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2.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赋”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掌握生字词,理解诗意,能够把握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2.通过诗歌的理解,能够分析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静女》的学习,感受诗歌中表达的纯真感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静女》蕴含的感情,所表达的爱情共性,《静女》的朗读技巧。
2.教学难点:《诗经》的艺术特色,《静女》人物艺术形象的把握。
【授课方法】
1.朗读法
2.讲授法
3.提问法
4.分析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导入新课,介绍《诗经》。
2.讲解《诗经》。
3.《诗经》名称的由来: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二、《诗经》的作者:
孔子删诗说、王者采诗说、周朝太师编定。
三、《诗经》的体例
1.《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 雅、颂三类。①《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 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2.从内容上划分: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诗、燕飨诗、怨刺诗、战争徭役诗、婚姻爱情诗(老师关键字词板书)
四、《诗经》的艺术特点
1.赋比兴(表现手法):《诗经》中赋、比、兴的解释,从来就有很多说法,这里,我们只引用朱熹的话加以说明: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铺叙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联想
用今天的话说:“赋”就是直接叙事、刻画和抒情;“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起头,即先说别的事物,以引出诗人要说的事物。赋、比、兴都是诗人用以构筑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的方法,一般说来,虽某些诗侧重用赋、或比、或兴,而多数则是交互运用。
2.《诗经》的句式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第二课时】
一、课文导入
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史上永恒的母题。我们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关雎》)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也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 子衿》)。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首——《邶风 静女》(板书)
二、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请一位学生朗读全文,注意以下字词读音。
姝 (shū) 俟 (sì) 见 (xiàn) 踟蹰(chí chú)
娈(luán) 贻(yí) 彤(tóng)管 炜(wěi)怿(yì)
归(kuì) 荑(tí) 洵(xún)
三、全班朗读(强调节奏、感情基调的把握)
四、录音范读
五、全班再齐读一次,用3~5分钟背诵全诗。
六、具体讲解(采用提问教法):
第一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板书:见面前,约会的场景)
1.这一章主要描写什么?哪些字词交待地点人物?
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城墙上的角楼)
2.“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爱,通“薆”,扬雄《方言》:“薆,谓薆蔽也。”
少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
第二章: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顶真:前一句的结尾词语紧接着作为后一句的开头词语的那种首尾相“顶”的格式,又叫“连珠”、“蝉联”。
表达作用:结构严密、上下衔接、语势贯通,音律优美(板书)
这一章描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
“彤管”作用如何?这一章表达“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
“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
第三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顶真)。
这一章继续描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
“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为何“我”觉得它“美且异”?
爱屋及乌,凸现单纯的爱恋之情。
板书:“彤管”“荑”的双关作用。
总结:
1.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极富写实性;
2.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我”从“搔首踟蹰”,焦虑异常到。
“说怿女美”,爱不释手。
3.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
【作业布置】
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介绍约会地点: 城墙上的角楼
回忆甜蜜时光: 爱情信物 彤管 茅草 双关
表达纯真爱恋: 爱屋及乌
PAGE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