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五下第四单元第6课《哪个传热快》教学设计
课题 哪个传热快 单元 四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
学习目标 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2.从热量的传递角度认识效率。3.尝试基于所学的知识,提出有针对性地假设。4.熟练操作不同材料物体的导热性能实验。5.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从实验证据中发现物体导热性能的差异。6.能够分析制造某种物品时选择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原因。7.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8.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9.关注科学调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乐于进行科学的调查。10.发现材料因为导热性能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同的应用。11.了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重点 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对比实验。
难点 学生能明确对比实验的关键要素,能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对比实验的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传热方面有什么不同吗 在生活中,让热迅速地传给另一个物体是我们所希望的,比如用锅做饭时。但在另一些情况下,我们希望热还是慢慢传递比较好,比如手握锅柄时。不同情况对传热有不同的需要。根据生活经验我们能发现,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传热方面也是不同的。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汇报交流。 让学生们思考生活中不同的材料在传热性能上是否有差异。
讲授新课 探索:猜测不同材料的导热快慢。将不同材料的勺子(木勺塑料勺、金属勺等)插入热汤时推测哪种勺子更烫手。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材料多种多样,它们的导热快慢也不一样。以我们吃饭的勺子为例,经常见到的有塑料勺、木勺和钢勺等。根据生活经验我们来猜测一下,哪种勺子的导热速度最快 根据之前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我们很容易知道钢勺的导热速度最快,但是木勺和塑料勺的导热快慢就没有那么容易判断了,这就需要我们用实验来验证。观察不同材料的导热性。1.用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测。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材料的导热性。实验材料:烧杯、热水、木勺、塑料勺、金属勺、蜡(或感温油墨)等。实验步骤:(1)准备相同大小的木勺、塑料勺、金属勺,在三种勺子的勺柄中段涂上蜡(或感温油墨),晾干。(2)等三种勺子晾干后,分别用手摸一摸三种勺子,感受它们的冷热。(3)在烧杯中加入约100毫升开水。(4)将三种不同材质的勺子同时浸入水中。(5)观察勺柄上蜡(或感温油墨)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一开始,三种勺子的勺柄部分都没有什么变化,随着浸泡在热水中的时间的增加,金属勺勺柄的蜡(或感温油墨)开始变化,并且沿着勺柄向勺把末端逐渐变化,然后是塑料勺也有类似的变化,最后是木勺勺柄的蜡(或感温油墨)开始变化,并且沿着勺柄向勺把末端逐渐变化。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金属勺勺柄最烫,温度最高,而塑料勺和木勺勺柄上的温度低一些,热起来也慢一些。可见,金属勺的传热速度最快,塑料勺的传热速度慢一些,木勺的传热速度最慢、材料传热速度的快慢是评价材料导热性能的主要指标,传热速度快,表明导热性能好,反之,传热速度慢,表明导热性能差。实验结论: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不同。金属勺传热最快,塑料勺次之,木勺最慢。2.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在上面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了不同的材料传热的快慢不同,金属材料传热比较快,塑料和木头材料传热比较慢。因此, 根据物体的导热性能,通常把物体分为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设计实验,观察并比较铜、铝、铁等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实验目的: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从实验证据中发现物体导热性能的差异。观察不同材料的导热性。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热传导器、铜丝、铁丝、铝丝、蜡(或感温油墨)等。实验指导: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实验方法的选择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设计时需要控制哪些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应进行充分考虑。选择材料热的来源观察方法控制因素生活中常见的铜、铁、铝等金属丝。热水、酒精灯加热或其他方法加热。用手触摸,进行观察。借助物体(蜡或感温油墨)的变化观察。借助各类测温仪器观察。材料的粗细、长短;加热的部位;易融化物的涂量;借助观察的其他物品的大小等。本实验可以通过热传导器将3根金属丝同时加热,这样既可以保证每根金属丝吸收的热量相同,又能缩短实验时间,提高效率。实验步骤:(1)准备相同粗细、长短的铜丝、铁丝、铝丝来比较,在三种金属丝上涂上蜡(或感温油墨),晾干。(2)等三种金属丝晾干后,分别用手摸一摸,感受它们的冷热。(3)调整酒精灯的位置,在热传导器的正中心加热。(4)观察加热过程中三种金属丝上蜡(或感温油墨)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中,我们发现蜡(或感温油墨)最先发生变化的是铜丝,然后是铝丝上的蜡(或感温油墨)开始发生变化,最后是铁丝上的蜡(或感温油墨)发生变化。实验分析:当用酒精灯给不同的材料同时加热时,传热快的材料上的蜡熔化(或感温油墨变色)得快。