时,有一次被廷杖的大臣达134人,其中有16人被打死。
知识拓展
朕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现向天下招纳贤士……
皇榜
王生看到告示之后,于是他回家积极准备参加科举考试,要怎样备考呢? 家里人纷纷为他出谋划策。
父亲说:“熟读诸子百家的书籍。”
叔叔说:“写文章观点要独特创新。”
舅舅说:“写文章文体要灵活多样。”
思考:你认为他家人的建议能采纳吗?为什么?
考试内容:《四书》《五经》
答题观点:朱熹的《四书集注》,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答题格式:八股文
不能采纳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答题必须是以《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1.考试内容的限定
“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为《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朱熹,南宋儒家代表人物。
明朝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举子看榜图



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
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
议论的开始
起讲后入手之处
束股
后股
中股
起股
入手
起讲
破题
承题
每股有两股必须用排比对偶句
而且要为文章的破题论点服务
主体
江南贡院
朱熹 《四书集注》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甲:我严格按着《四书集注》上的观点来答题。
假如身处明朝,甲乙一起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根据他们的答案,你认为他们两个谁会高中状元?
如果你也是参考者,你想要高中状元,你会如何作答?
由此可见,八股取士的最大危害在于:
束缚了思想,抑制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
乙:我要别出心裁,创新观点。
科举制度发展过程
说明了皇权的不断强化
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的发展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丝织品山茶禽鸟图
景德镇青花瓷
3、商业:商品经济活跃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和南京
(2)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王家大院
徽州民居
晋商故里
微商故里
启示:
维护对外开放、发展经济……
厂卫机构
废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八股取士
按察司
废行中书省
布政司
都 司
皇 帝
群臣、人民
思想上
地方
中央
目的: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课堂小结
五军都护府
1、明代知识分子想参加科举,必须复习的内容( )
A.唐诗 B.宋词
C.四大名著 D.四书五经
课堂练习
D
2、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课堂练习
D
3、不属于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分封子孙到各地做藩王
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C.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
D.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
课堂练习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