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1
涉江采芙蓉
必修上“古诗词诵读”
古诗十九首
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所编《文选》,它是《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 流传着一批中下层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所以《文选》的编者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东汉末年社会动乱,反映在《古诗十九首》中,大多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士人失意的苦闷哀愁。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①形式 ②语言
③人物 ④情感
4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
诗歌赏析
诗歌的前四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采莲图,发挥想象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提示:
想象描摹当时的环境(时间、地点、天气等);
想象主要人物的神情、心理、动作等;
用富于动作性、画面感的词及诗意的语言。
诗歌赏析
诗歌的后四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思考:生离与死别,哪个更痛?
悲莫悲兮生别离。——屈原《九歌》
死别往往是一恸而绝,而生离则是在有生之年永远要悬念,要悲哀。
——叶嘉莹
7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忧伤
讨论: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采莲者”和“望乡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采莲者”是女子,“望乡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说话的人应该是女子,而全诗的情调也是“闺怨”的情调。其次,把“还顾”接“所思”,作为女子推己及人的一种想象,见出女子对于男子的爱情有极深的信任,这样就衬出下文“同心”两个字不是空话,而“忧伤”的也就不仅是女子一个人。照这样解释,诗的意味就比较深刻些。
——朱光潜
“对写法”又叫对面落笔,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诗人在思乡怀人之时,不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面落笔,想象对方是怎样在思念着自己。其实质在于联想和想象。
主客移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四两句作者却跨越时空,落笔对面不写自己,而写兄弟,遥想兄弟们重阳登高想念诗人的情景,远隔千里的兄弟们佩带茱萸,携手登高,突然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而这位兄弟正是远在他乡的自己。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著远行人。
本诗三、四句抒发感情的方式奇特,为后人所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13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