根据蜡(或感温油量)变化的先后顺序就可以确定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铜丝传热最快,铝丝次之,铁丝传热最慢。铜是非常好的热的良导体。实验结论:在铜丝、铝丝和铁丝的传热实验中,铜传热最快,铝次之,铁传热最慢。研讨: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的快慢相同吗?什么材料传热更快?在上面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了不同的材料传热的快慢不同,金属材料传热比较快,塑料和木头等材料传热比较慢。因此,根据物体的导热性能,通常把物体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像铜、铝、钢等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等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不良导体。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在生活中有什么不同的用途 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在生活中都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电饭煲内胆、炒菜用的锅等需要有很强的导热本领,因此大多用金属材料制造。而锅铲、汤勺、铝锅等的把手部分则大多用塑料、木头等热的不良导体制造,以免烫手。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若某些零件在使用中需要大量散热,则可以使用导热性能好的材料。比如电厂凝汽器中的冷却水管常用导热性能好的铜合金制造,以提高冷却效果。 小组讨论自己的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学生讨论说一说。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情况。小结。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方面应用了热的不良导体和热的良导体?学生根据材料,设计实验方案。交流、讨论实验方案与实验注意事项。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学生说说观察到的现象和相关思考。学生在全班交流各自的实验结果。 观察三种材料的传热性能,用蜡的熔化过程反映热传导的过程与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热传导概念。引出后边的实践活动。通过实验研究铜、铝、铁三种不同的金属材料,认识不同金属的导热性能是有差异的。帮助学生认识到实验需要控制一定因素,强调如何做到安全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知道不同的金属材料,其导热性能也不相同通过实验的观察和记录,让学生在证据的基础上主动论证,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是不一样的。让学生思考更多材料的导热性能,从而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加学生对于科学的探究兴趣,更让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有了实实在在的落脚点。
课堂小结 本课通过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了解不同物体的传热本领是不同的,建立“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这一初步认识。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不同。明确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五下第四单元第6课《哪个传热快》(一课一练)教科版 含答案
基础练习
1.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将塑料勺、木勺和铁勺同时放入热水中,它们传热的速度相比,( )。
A.木勺最快
B.铁勺最快
C.塑料勺最快
D.一样快
(2)下面四种物体的形状、大小都相同,传热最慢的是( )。
A.铜条 B.钢条
C.橡胶条 D.铝条
(3)下面四种材料中,最适合用作暖器散热片的是( )。
A.木头 B.铁
C.塑料 D.陶瓷
(4)下列物体用来减缓热传递的是( )。
A.汽车散热片 B.电熨斗的金属外壳
C.热水瓶的玻璃胆 D.铁锅的锅底
(5)市面上有一种新型面料太空棉 ,科学家将一杯水用“太空棉”包好,放入零下30℃的冰柜中,6个小时后水都没有结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空棉”可以用来缝制御寒衣物
B.“太空棉”是热的良导体
C.空调房的隔热窗帘可以用“太空棉”制作
D.“太空棉”可以用来制作被子
(6)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铁块和木块,会感觉到铁块比木块凉,这是因为( )。
A.铁块比木块温度低 B.铁块比木块容易传热
C.铁块表面比木块光滑 D.铁块是热的不良导体
2.填空题。
(1)不同的材料,它们的传热能力_____________。容易传热的物体叫_____________,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_____________。
(2)金属是一种传热性能较_____________(填“强”或“弱”,下同),保温性能较_____________的材料。
(3)空气也会传递热量,它属于热的_____________导体。
(4)生活中,常见的高压锅等物品是用铝做的,就是利用了铝的导
热性能_____________(填“强”或“弱”,下同)的特点。而锅
柄一般用的材料是塑料,利用了它导热性能的特点。
实验探究
3.连线题。
4.金属的导热性能比较强,所有的金属都一样强吗?下面是“比较铜、铝和铁的导热性能”的实验,将火柴棒用蜡粘在铜棒、铝棒和铁棒上(如图所示)。
(1)在此实验中,我们有许多条件要求相同:金属棒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火柴棒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三根金属棒之间的距离。
(2)加热之后,火柴棒在三条金属棒上的掉落顺序见下表。
不同金属导热性能实验记录表
火柴1 火柴2 火柴3
铝棒 2 4 6
铜棒 1 3 5
铁棒 7 8 9
(3)从上表可以知道,三种金属导热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最慢的是_____________,各种金属的导热性能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培优训练
5.在冬天,地上铺的地毯和瓷砖具有同样的温度,但光脚站在瓷砖上感觉比站在地毯上凉得多,为什么?
相同温度下,瓷砖比地毯让人感觉到凉,这是因为瓷砖的导热性能较_____________(填“强”或“差”,下同),人触摸上去后身体的热量马上被瓷砖传导开了,而地毯的导热能力较_____________,它会将热量聚集在触摸点周围。所以人的感觉其实并没有错,这时候党砖的局部温度确实比地毯的局部温度要低。
参考答案
1.(1)B (2)C (3)B (4)C (5)B (6)B
2.(1)不同 热的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 (2)强 弱 (3)不良 (4)强 弱
3.
4.(1)长短 粗细 距离 加热点 (3)铜 铁 不同
5.强 差
金属勺
塑料杯
棉被
热的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
铁锅
木质筷子
空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6 哪个传热快
教科版 五年级下
新知讲解
相同温度下用手摸金属和木头,为什么我们总觉得金属更凉?
新知讲解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传热方面有什么不同吗
在生活中,让热迅速地传给另一个物体是我们所希望的,比如用锅做饭时。但在另一些情况下,我们希望热还是慢慢传递比较好,比如手握锅柄时。
不同情况对传热有不同的需要。根据生活经验我们能发现,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传热方面也是不同的。
新知讲解
1
猜测不同材料的导热快慢。
将不同材料的勺子(木勺塑料勺、金属勺等)插入热汤时推测哪种勺子更烫手。
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材料多种多样,它们的导热快慢也不一样。以我们吃饭的勺子为例,经常见到的有塑料勺、木勺和钢勺等。根据生活经验我们来猜测一下,哪种勺子的导热速度最快
新知讲解
1
根据之前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我们很容易知道钢勺的导热速度最快,但是木勺和塑料勺的导热快慢就没有那么容易判断了,这就需要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新知讲解
2
观察不同材料的导热性。
1.用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测。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材料的导热性。
实验材料:烧杯、热水、木勺、塑料勺、金属勺、蜡(或感温油墨)等。
实验步骤:(1)准备相同大小的木勺、塑料勺、金属勺,在三种勺子的勺柄中段涂上蜡(或感温油墨),晾干。
新知讲解
2
(2)等三种勺子晾干后,分别用手摸一摸三种勺子,感受它们的冷热。
(3)在烧杯中加入约100毫升开水。
(4)将三种不同材质的勺子同时浸入水中。
(5)观察勺柄上蜡(或感温油墨)的变化,并记录。
实验现象:一开始,三种勺子的勺柄部分都没有什么变化,随着浸泡在热水中的时间的增加,金属勺勺柄的蜡(或感温油墨)开始变化,并且沿着勺柄向勺把末端逐渐变化,然后是塑料勺也有类似的变化,最后是木勺勺柄的蜡(或感温油墨)开始变化,并且沿着勺柄向勺把末端逐渐变化。
新知讲解
实验记录:
2
45℃
32℃
36℃
49℃
34℃
39℃
54℃
36℃
42℃
58℃
38℃
45℃
62℃
40℃
48℃
新知讲解
2
实验分析: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金属勺勺柄最烫,温度最高,而塑料勺和木勺勺柄上的温度低一些,热起来也慢一些。可见,金属勺的传热速度最快,塑料勺的传热速度慢一些,木勺的传热速度最慢、材料传热速度的快慢是评价材料导热性能的主要指标,传热速度快,表明导热性能好,反之,传热速度慢,表明导热性能差。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不同。金属勺传热最快,塑料勺次之,木勺最慢。
新知讲解
木头塑料金属传热比赛
新知讲解
2
2.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在上面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了不同的材料传热的快慢不同,金属材料传热比较快,塑料和木头材料传热比较慢。因此, 根据物体的导热性能,通常把物体分为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
新知讲解
设计实验,观察并比较铜、铝、铁等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
实验目的: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从实验证据中发现物体导热性能的差异。观察不同材料的导热性。
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热传导器、铜丝、铁丝、铝丝、蜡(或感温油墨)等。
实验指导: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实验方法的选择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设计时需要控制哪些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应进行充分考虑。
3
新知讲解
本实验可以通过热传导器将3根金属丝同时加热,这样既可以保证每根金属丝吸收的热量相同,又能缩短实验时间,提高效率。
3
选择材料 热的来源 观察方法 控制因素
生活中常见的铜、铁、铝等金属丝。 热水、酒精灯加热或其他方法加热。 用手触摸,进行观察。借助物体(蜡或感温油墨)的变化观察。借助各类测温仪器观察。 材料的粗细、长短;加热的部位;易融化物的涂量;借助观察的其他物品的大小等。
新知讲解
实验步骤:
3
(1)准备相同粗细、长短的铜丝、铁丝、铝丝来比较,在三种金属丝上涂上蜡(或感温油墨),晾干。
(2)等三种金属丝晾干后,分别用手摸一摸,感受它们的冷热。
(3)调整酒精灯的位置,在热传导器的正中心加热。
(4)观察加热过程中三种金属丝上蜡(或感温油墨)的变化,并记录。
新知讲解
实验现象:实验中,我们发现蜡(或感温油墨)最先发生变化的是铜丝,然后是铝丝上的蜡(或感温油墨)开始发生变化,最后是铁丝上的蜡(或感温油墨)发生变化。
实验分析:当用酒精灯给不同的材料同时加热时,传热快的材料上的蜡熔化(或感温油墨变色)得快。根据蜡(或感温油量)变化的先后顺序就可以确定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铜丝传热最快,铝丝次之,铁丝传热最慢。铜是非常好的热的良导体。
实验结论:在铜丝、铝丝和铁丝的传热实验中,铜传热最快,铝次之,铁传热最慢。
3
新知讲解
不同金属传热比赛
新知讲解
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的快慢相同吗?什么材料传热更快?
在上面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了不同的材料传热的快慢不同,金属材料传热比较快,塑料和木头等材料传热比较慢。因此,根据物体的导热性能,通常把物体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像铜、铝、钢等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等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不良导体。
1
新知讲解
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在生活中有什么不同的用途
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在生活中都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电饭煲内胆、炒菜用的锅等需要有很强的导热本领,因此大多用金属材料制造。而锅铲、汤勺、铝锅等的把手部分则大多用塑料、木头等热的不良导体制造,以免烫手。
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若某些零件在使用中需要大量散热,则可以使用导热性能好的材料。比如电厂凝汽器中的冷却水管常用导热性能好的铜合金制造,以提高冷却效果。
2
新知讲解
探究水是怎样变热的
新知讲解
哪个传热快?
课堂练习
判断题。
1.做饭时锅身被炉火烧得很热,锅把儿却不会烫手。( )
2.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相同。( )
3.塑料比金属传热慢。( )
4.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木制的筷子,这是因为木头不会传热。( )
5.不同的物体传导热量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
6.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 )
7.铁和铜是热的良导体。( )
8.不同金属材料导热性能不同。( )
√
√
√
×
×
√
√
√
课堂练习
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将塑料勺、木勺和铁勺同时放入热水中,它们传热的速度相比,( )。
A.木勺最快 B.铁勺最快 C.塑料勺最快 D.一样快
(2)下面四种物体的形状、大小都相同,传热最慢的是( )。
A.铜条 B.钢条 C.橡胶条 D.铝条
(3)下面四种材料中,最适合用作暖器散热片的是( )。
A.木头 B.铁 C.塑料 D.陶瓷
(4)下列物体用来减缓热传递的是( )。
A.汽车散热片 B.电熨斗的金属外壳 C.热水瓶的玻璃胆 D.铁锅的锅底
C
B
B
C
课堂总结
哪个传热快
本课通过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了解不同物体的传热本领是不同的,建立“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这一初步认识。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不同。明确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板书设计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